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4 毫秒
1.
英国捕捞渔船船员立法分为三类:资格和配员法规、航行作业要求法规和劳动保护法规。驾驶员适任证书仅设置了三个等级,轮机员仅设置了两个等级,职务船员的考核和发证由海事与海岸警卫局直接负责,而普通船员的培训、考核、发证工作则由渔业部门管理的半官方机构——海洋渔业促进会负责,渔船船员劳动保护法规涉及集体协议、工资、保险、死亡报告、食品和饮用水供应、劳动时间、遣返、医疗药品储备、劳动保护装备、操作规范等方面。建议完善中国的渔船船员法规,简化渔船船员适任证书等级设置,制定渔业行业协会法规,依托和扶持渔业行业协会,发展渔船船员培训事业,制定适用海上劳动者的特别法规,使船员得到与陆地劳动者同等的劳动保护。  相似文献   

2.
船员社会保障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船员社会保障问题是一个复杂的法律问题。中国是船员劳务大国,拥有数量众多的船员。中国的船员社会保障立法比较滞后,伴随着《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的出台,我们应当立足我国国情,结合国际公约的相关规定,进行我国的船员社会保障立法研究,从而保障船员社会保障权益,激发船员工作积极性,维护海上安全,促进我国航运业发展。  相似文献   

3.
《北方法学》2022,(2):143-150
日本单方面决定将核污水排入海洋的行为在违反相关国际法公约的同时,对海洋生态环境及我国远洋渔业造成严重影响。国际法框架下远洋渔业监管主要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及该公约延伸的BBNJ协定为基础,但综合性公约大多从海洋环境整体角度进行概括性规定,并未涉及核污水方面的内容。而在国际核能管制专项立法中,由于欠缺对海洋生态环境造成破坏后责任承担的相关内容,因而从国际法角度很难约束核污水入海行为。由于我国很难通过制定规制国内核污染的法律对日本进行问责,因此,在应对核污水污染海洋生态环境问题上,国内法立法要点应集中于完善核污水排放入海后的远洋渔业立法。在遵守国际环境法原则的基础上,我国应制定远洋渔业捕捞专门法以形成健全的监管机制,同时推动完善远洋渔船监测系统及渔船登临检查体系,防止非法捕捞被核污水污染鱼类问题的发生。此外,我国还应通过地方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对禁渔区的设定灵活扩大禁渔区范围,以防止核辐射鱼类的远洋捕捞。  相似文献   

4.
中国对船员外派机构实行海事行政许可制度,现行制度存在许多不必要、不可操作、相互矛盾的苛刻规定,不仅与《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所代表的国际立法发展趋势不符,同时也与上海自贸区实施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格格不入.在全面分析中国现行法律法规对参与船员外派服务的各类机构资质要求和监管规定的基础上,结合自贸区监管体制改革的新举措,对现行船员外派机构行政许可制进行了反思,并对船员外派机构在今后一段时间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通过比较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国内适用问题进行分析和讨论,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船员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员船上工作和生活条件管理办法》,列举出中国海员职业保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进一步完善相关立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海盗罪作为一种古老的犯罪行为,一直是国际法关注的问题之一。从联合国《公海公约》到《海洋法公约》再到1996年海事组织大会的决议,给国际社会共同打击海盗行为提供了坚实的法律基础。本文主要从海盗罪的现状、立法司法及遇到的困难出发,以期为防治海盗行为提供国际法角度的思考。  相似文献   

7.
通过对我国船员人身伤亡损害实际审判中适用的三种赔偿标准依据:《工伤保险条例》、《最高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最高院关于审理涉外海上人身伤亡案件损害赔偿的具体规定》的赔付要素以及实践应用中的争议进行分析,旨在借鉴各国国内法和国际公约,以《国际海事劳工公约》为契机,加强船员管理,维护船员合法权益,保障水上交通安全,以完美的姿态应对更加严苛的国际航运规则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针对中国航运产业小型船舶和内河航运船舶所造成的污染导致受害者很难得到充分赔偿的情况,中国立法作出了种种尝试:在国际法层面上,1999年加入了《1992年国际油污损害民事责任公约》,《2001年国际燃油污染损害民事责任公约》也于2009年对中国生效,但中国没有加入《1996年国际海上运输有害有毒物质责任和损害赔偿公约》。在国内法层面上,包括中国海事局2008年4月出台的《船舶污染事故调查处理管理规定》等规范文件,都没有出现统一详细的有关船舶安全、防范污染的海上强制保险的明确规定。如何在中国建立一个符合航运国情的污染强制责任保险制度成为一个亟须解决的问题。就此制度的建立,结合中国具体发展情况,提出建议与展望。  相似文献   

9.
《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及其对海事社会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2006年海事劳工公约》产生的背景及主要内容,分析公约的特点,阐述公约可能对国际海事社会及中国海运业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国际海事委员会(CMI)第40届大会于2012年10月14日至10月19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会议议题涉及13个专题,包括船舶司法出售、《鹿特丹规则》、国际救助公约、《2004年约克-安特卫普规则》、亚洲造船业、跨境破产、南北极法律问题、海事仲裁、海上保险、船员公平待遇、海盗、近岸石油开发活动、CMI的未来活动.在整理CMI第40届大会(北京)集中讨论的议题及会议情况的基础上,就国际海事立法的最新动态和热点问题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11.
许维安 《北方法学》2016,(6):97-106
区分陆上犯罪与海上犯罪是应对日益增长的海上犯罪、彰显海上犯罪的基本特征和适应海上司法实践发展的需要。由于特殊罪名的适用效果不佳、适用范围有限,一般罪名未能反映海上犯罪的特点,因而它们均不能适应海洋发展战略的需要。现行刑法只适用于我国领域内发生的海上犯罪,而不能适用于领海外国家管辖海域内发生的犯罪。涉海国际公约只规定了海上犯罪的罪名和罪状而没有规定法定刑,对国际法的海上犯罪适用现有一般罪名违反禁止类推原则,也没有体现海上犯罪的特点;不仅适用程序繁琐,而且使结果处于不确定状态,因此,国际法的海上犯罪应转化为国内法的海上犯罪。  相似文献   

12.
两国订立双边渔业协定涉及到多个方面的问题,不仅需要考虑管理和执法的便利,也需要兼顾渔民历史作业习惯与传统的渔区;不仅需要公平分配捕捞配额,更需要考虑各自的捕捞能力、渔业资源的养护以及可持续的利用;不仅要因应当前的渔业纠纷,还要考虑对于今后海域划界可能产生的影响;不仅要与国内相关立法协调,还要与国际社会既存的硬法、软法配套;不仅要考虑渔业自身的因素,还需要考虑对于航行、海难救助、海底探矿与采矿、科学研究、水下考古等活动的可能的影响.只有兼顾和平衡各方因素与利益的协定,才可能真正定纷止争.  相似文献   

13.
“泰坦尼克”案与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国华 《现代法学》2005,27(4):189-193
从有关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国际公约和一些国内法的规定,以及有关国家的司法实践来看,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冲突的解决,不应仅仅适用法院地法,同时还需要适用国际条约、船旗国法、最密切联系地法律和公共秩序保留原则等;同时,中国《海商法》的有关海事赔偿责任限制的法律适用的规定存在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4.
中国涉台海事案件类比涉外案件处理。当中国为国际海事公约缔约国时,公约在涉台海事案件中有直接适用之余地。国际海事公约的直接适用以该公约与国内法存在冲突或者国内法缺失相关规定为前提,当公约与国内法规定相一致时,则适用国内法。同时,应区分私法和公法性质的国际海事公约,私法性质的国际海事公约能够直接适用,而公法性质的国际海事公约其直接适用的范围以技术条款为限。当中国为非公约缔约国之时,因国际海事公约的效力及于非缔约国,因此通过冲突规范的指引,国际海事公约也可以适用于涉台海事案件。  相似文献   

15.
Commercial fisheries represent a significant anthropogenic threat to marine mammal survival. Causes of marine mammal mortality are commonly determined by detailed necropsies of stranded carcasses. Gross evidence of entanglement in a fishery might include gear attached to the body, internal indications of asphyxiation and trauma, or gear markings on the epidermis. As gear is often fishery-specific, wound patterns on the epidermis that are created by entanglements in fishing gear may serve to identify possible sources of mortality. For this study, tools within the Environmental Systems Research Institute, Inc. (ESRI) ArcMap GIS software were used to create maps that outline impressions that fishing gear can leave on the epidermis of entangled marine mammals. These maps can subsequently be used to identify possible sources of fishery entanglement for the many marine mammals that wash ashore without gear attached to their carcass. Entanglement wound patterns can be visually compared with fishing gear characteristics; however, differences in scale and image quality can introduce subjectivity that might hinder source identification. The technique described herein provides an objective way to outline the unique characteristics of fishing gear and their associated wounds on entangled marine mammals. Additionally, spatial relationships are preserved as the maps are adjusted to varying scales. Whereas the initial protocol required time-consuming digitization of the outline and visual determination of the pattern interface, this new, semiautomated technique saves analyst effort and minimizes error.  相似文献   

16.
国际海事条约的适用方式是指一国如何援引国际海事条约处理具体问题的方式,包括直接适用和间接适用.目前,中国采用直接适用还是间接适用的方式适用国际海事条约尚无定论,必须结合国际海事条约自身的特点,分析其在中国国内适用的局限性,深入剖析中国采用直接适用方式和间接适用方式的利弊,才能够减少司法中的矛盾和混乱,弥补中国海事立法的不足,促进海事立法的完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结合国际公约和国内法的相关规定 ,从沉船强制打捞清除的含义、成立要件、实施以及费用的实现等方面对沉船打捞中的法律问题作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Abstract

As the United Nations Convention on the Law of the Sea (UNCLOS) establishes itself as one of the premier regimes in international law, member states are increasingly availing themselves of the significant dispute settlement provisions found in Part XV. The International Tribunal for the Law of the Sea (ITLOS) is beginning to take its place in the pantheon of major international tribunals. Although its jurisprudence thus far has largely consisted of applications for prompt release of vessels, these cases have arisen from disagreements over fishery practices and the enforcement of fishery laws by coastal states. The ITLOS is developing into a transparent, consistent and speedy forum to adjudicate marine disputes arising from UNCLOS. While the overall scope and reach of Part XV may be uncertain at the present time, especially vis‐à‐vis other dispute settlement institutions, the early activity under Part XV is promising. Those concerned with marine wildlife issues should be encouraged by the potential of Part XV, the ITLOS in particular, to serve as an effective regime in the realm of marine wildlife dispute settlement.  相似文献   

19.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实施至今,中国海上交通管理体制和模式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随着国家"海洋强国"战略的实施和海上交通安全管理理念的转变,《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面临着修改的迫切需要。面对中国与周边国家海上权益及争端日趋激烈的形势,在探讨海洋强国战略下海上交通安全新内涵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的基础后,分析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在维护海洋权益上存在的问题,建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上交通安全法》在制度上设置方面,建立管辖海域巡航制度、完善港口国监督制度、明晰无害通过和紧追制度、确立中国籍船舶的域外管辖制度、明确部门协作制度,以期更有力地维护国家海洋权益。  相似文献   

20.
沈木珠 《现代法学》2004,26(5):182-186
传统的无效果无报酬原则已被各国普遍采用并成为国际海上救助法的基本原则。而1989年国际救助公约确立的无效果无报酬例外原则却引起了海运界和贸易界的极大关注,并对许多国家的海商法产生影响。本文试图就海上救助公约的重大发展、海上救助公约对中英海上救助法、共同海损制度等的重要影响分别予以分析论述,以便我们充分理解和正确适用国际救助公约和我国海上救助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