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本土化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民族教育既包括对主体民族的教育,也包括对少数民族的教育,但长期以来我国的民族教育却处于区域失衡状态。为了实现国家的教育振兴,实现民族地区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实现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多元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我们必须紧随时代,立足民族实际,探讨本土化的民族地区基础教育。  相似文献   

2.
在贵州民族地区小学、初中、高中阶段民族学校建设发展过程中,在校民族学生人数逐年增加,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2014年教育工作要点提出基础教育改革战略。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基础教育实践的过程中,打造基础教育质量链的创新建设模式,由此引发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改革与现代化进程的思考。  相似文献   

3.
民族教育通过提升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和知识水平来推动新型农村劳动力转移范式的实现,而此范式的推广运用又会导致民族教育的内涵得到进一步的深化和拓展:民族教育的主体从政府拓展到非政府组织、企业和劳动者自身,民族教育的对象从城乡富余劳动力和困难群体拓展为该地区农村所有的劳动者或潜在的劳动者,民族教育的目的从"输得出去"扩展为回乡创业带动地方发展。  相似文献   

4.
许多国家的教育现代化过程表明: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也是本国本民族文化传统复兴、强化和发展的过程。儒家教育思想是我国民族文化传统中的宝贵财富,其中的尊师重教传统、因材施教与启发诱导式教育思想和方法等合理成分,必然会在我国教育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5.
在四川民族地区,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深入和社会经济的转型,充分认识妇女教育发展的特点,对有效提高妇女教育水平,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民族地区大学生政治认同教育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民族地区的发展与国家的安全稳定,以内蒙部分高校为例,当前民族地区大学生存在着政治认同情绪化、情感淡漠以及在多元社会思潮影响下理念不清晰等趋向。结合当前社会现实,高校应进一步加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教育,积极延伸网络教育平台,实践层面上,有效应对高校民族方面的矛盾和纠纷,以实现民族地区的稳定和团结。  相似文献   

7.
孙玲 《人民论坛》2010,(6):212-213
从教育的重要性、西部民族地区农村劳动力素质的现状分析,教育在西部民族地区新农村建设中举足轻重,必须高度重视教育,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重视和参与,要树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和教育观念,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实现新农村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8.
郑丽明 《前沿》2007,(3):55-56
双学士学位是本科生在主修专业修读年限中,副修另一个本科专业并取得学位的教学方式。为了适应现代科学技术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和社会对人才知识结构多元化的要求,我区各高等学校积极进行复合型人才培养的改革和探索,有组织的进行双学士学位教育,取得显著成效。本文主要就少数民族地区高等学校双学士学位教育的实施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9.
何林  蓝蔚 《前沿》2013,(19):117-120
“合理性”要求西部民族地区的实现教育公平,需要从民族地区社会整体的发展和稳定以及社会成员的个体发展和需要两者的辨证关系出发,尊重受教育者的基本权利,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实现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的现代化与和谐社会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部民族地区发展的关键在于实现现代化,现代化是实现西部民族地区和谐社会的重要前提,只有这样,才能在更大的空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1.
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乡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旨在探讨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乡村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采用SCL-90量表对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218名苗族、侗族青年教师进行调查。发现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乡村中学教师SCL-90的各因子得分高于常模,侗族教师整体阳性检出率高于苗族教师;侗族男女教师在人际关系,偏执因子上差异显著;苗族男女教师在人际关系因子上差异显著。说明少数民族贫困山区中学教师心理健康状况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应重视男教师在偏执和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国外师资改革发展的趋势 :提高师资培养层次 ,延长师资培养年限 ,改革师资培养课程 ,加强基础课程 ,师资培养的多层化趋势 ,师资培养制度的多元化趋势 ,教师专业化趋势。针对我国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培养现状 ,借鉴国外师资改革的成功经验 ,提高我国民族地区师资质量的举措是 :提高培养层次 ,建立教师教育一体化制度 ,走专业化发展道路 ,拓展渠道 ,建立多元化师资培养制度 ,积极稳步推进少数民族地区师资师范教育的教学改革 ,改革少数民族民族地区师范教育的招生、分配制度 ,加大力度培养“双语”教师  相似文献   

13.
The present study investigated the degree of congruence between student self-reports and teacher reports of relational and physical victimization and tested whether gender and age moderated these relations. Mixed effect regression models were conducted on a sample of 294 students (50.7% male) in Grades 2 to 5 and their classroom teachers. Results revealed that, despite its covert nature, greater agreement was found between students and teachers on reported rates of relational victimization. However, contrary to our expectations, teacher and student reports of physical victimization were unrelated. Greater agreement was also found among girls and teachers as well as between older students and teachers, however, on reported rates of relational victimization only. Implications are discussed in light of school-based intervention efforts to address peer victimization among students.  相似文献   

14.
为了实现政法招录培养体制改革试点班人才培养目标,我们必须以警务模拟实训引领教学改革,从警务模拟实训理念更新、使用原则、警务模拟实训内容构建、教学方法创新、模拟实训的组织与实施及软硬件保障等方面入手,切实提高教师的实训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参与实训的积极性,从根本上提高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实现创新型警察应用人才的培养目标。  相似文献   

15.
民族地区高等师范院校在科研方面存在许多现实性问题,必须抓住机遇,加快科研的改革与发展步伐。要准确定位科研;以人为本,注重科研队伍建设;建立长效机制,鼓励科研创新;建立科研机构和研究基地,促进学科建设;政府应尽快实施对民族地区高师院校的科研评估工作;应加强产、学、研的有机结合,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翁洁 《桂海论丛》2008,24(2):38-40
科学构建流动党员管理新机制,必须简化流动党员的组织关系接转手续,适当放宽流动党员缴纳党费的期限,强化流动党员管理制度执行的刚性,建立健全城乡一体党员动态管理机制,在街道、社区设立流动党员管理服务站从而健全流动党员管理机构。  相似文献   

17.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09,25(3):53-58
我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金融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立法和法制建设滞后、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的制约.要加快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构建与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8.
张家寿 《桂海论丛》2009,25(4):52-57
我国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受到金融组织机构体系不健全、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立法和法制建设滞后、金融创新不足等问题的制约.要加快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构建与少数民族与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金融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19.
改进高职院校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价之浅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是影响整个学校教育质量的直接因素,本文从评价内容、评价资料、评价标准及评价成效几方面,对如何改进教师教学工作质量评价提出建议,即评价内容应更多体现高职教育特色,加强针对性;评价资料应更全面,加强系统性;加大客观实绩考量,减小主观因素影响,标准认定客观化;重视信息反馈,恰当运用结果,使每个教师从考核中受益。  相似文献   

20.
This article will examine the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new geography curriculum in secondary schools in Shanghai. Analysis of the processes and mechanisms which underlie curricular change in China reveals how embedded bureaucratic, social and cultural norms have profoundly influenced the degree to which reforms to the geography curriculum have achieved the desired results. The analysis begins with a detailed examination of the wider institutional hierarchies which initiated and managed curricular reforms in Shanghai. Interviews with teachers and extensive classroom observations, and a review of the new curriculum and geography textbooks are utilised to evaluate the practical outcomes of curricular change in Shanghai. The findings reveal a deep dichotomy between the intended goals of curricular reform, the processes of curriculum development and implementation, and an examination system which compels teachers to cling to traditional teaching methods of lecturing and rote learning.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he context of the established educational hierarchies, the cultural politics of curricular reforms in Shanghai and the nature of geography teaching in China. A more balanced approach which addresses the provision of adequate resources and professional development for teachers, and which recognises the need for a fundamental restructuring of the examination system, is suggest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