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亚太大变局中的日本当前,以朝鲜半岛局势转圜和中美大国博弈加剧为标志,亚太地区格局正在酝酿深刻变化,区域政治安全经济秩序面临重塑。日本作为区域传统大国,在这一轮大变局中不甘充当配角,但迄今其作为有限,难掩战略焦虑。目前,日本亚太战略面临多重挑战。(一)中美之间如何抉择。随着中国加快崛起和影响不断外溢。  相似文献   

2.
中美"新型大国关系"是外交战略与经济利益并重的复合型大国关系。在外交战略层面,TPP对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影响具有两面性,但二者并不必然相互抵触,这主要取决于四重因素:统一的亚太区域合作制度平台;中国在亚太地区的多重FTA体系;RCEP与TPP的关系;中美经贸关系的现实条件。在贸易与投资层面,对比中国和日、加、墨等TPP谈判方的对美贸易与投资情况,TPP对中美贸易与投资关系的负面影响十分有限。在亚太区域统一多边合作机制,中国与亚太各经济体之间的多重FTA体系,中美双边合作机制的三重保障下,TPP与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呈现较大的兼容性。  相似文献   

3.
中国、美国和俄罗斯的亚太战略呈现选择性和进取性的特点,并出现了竞争因素上升的趋势。三国在多维度和复合型因素驱动下,正在进行新的战略筹划和投棋布子,力图在未来10年及更长远时期内的亚太格局中占据更加有利的战略地位。中美俄都是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大国,亚太地区的经济和军事活跃程度则居全球前列。三国的亚太战略和互动的影响远远超出地区范畴,影响到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发展方向。有鉴于此,需要超越传统意义上的大国博弈和地缘战略理论,以发展和创新的思维审视中美俄在亚太战略互动的实质,努力做到趋利避害,塑造更加有利于世界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潮流发展的国际环境。  相似文献   

4.
亚太世纪的到来,一方面为我们展现了一片光明前程,但另一方面,也为我们提出了一项伟大的历史任务,即本地区各国如何携起手来密切合作,成功地扮演好亚太世纪的主角.由此看来,我们面临的当务之急是研究各国关于未来亚太合作的基本战略和政策,寻求最佳的合作途径和方式。这里我们主要讨论各大国和国家集团的基本战略。 日本是最先提出太平洋地区经济合作问题的国家。最初日本的构想所涉及的范围仅限于亚洲地区  相似文献   

5.
亚太区域经济合作进入新的阶段,亚太区域经济合作已呈现出TPP与RCEP双轨竞争格局,亚太地区面临着被割裂的风险。为弥合亚太区域架构制度性分裂、防止"意大利面条碗"效应继续恶化,降低贸易成本,中美两国有必要以中美双边投资协定为基础,合作推动亚太自贸区和G20全球基础设施合作框架,包容性的国际治理体系将成为中美合作的新亮点。  相似文献   

6.
作为影响中国和平发展外部环境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是一种长 期战略考虑,是一种涉及安全、政治和经济等所有领域的结构性转型,美国要致力于重建亚太地区 的领导地位,并主导地区秩序的规划和构建。不同于将亚太地区截然划分为两大阵营的冷战战略, 美国亚太战略调整所采取的措施是两面下注和两面套利,一方面把中国确定为战略“假想敌”,挑 动中国和亚太其他国家之间的矛盾,为美国介入该地区提供战略机遇;另一方面也尝试积极推进 中美合作伙伴关系,防止亚太地区陷入冷战对抗的泥淖。中美两大战略资源系统如何协调彼此关 系,成为决定中美关系和亚太地区秩序的关键因素。从全球化时代和亚太地区一体化的现实出发, 构建中美相互尊重、互利共赢、合作竞争、聚同化异的新型大国关系,开展中美战略协调和预防性 合作,将是化解这一危险的战略思路。  相似文献   

7.
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美竞争正成为当今国际关系的焦点。近年来,日越关系的不断走近,不仅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双边关系的发展推向新阶段,并出现了推动发展双边战略关系、日本强化政府开发援助的意识形态作用、持续深化“维和”合作、强化“供应链安全”领域合作,以及聚焦新兴领域合作等新走向。这一新走向以强化日越关系为主线,并展现出以安全利益诉求为根本基础、以经略对美国关系为主要支点、以促进经贸合作为基本动力等特征。尽管该新走向存在非等距结构难以化解、经贸合作存在人力资源缺陷、悬殊经济财力难支和双边人员交流不足等问题,但引发了多组双边关系复杂化、东南亚地区成为大国竞争新场域等影响。为此,中国应在把握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做出战略研判,聚焦中美竞争实施战略谋划,加强中越关系,以及发挥东盟多边机制作用等方面予以应对。  相似文献   

8.
美国开始对亚太安全形势和日本作用重新评估,要求重视和加强美日同盟。美国调整对日政策可能使美日关系进一步向平等方向发展,以换取日本对美国亚太战略的支持与合作。这是近年来美国加大对亚太地区投入战略的一部分,美日双方对此都十分重视。这对今后美日关系和亚太安全形势的走向会产生影响,但不会改变中美日三角关系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9.
从“东进战略”的实施看印度的东亚合作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伴随冷战后对外战略的调整,印度开始一改往日囿于南亚、困于中巴、局限印度洋的状况,在积极发展同美、俄等西方大国关系的同时,致力于实施以东盟为突破口的“东进战略”,并因此成为东亚合作进程中一个日趋重要的域外因素。但是,“东进战略”的实施不可能一直一帆风顺,印度国内问题和印巴危机、印度的大国构想与东南亚国家“平衡外交”策略的冲突、中美日等亚太大国在东南亚的竞争等因素都有可能使其“东进战略”的进一步实施受到制约。印度要想与东亚国家在更大规模和更深层次上开展合作,未来仍将面临诸多困难。  相似文献   

10.
2010年前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赶超,东亚安全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深感"权力转移"之忧的美国试图以"重返亚太"及"亚太再平衡"战略来缓阻中国崛起的势头,此战略调整客观上极大地刺激了东亚地区个别国家"借美制华"的念头,它们试图以制造安全事端来"引美入亚"。美国也愿借助这些国家对华挑衅来增强其亚太战略调整的效果。对此,和平崛起的中国不得不积极应对日益严峻的周边安全形势,采取"缓美抑边"之对策,即在维护国家主权与核心利益的前提下,缓和对美关系,同时坚决回击个别国家对中国主权的严重挑衅。中美之间的安全博弈虽有所加剧,但主客观条件决定了中美之间不会爆发新冷战,中美两国终将走出大国博弈的安全困境。此轮中美安全博弈对当今国际安全格局产生了很大影响,它导致中国战略西向,积极实施"一带一路"战略,中国在亚太国际安全格局中的地位有所上升;美国可能陷于东西两线作战的尴尬境地,美国在国际安全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所下降;大国安全博弈中心西移,国际安全格局呈现某种"西升东降"之态势。  相似文献   

11.
亚太地区能源的供需、运输、价格在国际能源贸易体系中举足轻重。由于面临巨大的能源需求和激烈的战略博弈,该地区业已成为影响世界能源安全的关键区域。谋求中美亚太能源战略的积极互动,既需要构建能源合作的基本框架,更需要在适当的合作领域务实推进,达到不断深化的功能性溢出效果,从而引导亚太能源博弈格局的渐进性调整和方向性转变。  相似文献   

12.
袁鹏 《国际安全研究》2013,(1):55-66,156
中国崛起、美国"重返"及区域内其他力量的发展,导致亚太地区格局正在发生近百年来最深刻的变化。这一变化的最突出特点,是中美战略博弈已经成为决定亚太格局走势的最主要矛盾,因为中国崛起势头难以逆转,美国亚太"再平衡"也是一次兼顾历史与现实、涉及内政与外交、得到美国两党共同支持的重大战略性选择,力量之变与战略之变同时发生,两强对立势难避免。但是,由于两国不存在领土主权争端和根深蒂固的历史积怨、在亚太地区各具优势彼此难以替代、在全球其他地域和领域的合作有助抵消亚太对抗,加之双边利益深度捆绑,中美博弈未必会走向战略对抗,而完全具备走向良性互动的条件。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处理一个根本问题(亚太主导权)的破解、两套体系的对接、三大海域的危机管控、四组三边关系的经营和五个多边组织的互动等"一二三四五"问题。这既是中美实现亚太和平共处的前提,也是能否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13.
牛新春 《和平与发展》2013,(2):1-12,112-124
建设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要确定一个符合实际的目标,这个目标定高了、定低了都不行。目标一旦确定了,就要找到主要矛盾,只有抓准主要矛盾,才能纲举目张。在解决主要矛盾同时,要控制和防止干扰因素破坏。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目标应当定位于“拥有战略互信的竞争关系”,主要矛盾就是创新中美经济合作机制,干扰因素就是亚太安全问题、中美政治摩擦。  相似文献   

14.
近一时期,国际关系结构性矛盾加剧并引发新危机新挑战,世界变得更不安宁。中国周边领土主权争端骤然升温。美国“亚太再平衡”战略加快实施,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面临新挑战。乌克兰危机导致欧洲重新成为大国对峙前沿。西亚北非极端恐暴势力崛起牵动地区格局。西方重振势头增强,发展中国家崛起趋缓,世界经济双增长格局更趋明朗,以变革求发展的潮流更加强劲。中国所处的周边和国际环境中,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给中国维护发展所需的战略机遇期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中国的快速崛起和美国战略重心东移给中美两国带来战略上的新挑战,如何 管理中美关系成为中美双方的一个战略难题。历史上欧洲协调时期的大国协调理路能够为此提供 一种新的思路。大国协调机制包括了会议协调的形式、大国克制、非排他性制度安排、均势的设计 和协调机制多样化等。大国协调机制包含了利益妥协、现状偏好、信守规则和相互尊重的理念,其 核心要义在于通过协调机制进行对话、协商、讨价还价,并最终达成妥协。当前中国的快速崛起给 国际体系带来持续的冲击和反应,而美国的亚太战略调整和全球战略重心东移也极大地加重了中 国所面对的结构性压力。这种国际局势呼唤中美协调。当今时代的国际政治存在中美协调合作的 可能条件,中美在核心安全利益、核心政治利益和战略利益等方面存在协调的有利局面。但也存在 阻梗协调合作的“软石头”,如何应对和管理中国崛起及其“非现状偏好”诉求,如何在东亚地区实 现中美战略磨合,考验着中美两国的智慧。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来,日美澳印四国战略互动日趋频繁、战略合作日益加强,成为牵引亚太格局变动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日本,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不遗余力地推进四国战略合作。该战略合作是中国崛起背景下,日美澳印重塑亚太格局,攫取权益的平台和路径,并且呈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但是,该战略合作也面临着局限性和困境。战略合作框架的不完善、大国因素的影响、四国对中国崛起认知的不同、应对中国在四国对外战略中位置的不同等因素制约着"日美澳印"战略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近几年来,日美澳印四国战略互动日趋频繁、战略合作日益加强,成为牵引亚太格局变动的重要力量。特别是日本,以更加积极、主动的姿态,不遗余力地推进四国战略合作。该战略合作是中国崛起背景下,日美澳印重塑亚太格局,攫取权益的平台和路径,并且呈不断增强的发展态势。但是,该战略合作也面临着局限性和困境。战略合作框架的不完善、大国因素的影响、四国对中国崛起认知的不同、应对中国在四国对外战略中位置的不同等因素制约着"日美澳印"战略合作的进程。  相似文献   

18.
<正>1.习近平外交思想与中国特色大国外交研究;2.疫情冲击下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转型与世界大国的亚太战略研究;3.百年大变局背景下的重大全球性问题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研究;4.东北亚国际体系转型与东北亚各国外交战略研究;5.新形势下的东北亚地缘政治与地区安全局势研究;6.美国全球战略调整与中美关系展望研究;7.逆全球化冲击与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研究;8.区域一体化发展新动向及其影响研究;9.RCEP签署后的东亚及亚太区域合作发展趋势研究;10.东北亚国家区域合作战略与东北亚区域合作发展趋势研究;  相似文献   

19.
日本是中美新型大国关系的"超级第三者",中美在构建"新型大国关系"中要高度重视日本变量。日本对中美构建"新型大国关系"存在防范与顾忌心理,将之更多解释为中美军事新型大国关系。日本的悲观派认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将危及日美同盟和日本对钓鱼岛的占领,但是乐观派认为这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加强日美关系、日俄、日英关系。日本强调发展新的外交智慧,改善中日关系,呼吁中美关注日本第三方立场。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需要加强中美日三边关系的管理,建立三边对话机制,以实现中美日在亚太地区的良性平衡互动关系。在三边关系中,充分发挥日本"超级第三者"作用,让其成为中美两国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亚太战略与中美关系的未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奥巴马政府将亚太战略作为美全球战略的重中之重,这是冷战后美全球大战略演进与亚太形势发展共同作用的结果,并非完全针对中国,但在其实施过程中针对中国的一面却非常突出。尽管如此,过分强调美亚太战略对中国的挑战不仅会使当前的中美关系更加复杂,还将给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带来重大战略风险。中美在亚太实现和平共存,既是确保美亚太战略成功的关键,也是中美长期战略稳定关系的核心议题,并将对亚太乃至全球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