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随着社会治安的日益严峻和公安警察"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秩序"的职能的深化,警察权有进一步扩张和泛化的趋势,突出表现在警察使用枪支警械的法律问题上。但是由于警察实务的特殊性,执行任务中涉及的权利义务的复杂性和敏感性,使得警务实践中类似"广西警察打死孕妇案"等滥用枪支恶性案件的频发。这种枪械使用制度上的缺失使得实务中只能由警察自由裁量是否用枪来弥补立法上的缺陷,然而这就相应地带来了关于警察用枪的自由裁量权问题。本文笔者将通过对警察用枪问题的分析,探讨警察正确行使用枪的自由裁量权的相关内容,并贯彻规制自由裁量权行使的原则性理论,以期最大限度地实现警察用枪的合法化和合理化。  相似文献   

2.
在警察的日常执法活动中,警察机关和警察个体拥有较大的自由裁量权.其产生的原因是由执法过程本身的特殊规律所形成的;由警察执法的优先选择性所带来的;由警察面对的大量"违法"事件的性质所决定的.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具有如下特点警察行使自由裁量权已对公正执法产生了一定的影响;警察自由裁量权的使用因面临的局势不同而各异;警察处理治安案件比刑事案件更倾向于使用自由裁量权.对警察的自由裁量权实施管理的有效措施强化警察的思想道德教育,切实提高正确使用自由裁量权的能力;树立新的执法观念;促进自由裁量权的合理使用;特别重视警察自由裁量权的控制问题,尽量减小其滥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警察行政自由裁量权作为警察权中一种具有特殊地位的行政管理权,有其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在行使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滥用、乱用和私用行政自由裁量权。对警察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法律控制是现代法治社会的必然要求。对警察行政自由裁量权进行法律控制主要可以采取立法控制、司法控制和行政控制等。  相似文献   

4.
标准操作规程即SOP(standard operating procedures)属于行政规则。通过SOP制度控制警察裁量权具有以下优点:能使人权保障有效落实、保持警察执法的灵活性、有效提高警察裁量权行使质量、增加政策决定的"可视性"、充分利用警察专业技术和各种有效信息、有效地控制警察行为。目前警察裁量权规范不足主要体现在:"全面执法"观念依然流行于警察行政过程、警察裁量权控制机制过于"型式化",缺乏整体性和可操作性、SOP的制定在执法领域尤其是行政裁量权领域的作用尚未被意识到。SOP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有:制定动力不足、制定程序有待规范、监督审查机制有待建立。  相似文献   

5.
警察的自由裁量权及其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国家赋予警察部门及警察人员一定限度的自由裁量权是有正当根据的。然而,权力扩张的本质一再告诫我们:有权力必应有规制。本文从警察自由裁量权存在之根源及警察行为的分析入手,探讨规制的意义并讨论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条件。  相似文献   

6.
面对纷繁复杂的现代社会,国家赋予警察部门及警察人员一定限度的自由裁量权是有正当根据的。然而,权力扩张的本质一再告诫我们:有权力必应有规制。本文从警察自由裁量权存在之根源及警察行为的分析入手,探讨规制的意义并讨论正确行使自由裁量权的条件。  相似文献   

7.
<正>警察自由裁量权的存在是一个不容否认且不可回避的客观事实,它广泛存在于警察行政、刑事执法领域。美国法学家罗斯科·庞德曾给警察自由裁量权下了一个精辟的定义:"某警察或某警察局根据自己的判断或印象,在某种情况下依法采取行动的权力。"(1)在布莱克法律字典中,对警察自由裁量权的表述是:"在一定的环境下,以恰当和合适的方式在法律允许的范  相似文献   

8.
<正>一般认为,自由裁量往往大量存在于行政执法中; 而事实上,它在法的适用的一切领域以及任何法制体系 中都是普遍存在的,警察在侦查过程中仍然存在着自由 裁量。在保障公共安全和维护公民个体自由的 价值冲突之间,特别是在要求民警转变执法观 念的趋势之下,警察侦查自由裁量的行使正逐 渐成为公众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拟就警察在 侦查过程中的自由裁量进行分析,并试图就合 理行使自由裁量权,弥合程序公正之不足提出 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9.
李朝龙  郑世保  张波 《前沿》2003,(3):71-75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 ,民事纠纷日趋增多 ,法官较以前拥有了更多的民事自由裁量资源。由于理论界和实务界的关注较少 ,民事自由裁量权常常被法官非正当化行使。因此 ,分析民事自由裁量权产生的原因、行使的客观依据和影响其行使的因素 ,探讨民事自由裁量权正当化行使的思路 ,是司法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0.
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的行使应遵循合法性原则和合理性原则,兼顾公正与效率。确保行政执法自由裁量权公正有效地实施,一方面要增强执法人员的法治观念,提高法律意识和道德水平等综合素质;另一方面建立相关制度、明确行为责任,以此来约束执法人员合法、合理地行使自由裁量权。  相似文献   

11.
"两高"出台的《关于办理利用信息网络实施诽谤等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将微博转发超过500次的行为认定为《刑法》第246条第一款规定的"情节严重",处以侮辱罪或者诽谤罪。此项解释存在较大的合法性争议。从宪法的维度进行分析,法律保留原则要求对"犯罪与刑罚"的规定由法律保留,司法解释对入罪与否的问题进行规定已经逾越了其权限。同时对"微博转发"的行为入罪处理构成了对公民言论自由权利的不当限制与侵害。  相似文献   

12.
经济犯罪侦查线索是制约经侦工作质量的重要因素,是整个经济犯罪侦查活动的关键。因此,如何最大限度地发现并挖掘经济犯罪侦查线索,并对之进行系统研究已迫在眉睫。文章将经济犯罪侦查线索作为一个系统来进行考察,从基本的概念、特征到侦查线索的价值分析,都有较充分的论述,并对侦查线索获取途径的拓展和现行的经济犯罪侦查线索管理机制的完善作了深刻论述。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我国在打击受贿犯罪方面做着积极的努力。2005年10月27日,我国立法机关以全票批准加入《联合国反腐败公约》。2007年9月13日,我国正式成立国家预防腐败局。但是,这些仍未能遏制住我国受贿犯罪的发展势头。据NGO"透明国际"2012年12月5日发布的2012年度全球清廉指数排名,在176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列第80位。这样的位次反映出我国的腐败问题仍较严重。因而,我们有必要从受贿犯罪的特点入手,对受贿犯罪频发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应对之策。  相似文献   

14.
冒用他人信用卡是我国刑法规定的信用卡诈骗罪中的行为之一。其中的冒用的含义与民事领域中的冒用含义有不同之处。民事领域的冒用含义更加广泛。刑事领域的冒用含义的实质是身份的盗用。我国刑法第196条第三款将盗窃信用卡并使用按盗窃罪定罪并不妥当,应定为信用卡诈骗罪。对于冒用的特殊情况:机器的被骗、特殊身份者使用以及经过授权者不当使用信用卡,其是否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冒用"亦值得探讨。  相似文献   

15.
物质交换原理作为刑事侦查学的一项基本原理,在我国的刑事侦查学教材中不难见到它的影子。遗憾的是,物质交换原理在我国公安院校的刑事侦查学讲授当中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相关的侦查学教材中也鲜有详细的论述。深入认识和促进物质交换原理在犯罪现场勘查中的运用,有助于侦查人员收集物证,完善现场勘查程序,提高侦查人员的综合素质。  相似文献   

16.
报复社会型个人极端暴力犯罪是由单个行为人策划、筹备、实施,以报复社会制造公众恐慌为目的,企图伤害不特定多数人,在同一时空区域内突发,手段特别残忍,后果特别严重的暴力犯罪。通过对近期国内此类案件的整理与分析发现,犯罪人核心表现为仇恨情绪,情绪的背后是未被满足的缺失需要,由于扭曲的认知使得犯罪人提出了不正常的诉求,最终导致需要不能被满足,结果不断强化仇恨情绪,最终导致犯案。本研究根据犯罪人的作案特点提出对重点人员、时空的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17.
2000年,公安部作出了“打黑除恶”专项斗争的部署,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仍有一些黑社会组织盘根错节,很难攻破,影响着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正常生活。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特点决定了侦查此类案件的难点,因此,应当研究制定针对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侦查对策,以有效打击黑社会势力,维护社会安定。  相似文献   

18.
在物质生活极大丰富的当今社会,权色交易日趋严重,性贿赂已经成为催生腐败,危及国家工作人员职务行为廉洁性的温床,严重阻碍我国民主法治和政治文明的发展。但是,我国现行刑法重点规制物质性利益的贿赂犯罪,对于涉及非物质性利益的性贿赂犯罪问题没有明文规定,法律上的漏洞引起了实践中的茫然。因而,有必要对比古今中外的立法例,详细分析性贿赂犯罪化问题的若干争议,认真考察性贿赂犯罪化的可行性,并从现实角度对现行法律进行重新建构。  相似文献   

19.
徐峰 《青年论坛》2010,(3):6-10
从现代社会政治的视角来看,洛克的政治哲学思想有着或多或少的缺陷与不足,但是他的政治哲学正是为回应他所面临的时代课题而作出的新思考。他提出了一种与霍布斯迥然不同的自然状态,在他的自然状态中人们拥有着“天赋权利”,并论证自然状态过渡到国家状态是建基于人民的“同意”基础之上,在国家状态中也需要实行“分权”以便对权力进行必要性的制约。在此基础上,通过解读洛克的《政府论》,力图重新展现洛克的政治哲学图景。  相似文献   

20.
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全人类共同关心和关注的问题,环境问题的本质是人类本身的生存问题。保护环境的目的在于保证人类自身的生存和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此,世界各国刑法均规定了环境犯罪,以回应人类保护环境的价值诉求。由于受传统刑法理论的影响,我国现行的环境犯罪立法,包括立法价值、立法模式、立法技术等等,还不能彰显我国刑法在保护环境方面的功能。文章以比较的方法探讨了我国环境犯罪立法模式的功能不足,以及我国环境犯罪立法模式的应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