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7 毫秒
1.
张志越 《今日浙江》2006,(15):15-16
循环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是实现“十一五”规划重大举措之一。它近年来已在各地各个行业广泛开展,全国上下形成了一股发展循环经济的热潮。但如何正确认识和发展循环经济,在实践中还存在一些误区。误区之一:“循环”与“经济”分离这要强调的是发展循环经济,不能只“循环”不“经济”。节约是发展循环经济的本质所在,一切发展循环经济的措施、方法,甚至政策法律都必须始终贯彻节约的理念。为“循环”而“循环”的做法是最不经济的做法。实践中,大多把延长或拓宽生产链,形成本系统、本地区的自我封闭当作循环经济典型加以推广,甚…  相似文献   

2.
刘波  古亦忠 《当代广西》2006,(22):46-47
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循环经济是我国“十一五”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重要途径。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循环经济的若干意见》中,国家对发展循环经济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工作、重点环节都作了明确的规定。本刊这期《经济看台》栏目选编3篇有关循环经济的文章,希望能给读者提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循环经济是一种生态经济,发展循环经济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初见成效,但是生态环境问题依然严重,进一步积极稳步推进东北振兴需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循环经济是突破东北地区可持续发展能力瓶颈的最佳选择。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要学习借鉴国外经验,成立专门领导机构,制定和落实循环经济发展规划,扩大宣传,抓紧制定有关的地方法规和促进政策,确立重点行业,科学引导,加快示范和推广。  相似文献   

4.
王玲玲 《中国发展》2009,9(3):23-26
循环经济是世界各国实现经济、社会与生态可持续发展的出路,发展循环经济是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该文运用循环经济评价指标体系并结合江苏省徐州市的具体情况,从动态的角度分析了徐州市循环经济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在此基础上对徐州市循环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提出了针对性的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循环经济是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载体,发达国家发展循环经济有一套成熟的体系和政策。目前与其他省份循环经济指标的横向和纵向比较,广东循环经济在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可持续发展等方面显得不足。广东应借鉴发达国家循环经济的发展经验,在循环经济立法、科技投入、培养全面循环经济意识、产业调整等方面进一步加强,以促进广东循环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孔令锋 《中国发展》2010,10(2):12-17
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具有经济与环保的双重效应,其政策实施方案是促进经济复苏举措中有利于中国循环经济发展的典型代表,应从推进家电产业发展循环经济的高度,在生产者环保责任、行业规划与支持政策、信息管理、环保法规宣传与执行等方面做出进一步努力。  相似文献   

7.
覃荣化 《当代广西》2012,(21):46-46
今年以来,河池市金城江区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开展以环境倒逼机制推动产业转型升级攻坚战的决策部署,就工业发展状况深入反思、查找不足,全力推进产业转型发展,大力建设高效、生态、低碳、循环经济,努力增强产业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性,奋力实现赶超跨越。做大做强工农商旅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全力建设现代新型工业。推进循环经济发展模式,重点发展锑、铅、锌、锡等有色金属深加工业,着力打造世界"锑都"。以金城江工业集中区建设为主战场,加快推进基础设施和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8.
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中央对上海提出的要求,也是上海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自身转型与主动服务全国的重要体现。为了解本市现代服务业的基本情况,今年,市人大财经委围绕服务业发展的重点行业、重点领域、重点政策和重点区域等开展了一系列监督调研。即将召开的市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六次会议也将听取和审议市政府关于本市现代服务业发展情况的报告。调研结果表明,上海现代服务业近年来得到快速发展,取得了一定经验,但同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不足,亟待转型突破。经验:把握重点行业区域政策扶持提供保障近年来,上海始终坚持"三、二、一"产业发展方针,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服务业已成为支撑上海经济的主力。  相似文献   

9.
代表微语     
正随着电子商务的发展,向产业集群生态链方向延伸将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因此,加快推进宁德市电子商务发展已迫在眉睫。建议:一是政府尽快出台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相关扶持政策。二是加快规划建设集企业推广、融资担保、招聘培训、物流仓储、孵化培育、诚信经营等公共服务功能于一体的电子商务产业园区。三是积极培育行业门户网,推进物流、商贸、旅游等重点行业发展  相似文献   

10.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劣势及其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对转变煤炭产业的经济增长方式有重要的意义,所以分析和探讨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优势、劣势并找出劣势的原因就非常重要,这也是煤炭产业发展循环经济当前比较紧迫的课题。从内部来看,煤炭企业对循环经济的发展自身认识不足、缺少发展规划、评价体系不完善以及循环经济的技术研发有限,这都限制了煤炭企业循环经济的发展;从外部来看,煤炭企业与其上下游企业的关系不协调,区域政策不到位以及我国对循环经济的发展的法律体系不健全造成了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软环境的缺失。为此,应从发展循环经济思想、调整产业结构、完善信息体系、完善管理制度、强化资金支持等方面着手促进煤炭企业发展循环经济。  相似文献   

11.
我国工农业发展与资源配置方式直接相关。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城乡工农业部门资源配置的隔离格局,造成农业生产的"内卷化"及城市工业低效率和高消耗的恶性循环;市场取向改革条件下形成城乡工农业部门资源配置的双向互动格局;市场机制作用下农村和农业资源向城市和非农产业逆向流动;以工哺农背景下的包容性增长体制使工农业部门资源配置和流动趋向协调。  相似文献   

12.
广西承接东部经济发达地区产业转移的战略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德敏 《桂海论丛》2008,24(2):70-72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地区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产业转移速度不断加快。广西作为东部近邻,泛珠三角经济区9+2的成员,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探讨广西如何抓住机遇,发挥比较优势,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问题,意义重大。文章根据我国东部地区产业转移的特点,分析广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据此提出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促进地方特色产业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加快广西经济发展的思路和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能源有极大的需求,煤炭资源在能源实际消耗中占70%以上。煤炭产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民族地区的基础产业和优势产业,也是民族地区重要的经济支柱。民族地区煤炭产业经过几十年的高速发展却存在诸如环境污染严重、安全问题频发、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不合理等多种问题。推进民族地区煤炭产业持续健康发展,要以外部成本内部化促进煤炭产业环境保护,以安全文化建设促进煤炭产业安全生产,以组建大企业集团促进煤炭产业结构升级,以整合技改促进煤炭产品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4.
构建统筹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德敏 《中国发展》2008,8(4):17-21
构建统筹城乡协调可持续发展产业体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城乡产业发展现存问题众多,因此要充分依托新型工业化推进城乡产业整体发展;协调城乡产业分工,优化城乡产业布局;通过构建连接城乡的贸工农产业链,加强城乡产业的联系与互动;培育和促进产业集群发展;构建有利于城乡产业一体化发展的机制。  相似文献   

15.
贵州是西南喀斯特地貌的分布中心 ,是我国重要的少数民族聚居区。该地区经济增长方式较为粗放 ,产业结构层次低 ,产业组织效率较低 ,市州地间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 ,支柱产业以能源、原材料的开发、加工为主 ,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较大。通过培育和壮大新兴支柱产业 ,积极发展特色产业 ,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建设特色经济带 ,促进贵州喀斯特地区经济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6.
石光乾 《桂海论丛》2011,27(2):112-114
产业政策宏观调控的法律机制已成为宏观调控法的重要构成,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和经济全球化条件下,我国适时将"培育和发展新兴战略产业"作为应对经济危机的选择,而通过产业政策指引战略性新兴产业突破发展,还存在制度性缺失和法律障碍,应健全战略性新兴产业法律规范和体系,实现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政策的法治化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该文首先界定辨析了产业金融的概念,梳理分析产业发展与金融集聚的互动机制,指出国内产业金融存在的一般性问题,最后立足于推助战略新兴产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发展,着力探讨政府主导的“政产金”合作模式.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不能脱离当今世界文明形态演进这个大背景,仅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目标是不够的。中国的基本国情、国际环境、国内外的发展态势,都说明在工业文明框架内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无法应对挑战,从工业文明走向生态文明应当成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总目标。为此,要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初级阶段,并在处理好生态建设与经济建设的关系、城镇化与建设新农村的关系、发展低碳经济、尽早开始“消费转型”等方面形成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总目标相配套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19.
张云龙 《中国发展》2013,13(3):80-83
产业转型是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的共性问题.该文认为,铜陵市作为中国第二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应准确把握国家政策机遇,针对产业转型的突出问题,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加快传统产业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积极探索产业转型发展的实现途径,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吴寿平  戚红艳 《桂海论丛》2011,27(5):113-116
人力资源是生产要素中最重要的因素之一,并且人力资源的结构变化能够直接影响生产要素的优劣情况和作用的发挥,甚至制约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制约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与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结构与工业结构之间存在互动关系,但通常人力资源滞后工业结构调整,从而约束了工业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与升级。因此,人力资源结构的优化尤为突出和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