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经济学的道德科学回归——兼论美国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亚当·斯密到凯恩斯,经济学始终是一门道德的科学,而新自由主义的效率中心导向把经济学引向一个类似于自然科学的领域,并使其逐渐上升为美国主流的政策过程.一种投机的、掠夺的资本积累方式,新自由主义实现了依存于美国的国际资金回流.经济学的道德科学回归是走出金融危机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2.
论点摘编     
《公安研究》2011,(5):16-16
李炳炎在《理论与改革》2010年第6期撰文认为,在联系当前产生的世界经济危机引起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反思的背景下,通过分析作为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的演进、理论体系的伪科学性及其与此次世界金融危机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尽管现代主流经济学将其研究对象局限于物质和货币领域,分析稀缺性资源的配置问题;但其先驱马歇尔却持很不一样的观点:他不仅怀疑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的有效性,主张与自由主义不相容的高额赋税;而且,他还强调经济现象的复杂性,认为经济学根本上是一门研究人的学问。究其原因,在于马歇尔的渊博知识结构:他不仅是一个伟大的理论家,更是一个杰出的实践家;不仅清楚地认识到经济学的发展轨迹,而且更关注人类真实而全面的需求。但不幸的是,马歇尔的后继者们却局限于其理论概念来进行研究和再精炼工作,忽视和放弃了其将思想置于其中的实践框架,从而导致了经济学的理论与现实之间越来越大的脱节。  相似文献   

4.
女性主义经济学源于20世纪60年代,后现代哲学思潮的出现和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内在缺陷是其发生的理论背景。女性主义经济学运用独特的社会性别分析方法,从研究主题和内容、模型以及研究方法等方面对新古典主流经济学的核心范式提出了批判和挑战,这种批判和挑战对于经济学方法论有着重要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5.
库恩的"范式"与"范式转换"理论开创了科技哲学的新时期。用它分析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方法论在中国的演进,无外非以下三种路向:一是批判式的继承,坚持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核";二是对比来的借鉴,把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优势方法—数学方法与博弈方法等纳入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群里;三是实践中的发展,用实验与制度的方法分析现代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充实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方法群。  相似文献   

6.
肖继军  刘新庚 《求索》2012,(6):220-221,11
我国当代经济思想是一个"西学东渐"的过程,从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到后来西方主流经济思想——新古典经济学体系的引入,直至出现新自由主义经济。西方主流经济思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和体现着西方社会意识形态,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势必造成不可估量的负面影响。我们必须正视和防控这种负面影响,确保我国意识形态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7.
从这次金融危机的表现和经济学的原理分析,本次金融危机的实质其实就是经济危机。1929年之前美国的信贷扩张主要是在生产领域,如汽车和建筑业等。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经济迅速发展,然后是长达10年的"柯  相似文献   

8.
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及其批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新自由主义是最近二十余年来西方政坛的主流政治思潮。这一新自由主义 ,既不是指罗尔斯的政治自由主义 ,也不是指三十年代罗斯福新政时期以强调国家干预为特征的新自由主义 ,而是特指以“撒切尔主义”、“里根经济学”为代表的一整套新自由主义思想和政策。英美右翼政府在七十年代末上台以后 ,以哈耶克、弗里德曼的学说取代了凯恩斯主义 ,从而引发西方世界二十年不衰的新自由主义浪潮。本文试对西方新自由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新自由主义的当代霸权地位、新自由主义与全球化和“第三条道路”的关系、以及西方左翼对当代新自由主义的批判进…  相似文献   

9.
张笑扬 《前沿》2011,(3):122-125
新自由主义的经济学思潮已蜕变为一种由西方发达资本主义主导的意识形态运动。全球市场在自由化思潮的推动下生产着巨大而片面的财富的同时,创造着绝对而普遍的贫困。在历史终结的话语体系中,全球金融危机给了我们重新审视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契机。但是,金融危机并不意味着新自由主义历史的终结,后金融危机时代全球经济正在经历又一次秩序重建。而中国特色发展道路的出场,为历史迷雾中的全球经济带来了一丝光亮。  相似文献   

10.
邵发军 《岭南学刊》2012,(3):107-110
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在生态正义思想方面呈现出了一种不同于古典和自由主义的特征,体现了理性主义和现实主义的结合,是自然生态正义与社会生态正义的综合体,为后期马克思超越正义的思想提供了一个理论上的准备。  相似文献   

11.
经济学和制度设计的基石是人性论,对人性的认识不断深化,使经济学不断前进。西方主流经济学的两大流派古典派和凯恩斯派的主要分歧之一是关于人性假设对经济的影响的观点有所不同。建立在不同人性假设基石上的经济学产生了不同的制度设计,进而产生了不同的经济绩效。  相似文献   

12.
苏振华 《求索》2005,(10):12-14
新兴古典经济学与奥地利学派有着同样的理论渊源,它们同样根植于古典自由主义思想之中,同样强调自发秩序思想、市场的法治基础、企业家创新思想、经济过程中的组织创新。新兴古典经济学是嵌入于经典经济学理论知识谱系之中的一种理论论说,这为其将来的发展奠定了厚实的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3.
胡进 《理论月刊》2003,(7):83-83,108,112
近几十年来,经济学迅速地向外"自我伸张",引起了其他人文学科学者的非议.尽管人们把经济学的对外"自我伸张"称之为经济学"帝国主义",但随着科学进步,各种学科之间的"自我伸张"和相互渗透将是不可避免的发展趋势,我们应对学科的"自我伸张"持欢迎态度.  相似文献   

14.
李建良 《桂海论丛》2001,17(5):40-42
西方经济理论主流学派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发生过多次演变。探寻主流学派变迁的脉络 ,对于认识、借鉴西方经济理论、发展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金融危机与中国改革 目前,百年不遇的经济危机正肆虐世界。尽管理论界有很多不同看法,但其实只是视角不同而已。有些人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来解释金融危机,有些人用西方经济学来解释。不管怎么解释,其实大家有个共识,就是都认为这次金融危机实际上是三个因素的叠加。一是世界经济达到了一个高峰,并向低谷跌下来的自然周期。  相似文献   

16.
当前我国在经济学研究方法论问题上正进行着激烈的讨论,东欧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这一方面表现为,在东欧国家从20世纪80年代后的经济改革到90年代的经济转型过程中,由于忽视经济学的本土化研究,照搬西方新自由主义的经济理论,为其国家发展造成了灾难性的后果;另一方面表现为,在东欧国家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到80年代的经济体制改革中,东欧改革经济学对其国家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而成为经济学本土化的一个范例。这说明,本土化的研究更有助于抽象出事物发展的一般特征,从而总结其中所蕴含的一般规律,准确把握研究对象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夏永梅  饶艾 《人民论坛》2014,(2):244-246
经济法的本质是市场失灵的国家干预,无论是古典经济学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还是凯恩斯主义者,都承认国家干预是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救命丸.文章运用经济法的相关理论,对于金融危机和国家干预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建立我国经济法体系、确立规制目标、制定并实施国家经济干预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西方传统主流经济学的环境意识缺陷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西方传统主流经济学及其教学的环境意识缺陷进行了揭示和批判,认为环境问题与传统主流经济学把经济系统独立于环境系统之外,忽视环境与经济之间的联系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理性经济人假设的偏激化、无视环境的价值性、资源性和有限性,认为环境是没有竭尽的自由取用物,忽视人类的多种需要和环境的多种功能等等。一些经济学理论被曲解和滥用,当前的经济学教学充斥着经济学与环境相互分离的倾向,强调单纯谋求经济利益,也对环境问题的恶化和扩散起到了明显助长作用。  相似文献   

19.
新自由主义经济学研究中必须澄清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个历史的范畴,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是为了解决工业化国家所面临的两难困境即:在不威胁到民主政府的基本原则的条件下,如何通过体制改革来限制政治家过分热衷于短期的相机抉择行为而催生的一个体系庞杂、结构松散的理论体系.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不能提供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现成药方,但其理论会对我们有所启迪.我国改革与发展已经超越了西方的语境,超越了西方任何现存理论的框架.中国的理论家必须有能力从西方、第三世界以及传统中国的理论中汲取智慧,有能力深入地、实事求是地、而非意识形态化地研究中国自身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经济法的本质是市场失灵的国家干预,无论是古典经济学主义者、新自由主义者,还是凯恩斯主义者,都承认国家干预是资本主义金融危机的救命丸。文章运用经济法的相关理论,对于金融危机和国家干预等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建立我国经济法体系、确立规制目标、制定并实施国家经济干预政策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