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论推定规则适用中的证明责任和证明标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何家弘 《中外法学》2008,(6):866-880
<正>推定是由法律规定并由司法人员作出的具有推断性质的事实认定。由于"推定"一般都是以法律规定为依据的,所以在司法活动中运用推定方法认定案件事实或争议事实就表现为对"推定规则"的适用。推定规则的表现形式可以是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的法律,也可以是司法机关依法制定的证据规则或者作出的司法解释和具有约束力的判例。在本文中,笔者将主  相似文献   

2.
推定是以推理为桥梁的由事实 A 到事实 B 的认识活动。在法律领域内所说的推定,一般都是以法律规定为依据的,因此在司法活动中运用推定方法认定案件事实或争议事实就表现为对推定规则的适用。这种规则的形式可以是立法机关制定并颁布的法律,也可以是司法机关依法制定的证据规则或者作出的司法解释和具有  相似文献   

3.
论点集锦     
无口供受贿罪的认定应适用刑事推定江西省吉安市人民检察院的蔡新茂认为:无口供受贿罪的认定适用刑事推定,是指在一定条件下,被控受贿方不交待或不承认自己的受贿行为,但有其它证据证明,而被控方又不能否定其它证据的情况下,司法机关对被控方受贿事实予以推定认定。无口供受贿罪的认定适用推定原则,在现实司法实践中有重大意义。一是  相似文献   

4.
事实推定是一种特殊的司法证明方式,作为证据证明的辅助手段,有其特定的理论基础。事实推定的适用,不仅要遵循一般逻辑规则,而且要受特定的法律规则的约束,必须在穷尽了其他证明方法的情况下,事实推定才有适用的必要性,法官运用事实推定认定案件事实,必须心证公开,并且应当赋予当事人反驳的权利。事实推定能够产生转移提供证据责任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证据规则(Rule of Evidence)是指约束取证、举证、质证和认证等运用证据查明案件事实的规范与准则。证据法在一定程度上就是“依据证据认定事实过程之法律上的所有规则”①。古语云,“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鉴于证据法在诉讼法中的核心地位,实施证据规则乃是落实证据裁判原则,查明真相,保障人权的重要举措。一、证据规则的性质与体系事实是需要用证据来证明的,证据是裁判的基础。我国台湾学者认为,“何种资料,可为证据,如何收集及如何利用,此与认定之事实是否真实,及适用之法律能否正确,极关重要。为使证据认定之事实…  相似文献   

6.
在全国人大历次尤其是近几次会议当中,代表们对腐败现象给予了深切的关注。然而,由于相关法律制度不健全和职务经济犯罪尤其是贿赂犯罪的特点等多种因素的存在,有效打击此类犯罪存在着相当大的难度。司法部门也越来越普遍地对囿于普通证据适用规则而不能有效打击严重损害国家、人民利益的贿赂犯罪感到困惑--尤其是在取得了行贿人指证,甚至已查实受贿人拥有巨额来源不明财产,而受贿人始终不肯供认时。基于此,笔者认为,惩治贿赂犯罪,制定贿赂行为推定认定条款是较为可行的办法。   所谓贿赂行为推定认定,是指贿赂当事人一方提供证…  相似文献   

7.
一、推定在反贪污贿赂中运用的必要性“推定”一词,为假定、推断的意思.法律上的推定,是法律明确规定,当确认某一事实存在时,就据以假定另一事实存在,而这种被推定的事实不用加以证明.由于推定是建立在法律规定上的一种假定,所以它允许反驳,可以推翻,只是推翻该推定者应负举证责任.可见,推定是一种体现举证责任倒置的特殊证据规则.在近代各国反贪污贿赂斗争中,越来越多的国家认识到,贪污贿赂犯罪行为具有特殊的隐蔽性和便利性,依照传统的证据规则,都由控诉机关负担举证责任.一些犯罪行为和事实难以查明,在很多情况下很难将犯罪分子绳之以法.自本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  相似文献   

8.
司法认知和推定是证据规则中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重点谈谈《关于行政诉讼证据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行政证据规定》)所涉及司法认知和推定的主要理论问题及适用时需要注意的问题。一、关于行政诉讼应否适用司法认知和推定的问题关于证据法上的认知,人们可以从古罗马法上的“显著之事实,无需证明”,这一法谚中追溯其源流。〔1〕所谓司法认知,又称为审判上的认知,是指法官在审理案件过程中,以裁判的形式直接确认特定事实的真实性,以消除当事人无谓的争议,确保审理顺利进行的一种诉讼证明方式。我国现行民事诉讼法及有关民事诉讼方…  相似文献   

9.
张保生  王旭 《证据科学》2017,(6):645-673
2015-2016 年,我国证据法治建设继续稳步前行,在证据规则的完善、证据司法和证据科学研究等方面取得许多进展.以下从六个方面做简要的概括和评述. 一、证据规则不断完善 (一)《职业病防治法》创设可反驳的强制性推定 我国职业病认定实行推定制度.推定是标志基础事实与假定事实之间法律关系的证据法范畴.《职业病防治法》1 第 46 条第 2 款规定:"没有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应当诊断为职业病."据此,判断劳动者是否患有职业病,以其临床表现为准,只要临床表现具有职业病症,即可推定该病症是由于职业危害因素所致.不过,这种推定是一种可反驳的推定,条件是用人单位有证据证明该劳动者所患病症与其职业病危害因素无关.这虽然与一些国家将职业病认定设定为不可反驳的推定还有一定差距,2 但从保护劳动者的角度看无疑体现了证据法的和谐价值.推定的本质特征在于,它是在一个事实与一个假定之间建立的法律关系,3 而不是两个事实(基础事实与待证事实)之间的逻辑关系.从作用上看,只要企业、事业单位和个体经济组织等用人单位没有提供证据"否定职业病危害因素与病人临床表现之间的必然联系的",就"应当诊断为职业病",这是一种可反驳的强制性推定.创设该推定的目的,是为了保护处于弱势地位的劳动者因接触粉尘、放射性物质和其他有毒有害物质而引起疾病的健康权利,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0.
法院在诉讼中所认定的事实,都是过去或历史的事实,实质上是法官基于一切证据材料根据证据规则使历史的事实重新显现。有时由于证据资料不足,难免发生无法认定或者事实存在与否不明确的状态,使法律无从适用。行政诉讼主要目的在于对具体行政行为是否合法进行审查,并解决当事人之间的争议,法院不  相似文献   

11.
表见证明理论批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学军 《法律科学》2014,(4):90-101
作为证据法学领域最含混也是最难回答的问题之一的表见证明其内涵与性质尚需准确界定。作为一种缓解证明困境的证明方式的特殊性在于其是一种简捷的、类似的、无需证据的证明。其法律效果既不导致证明责任转换,也不降低证明标准,而是作为法官临时证明评价导致当事人具体举证责任的转换。表见证明就是在特定事项上根据较高盖然性经验规则进行的事实推定,不可能作为解决证明难题的灵丹妙药。我国无需引进这一概念,但比较法上的这一论题启示我们应直面事实推定背后的经验规则的盖然性等级而加以分类研究。  相似文献   

12.
论中国台湾地区刑事法中的推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福民 《证据科学》2009,17(4):473-483
鉴于中国台湾地区刑事实体法师承大陆法系而刑事诉讼制度转投英美法系的现状,其推定制度有其独特性,作为分析的样本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本文从推定与犯罪构成的关系、法律推定与事实推定、推定的限制等方面,详细阐述了中国台湾地区相关的法制和法学发展,并提出对于中国大陆相关法律制度建立和完善的借鉴与启示作用:中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亟待完善.事实推定与间接证据证明的关系需要厘清,推定的设置和使用都应当有所规制。  相似文献   

13.
论利用影响力受贿罪司法认定中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影响力受贿罪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七)》中的新增罪名,虽然其在犯罪构成上与斡旋受贿行为有相似性,但在具体理解上却有明显的区别。利用影响力受贿罪的犯罪主体不仅包括了近亲属还包括了“其他”密切关系人,在近亲属的理解上应当采取民事关系认定中的广义概念,在其他密切关系人的认定上要结合客观条件具体判断,做到主客观相统一。在判断行为人是否利用影响力时,应按照一般人的标准进行事前判断,在影响力对象的判断上需要结合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4.
证据法的理性主义传统,既要求通过理性证明的方式去查明事实真相,而非诉诸神明和暴力;又不以追求真相为最高目的,而是将其视为实现正义的手段.这种理性传统,决定了法治国家证据制度具有求真、求善的双重功能,并将公正奉为首要价值,从而奠定了基本权利保障的价值取向.我国证据法学研究和证据制度建设正在经历从义务本位向权利本位转型,权...  相似文献   

15.
柳忠卫 《法学论坛》2006,21(5):12-14
商业贿赂首先是一个经济法上的概念,然后才是一个刑法上的概念,必须区分经济法上的商业贿赂和刑法上的商业贿赂。商业贿赂犯罪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商业贿赂犯罪是对发生在经济领域中的贿赂犯罪的集合称呼,它包括一系列具体罪名,而不是仅仅指公司、企业人员贿赂犯罪。  相似文献   

16.
非法证据排除规则是刑事诉讼中重要的证据规则之一。它不仅关系侦查机关取证行为的合法性与司法公正,更关系对犯罪嫌疑人合法权益的保障。我国2012年的刑事诉讼法新刑诉法正式确立了非法证据排除规则,但该规则存在明显的操作性不强的缺陷。遏制"冷暴力"讯问方式、完善侦查人员出庭作证和录音录像制度、建立律师在场权制度对于提高我国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可操作性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程序正义的中国语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程序正义在中国的语境中已被曲解,这种曲解不仅与我国传统的法律文化中程序工具主义、纠问式诉讼模式、法治基础薄弱有很大关系,与现实的程序价值理念及立法与司法的严重脱节密切相连。中国语境下的“程序正义”既是我国在迈向法治社会进程中传统文化与制度的缺陷的现实表现,又是我国法治现代化的一种必然产物。中国要走向程序法治,不仅需要相应的人文环境和相关的法律制度作为支撑,还需要在程序法治的实践中不断地加以检验并修正自己。  相似文献   

18.
王雄飞 《河北法学》2008,26(6):181-187
首先研究推定的各种涵义,提出推定的基础是经验法则。然后集中分析事实推定与法律推定的概念特征及其相互关系,指出事实推定的实质是推理或推论;法律推定源于事实推定又高于事实推定,是在事实推定的基础上渗入了法律价值和政策需要,从而将事实推定的单纯经验逻辑上升为法律逻辑;法律推定和事实推定具有泾渭分明的区别也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事实推定作为一个法律术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9.
无罪推定原则的意义解读——一种诉讼法哲学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无罪推定已经成为现代国家的一项刑事诉讼法原则乃至宪法原则。无罪推定在各国立法例中虽然有肯定式和否定式两种表述方式 ,但其基本内涵却是相同的 ,即 :任何人在没有充分证据证明并由法院判决确定有罪之前 ,应作为无罪公民对待。作为一种关于正义的规范性命题 ,无罪推定原则具有内在的基本特征和诉讼程序规则 ,具有深厚的社会哲学基础和重要的政治法律意义。在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中 ,无罪推定原则的进一步发展与完善 ,成为当代中国刑事诉讼法制现代化的迫切需要和时代课题。  相似文献   

20.
于巍巍 《行政与法》2007,(9):124-126
受贿罪是我国刑法中的一个重点罪名,也是刑事司法实践中一种多发性的腐败犯罪。本文以受贿罪的犯罪构成为线索,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为视角,提出刑法规定应该扩大我国受贿罪犯罪主体的范围,扩大"贿赂"的范围,取消"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犯罪构成要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