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第二届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趋向刘建飞1996年11月5日,美国现任总统比尔·克林顿在大选中以绝对优势击败他的竞争对手──鲍勃·多尔,从而成为52年来第一位连任美国总统的民主党人。克林顿连任总统后,在对华政策上将来取怎样的举措,中美关系将朝着什么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2.
奥巴马第一任期内的中美关系总体来讲还是比较平稳的,但也出现了起伏。一方面,中美之间的相互依赖不断加深,彼此需要对方的合作;另一方面,中美之间又存在着结构性的矛盾,分歧和摩擦不可避免。随着美国亚太再平衡的推进,双方加强合作的同时,中美互疑加深,博弈加剧。回顾过去四年中美关系发展的轨迹,有助于我们判断未来中美关系的走向。随着奥巴马的连任成功,未来美国对华政策的基本框架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连续性要大于变化,未来中美关系还将是合作与竞争并存的状态。不过,未来美国对华政策的两面性会进一步凸显:在寻求对华合作的同时,美国对华的牵制和防范也在加强。中美关系的复杂性决定了中国必须以自己的两手对付美国的两手,而加强协商与沟通、妥善处理相互之间的分歧和矛盾将成为中美关系能否良性发展的关键。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中国也可以通过自身的努力为民族复兴营造更好的环境,推动中美关系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3.
樊吉社 《外交评论》2013,30(1):65-78
奥巴马第一任期的美国对华政策经历了两个阶段,由最初重点推进中美关系以换取中国在诸多美国关切议题上的合作,转变为从政治、经济和军事等方面高调重返亚洲,展现约束中国崛起的姿态。美国的对华政策没有解决"适应"还是"防范"中国崛起的问题,尽管言辞上宣称要适应中国的崛起,行动上却采取多种防范措施。这种政策矛盾重重,蕴含着损害中美战略稳定的巨大风险,中美关系也因之进入到一个战略漂流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和美国是当今世界的两个大国,因此两国关系就成为了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2006年开始的美国次贷危机使得中美关系出现了新的转折性变化,本文试图从美国次贷危机的实质出发,分析次贷危机后中美关系的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5.
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走向与中美关系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鹏 《外交评论》2009,26(1):1-6
美国奥巴马新政府上台执政,恰与中美建交30周年、全球经济衰退、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等重大事件重合。因此,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及中美关系走势,必须放在新的时空背景及历史坐标之下进行分析与思考。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布什政府相对积极的对华政策能否延续?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有无新思维?中美关系未来面临哪些新机遇,可能出现哪些新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做些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6.
美国的西藏政策是其对华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随着美国自身力量的强大及国际环境的变化有一个演变和发展的过程,但始终服务于其对华战略总目标。美国西藏政策中极力把西藏问题国际化的作法,造成了严重的恶果,使西藏问题成为中美关系中的一个重大隐患。  相似文献   

7.
自2014年1月以来,美国和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频频作出针对中国的强硬表态。同时,中国在西沙群岛附近海域设置的海洋石油981号钻井平台,引发中越两国在领土主权上发生激烈对峙,双方的巡逻艇多次发生碰撞,一系列的领土冲突使得南海局势愈发紧张。究其根源,当下美国的介入和南海政策的调整是使南海争端日趋复杂化和紧张加剧的关键,其背后依旧反映出美国"重返亚洲"战略及对华政策的微妙演变。与此同时,美国的南海政策折射出新时期中美关系的现状,影响到中美关系未来的发展趋向。  相似文献   

8.
冷战结束后,亚太地区以其鲜明的特点在世界战略格局中的地位日益凸显。作为仅存的世界超级大国的美国,为了保证其战略目标的实现,适时调整其亚太战略。无论是布什政府的“扇形结构”,还是克林顿政府的“新太平洋共同体”,都是要确立美国在亚太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主导权。随着美国亚太战略的调整,作为美国亚太政策重要组成部分的对华政策也相应地发生一系列变化,“制裁接触”和“全面接触”分别为其两个阶段。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影响了中美关系,但是,中美关系作为冷战后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仍将继续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9.
卫灵 《外交评论》2001,(4):31-38
中美关系是一对重要的大国关系,但是中美关系的发展一直跌宕起伏,不太顺利.究其原因,美国国会在对华政策方面的作用是重要的,在阻碍中美关系发展的诸多问题上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其间,两党间的斗争、国会与总统的权力较量、利益集团的活动,以及意识形态上的分歧,都是影响国会立场的重要因素.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尚处在调整阶段,除不可避免地继续受到来自国会方面的牵制外,还有其他多种因素的制约.因此虽然总体表现较为强硬,但不会与克林顿政府的对华政策轨迹有质的偏离.  相似文献   

10.
在经济周期规律的作用下 ,美国经济自去年下半年以来持续下滑 ,且短期内难以复苏 ,并引发全球经济走软。美国经济走软直接影响到美对华政策的调整路向 ,我国如何在未来几年积极引导中美关系的互动成为亟待研究的战略课题。  相似文献   

11.
王勇 《外交评论》2006,83(4):87-92
地方因素在美国外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地方因素不但可以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系统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还通过自己独立的对华政策与中国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接触。做好美国地方的工作不但可以促进对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拓展中美关系的领域,稳定中美关系的大局,具有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12.
中美关系与人权问题张晓玲1997年,江泽民主席成功地对美国进行了国事访问,今年美国总统克林顿即将访华,中美关系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美关系的改善和发展,不仅有利于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事业。但是,正如《中美联合声明》所陈明...  相似文献   

13.
本轮中美贸易摩擦的发生是美国对华政策深度调整的结果,根源于中美关系框架内不同性质的力量发生实质演变。中美货物贸易逆差是全球价值链体系内东亚区域整合的必然结果,因而具有很强的不可逆特征。美国主动挑起贸易摩擦的时机选择体现了其战略考量。作为中美关系中重要的正面力量,经贸关系的“压舱石”作用在不断弱化,政治、安全等负面力量不断发酵并呈现出主导中美关系走向的态势。此次中美史诗级贸易摩擦是美国社会对华负面力量不断叠加并积累到一定程度的结果。“文明的冲突”加剧了中美关系正负力量失衡并使天平逐渐向负面力量倾斜。面对中美贸易摩擦的复杂性和长期性,基于发展视角提出中国理性客观应对中美贸易摩擦的战略与策略。  相似文献   

14.
美国新总统执政以来 ,美国对华政策出现了重大调整 ,如明确把中国作为今后美国的主要威胁和对手 ;调整军事战略重点 ,加强对中国的遏制与防范 ;对台政策趋于明晰等。但是 ,从上半年中美之间发生的种种事件看 ,中美关系的基本框架没有根本变化 ,中美之间存在的基本战略利益分歧以及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些基本问题如台湾问题、人权问题、安全问题等依然存在。因此 ,竞争与合作仍将是未来中美关系的主旋律。  相似文献   

15.
燕平 《外交评论》2004,(3):63-70
“分权”和“制衡”原则是美国政府权力的宪法基础,也是美对外政策复杂性、困难性和不确定性的根源。美国国会正越来越多地以立法或非立法形式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政策,客观上已成为对中美关系的主要干扰。美国总统出于其国内政治和国家利益的双重需要,对华政策总是具有两面性,近年来正逐步使“一个中国”原则空洞化。美国联邦法院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有所突出,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6.
中美建交2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由于美国方面的原因,中美关系不时出现波动和挫折。这种呈现有规律的周期波动,同美国定期的总统选举有密切关系。每当美国进行总统竞选时,美国对华政策都会成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其后果往往是引起中美关系的波动,甚至使中美关系成为竞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17.
默克尔自上台以来领导的"黑红"大联合政府,给不平凡的德中关系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这位在德国政坛上已活跃了两个任期,即将迎来她第三个四年任期的德国"铁娘子",使德中关系变得举世瞩目。默克尔政府在对华政策上采取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的"人权问题"与"经济利益"双管齐下的方针,使中德两国关系一度紧张。然而,随着形势的发展,两国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在这个过程中,中德双方不论在哪些方面打交道,默克尔政府对华政策都呈现出其独特的一面。  相似文献   

18.
从2001年4月1日发生的中美撞机事件的大背景看,从根本上说它缘起于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的大变动即中美两国各自在世界格局中所处地位的重大转换,它既同美国全球战略的调整及其与中国国家利益的冲突直接联系,也和中美关系中存在的政治文化矛盾或巨大差异不无关系.但对中美撞机事件等凸显小布什上台后对华政策引起的中美关系新的紧张及未来发展走势须作出冷静的研判与正确应对.  相似文献   

19.
卡特政府 1979- 1980年曾考虑向台湾出售一批先进武器 ,其决策过程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同时进行 ,影响了美方在建交谈判中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卡特政府的决策过程为此后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确立了模式 :售台武器是作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而被使用的 ;其决策过程是一个官僚政治斗争过程 ,总统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最大的和最终的发言权 ;国会具有很大的影响能力 ,但并不参与决策本身。  相似文献   

20.
2002年10月22-25日国家主席江泽民对美国进行了为期天的访问。在先后访问芝加哥和休斯敦之后,于25日在位于得克萨斯州克劳福德的布什牧场同布什总统举行了会晤。江泽民主席此次访美是“9.11”事件后同布什总统的第三次会晤。自布什政府上台到江泽民主席访美这一年多的时间,中美关系可以说出现了起伏较大的变化。此次江泽民主席成功访美,是对中美建立建设性的合作关系的一次重大推动。一、布什政府上台,中美关系一度跌入低谷。布什上台,中美关系的战略定位发生了很大变化。布什对克林顿时期的“对华接触”政策进行了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