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王勇 《外交评论》2006,83(4):87-92
地方因素在美国外交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是影响中美关系的一个重要因素。地方因素不但可以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系统影响美国对华政策的制定,还通过自己独立的对华政策与中国保持着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接触。做好美国地方的工作不但可以促进对美国国会和行政部门工作的开展,也有助于拓展中美关系的领域,稳定中美关系的大局,具有必要性、重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2.
美国对华永久性贸易正常关系是中美关系的重要事件,涉及美国外交决策,在该问题上美国总统与国会出于其各自的利益考虑持不同立场。PNTR法案通过的过程反映了美国外交决策中总统与国会既斗争又合作的相互制衡关系,同时也反映美国内部对华政策的矛盾。  相似文献   

3.
中美建交20多年来,中美关系的发展并不一帆风顺,由于美国方面的原因,中美关系不时出现波动和挫折。这种呈现有规律的周期波动,同美国定期的总统选举有密切关系。每当美国进行总统竞选时,美国对华政策都会成为美国国内政治斗争的焦点,其后果往往是引起中美关系的波动,甚至使中美关系成为竞选的牺牲品。  相似文献   

4.
后冷战时期,新保守主义主导美国政府对外政策,在中美关系上,鼓吹"中国威胁论",推动强硬政策,成为两国关系正常发展的"麻烦制造者",损害了两国的国家利益.新保守主义作为一种意识形态,不可能长期影响美国政府对华政策,随着时代的发展,中美关系必然回归现实与理性.  相似文献   

5.
卡特政府 1979- 1980年曾考虑向台湾出售一批先进武器 ,其决策过程与中美关系正常化的过程同时进行 ,影响了美方在建交谈判中在这一问题上的立场。卡特政府的决策过程为此后美国向台湾出售武器确立了模式 :售台武器是作为美国对华政策的一个重要工具而被使用的 ;其决策过程是一个官僚政治斗争过程 ,总统在这一过程中具有最大的和最终的发言权 ;国会具有很大的影响能力 ,但并不参与决策本身。  相似文献   

6.
燕平 《外交评论》2004,(3):63-70
“分权”和“制衡”原则是美国政府权力的宪法基础,也是美对外政策复杂性、困难性和不确定性的根源。美国国会正越来越多地以立法或非立法形式影响着美国的对华政策,客观上已成为对中美关系的主要干扰。美国总统出于其国内政治和国家利益的双重需要,对华政策总是具有两面性,近年来正逐步使“一个中国”原则空洞化。美国联邦法院在中美关系中的作用有所突出,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7.
台湾问题历来是中美关系最核心、最敏感的问题 ,也是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最大障碍。 2 0世纪 90年代 ,中美关系经历了建交以来最频繁、最严重的跌宕起伏。究其原因 ,主要是由于美国对华政策发生了重大变化 ,其中对台政策的变化尤为突出 ,下面试就克林顿两届政府在 8年任期内对华政策的演变作一分析 ,以便为研究和预测当前及未来中美关系的发展提供一些参考。在克林顿两届政府的 8年任期内 ,中美关系发生了两次严重危机 ,即 1995年 5月至 1996年一季度因同意李登辉访美和干预台海局势引发的危机和 1999年 5月美国轰炸中国驻南联盟大使馆引发的…  相似文献   

8.
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走向与中美关系前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袁鹏 《外交评论》2009,26(1):1-6
美国奥巴马新政府上台执政,恰与中美建交30周年、全球经济衰退、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等重大事件重合。因此,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及中美关系走势,必须放在新的时空背景及历史坐标之下进行分析与思考。人们最为关心的问题是:布什政府相对积极的对华政策能否延续?美国新政府对华政策有无新思维?中美关系未来面临哪些新机遇,可能出现哪些新问题?本文试图就这些问题做些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9.
冷战结束以来,美国国会日益成为掌握美国对外政策的"锚"和"舵",是影响中国台湾问题的至关重要的因素.研究美国国会,有助于深入理解冷战后美国对台政策,开展国会外交,有助于促进冷战后中美关系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2005年相继成立的美国国会"美中工作小组"和"中国连线"已成为国会议员介入美国对华政策的重要渠道.本文对两个中国议题连线成员在第110届国会众议院的分布进行了实证研究,发现前者强调经贸合作,而后者倾向军事提防.两个中国议题连线的成员均多来自南部和太平洋地区,且更多为军事委员会和交通与基础设施委员会成员.比较而言,美中工作小组成员来自那些亚裔人口比重较大、与中国经济关系密切的选区;而中国连线成员则以共和党人居多,且对华持有保守立场,借炒作中国议题为选区谋利.同时,资历较浅的议员也将加入中国议题连线、参与中国事务视为提升影响力的有效途径.基于两个中国议题连线分布的特点,提出理性处理中美关系中美国国会因素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1.
美国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思想及政策具有浓厚的意识形态色彩和强烈的进攻性。冷战后,新保守主义者仍然固守冷战思维,鼓吹“中国威胁论”,主张对华奉行强硬的“遏制政策”。他们通过参与政治实践;操纵媒体、引导舆论;控制国会、影响立法等手段影响政府的对华政策,使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具有明显的新保守主义特征。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七大报告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之一,要求“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这是党建设和谐社会理念在生态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从十二大报告中提出的“两个文明”,到十六大的“三个文明”和十七大的“四个文明”,这是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的又一次突破和发展。深刻认识从“两个文明”到“四个文明”历史跨越的必然性,对于深入理解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和按照“四位一体”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有着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重新执政的国大党辛格政府在评估周边环境的基础上,对印度的周边外交政策作了调整,涉及到南亚、印美、中印关系和进一步发扬不结盟精神,展示了21世纪印度外交的特点与动向。调整后的外交政策更加灵活务实,充分反映了印度独立的外交原则和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六大报告首次在党的决议中提出坚持依法执政,这是我们党在转换执政方式上的重大而理性的抉择.依法执政范畴应从执政方式的概念和执政活动的过程进行综合阐释.对中国共产党选择依法执政方式必然性的解说,主要从执政合法性、执政规律经验和治国兴邦方略三个层面切入,然后分析论证选择依法执政方式符合执政发展的内在逻辑和法治演进的核心...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乡村振兴的新篇章,标志着农村的改革和发展又进入了一个新阶段。而农民工是乡村振兴的助推器,是解决当前我国社会矛盾的重要抓手。一方面我国乡村振兴面临着人才缺失、农民主体性缺失、乡村治理无序、资金短缺等多重困境;另一方面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农民工返乡创业提供了项目和平台,其政策红利吸引着农民工进行返乡创业;同时,农民工返乡创业又能及时弥补乡村人才缺口,促进乡村地区产业转型升级,为乡村振兴注入资金保障,并能够改善乡村社会治理。因此,可以通过实施差异化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引导策略,构建多维度的农民工返乡创业政策环境,开展针对性的农民工返乡创业培训支持等途径来助推乡村振兴的实现。  相似文献   

16.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养老服务政策密集出台、渐成体系。养老服务政策的进展主要表现在八个方面:理顺政府与市场关系,厘清养老服务供给责任;全面开放养老服务市场,增加养老服务供给;大力发展社区服务,弥补服务体系短板;强化创新驱动,支持新型养老模式发展;推动医养结合,破解养老服务发展困局;加大扶持力度,降低服务供给成本;加强市场监管,提升养老服务质量;开展长期护理保险制度试点,探索护理责任分担新模式。十八大以来养老服务政策变化有四大明显特点:在政策定位上,由单一发展老龄事业转变为老龄事业和产业协同发展;在政策目标上,由保重点人群转变为保基本服务;在政策重点上,由侧重扶持机构转变为促进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在政策内容上,由就养老论养老转变为推动医养康养相结合。下一步养老服务政策取向:一是焦点转移,从顶层设计走向具体落实;二是动能转换,进一步强化创新驱动;三是关口前置,增强老年人自我养老能力;四是重心下沉,继续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五是重点突破,尽快总结试点经验出台统一的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提出,中国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这一新概念的提出反映了我们党工业化理论的新发展。这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出发,应对加入WTO和全球竞争而提出的适时方针。要贯彻好这一方针,我们必须真正面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所谓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的挑战和国内人才紧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8.
美国台海政策随着美全球战略与对华政策的变化而变化,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三个阶段。当前美国台海政策新变化,即从战略模糊到战略清晰,美台军事安全合作大幅提升,正进入新的高度,美国台海政策主要出于美霸权利益考量,美国通过曲解“一个中国”原则与维持台海所谓“现状”企图达到两岸长期的“不统”、“不独”与“不战”状态,以便美国长期操控两岸、从中渔利进而防范延缓中国的崛起。然而,随着两岸各自的变化,美国左右逢源、平衡两岸的台海政策越来越暴露出其内在矛盾与巨大风险,并将因来自各方面的挑战而难以为继、濒于破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