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跨国银行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研究是在跨国公司理论的基础上进行的,包括海默(Hymer)的垄断优势论,巴克利(Buekley)、卡森(earso帷)、拉格曼(彻gnan)的内部化理论、弗农汉emon)的产品寿命周期理论以及邓宁(D~in助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在这些理论中,邓宁的国际生产折衷理论强调  相似文献   

2.
1981年,英国学者邓宁(John H.Dunning)在其代表作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and theMultinational Enterprise(《国际生产与跨国公司》)一书中提出国际生产折衷理论(The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指出外国直接投资应具备所有权、内部化以及区位这三大优势。此前,以海默的垄断优势论为代表的产业组织理论,以阿利伯的安全通货论和拉格曼的证券投资分散风险论为代表的金融理论,还有以巴克利和卡森等人的内部化理论为代表的厂商理论,都忽视了对区位因素的考虑。根据邓宁的理论,区位优势是指投资东道国较之投资母国…  相似文献   

3.
国际著名跨国公司专家邓宁提出的经济发展与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是从企业所有权、内部化和区位三类优势的微观经济因素出发,通过引入直接投资流入、流出以及人均GNP等宏观经济变量,把一国国际直接投资发展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从而对国际直接投资的动因作出了新的诠释。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宜接投资现实验证了邓宁的直接投资发展模式,多数欧洲国家和美国、日本完全适合这一模式。中国的外资流入和对外直接投资也遵循了一定的运行轨迹,处于国际直接投资阶段发展模式的第二阶段。中国在选择现阶段外资战略时,要考虑到目前所处的经济发展阶段,制定与经济发展阶段相适应的外资政策。  相似文献   

4.
陈岩 《求索》2010,(11):8-10
本文分析了外商直接投资在中国制造业分布的决定因素,实证检验了海默垄断竞争理论对跨国公司在中国制造业投资的适用性。研究发现:(1)垄断竞争理论能很好解释外商在中国制造业投资的分布情况;(2)若干行业因素对跨国公司FDI具有重要影响。而后,文章对助力我国产业结构升级提出了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外商直接投资中的环境负效应与消解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升级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与此同时,外商也通过直接投资方式将大量污染密集产业转移到我国,这其中既有国际贸易与投资理论和国际法规本身存在的缺陷等外在原因,也有外部性成本内部化程度差异的内在原因。为了消减国际直接投资中的环境负效应,我国应当调整利用FDI政策,最大程度地控制其负面性。  相似文献   

6.
尹小剑  唐天伟 《前沿》2010,(17):81-85
近年来,国际对外直接投资(FDI)发展很快,其增长速度已经超过了国际贸易。通过对当前国际FDI理论比较研究,阐述这些理论提出的意义,并分析这些理论的局限性。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探索其能给我国FDI的实践活动以理论指导与借鉴  相似文献   

7.
全球跨国并购动因的综合性解释框架包括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以及国际宏观背景、跨国公司内在需求和东道国因素三个方面的动因。从历史角度考察,跨国并购是垄断资本主义在全球扩张的重要方式,是市场经济由自由竞争的低级阶段走向高级的垄断阶段的必然产物,是市场经济走向成熟的一个重要标志。  相似文献   

8.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首先是美国生产进一步集中,垄断进一步加剧,过剩资本大幅度增长,大财团控制的巨型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另一方面,也由于技术革命的影响,国际分工以及各国对外联系和相互依赖  相似文献   

9.
新词典     
《时事报告》2005,(2):67-67
内部化:通俗讲,就是跨国公司通过对外直接投资在他国设立子公司,建立起公司自己的内部市场以取代外部市场,在内部市场中转让其技术、专利及中间产品,这样,跨国公司就避免了外部市场的不确定性,其资源在整个公司内部将得到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这是跨国公司在进行对外扩张的过程中常用的一种手法。  相似文献   

10.
鞠方  刘兵权 《求索》2007,(1):24-26
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实践与投资发展周期理论并不一致。服务业对外直接投资拓宽了我国服务业利用外资的渠道,有助于更多的外国直接投资涌入我国,对我国的就业是利大于弊的,同时也可以提高我国基于企业基础的服务贸易竞争力。不过,现阶段服务业仍然处于内向国际化的第二阶段,我们并不提倡不切实际地大规模发展服务业跨国公司。  相似文献   

11.
孙卫雄  何骏 《前沿》2005,(1):43-46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 ,国际FDI呈现双向流动的态势。本文在分析FDI双向流动特点的基础上 ,运用国际比较的方法 ,将我国FDI的双向流动与它国进行了比较 ,认为我国应该加大对外直接投资的力度 ,保持FDI发展的平衡  相似文献   

12.
基于宏观经济变量的对外投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益兴 《求索》2010,(6):40-41,165
本文在国际直接投资宏观理论的基础上,以我国的出口、银行利率、汇率、人均GDP和固定资产投资为主要解释变量,采用1984-2008年的统计数字对我国的对外直接投资进行实证分析,得出影响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宏观因素主要为出口、利率和汇率。其中出口对对外直接投资有最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我国出口贸易和投资之间具有互补关系;国内利率对对外直接投资也存在正相关性,这与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企业性质相关;而汇率对对外直接投资则呈现负相关的关系,这种负相关性同时在理论上与现实中均有可见的明证。  相似文献   

13.
中共“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建设美丽中国”,这更突出了生态文明建设以及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不仅仅是某国内部问题,也在日益全球化,尤其是随着外贸和投资而产生的污染跨境转移问题越来越突出.目前跨境污染的主要形式包括直接转移污染物、转移污染企业、出口污染产品和消耗他国资源等,而经济学中的经济理性人假说、环境外部性、比较优势理论和产业的生命周期理论都解释了跨境污染产生的根源.  相似文献   

14.
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区位聚集化特点及原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肖光恩 《理论月刊》2003,43(9):119-122,139
国际生产全球性扩张促进了跨国公司生产体系在地理区位上的聚集,但跨国公司在不同国家、不同产业和公司不同职能部门的区位聚集又有明显的不同;探讨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区位聚集的影响因素,了解产业群及区位品牌时吸引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重要性,对制定吸引跨国公司国际直接投资的战略非常重要。  相似文献   

15.
外商直接投资可通过多种渠道产生溢出效应。加强我国企业同外商直接投资企业之间的后向产业联系,促进外商直接投资的技术外溢的方法是:采取优惠措施有选择地引导FDI投向与后向产业关联系数高的领域;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吸引当地市场需求导向型的跨国公司来我国投资;创造企业集群并发挥其效应,提高我国本土企业自身的学习和吸收能力;鼓励跨国并购,强化外商投资企业与本土企业的后向联系;完善产品市场,积极培育真正意义上的垄断竞争的市场结构。  相似文献   

16.
对外直接投资在二战后发展的规模和速度极为突出。作为国际生产的主要载体,跨国公司在对外直接投资时.首先要考虑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区位选择问题。跨国公司直接投资的区位因素分析,一直是国际经济学界关注的理论热点之一。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研究跨国公司对外投资区位决策因素的变迁,对分析跨国公司的直接投资行为和投资流向的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今世界,超过60%的服务经济占比背后的真实内容是生产者服务为主的事实,即不是"生产什么"有了根本改变,而是物质产品"怎样生产"改变了。世界经济的高服务占比并不应成为中国各地简单地、笼统地、一味地发展本地服务业的动因。大国产业发展顺序与多数服务产品的"非贸易品"特征,决定了服务业的发展必须"因地制宜":其对人口大国发展服务业在供给方面的约束是物质产品生产力基础和城镇化基础;在需求方面的约束是本地需求水平,本地城市化水平决定本地服务业发展的规模与速度,本地产业结构现状及其走势决定本地服务业发展的部门结构。只有具备足够的工业基础,才能形成与世界格局相似的高比重的生产者服务,以及高比重的服务业增加值。  相似文献   

18.
对外直接投资的理论解释: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核心问题,就是解释外国直接投资发生的原因、机制和后果。这些理论对于中国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对外直接投资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当下中国对外直接投资既不同于发达国家,也有别于其他发展中国家。现有研究对这一事实的解释并不如意,一个重要的局限性在于脱离了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发展特征。中等收入国家对外直接投资的行为动机、投资方向、投资领域等,必须契合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是近年来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实践的理论诉求,它启示了中等收入新发展经济学对外直接投资理论的探索方向。  相似文献   

20.
《群众》2016,(6)
正2015年江苏人均GDP已经超过14000美元,按照国际直接投资理论,早已到了对外直接投资大发展时期。中国在国际间的比较优势已经从劳动转向资本,而江苏与"一带一路"国家在资源和生产要素上有着很大的互补性。作为沿海发达省份,江苏应该发挥自身优势,结合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导企业积极"走出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