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是茶的故乡,从“神农得茶”以来5000年,茶就滋润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相依相伴,一直到茶为国饮的今天。在茶叶王国的王冠上,有一颗璀璨的明珠,就是武夷茶,从它开始现身,就一直受到世人的追逐、茶人的推崇、文士的礼赞、国外友人的膜拜,至今依然光芒闪烁,成为武夷山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武夷茶的魅力无限,究其原因是。  相似文献   

2.
黄纯艳 《思想战线》2000,26(2):86-90
北宋中期茶法频繁变动,主要是针对东南荼法而言的.北宋中期的茶法从性质上说只有榷货务山场制、贴射法和嘉祜通商法三种.引起茶法变动的根本原因是茶叶用于沿边折中和沿边折中对茶叶的依重.官商对虚估的争夺也是这一根本原因引起的.由于茶利在宋财政上作用举足轻重,嘉祜法从根本上不符合统治者愿望,最终必被专卖法取代.  相似文献   

3.
孙洪升 《思想战线》2008,34(2):76-80
我国茶叶生产历史悠久,尤其是进入唐宋时期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茶叶生产迅猛发展,茶业经济异军突起,成为重要的新兴产业.唐代茶产量无从查考,但总产量是不小的.五代十国的茶产量同样无从查考,但应比唐代又有较大提高.入宋后.宋政府长期实行榷茶政策,因而我们可以根据政府的买茶额,结合折税茶、贡茶、耗茶、私茶以及 个别地方存在折役荼和赡军茶等特殊情况,大致推测出北宋的茶叶产量,宋茶产量约在8 355.2万斤至9 548.8万斤之间,接近于1亿市斤.南宋茶产量与北宋相差不会太远.  相似文献   

4.
曹世河 《浙江人事》2007,(11):30-31
地处浙北、太湖西南岸的长兴县,与中国陶都宜兴山水相连,独特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孕育出闻名于世的“品茗三绝”——紫笋茶、金沙泉、紫砂壶。唐代,陆羽在长兴著作《茶经》,紫笋飘香、紫陶焕彩,文人墨客争趋一时之泽。北宋,长兴紫砂与宜兴齐名,时有“南窑”、“北陶”并驾之说,后几经沉浮,几番兴衰。当代,长兴紫砂承袭自身悠久的茶、陶文化,吸纳宜兴紫砂技艺,加快走上复兴之路。近年来,长兴紫砂这朵民间工艺奇葩重焕炫目光彩。  相似文献   

5.
明朝冯梦龙所著的《智谋大全》有一则“张咏使民致富”,内容是:北宋初年,张咏在崇阳做知县,那里的百姓以种茶为生。张咏说:“茶得利多官府就要权衡利害改变政策,不如早点自行更改。”于是命令破掉茶树,换种桑树,百姓纷纷叫苦。不久,茶的价格降低了,其他县的百姓都失业了,这时崇阳县的桑树已成材,丝绢年产百万区,百姓仍很富裕。  相似文献   

6.
黔东北土家族地区的茶文化历史悠久,也较为发达。唐代陆羽在他的《茶经》中写有:“黔中思州、播州、夷州、弗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太平寰宇记》也记述:“夷州、播州、思州以茶为上贡”。这说明在北宋前,古思州故地黔东北一带早就有茶了,而且颇有名气。  相似文献   

7.
建州的北苑茶,缘自于建安县的茶园主张廷晖。在闽龙元年(993年),他把自己创建的凤凰山茶园奉献给闽王王延钧作为皇家御茶园。至太平兴国二年(977年),北宋在凤凰山设漕司衙门,置北苑御焙。所生产的龙凤茶已有龙凤团、小龙团、密云龙、龙团胜雪等品牌,苏颂等一批儒臣酷爱北苑茶。苏颂(1020-1101年),字子容,厦门同安人。  相似文献   

8.
先秦文士是中国历史中的一个特定的阶层。在特定的历史文化时空中,先秦文士通过政治社会化形成了独特的政治人格,这对其政治行为、政治品质、政治思想、政治价值乃至对整个社会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分析先秦文士的政治人格,阐释在传统政治文化环境中文士与社会的关系及其对当代的影响,会对当今人文知识分子人格构建有所启示。  相似文献   

9.
黄军 《现代人事》2001,(7):42-42
弈棋是一项高雅的文体活动,古往今来,不少名人文士都曾撰联抒怀。这些棋联不但内容深邃,寓意巧妙,而且情趣高雅,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10.
北宋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在整个封建国家历史过程中可以说是空前绝后的,其财政收入的繁荣更是引人注目。这与北宋建立的财政管理体制与财政官员管理体制密不可分。文章从北宋财政官员管理体制角度进行研究,对北宋户部官员管理的课考、处罚、薪酬、选任制度进行总结,提出了北宋时期的管理思维与管理方向。  相似文献   

11.
黄元英 《理论月刊》2007,(8):128-131
在时局特别混乱、思想十分活跃的魏晋时代,文士嗜酒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魏晋文士对酒的不同态度和格调,折射出魏晋文士对生命的"三度"追求:饮酒远祸以追求生命存在的长度;饮酒行乐以追求生命享受的密度;饮酒体道以追求生命境界的高度。魏晋文士的生命旨趣虽然弥漫着酒的醇香,但是,沉醉的灵魂却挥不去死亡威胁的阴霾,潇洒的风姿总流露出痛苦挣扎的影迹。这别有意味的嗜酒之风,不仅在中国文人心灵史上留下倩影,也为中国文学史、哲学史和美学史凭添了永不消褪的魅力。  相似文献   

12.
徐乐军 《求索》2008,(4):183-184
唐武宗会昌年间李党执政,大力进行科举改革,并由于李党首领李德裕持身端正,文士们直接投书李党要人诗文很少,文士浮华朋比之风有所收敛;宣宗大中年间,宣宗与牛党执政宰相白敏中、令狐绹等务反会昌之政,李德裕会昌年间改革科举的成果付之东流,文士们投书干谒权要之作大增,晚唐后期浮薄钻营之风自此更炽。在投书干谒权要过程中,文士们对干谒对象的选择囿于眼界和政治判断力,一开始往往带有盲目性和偶然性,但久历此道之后,一般都会富有经验甚或博得成功,李群玉和杜牧的选择最有代表性,也最值得玩味。  相似文献   

13.
晓沙 《台声》2009,(2):70-73
黄袍加身后取得政权的宋开国皇帝赵匡胤,以“杯酒释兵权”实现了文人治国的理念。北宋的建立,标志着中国分裂局面的结束。北宋年间,生产力和科学技术都有了明显的进步,是中国历史上经济高度发达的时期。北宋的都城开封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的国际化大都市。  相似文献   

14.
陈良 《现代领导》2014,(4):48-48
自与契丹签订澶渊之盟以后,北宋进人比较安定的和平时期,至宋仁宗庆历年问,经济、文化都有很大的发展,俨然一派盛世景象。这时候,宋仁宗满以为能够解决西夏的边患问题,于是北宋与西夏进行了全面战争。结果却令人大跌眼镜,北宋军队三战皆败.同时国内还出现诸多兵变、叛乱和民变事件。  相似文献   

15.
"文化人"是一个现代的概念.中国封建、宗法社会自古以来只有"文人"、"文士"的称呼:但在20世纪的中国,"文化人"这一概念的内涵与外延、能指和所指,显然与古代的"文人"、"文士"不同.  相似文献   

16.
正苏洵、苏轼父子在中国文坛享有极高的声誉,苏轼的书法艺术更是影响深远,但苏轼对当时一位文士的书法佩服至极,此人便是北宋安丘才子董储。董储,字尧卿,工诗善书,宋真宗时登进士第。宋仁宗天圣初年为滑州观察判官,由翰林侍读学士孙奭举荐,特诏授太子中允。清修《历城县志》记载,天圣十年,董储以太常丞知历城县,曾带领民众修濬济水,使百姓受益。景佑元年(1034),董储以屯田员外郎知宿州。次年,时任龙图阁学士的范讽因事贬官,董储因与范讽友善,坐黜为吉州通判。  相似文献   

17.
品读台湾茶     
尚道 《台声》2008,(11):87-96
中国是茶的故多。传说茶叶被人类发现是在公元前28世纪的神农时代,唐代茶人陆羽所著《茶经》中载“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百草经》载:“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其中所述的“茶”经考证即为今日的茶。与祖国大陆的茶史相比,台湾茶史虽短,却也有200余年。台湾诗人吴德亮在《台湾找茶》一书写道,“早在300多年前(1645年)台湾就有野生茶树的记载,不过真正发展茶树栽培管理制造,则是近200年前由先民自大陆福建所引进,包括茶种及种植技术等。”民间常言道: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茶早已深入民间的日常生活。小小的茶叶饱含着两岸中国人的文化与智慧,在品茶的过程中,茶人追求着一茶一人生的哲理境界,享受的是茶所带来的宁静与平和。  相似文献   

18.
北宋皇陵     
北宋皇陵马学亮北宋皇帝陵,分布在巩义市的西村、芝田、孝义、回郭镇四个镇。整个陵区南北长约十五公里,东西宽约十公里,占地约三十平方公里,是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最庞大的皇帝陵墓群之一。北宋共历九帝,除徽、钦二帝被金兵虏去,囚死漠北(今吉林省扶余县)外,其余...  相似文献   

19.
《松州》2016,(5)
正山东省泰山学院的聂立申教授多年来从事宋金元文化史研究与泰山文化研究,吉林大学出版社2014年11月出版了他的新著《金代泰山文士研究》,该书从史学角度对金代泰山文士进行了全面考察,是目前学术界研究泰山文士的首部专著。笔者通过认真阅读《金代泰山名士研究》这部新作,发现该书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作者将金史研究和泰山研究紧密结合,不但填补了金代泰山名士研究的空白,而且有利于推动了金代社会文化史的研究。下面笔者从以下几个角度谈谈该书的特色。  相似文献   

20.
寇准的沉浮     
畅岸 《现代领导》2004,(10):40-41
寇准是北宋的一个宰相。在宰相的位置上,他头顶着风风雨雨,肩扛着国家和百姓的安危,护送着虚弱的北宋王朝走过了一段坎坷的年代,也走完了自己几经沉浮的人生岁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