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司法·司法学·司法职权配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崔永东 《法治研究》2015,(3):126-132
传统上对“司法”或“司法权”的理解过于强调了国家对司法或司法权的垄断性,突出了司法的国家强制性与司法权行使中的程序性及国家意志的主宰性,在内涵上略显单一和闭塞,并未穷尽“司法”或“司法权”的应有之义。司法学既是一门探讨司法理念、司法制度和司法实践的学问,也是一门探索司法传统及其现代转化的学问,同时还是一门总结司法管理规律、探索司法运作程序、论证司法改革问题的学问。它不仅研究司法权的行使,还研究辅助司法权行使的体制、机制及方式问题(如属于“司法行政”领域的体制、机制和方式等等)。司法学对国家司法活动的研究是以司法职权的合理配置为基点而展开的,因为司法职权配置是国家司法体制与司法管理机制得以确立与运行的核心。  相似文献   

2.
随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程的推进,司法在我国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公正司法也越来越关注,进行司法改革也就越来越迫切。如何围绕公正与效率这一主题加速司法改革,不仅为司法特征所需求,也为各级权力机关的职权所要求。开展司法评  相似文献   

3.
司法官选任实际上是以一个基本观念为前提的,这就是将司法的权柄授予哪些人或者主要授予哪些人,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可以区别为精英司法和庸人司法两种观念。精英司法观是将司法当作需要精湛的法律素养、深厚的法庭经验、强烈的正义感的职业,并选择具备这些条件的杰出人物来执掌司法权的观念。与之相对应的庸人司法观,认为司法工作与其他工作(如一般行政工作)一样,无须严格选择杰出的人才,任何人都可以边工作边培养经验或者经过一定的培训承担这项工作。据我所知,鲜明提出庸人司法主张的,尚未见其人,但认为司法"那两下子,没啥"的,…  相似文献   

4.
崔永东 《法学杂志》2012,33(9):36-42
本文从司法价值论和司法平衡论两个方面进行了论述,认为司法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即人道、正义、自由和效益,其中人道价值带有根本性,它可以统领各种司法价值;司法的平衡既包括利益的平衡,也包括审判依据之间的平衡,司法平衡是通向司法公正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5.
司法     
《江淮法治》2008,(19):5-5
河南刑释解教者“评议”警察;杨佳一审被判死刑;  相似文献   

6.
司法     
《江淮法治》2008,(9):4-5
陈良宇一审被判18年 中共中央政治局原委员、中共上海市委原书记陈良宇4月11日下午被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以受贿罪、滥用职权罪判处有期徒刑18年,没收个人财产人民币30万元。天津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认为,陈良宇犯受贿罪,数额特别巨大;犯滥用职权罪,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情节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7.
司法     
《江淮法治》2008,(23):5-5
浙江68名村民“讨要”政府信息有果;鄱阳公安局副局长下令击毙报警者被免职  相似文献   

8.
好多年前,北京一个著名的律师曾提出过一个调侃的说法.他说律师想要打好官司,必须进行"立体诉讼"."立体诉讼"包括以下层次:正常诉讼,上层路线、即通过上层关系进行影响,在下面进行运作,这些层次形成了"海陆空"的立体诉讼. 现在也存在两个层次的司法,一个是大家看得见的司法诉讼的过程,一个是大家看不见的、幕后的黑箱操作.在黑箱操作当中,有一些是不可告人的或者不方便告人的,比如说领导批示;还有一些纯粹是由于司法官僚制度中的神秘化产生的问题,背后非常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政治上的官僚制和司法中的官僚制.  相似文献   

9.
司法     
《江淮法治》2008,(13):5-5
四川德阳公审首例趁灾犯罪案,江西一市民讨要姓名权一审胜诉。  相似文献   

10.
长期以来,受阶级斗争理论的影响,国家的职能被定位为实现对敌人的专政,法院的司法审判被视为是专政的有力武器,由此而深刻地铸就了法院司法的政治性品格。改革开放政策的实行,诱发了中国社会开始走向转型。在此过程中,因应市场经济建立和依法治国的需要,法院的审判面临着由政治性主导向法律性主导转变的问题。实现这一转变,需要从确保法院自身的独立、司法程序的完善、诉讼参与人主导性地位的保障以及法官职业素养的提高等方面进行制度改革和完善,才能达到预期的目标。  相似文献   

11.
司法公信力总是以公正司法为最终依托。在追求公正司法的过程中,法院努力通过司法技术积极回应个案在法律层面的精确适用和在社会公正层面的公开说理,则是建构司法公信力的关键所在。司法技术是司法公信力建构的内在要件,通过司法技术建构司法公信力是法院应对当前司法公信力缺失和权威性式微的迫切需要,以促成社会在影响性司法个案当中达成司法共识,最终建构司法的公信力和树立司法的权威性。  相似文献   

12.
邵正洪 《中国审判》2009,(10):68-69
今年以来,莱芜市中院坚持大兴干事创业之风,大兴亲民为民之风,大兴创优争先之风,大兴廉洁司法之风,全面推动司法作风大转变,确保司法能力水平大提升,有力地推动了法院工作的科学发展,进一步提高了司法公信力和人民群众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张志新同志可歌可泣的英雄事迹已遐迩传颂。广大人民无不对张志新同志为坚持真理的崇高思想品质和大无畏的英雄行为表  相似文献   

14.
司法公开作为法治社会的基本原则,是人民法院履行社会责任、保障权利,落实公民知情权、监督权的重要路径;同时也是人民法院与社会互动的重要平台,人民法院通过案件审判、裁判文书等全面而深入的公开,化解社会公众疑惑、树立司法公信与权威、弘扬法治精神。随着司法公开理论与实践的逐渐深入,我们发现,司法公开可以倒逼司法能力的提升,促使审判工作更加严谨细致。  相似文献   

15.
借助司法公开深化司法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公开是司法机构活动本质属性和内在规律的要求。司法权的专属性、定分止争的功能和追求正义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司法活动必然要遵循司法公开的原则;其内在规律也揭示了司法公开性的必然性。作为现代法治国家的重要标志,尤其是对我国现阶段司法改革而言,它具有强烈的针对性和必要性,是维护司法公正、遏制司法腐败和树立司法权威的可靠制度保障。司法公开绝非简单的文书公开,而是一个重大的制度建构,并以此倒逼司法改革的深化。  相似文献   

16.
一、论司法秩序什么是"秩序"?"秩序是对于有规则状态的概括,蕴含着稳定性和可预测性。秩序可分为自然秩序和社会秩序。""秩序,乃人和事物存在和运转中具有一定一致性、连续性和确定性的结构、过程和模式等。秩序包含着社会秩序和非社会秩序两类。社会秩序是指人们交互作用的正常结构、  相似文献   

17.
司法克制下的司法能动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张榕 《现代法学》2008,30(2):179-185
司法能动或是司法克制体现了法官释法的意识形态。司法能动和司法克制是法官在司法中进行自由裁量时享有多大的自由或者受到多大的限制问题,并没有一个绝对的标准可供遵循。在我国当下,去除僵化的司法克制与无序的司法能动,并且实现司法克制下的司法能动应是明智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唐闻 《法制与社会》2015,(4):121-122
司法公开,是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司法公开的实现有利于实现司法公正.公平和正义需要通过司法公开的形式来得以实现.随着法治建设的快速发展,仅仅只是对案件审理结果的关注,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公民对于司法透明度的要求,司法公开已经成为当今法治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9.
黄一哲  纪永明 《特区法坛》2004,(9):19-20,28
现代司法理念是什么,它包含有哪些方面的内容,这些内容如何体现司法为民?这是本文需要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司法改革应当关注司法效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实现司法公正是我国当前进行司法改革的主旋律 ,提出司法效益的问题可能是一种不和谐音。但笔者要强调的是 ,在整个司法改革过程中 ,如果不关注司法效益 ,不仅会增加司法改革的成本 ,而且将会带来很多的负面效应 ,甚至会最终影响司法公正的实现。司法效益的价值定位毫无疑问 ,司法公正是司法的基本价值之一。近年来 ,笔者在这方面也做过一些探索。但笔者在进行司法公正问题研究的时候 ,同样感觉到司法效益也是一个非常重要、值得关注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一个更高层次的问题。因此 ,有必要对司法效益重新进行价值定位。首先 ,诉讼效益是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