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缔约之际,因一方违背基于诚实信用原则而产生的保护、通知、协力、保密等先契约义务而致相对方信赖利益、固有利益遭受损失所应承担的民事赔偿责任为缔约过失责任。文中还对合同不成立时的缔约过失责任,合同无效或被撤销时的缔约过失责任,合同虽成立、生效时缔约过失责任等具体形态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
缔约过失责任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的新概念。本文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及其性质、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缔约过失的法律效果及责任承担方式进行了研究,以便在实践中更好地把握和应用。  相似文献   

3.
诚实信用原则被誉为现代民法的"帝王条款"。在订立合同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基于违反该原则而产生的先合同义务,以致合同为成立、被撤销或无效,而应承担的财产责任——缔约过失责任,是当事人利弊的平衡点。从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的提出、缔约过失责任的概念与内容、缔约过失责任主观状态的突破、缔约过失责任的承担及调控方式等五个方面对缔约过失责任进行了阐述,以期对我国相关法律制度的完善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缔约过失责任的创立入手,探讨了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认为诚实信用原则是其合理存在的根基。同时,着重分析了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及与相关责任的区别,并就其适用范围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5.
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但对因当事人的过错导致合同不成立或无效给受害人造成损害时,却无由可归责。新合同法明确规定了此责任。本文试从缔约过失责任的实践意义、构成要件、承担方式等问题作进一步的研究与探讨,以求教于法学界同仁。 一、缔约过失责任概念及实践意义 缔约过失责任,也称之为先契约责任。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一方当事人因未履行依据诚实信用的原则所应负的义务,使另一方当事人受到一定的损失。这种情况下,前  相似文献   

6.
缔约过失责任是一种独立的民事责任,但对因当事人的过错导致合同不成立或无效给受害人造成损害时,却无由可归责。新颁布的合同法明确规定了此责任,本文在合同法有关规定的基础上,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法律基础、构成条件及责任承担方式等问题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当前,构建劳动缔约过失责任制度很有现实必要性。鉴于劳动合同与民事合同之间的差异,在我国未来劳动合同法中缔约过失责任制度的构建中,不能将《合同法》中关于缔约过失责任的相关规定照搬过来,劳动合同缔约过失责任中的主体、适用范围、归则原则、赔偿范围及责任承担方均有其特殊性。  相似文献   

8.
建立完善的缔约过失责任对于规范社会经济秩序、实现法的正义性、促进经济和谐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我国<合同法>虽然确立了缔约过失责任制度,但并未对缔约过失赔偿范围作出明确的规定,这不利于对当事人的利益和交易安全的保障.因此,对缔约过失责任的构成要件、适用范围及相关理论进行剖析,进而确定缔约过失责任最终的赔偿范围,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9.
《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次对缔约过失责任作了规定。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应是诚实信用原则。对缔约过失责任的适用应注意其与侵权责任竞合,注意违约责任与缔约过失责任的区别,对《合同法》第42条中“其他违反诚实信用原则的行为”的界定,以及缔约过失责任的赔偿范围。  相似文献   

10.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 186 1年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的特殊责任制度。我国早期民事立法对此也作了相应的规定。但由于理论争议较大 ,对缔约过失责任的实践产生了一些歧异。我国现行的《合同法》第 4 2条、第 4 3条对缔约过失责任做出了明确的规定。缔约过失责任的理论基础、构成要件、责任类型、赔偿范围作一研讨 ,以更好地把握和应用合同法中的缔约过失责任制度  相似文献   

11.
我国《合同法》规定了缔约过失责任,但是对其损失的赔偿范围,包括如何确定机会损失等问题,并没有规定.为了更明确地界定缔约过失损失的范围,对缔约过失责任的定义、性质以及确定损失范围的原则等同题进行了探讨,并且通过一个典型的例子具体分析了机会损失如何计算较为合理.  相似文献   

12.
约因制度是英美法系独特的法律制度,结合约因制度的内容,联系英美法系法律思维,约因制度引入中国将会遇到“水土不服”现象,即约因制度过于技术化、复杂化,无法抽象出一般原则;约因一定程度上否定了信赖利益的保护,同日益扩大的合同责任趋势相佐,从而否定了缔约过失责任;约因制度的特性使得我国法官不易掌握。在我国法律制度体系中已存在与约因制度内在的合理性内核相似的法律救济制度及规则,因此,约因制度引入我国实无必要。  相似文献   

13.
论共同过失正犯及刑事责任的实现(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共同过失,是共同罪过的形式之一。虽然我国刑法中,只对共同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有规定,但是,这并不是否定有共同过失犯罪的现象,基于共同过失是否应当负共同犯罪的责任 (成立共同犯罪 ),是刑法理论上一直争论的问题之一。笔者结合大陆法系立法及判例和实践,对共同过失正犯的理论和范围以及刑事责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共同过失,是共同罪过的形式之一。虽然我国刑法中,只对共同故意犯罪的刑事责任有规定,但是,这并不是否定有共同过失犯罪的现象,基于共同过失是否应当负共同犯罪的责任 (成立共同犯罪 ),是刑法理论上一直争论的问题之一。笔者结合大陆法系立法及判例和实践,对共同过失正犯的理论和范围以及刑事责任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试析交通事故责任中适用过失相抵的主体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76条确立了过失相抵规则,但规定过于原则,对于司法实践中过失相抵的运用缺乏具体明确的指导。为更好地维护交通事故中当事人的权利,交通法应明确过错责任下交通事故中适用过失相抵的主体范围和严格责任下交通事故中适用过失相抵的主体范围。  相似文献   

16.
使用人责任应采纳无过错责任原则,是一种替代责任或“为他人行为负责”之责任。使用人未能合理地选任、监督或培训被使用人,而就被使用人的侵权行为承担赔偿责任的,不属于替代责任的范畴,而是属于自己责任、过错责任。使用人能够证明自己在选任、教育和管理方面没有过失的,在向受害人承担赔偿责任后,可以向因故意或重大过失造成损害的被使用人追偿。  相似文献   

17.
It is difficult for judicial practitioners to determine the liability of tort of negligence due to the fact that it has not been specially stipulated in the provisions of the Tort Liability Law or other civil laws and regulations in China. On the contrary, the principles of tort of negligence in common law legal system have been refined in judicial practice and provided the corresponding solution for determining the liability of tort of negligence. The author believes that th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tort of negligence in common law legal system will help us to further strengthen the understanding and application of the Tort Liability Law in China. This article thus comprehensively surveys and researches the tort of negligenc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ommon law legal system.  相似文献   

18.
缔约过失责任制度是由德国法学家耶林提出并被誉为法学上的重要发现,对各国的立法和判例法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先合同义务作为缔约过失责任的首要构成要件,对契约生效前契约双方的权利、义务的界定,以及对正确掌握缔约过失责任成立的时间段、缔约过失责任的性质等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父母责任的效力是责任实施要素中的重要环节,包括父亲与母亲、父母与未成年子女、父母与第三人之间的责任分配与负担关系.其中,父亲与母亲应作为整体但却不负连带责任,责任的负担以拥有监护权并事实上能行使监护权为限,允许父母一方以已尽监护义务而免除自己的责任;对具有责任能力的未成年子女致人损害,有过失的父母应与之承担连带责任,并可进行内部求偿;在父母与第三人共同过失的情况下,应严格按自己责任原则,未成年子女无需承担父母的共同过失,父母也无需承担未成年子女的过失.  相似文献   

20.
缔约过失责任理论的提出不仅有利于维护商业交易过程中当事人双方的利益保护机制,还对于完善合同法的发展具有巨大的推进作用.缔约过失理论的发展及其遭遇的挑战,反映了其与相关理论的复杂联系.缔约过失理论具有独立的请求权基础和理论价值,并且在很多方面不同于违约责任以及侵权责任等制度.伴随着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缔约过失责任在商业交易活动中的适用也日趋频繁,但是对于缔约过失责任的存在基础的认定却颇存争议.因此,明确缔约过失责任的独立性具有必要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