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途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与青少年个体政治社会化相关的理论入手,主要介绍了青少年个体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影响要素,以及目前我国青少年个体政治社会化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了一些改良的思考。  相似文献   

2.
在新时期下,分析与研讨流行文化对当代青少年的影响是一项宏观而紧迫的重大战略课题。流行文化现象是一种鲜活的时代印记,它直观而不失深刻地反映了现象背后的时代特征,也反映出当代青少年国民性塑造及价值观引领的路径及方式。根据一项全国范围内的调研数据,重点探讨近十年来流行文化与青少年价值观相关的四个方面的理论和实践问题:流行文化的理论内涵及核心特征;当代中国青少年眼中的流行文化:流行语和流行产业;流行文化对当代中国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中国青少年中未来的流行文化元素。  相似文献   

3.
黄悦 《理论月刊》2007,(3):174-176
青年一代的政治认同与否以及政治社会化的程度如何,关系到我国社会的政治文化是否能够顺利传递,关系到我国社会政治的稳定等重大问题。我国当前的各种变动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和制约着青年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的传递,而三峡移民精神的科学内涵与我国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有着高度的一致性,通过各种途径传播三峡移民精神,有助于促进我国当代青年政治社会化对社会主义主导政治文化的传递。  相似文献   

4.
王恩江  丁兆明 《人民论坛》2012,(20):162-163
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是大学生社会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特指大学生在政治领域的社会化,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价值取向。作为社会中的特殊群体,当代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具有鲜明的特征和重要的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  相似文献   

5.
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机制是在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发挥和实现的。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进行依赖于教化机制、内化机制、反馈调节机制的相互协调、相互作用。把握当代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教化机制、内化机制、反馈调节机制及其相互关系是激发当代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6.
互联网不仅极大地改变了现代人的生活方式,也日益凸显其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巨大影响和作用.其积极的促进作用表现为:有助于培育和传播主流政治文化、提供积极的网络政治实践和政治训练.但网络是一柄“双刃剑”,它对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也会产生消极影响:消解特定社会主流政治价值观、一定程度上降低青少年作为社会公民的社会属性.正视这些影响和作用,发挥出网络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正能量,不仅有助于促进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进程,还有利于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  相似文献   

7.
在当代中国社会转型和政治现代化的发展进程中,青少年社团组织凸现出其重要角色。在当前我国政治发展的实践中,青少年社团由于其自身的组织性、志愿公益性、弱独立性与强依存性等特点,其扮演的角色与功能与政治社会化的目标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不仅能通过培养合格的政治角色、传播政治文化来传递和推进政治社会化,还能通过对社会政治稳定的追求实现政治社会化。而为了实现两者更好的结合,需要积极构建政治化组织与社会化组织的和谐态势,加强青少年社团的能力建设以及保持政治社会化媒介传导的一致性等。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产生的动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市场经济发展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产生的决定性因素,经济越发达、社会越开放,青少年流行文化的规模越大、程度越深、周期越短。在特定的时代条件下,“新生代”青少年的自身特点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产生的内生性因素。同时,研究表明,随着青少年年龄的日益增长,社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其流行文化的参与愿望就会降低,并逐渐趋向稳定和固化。其他因素是影响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的选择性因素,经济、社会和文化的进化速度越快,带动并形成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可能性越多,更新替代的速度越快,对主流文化的影响和反作用也越大。  相似文献   

9.
什么是“青少年流行文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青年文化”的视角看,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年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现代商业社会中出现的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从文化趣味的代际差异,特别是从文化生产和消费的角度看,“青少年流行文化”并不是“大众文化”,也不完全是“流行文化”。“青少年流行文化”同“主流文化”在某些方面有一致性,但更多地表现为价值观念的冲突与内在的紧张关系。从青少年流行文化的现实状况来看,可以认为青少年流行文化是在青少年中存在的、具有青少年特殊性的流行文化现象。寻求个体意识,而非集体意识,是“青少年流行文化”和“主流文化”乃至“大众文化”(流行文化)的根本不同。  相似文献   

10.
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与外部环境密切相关,良好的外部环境能推动青少年道德社会化,不良的外部环境则会制约青少年道德社会化。当前青少年道德社会化面临着家庭教育环境退化、学校德育环境缺失、社会文化环境较差等问题,影响了青少年的道德成长。所以,应优化青少年道德社会化的外部环境,培育外部合力,以更好地推进青少年道德社会化。  相似文献   

11.
青少年政治社会化是政治学和社会学研究中的重要领域。加强对我国青少年的政治社会化研究,对培养社会主义社会合格公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本文总结了近十年来国内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青少年政治社会化途径的积极作用、存在的问题和对策以及宏观环境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研究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2.
论学校教育的政治社会化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政治社会化是专门研究政治共同体内部政治文化形成、维持和改变的过程以及与此过程相关的各种机制和机构。学校就是社会政治体系中执行政治社会化功能、传播政治文化的一个重要机构。学校教育影响着人们的政治态度,灌输一定的政治价值观念,对青少年公民的政治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虽然现代社会都被纳入了教育网络,但学校在政治社会化中起  相似文献   

13.
网络政治信息是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发展的一种新兴载体,因其覆盖面广、时效性强、自主选择等特征,为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培养政治认知、政治责任感发挥极大的正能量作用。同时,网络政治信息传播也是一把双刃剑,不良、消极的一面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带来一定的负能量。因此,通过探索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调控,可以充分发挥网络政治信息传播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正能量,调节网络政治信息对青少年的负能量作用,从而促进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进程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流行文化的魅力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青年文化”中的特殊类型,有其自身的规定性。当下性及当下性中的多样性,正是“青少年流行文化”对青少年的魅力所在。“青少年流行文化”的另一个特质是它的易变性。青少年在“青少年流行文化”这种貌似具有统一性的文化现象中,寻求的不是集体意义,而是个体意识。“青少年流行文化”作为“同伴文化”或“同辈文化”,在为同伴或同辈间的交流提供途径的同时,也具有相对的封闭性。“青少年流行文化”是青少年借以认识社会和对社会表态的手段。其中“表态”的成份更高一些。“青少年流行文化”不能说没有道德性和政治性,但多数“青少年流行文化”现象及产品,并没有构成实质性的“挑战”。现在的“青少年流行文化”,从总体上讲,不过是青少年借以寻找自我和表达自我的一场游戏。“青少年流行文化”会不时让成人社会、“主流文化”吃惊,为“大众流行文化”提供刺激,但是制造或消费这种文化的青少年们并没有因此而更具有反抗性、更反对社会。他们所嘲弄或颠覆的东西,或许正是社会文化发展过程中所要舍弃的。  相似文献   

15.
岳璐  蒋超 《青年探索》2013,(4):17-22
流行文化在当前日益蓬勃发展,并呈现出由城市逐渐向农村地区蔓延的趋势,因此在农村青少年群体中研究流行文化的传播态势极具研究意义。根据对两所典型农村中学的调查分析表明:流行文化已经全面渗透到农村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其对农村青少年价值观的影响表现为当代的农村青少年在人生观方面世俗化与低俗化并存,在金钱观方面节俭主义与享乐主义同在。因此在如何理性引导和科学利用流行文化走向农村青少年群体这一问题上必须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16.
抗逆力的提升既需要青少年个体的自我保护,更应从青少年发展环境的维度,从提升青少年自我保护可行能力的角度,构建当代社会、文化境遇下青少年工具性保护,从政治自由、经济条件、社会机会和防护性保护等层面提升其应对社会变迁和文化多元的可行能力,实现实质的抗逆力发展。文章在阿玛蒂亚森的可行能力视域下,提出一种新的青少年抗逆力实践发展观:以当代青少年需求为本,整合青少年发展系统的各个行动力量,提升青少年经济参与、防护性保护、参与机会和政治自由的多元工具性自由,以可行能力提升建构青少年实质抗逆力提升的实践框架。  相似文献   

17.
杨昕 《青年探索》2009,(3):83-87
在当代,流行文化已经成为影响“80后”青少年道德发展的重要因素。从现实的表现来看,流行文化对“80后”青少年道德发展的影响既起到能动的建构作用,又构成了消极的解构作用。在这种双重影响下,“80后”青少年的道德发展呈现出多重趋向,展现出与时代互动的发展特色。  相似文献   

18.
"屌丝"文化的形成,是新媒体时代青少年流行文化形成的一个缩影,其形成的机理与互联网的特点密不可分,同时"屌丝"文化又是当代青少年青春情结的再现,体现深层的社会原因与群体心理机制的形成。探究"屌丝"文化生成与流行的根本原因,有利于把握新媒体时代下的青少年流行文化,更好地了解与理解当代青少年群体,以促进其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9.
互联网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科学技术的发展从来都为人类社会铸就了一柄双刃剑,互联网也不例外。互联网的勃兴将为青少年政治社会化营造良好的政治生态环境,夯实其政治社会化的基础,培养其政治理性,促进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良性发展。但是,如果不加以适当引导,互联网也会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造成诸多消极影响。研究互联网对青少年政治社会化的消极影响,有助于我们有针对性地做好防范工作,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确的政治观和政治人格,也有助于全面推进我国的政治现代化进程。  相似文献   

20.
星座文化下青少年的心理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舟 《青年探索》2004,(2):39-41
星座文化是青少年流行文化的一种形式。星座的流行反映了青少年自我认知、人际交往、信念系统等心理发展的需要,同时也是来自外部的压力和传媒的共同作用结果。通过分析星座在青年群体中流行的原因,了解青年社会化过程的问题,提出解决的办法,引导青少年健康心理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