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国内安全保卫学是一门以国内安全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学科。新时期国内安全问题与国际安全问题的相互转化,给国内安全保卫学研究提出了新的挑战。我们要在习近平主席的"总体安全观"理论指导下,不但研究国内安全问题,也要研究国际安全问题,更要研究它们相互转化的条件、方式和特点,并能提出对策,从而更好地维护国家政治安全与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
香港国安法的实施为国内安全保卫学人才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给我国国内安全保卫学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通过完善国内安全保卫学的学科体系,开展香港国安法实施的相关研究工作,推进香港法领域和国内安全保卫领域的教师队伍融合,创立实战导向型的国内安全保卫学培养模式,推动国内安全保卫学人才培养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国内安全保卫规律是国内安全保卫长期历史发展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研究国内安全保卫规律是公安机关国内安全保卫部门维护国家安全与社会政治稳定的需要。  相似文献   

4.
国内安全保卫专业的设立对国内安全保卫专业教学及人才培养均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参照公安院校学生的具体情况,对"教、学、练、战"一体化视阈下的国内安全保卫专业建设、发展与创新途径进行了思考和总结。具体而言应主要从"教"层面的专业定位,"学"层面的课程体系构建,"练"层面的教学方法创新和"战"层面的实践能力培养几个方面入手进行专业建设。  相似文献   

5.
国内安全保卫学科经过数代国内安全保卫研究者的努力已经步入学科建设发展的成熟期,然而面对外界环境的变化及学科自身发展提出的要求,国内安全保卫学面临着蜕变期的变革。在此关键时期,国内安全保卫学的学科建设需要抓住夯实基础和突出特色两个步骤的问题。在学科基础建设环节,需要积极地营造学科合作氛围,并着力于人才吸收、培养和研究基地建设。在学科特色建设环节,需要树立发挥各地国内安全保卫研究者各自优势的指导思想并在具体工作时注重公安院校学科带头人和国内安全保卫教研室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国内安全保卫学是在国内安全保卫长期实践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门综合性、应用性学科,但目前该学科的理论体系尚不完善,这已然成为该学科发展的最大瓶颈。导致学科体系发展缓慢的原因主要是其在公安学中地位和自身特点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研究主体的封闭性及团队整合意识的缺失等。加快学科发展应主要从以下方面入手:明晰国内安全保卫学的性质、特点和研究对象及方法;运用政治学、社会学、法学、民族学、宗教学等多学科的理论思考构建国内安全保卫学的学科体系的五大板块。  相似文献   

7.
关于国内安全保卫学的学科名称,曾有五种提法和三种互有出入的观点。这三种观点分别从不同的标准、不同的角度对这门学科的内涵和外延进行了界定。每一种观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同时也存在着一定的局限性。随着我国隐蔽斗争实践的不断深入,国内安全保卫学理论体系的逐步完善,国内安全保卫学应该有更科学、规范、统一的学科名称,以有利于这门学科的发展和提高。  相似文献   

8.
国保工作是公安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安全保卫工作在打击敌人和保障人权方面与法治所追求的价值相协调统一。国内安全保卫在执法方面存在着立法层级低、规定不全面、隐形法倾向的问题,培养国保民警的法治理念,加强国保工作的法制建设,推进国保工作的法治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新疆警官高等专科学校侦查系成立于2001年,主要承担本校普通专科和成人专科高等教育侦查专业刑事侦查方向、物证技术方向、国内安全保卫方向、经济犯罪案件侦查方向、缉毒方向、行动技术侦查方向等方面22门课程的教学、科研和在职干警培训工作。该系设有刑事侦查教研室、刑事技术教研室、国内安全保卫教研室、经济犯罪侦查教研室、实验室和办公室,现有专兼职教师35人,其中副教授9人,讲师17人,助教9人。  相似文献   

10.
国内安全保卫专业方向是培养维护国家内部安全和社会稳定所需的应用型公安高级专门人才的本科专业方向,它以危害国家内部安全和影响社会稳定的主要问题、相关因素及其对策为教学和研究对象。目前,公安大学国内安全保卫专业方向在师资队伍、课程建设、科研成果、图书资料和相关的教学设施以及实践教学基地等方面,形成了较为完备的教学体系。然而,从人才培养和业务实践发展的角度来看,该专业方向在课程设置、教学计划到教材建设等方面的发展明显滞后,还存在系列问题。为解决这些问题,最为重要的是要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培养规律。  相似文献   

11.
论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技能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防卫控制技能为公安民警在基层警务实战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防卫控制技能教学是公安教育事业中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科目。而目前的公安院校防卫控制技能教学存在着教材滞后、教法老套,教师公安业务不足,育用反馈机制脱节等问题,需要我们共同思考、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12.
公安院校只有重视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才能实施科教强警战略,培养党和人民满意的高素质的人民警察。为此,公安教育必须进行改革。首先,要改变只重视专业素质、忽视非专业素质培养的教育思想和观念以及急功近利的做法;其次,要改革教学内容,建立科学的课程体系;再次,要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和效率,并加强教育理论学习和开展教学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13.
在当前的新形势下,创建学习型公安机关越显必要,打造学习型公安机关的新思路可以加强“三个学习”(加强政治理论学习、加强法制法规学习、加强公安业务学习)和加深“三方面研究”(加深研究公安机关面临的新形势、加深研究公安机关面临的新形势、加深研究公安工作面临的新任务)。  相似文献   

14.
影响我国国家安全的内部因素及对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家安全包括内和外两个方面,是内部安全与外部安全的统一。影响及威胁、危害国家安全的因素也包括内部因素和外部因素两个方面。对于当前中国国家安全来说,“内忧甚于外患”,保障国家安全的重点不在外部而在内部。建设和谐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是解决威胁我国国家安全之“内忧”的根本途径和手段。此外,还需要全方位认识和研究国家安全问题,确立能够统合内外两方面的系统安全观,制定包括内外两方面的真正的国家安全法和完整成文的国家安全战略,设立能够从对内、对外两个方面领导和管理国家安全事务的权威机构,构建能够包容内外两方面的国家安全理论和国家安全学科。  相似文献   

15.
公安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三方面的突出问题 ,导致了公安队伍建设与形势和任务的要求存在着五方面的矛盾 ,因此 ,必须在总结和继承原有成功经验的基础上 ,积极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努力开创思想政治工作的新天地 :一是以思想教育为先导 ;二是以班子作风建设为核心 ;三是以强化培训为重点 ;四是以深化改革为动力 ;五是以强化监督为手段 ;六是以真诚关爱为配套。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刑事犯罪在新的形势下具有新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公安工作中也存在着警察素质不高、公安信息网络建设不完善、证据综合运用差、基础性研究薄弱等问题。只有通过大力发展警察素质教育 ,重视和加强信息资源共享工作 ,加大对各种犯罪规律和特点的研究力度 ,加强刑事技术各门学科的基础性研究 ,重视证据的综合利用 ,既能为案件侦破提供信息保障 ,也能为新技术的推广提供科学保障 ,全面提高公安队伍的整体作战水平 ,从而实现有效打击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网络时代我国信息安全面临的挑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息网络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正日益深刻地影响着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等诸领域。值得关注的是,互联网的诞生对国家安全构成了新的挑战。为此,包括我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政府都在积极寻求解决国家信息安全的对策。从国际层面来看,各国都在积极推动建立"国际信息新秩序";从国内层面来看,我国政府应重视维护国防信息系统的安全,不断开发和完善我国的信息安全技术,制定和完善信息安全的法律制度以及加强国民信息安全意识教育等。  相似文献   

18.
新刑法实施以来 ,仍然存在混淆正当防卫与防卫过当、或者不法侵害的界限。究其原因 ,除了有的源于司法不公之外 ,主要是对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必要限度和特殊防卫权存在不同的认识。如何统一认识呢 ?一、明确正当防卫的适用范围 ,即界定正当防卫所制止的不法侵害 ,必须分析不法侵害的特征和正当防卫的性质、功能及其发展趋势 ;二、认定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应按照新刑法放宽正当防卫的必要限度 ;对防卫者采取宽容态度 ;公正地评判是否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 ;三、特殊防卫权的适用范围 ,不是无限的 ,而是有限的。公民行使特殊防卫权 ,必须在制止不法侵害所必需的前提下 ,才不受防卫强度的限制  相似文献   

19.
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是党中央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形势下提出的战略思想,是历史的经验总结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公安工作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境内境外两个战场,打赢网上网下两个战争,是适应全球化趋势下打击国际性犯罪和世界警务发展的历史必然,是建设高素质公安队伍的迫切需要,是新时期推动我国公安工作发展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20.
军事设施作为国防的物质基础,对于国家的国防安全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对军事设施用法律的方式进行保护是使其发挥应有之功效的必由之路。因此,通过法律解释的方式对现有内容进行更新;通过修订的方式完善相关的配套性法律;制定专门国防资产保护的法律法规,从而促使军地各部门协调配合共同保障军事设施保护法律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