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茶者,雅称“茗”,自神农尝百草,遂有茶。在漫长的岁月里,中国人以茶为饮,演绎出许多故事。有人说:在政治家那里,茶是提倡廉洁、对抗奢侈之风的工具;  相似文献   

2.
章虹宇 《今日民族》2011,(11):29-29
立夏,是我国二十四节气之一,表示夏季之始。到了立夏节,我国各民族都会举办不同的活动。大理白族自治州鹤庆县的白族过立夏节又别具特色,除举办赶雀护田、开镰刈麦和“钓龙”送春等民俗活动外,还要吃花粥、饮花酒和喝立夏茶。  相似文献   

3.
<正>茶境从唐的华丽奔放,到宋、元的沉静内敛,再到明代的精致隽永,掩映之间默默述说着中国茶文化的发展脉络茶古体字为荼。《尔雅·释木》:“槚,苦荼。”槚即楸树,茶树古名。荼系苦菜,味微苦。晋朝郭璞《尔雅注》:“树小如栀子,冬生叶,可煮作羹饮。今呼早采者为茶,晚取者为茗,一名荈。蜀人名之苦荼。”西汉蜀人王褒《僮约》中有“牵犬贩鹅,武阳买茶”“脍鱼炮鳖,烹茶尽具”的句子,最早记载古人买茶、煮茶之事。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的民族中,白族是一个有悠久饮茶历史的民族。在白族的待客礼仪中,茶饮是如何沏茶。一般说来,学会沏茶倒水是待客礼节的第一课。现在的人喝茶虽然没有从前那么讲究,只是简单地用开水冲沏,但白族人家也有规矩:水要滚烫,因为用温暾水沏茶,很可能会让人感到不冷不热,显得没有热情和诚意。给客人沏茶时,水不能加得太满。白族自古就有“酒满敬人,茶满欺人”的说法,茶水齐杯口被老人视为不礼貌的举动。还有讲究些的,要把沏出的第一道茶倒掉,说这一道茶有尘味而无茶味。如果哪天你到白族人家做客,看到主人撇去第一道茶水,那么…  相似文献   

5.
我国民间有句老话:“当家度日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话说明茶在我国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然而人们只知道饮茶很有乐趣,而且对人体健康有益,却不知道饮茶还有学问,如不同季节饮什么茶就大有讲究。祖国医学主张:春饮花茶,夏饮绿茶,秋饮青茶,冬饮红茶。  相似文献   

6.
品读台湾茶     
尚道 《台声》2008,(11):87-96
中国是茶的故多。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唐代茶人陆羽所著《茶经》中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百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其中所述的“茶”经考证即为今日的茶。与祖国大陆的茶史相比,台湾茶史虽短,却也有200余年。台湾诗人吴德亮在《台湾找茶》一书写道,“早在300多年前(1645年)台湾就有野生茶树的记载,不过真正发展茶树栽培管理制造,则是近200年前由先民自大陆福建所引进,包括茶种及种植技术等。”民间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早已深入民间的日常生活。小小的茶叶饱含着两岸中国人的文化与智慧,在品茶的过程中,茶人追求着一茶一人生的哲理境界,享受的是茶所带来的宁静与平和。  相似文献   

7.
中国古代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国茶道中吸收了“礼”的精神,上自朝廷皇家,下至平民百姓皆有茶礼。茶礼在风俗相同、方言相通的闽南和台湾的工夫茶中表现尤为突出。在当地人的“开门七件事”中,工夫茶被摆在首位,谚云:“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人们习称茶叶为“茶米”,把茶叶冠于大米之前。工夫茶的泡饮自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大有工夫可言,  相似文献   

8.
你品尝过我们白族人的“三道茶”吗?虽说这“三道茶”没有什么奇特、隆重的礼节和繁杂的工序,但却是白族人待客的独特礼俗。 如果你有机会来到白族聚居的云南大理,不管步入那风光明嫣  相似文献   

9.
《今日广西》2008,(15):F0004-F0004
桂平西山茶又名棋盘石西山茶、棋盘仙茗,产于广西桂平市的西山。西山集名山、名泉、名寺、名茶于一地,景色迷人。在广西的名茶中,桂平西山茶品质突出。  相似文献   

10.
武夷山茶百戏,一个失传已久的古代点茶、斗茶文化的技艺,如今却在章志峰的努力下使之重现,中国的茶文化技艺又增添了绚丽的一笔。 仅用茶水显现的文字和图腾 茶炉、茶瓶、茶筅、茶罐(合)、茶盏、盏托、茶巾、茶杓、水盂……这些点茶、分茶的道具着实让初次接触茶百戏的笔者有些眼花缭乱。而这些道具都分别类、整齐地摆放在“茶百戏传承人”章志峰的家里。 “点茶是用沸水冲点抹茶,并打成泡沫饮用的饮茶方式。斗茶是评比茶叶品质和比试品饮技艺的一种活动。分茶是能使茶汤形成图案的一种特殊技艺。”说起茶百戏,章志峰总是难掩内心的激动:“茶百戏兴于宋朝,而出现的时间则更靠前。它是一种能使茶汤纹脉形成物象的古茶道,特点就是仪用茶和水,不用其他的原料就能在茶汤中显现出文字和图像。茶百戏是中国珍贵的文化遗产和稀缺的茶文化资源。但是元代以后分茶逐渐衰落,自清代至今未见详细文献记载。”  相似文献   

11.
《今日广西》2008,(17):F0003-F0003
桂平西山茶又名棋盘石西山茶、棋盘仙茗,产于广西桂平市的西山。西山集名山、名泉、名寺、名茶于一地。景色迷人。在广西的名茶中,桂平西山茶品质突出。  相似文献   

12.
中国是茶叶大国,茶饮在中国各民族的礼俗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前几期我们为大家介绍过白族、德昂族的茶俗,这里再介绍几种少数民族的茶饮方式。藏族酥油茶  相似文献   

13.
鹤峰峒茶引     
李传锋 《世纪行》2010,(5):43-45
<正>你喝过故乡的茶吗?故乡的茶是最有滋味的,它可以喝出儿时的记忆,喝出漫山的翠绿和遐想,喝出无尽的亲情和故事。我的故乡,地处武陵山余脉,傍三峡,近洞庭,山高林密,气候温润,百草为灵,土壤富硒,盛产峒茶,绿茶最优。文献记载,土司茗贡已近千年,百姓每日必饮,赋客禅师  相似文献   

14.
余悦  冯文开  王俊暐 《求索》2007,(10):50-53
北宋是文人的“黄金时代”,茶事与文士的生活更是难解难分。饮茶可以助文士诗兴,增添文士诗情;同时,文士又以诗歌咏茶情,诗茶互动。茶成为诗思的触媒,品闲的标志,北宋文士还常赠茶给友朋,并以茶为题,彼此唱和,怡情悦性。  相似文献   

15.
《今日广西》2008,(12):F0004-F0004
桂平西山茶又名棋盘石西山茶、棋盘仙茗。产于广西桂平市的西山。西山集名山、名泉、名寺、名茶于一地,景色迷人。在广西的名茶中。桂平西山茶品质突出。  相似文献   

16.
青阳茶事     
马晓鸣 《人大论坛》2007,(10):47-47
青阳的罐罐茶不是泡而是煮的,青阳人统称为“炖茶”,其制作并不复杂,主人先捡些枞木须之类的易燃物在火塘里生起火,待粗壮的柴禾变成燃烧的木炭后,将茶罐放于火上(事先在茶罐里注如一定量山泉水),待罐内的水煮沸时,放上一把(约十克)茶叶(多为自家人在清明节前后采摘),为使茶、水能更好地相融就用一根筷子拌茶叶,茶汁充分浸出后,再向罐内加水至八九分满,直到茶叶又一次煮沸时,才算将罐罐茶煮好,方可倾茶入碗。  相似文献   

17.
“茶外茶”是在祖国医药学理论指导下,将单味中药依法制成的一种特殊茶剂。由于“茶外茶”在增强人民体质。防病治病,延年益寿等方面具有的独特作用,这一颇具传统特色的饮食疗法倍受广大群众的青睐。现将临床疗效可靠的8种“茶外茶”的制法、功用简介如下,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茶中珍品     
中國生産茶葉不僅歷史最久,而且品類最豐——世界上所有的茶類,在中國一應俱全,各種花色品種應有盡有。如綠茶、紅茶、烏籠茶、花茶、緊壓茶、白茶、黃茶,等等。近年又出現以茶為主要成分的複合飲料,如健美茶、益壽茶、戒煙茶等。中國茶中珍品,即各種名茶,數量繁多,但都出自其本身品質、風韵、聲譽以及體現悠久歷史文化的掌故,往往又與秀麗的名勝古?⒚烂畹纳裨捁适隆灹嫉牟铇淦贩N、精湛的製茶工藝、名人的詩詞歌賦分不開。限於篇幅,只能簡略地介紹幾種。  相似文献   

19.
林虹 《当代广西》2006,(24):59-59
“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古代诗歌里呈现的意境,在我的家乡昭平得到了延伸,青山绿水、茶园叠翠、白鹭翱翔、田园安逸……自然而然便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雅:碧水青山品绿茶。这种骨子里的闲适、淡然和优雅,是与生俱来的,得益于山水的灵性。所以小城像一块翡翠的玉,清新温婉,隽秀纯净,闪动着静美的光泽。这种静美,是小城的本色,一如班得瑞的音乐,天籁一样空灵,如行板一样的舒缓和从容。小城四面是连绵起伏的群山,大山的毓秀、丰沃和灵气孕育了味道醇香,茶色独特的名茶。比如“凝香翠茗”、“将军峰银杉…  相似文献   

20.
本期封面是一位村姑打扮的姑娘在殷勤敬茶。這位姑娘來自江西省綠茶之鄉婺源縣,今年二十一歲,高中畢業后在当地的文化館工作。兩年前,與她的十二位女友組成了茶藝表演隊,多次在省內外成功地再現了婺源傳統民間茶文化的精華,受到文化界的好評。 這位姑娘的家鄉婺源縣,山川秀麗,氣候溫和,雨量充沛,土層深厚,歷來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