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动脉瓣狭窄是一种较常见的心脏瓣膜疾病,常由先天畸形和后天性疾病所致,严重者常发生猝死。文献曾有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的报告,但先天性二叶型主动脉瓣狭窄较少见。现报告先天性二叶型主动脉瓣狭窄引起猝死 1例。 1案例   某女, 40岁。某日因债务纠纷与他人争吵,在相互撕扯中袁某向前走了几步倒地死亡。家属怀疑死亡系外伤所致,遂提出要进行法医学鉴定。死者生前曾患"风心病"。 2尸检   死后 48h尸检。死者身长 158cm,发育正常,营养中等。尸斑暗红色,分布于尸体背部未受压部位。体表未见损伤。尸体剖验见双肺淤血,心脏明显…  相似文献   

2.
刘良  杨丽萍 《法医学杂志》1999,15(4):231-232
结节型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Nodularcalcificaorticstenosis)致摔死本室以往曾报道4例[1]。新近作者又检验1例,其心脏的变化显著,现结合文献报道如下。1案例某男,45岁,农民。某日下午4时许,在与另两青年发生争执时,被拳击,迅即倒地后死亡。次日当地公安局法医解剖,提取心、脑、肺、肝、牌等送我室。心脏巨大似牛心,重8809,左心室壁厚3cm,右心室壁厚12cm,左心室乳头肌显著增粗、肥大,主动脉瓣为三瓣式,瓣膜有大小不等的钙化结节,瓣膜硬化失去弹性,敲击有声响发出,联合处相互融合,引起显著狭窄及关闭不全,经计算机自动图…  相似文献   

3.
正1案例资料案例1某男,66岁。某年7月16日因纠纷与人撕扯被劝阻拉开后,突然倒地死亡。尸表检验:前额部有1条状表皮剥脱,前胸可见皮下出血。解剖检验:心重323g。左心室壁厚1.5cm,右心室壁厚0.6cm,三尖瓣周径11.0cm,肺动脉瓣周径8.8cm,二尖瓣周径11.0cm,主动脉瓣周径8.2cm,左右冠状动脉管腔Ⅳ级狭窄。组织病理学检验:左、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伴钙化,管腔狭窄Ⅳ级;室间隔、左心室后  相似文献   

4.
《刑事技术》2005,(6):61-63
法医检验与鉴定1例呈俯卧位悬吊致人死亡的原因分析1:8北京汉族人群三个Y染色体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研究1:15天津汉族人群12个YSTR基因座的遗传多态性1:19武汉汉族4个YSTR基因座遗传多态性调查1:27眼眶内侧壁骨折的法医临床检验1:30钙化性主动脉瓣狭窄猝死2例1:40临床法医学鉴定损伤系数的研究及展望1:41 4例诈伤的法医学鉴定1:45 36例杀人后自杀案件的分析1:47法医鉴定纠纷的产生及防范1:52多种方式自杀1例1:55 38例创伤性膈肌破裂法医学分析1:56脚踢腹部致小肠破裂2例1:57 6例自杀性犯罪分析1:58广东省瑶族人群15个STR基因座的多…  相似文献   

5.
死者,男,65岁。平素身体健康。某日在打牌时突然晕厥并死亡。尸检:全身体表未见外伤。心脏明显增大,重540g。左心室呈向心性肥大,壁厚2.2cm(照片1)。左室乳头肌肥大,左心室乳头肌及心内膜下见心肌纤维化灶,心内膜增厚,呈灰白色。主动脉瓣为左右二瓣型,明显增厚,硬化(照片2),瓣膜上下可见大小不一的钙化结节,左瓣上有一长0.6cm的横行条索状钙化结节。瓣口明显狭窄,呈裂缝状,面积约0.8cm2。右心室壁厚1.2cm。余各瓣未见病变。左右冠状动脉共同开口于左主动脉窦内(照片3)。左冠状动脉门直径为0.4cm,呈卵圆形,右冠状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运用多层螺旋CT(multi—slicespiralcomputedtomography,MSCT)冠状动脉钙化积分(coronaryarterycalciumscoring.CACS)的方法.评价其在冠心痛(coronaryarterydisease,CAD)猝死案例中的法医学应用价值,为虚拟解剖鉴定CAD猝死探索有效手段。方法收集9例进行法医学鉴定的心源性猝死案例.尸体解剖前均进行MSCT扫描。通过Agatston’s法对每例冠状动脉钙化程度进行定量分析,并计算CACS,钙化积分〉400作为存在CAD的评判标准,并与尸体解剖结果比较。结果经尸体解剖证实CAD猝死的9例案例中仅有2例钙化积分〉400,CACS对CAD的预测率仅为22.2%。MSCT检查与系统尸体解剖均发现CAD猝死案例中普遍存在不同程度肺水肿改变,冠状动脉左前降支较其他分支发生管腔狭窄的发病率高。结论运用MSCT并结合计算CACS可对CAD猝死案例中冠状动脉钙化明显的进行检测,而钙化不明显的需要辅以如尸体血管造影等其他技术。  相似文献   

7.
邓伟 《法学》2022,(5):176-191
经济法规范中存在目标与工具二元结构,工具性规范中强制性规范与鼓励性规范分别对应着否定性后果与肯定性后果,这些构成了经济法责任范式向经济法后果范式转向的规范依据。法律规范构成要素从法律责任转变为法律后果,现代回应型法与促进型法要求法律后果与其行为模式匹配,这些构成了经济法责任范式转向的法理学背景。基于主体间性的哲学基础,经济法规范在主体假定与行为模式等方面发生了重要变化,其中鼓励性规范本质上是基于论证性商谈的运用性商谈,肯定性后果的性质乃是立法者与实施者主体间商谈的砝码。立足于经济法规范,依循法理学背景,以主体间性理论为哲学支撑,经济法后果应当成为经济法研究的主流范式。  相似文献   

8.
在找国交通肇个犯罪的理论与实践中,交通肇事后逃跑案件的定性,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我们这里界定的交通肇事后逃跑案件,是指行为人在驾驶机动车辆肇事后畏罪潜逃,致使肇事后果恶化的道路交通肇事案件.这类案件中,肇事者无视肇事后果继续向恶性方向发展的情状,为逃避法律的制裁而逃离肇事现场,造成了更加严重的危害后果.这种危害后果多表现为车辆肇事致被害人重伤.由于肇事者逃跑,致使被害人无人救助而死亡.实践中,对这类案件是否仍以交通肇事罪定性?肇事后的逃跑行为对案件定性有无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告联合瓣膜置换术并发房室结区出血死亡一例 ,根据检查所见 ,结合有关文献复习 ,对其特点进行阐述 ,并进行医疗参与度分析。案 例某男 ,5 0岁。因风湿性心脏病入某院外科治疗 ,诊断为“风湿性心瓣膜病二尖瓣狭窄和主动脉瓣狭窄并关闭不全” ,化验风湿无活动 ,心功能调整至Ⅱ级后行二尖瓣和主动脉瓣联合瓣膜置换术 ,术后心脏复跳困难 ,经应用药物、人工起博等措施后心脏复跳 ,但心排出量低 ,血压持续下降 ,终因心室纤颤抢救无效死亡。尸检见 :心包腔内有血性液体 15 0ml,心脏重 44 0 g ,心腔扩大 ,肉柱扁平 ,腱索拉长 ,房室结区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应用靶向心脏冠状动脉死后计算机体层成像血管造影(postmortem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PMCTA)方法 对冠状动脉狭窄进行诊断,探索其对冠心病猝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用鉴定实践中的6例死亡案例,用5F猪尾型导管经股动脉入路高压注射对比剂碘海醇,获取冠状动脉影像学数据并处理分析,将冠状动脉靶向显影及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常规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 进行比较。结果 尸体解剖和组织病理学检验存在冠状动脉狭窄的病例在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中均得到相似的结果 ,诊断吻合率达83.3%。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方法 可以有效显示心脏冠状动脉病变,冠状动脉钙化积分与常规尸体解剖、组织病理学检验结果 具有一致性。结论 靶向心脏冠状动脉造影技术在冠心病猝死案件中可以作为常规尸体检验的有效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1.
《现代法学》2014,(4):35-48
基于后果评价的法律适用是司法裁判的必要形式和具体方法,其逻辑机制在于裁决后果逆向地影响裁判依据的选择。确需改变按照既定规则的法律推理及论证结构是基于后果评价的法律适用方法应用的条件,其旨在为疑难案件司法确立正当的裁判规范。司法裁决的抽象后果或称"规范性后果"是法律适用通过后果评价而为合理裁判的可依赖后果。既定法秩序内的根据是法律适用后果评价实质衡量中具有优先性的理由,而既定法秩序外的根据以其属性和功能对后果评价的实质衡量发挥着特殊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两大法系国家对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建构存在差异,德国等大陆法系国家刑法规定了犯罪附随后果,英美法系国家通常认为犯罪附随后果存在于刑法之外。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不同定位会影响其功能、价值与效果。我国犯罪附随后果制度具有“编外性”、随意性以及惩罚性特征,与刑罚制度之间呈现二律背反状态,违背禁止重复评价原则和程序正义。应将犯罪附随后果的功能定位于监管性,并通过刑法内外的不同规范设计,借助刑法规制使犯罪附随后果制度的适用实现协调化、规范化,确保其回归监管而非惩罚之功能定位。在刑法中对犯罪附随后果加以规制,需要修改和完善刑法关于职业禁止制度的规定,确立刑法之职业禁止制度优先适用原则,使刑法内外的相关制度实现协调化。同时,应在刑法中构建前科消灭制度、复权制度以及权益救济制度,避免犯罪附随后果制度适用的随意化、泛化,为有前科者的再社会化提供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中国当代性法律批判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今世界,各国都在探索改革有关性的法律的途径.在沃芬顿报告的影响下,许多性行为在世界上许多国家和社会中实现了非罪化.这一法律改革的最高境界就是福柯所反复论述过的:任何形式的性行为都不应当受到任何法律的惩罚.性立法不应依据道德的要求,而应依据当事人行为的社会后果及法律处罚对当事人所造成的后果.强奸和对儿童的性侵犯可以视同于伤害罪加以惩处.性或者属于道德的范畴,或者属于人们可以自由选择的生活方式的范畴.而法律不应当干涉道德范畴之内的事,更无权干涉人们自由选择的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14.
王彬 《法商研究》2021,38(6):143-156
在疑案判决中,法律程序中的事实探知无法独立于对裁判后果的考量,"排除合理怀疑"作为证明尺度应该体现司法决策在准确性与效益性之间的均衡.道义论的进路将"排除合理怀疑"作为证明过程正当化的虚饰手段而使其沦为模糊不清的道德话语,而后果论的进路则将其作为错判风险的分配机制使之转化为可操作的证明技术.根据"排除合理怀疑"的经济学公式,错判风险的情境性考量要求证明标准的层次化表达和类型化解释,这也体现了法经济学与法教义学之间的互通之处.  相似文献   

15.
《民事诉讼法》修改中增加“公益诉讼”的条款使得我国开始建立公益诉讼的制度和法律依据.条款中对于公共利益规定的不确定性和狭窄性使得公益诉讼救济范围过于狭窄.诉讼主体资格限于有关机关和社会团体使得救济不及对,因而需要探讨将公民个人列为公益诉讼原告的迫切程度和必要性.原告资格扩张产生的程序矛盾和救济不力时,探讨初步建立解决原告资格矛盾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简乐伟 《人民检察》2023,(24):46-47
近年来,我国刑事犯罪结构发生明显变化,轻微犯罪与轻刑率上升,严重暴力犯罪与重刑率下降。虽然刑法未明确区分轻罪和重罪,但将法定最高刑为三年有期徒刑以下的犯罪划分为轻罪具有合理性和明确性。1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轻罪犯罪人由于犯罪附随后果影响,在就业、入伍等方面受到不同程度的限制,不利于其再社会化。如何有效解决轻罪犯罪附随后果带来的问题已成为轻罪治理必须回答的时代课题。一、犯罪附随后果之审视第一,犯罪附随后果的设置目的。犯罪附随后果是指根据刑法之外的法律法规、规章等.  相似文献   

17.
张顺 《北方法学》2016,(1):133-147
后果主义论辩是法律论证的一种重要的形式,其存在的目的就是从后果论的角度为规范适用提供"二次证明"。尽管后果主义论辩受到诸多批判,如以损害形式逻辑为代价、引入法官动机破坏法律的确定性、以法律工具主义作为价值预设等,但是后果主义论辩也有其存在的合理性:其作为重要的论证方法,是法官思维的组成部分,也是协调规则安定性与灵活性之间矛盾、解决权利相对性困境的重要方法。基于不同类型的后果,可以将后果主义论辩区分为制度型、目的型、道德型和政策型,这四种类型的后果主义论辩都有独特的适用领域和适用限制。在个案裁判中,后果主义论辩以"显性"和"隐性"的方式存在,作为一种辅助性依据,它在一定意义上可以将法律问题还原为事实问题。然而,受制于人的有限理性、法官的价值偏好,后果主义论辩在适用时需要就个案事实与逻辑后果的相关性进行论证,必要时辅之以其他的论证形式,并对适用的推理过程展开细致的说理。  相似文献   

18.
刑法分则中的法律拟制是指立法者出于某种目的将某一行为赋予另一行为的法律后果,即明知不同而等同视之.刑法分则中该种拟制性规定不仅不是立法技术的体现,也违背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而且导致了实践中的不同理解和不同处理结果.从罪刑法定原则限制国家权利,保障公民权利的宗旨出发,刑法分则中的法律拟制应当理性看待并慎重使用.  相似文献   

19.
司法裁决的后果主义论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后果主义论证是法律论证的一种形式,是实现合理的司法裁判和证成裁决结论的重要要素。司法中后果主义论证关注不同裁判方式所带来的可能后果,通过评判不同的后果来选择裁决结论。与一般情境中的后果论不同,司法裁决的后果主义论证主要出现在法官为正当化案件裁判所进行的二次证明中,它是基于可欲后果的证立,这种可欲后果是裁决的逻辑后果或一般后果。  相似文献   

20.
资质对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效力影响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建昌 《法制与社会》2012,(4):244-245,261
从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承包人角度,阐述资质的含义,认为资质属于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范畴.在理论上考察强制性规定对合同效力的影响,进而将资质界定为效力性强制规定.探讨未取得资质、超越资质等级、借用资质、非法转包和违法分包中资质欠缺四种类型对施工合同效力的影响,并论述施工合同无效后的民事法律后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