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犹裔美国作家多克特罗自视为"激进的犹太主义者",其出版于2000年的长篇小说《上帝之城》重构了犹太人特有的空间意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美国特别是其代表性的城市纽约,对于大多数犹太人来说仍然是个异托邦,但也不乏像多克特罗这样试图把这片土地改造成新的"希望之地"的犹太主义者。小说中,作者通过不断消解基督教元素,实现异托邦到乌托邦的转换,试图重建犹太人的"上帝之城"。多克特罗的构想难免理想化,但也不失为现代犹太人继续坚守数千年传统的一种希望。  相似文献   

2.
李福明 《前进》2014,(5):12-14
<正>最近中宣部组织编写的《世界社会主义500年》一书,概要叙述了世界社会主义从1515年《乌托邦》问世到现在已经走过500多年的历史。回顾世界社会主义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学习思考其中丰富的历史经验,能够促进我们了解、把握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发展的轨迹,汲取历史经验,进一步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与社会主义历史进程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世界普遍联系的角度 ,分析了全球化这一客观历史进程对各民族国家发展的影响 ;进而阐述了社会主义产生、发展的历史进程与全球化进程的相辅相随性 ;认为现实社会主义的发展必须契合于全球化进程 ;但在当前资本主义占据全球化主导地位的前提下 ,未来社会主义的发展 ,不仅取决于世界范围内社会主义客观物质条件的创造程度 ,而且还有待于社会主义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在全球化进程中的自觉选择程度。  相似文献   

4.
回顾世界社会主义五百年的历史,可以清晰看出,社会主义呈现出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从革命到建设、从挫折到改革的发展脉络。科学社会主义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论渊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科学社会主义发展到新时代的理论结晶,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5.
杨铭书 《创造》2016,(9):26-29
正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强化问题导向、改革创新、破解难题,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共同富裕,坚持党的领导,做到理论自信、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文化自信,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长期坚持、永不动摇的历史结论。回顾社会主义五百年来从无到有、从空想到科学、从理论到实践、从外国到中国,尤其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艰辛探索到破浪前进的历史进程,我们清晰看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科学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  相似文献   

6.
李树德  曾长秋 《求索》2013,(10):103-106
芬伯格深受马克思、海德格尔、马尔库塞等对技术批判思想的影响,试图在技术的本质和技术的价值两个层面来展开对现代技术文明的深刻批判,最终在“乌托邦”和“敌托邦”之间开出技术的激进民主化的第三条道路。这既为探索新的工业文明规划可能和技术时代人类发展新方向做出了重要贡献,又为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的技术实践提供了极为有价值的参照。  相似文献   

7.
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不同历史阶段的思想者赋予了社会主义不同的内涵,都不外乎结构和功能两个方面的思考.莫尔的乌托邦、欧文的新和谐公社、马克思的共产主义等都体现了对结构和功能的设计和追求.但在社会主义实验和实践过的地方,往往都表现出了对社会主义的结构过度崇拜乃至迷信,而对社会主义的功能却重视不够.无论是苏联还是在新中国建国后的二十多年里,都主要遵循了一条结构社会主义的路线,导致了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出现了重大波折.因此,实现从结构社会主义到功能社会主义的转变不仅必要而且必然构成弥补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  相似文献   

8.
袁聚录 《前沿》2009,(6):46-49
在《无政府、国家与鸟托邦》一书中,诺齐克试图通过论证社会主义是不正义的,来证明社会主义是不正当的。作为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学派的创立者和首要代表,柯亨反驳了诺齐克的这种论证。与诺齐克针锋相对,柯亨通过论证社会主义不是不正义的,来证明社会主义不是不正当的。就此而言,柯亨对社会主义的正当性进行了新的证明,而这种证明对于我们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正当性,对于社会主义运动和社会主义建设等都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9.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系统总结了中国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中国共产党执政轨迹;作为世界社会主义第五次飞跃的"中国模式"发展指南,科学描述了社会主义发展的一般规律;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方案"指导思想,充实推进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在本体论、认识论和历史观方面,纵向上有与时俱进的发展和应用,横向上有人类终极关怀的倡导和贡献。"两山"理论再次实现了天人关系的一体化,世界科技强国思想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升级到"创新是第一动力"的新认识水平;"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精准把握"改革"与"开放",完整描绘"复兴"与"梦想",持续深入探索了中国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发展一般规律、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等"三个规律";在"群众观点"、"群众路线"的基础上更加突出"人民主体地位"的理论高度;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标注当前中国发展历史向度,以人类命运共同体代替"多极化政治格局"确定未来全球治理方案。  相似文献   

10.
从1979年地方组织法赋予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地方性法规的权力,到今天为止,地方立法已经走过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来,地方立法见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从奠基到形成,见证了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从恢复到发展、到不断完善,见证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一伟大历史进程不断向前推进。  相似文献   

11.
作为一种“世界历史性的事实”,现代化在现代性的权力扩张中成了世界各民族所必须直面的社会发展趋势。在人类社会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的过程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提出和发展是党和人民对这一“世界历史性的事实”所作出的中国回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兼具“世界历史”发展的共性以及“民族历史”发展的个性,是指导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行动指南。因此,在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内涵时,将之置于世界历史的视阈下,可以更加深刻地体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历史必然性、理论科学性以及方向指引性,也有助于全面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对世界历史进程的现代性改造中所蕴含的中国智慧,从而坚定我们的理论自信。  相似文献   

1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个发展的历史进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是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一个全新命题,又是30年我国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规律。发展中国特色社会必须首先要清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色"表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特"体现在经济、政治、社会等诸多方面。  相似文献   

13.
卢渝 《前进》2011,(6):51-53
近读于幼军同志新著《社会主义在中国》一书,感触良多。该书是《社会主义五百年》的第三卷,前两卷《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已分别于1985年和1993年出版,曾获全国第二届通俗政治理论读物一等奖等多个奖项,现又做了较大幅度的修改,每卷均新增写了十多万字。与第三卷一起出版面世。作者身为一名高级领导干部,  相似文献   

14.
矛盾分析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精髓,在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对于社会主义的历史命运问题,只有用矛盾分析法去分析和观察,才能揭示它的本质。我们用基本矛盾的观点和方法分析社会主义的发展趋势,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去把握:从对立中把握同一,在反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进程中寻求社会主义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普遍中把握特殊,在全球化的世界历史整合中构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模式;从全面中把握重点,直面全球化进程的挑战建立永葆青春活力的社会主义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社会主义,反映了时代要求,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时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新理论和新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人类文明大道,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和平与发展时代的社会主义,反映了时代要求,有鲜明时代特色和时代价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到新阶段的重要标志,开创了社会主义发展的新道路、新理论和新模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遵循社会发展规律,走人类文明大道,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中国如何走社会主义道路,这是邓小平历年来经常考虑和不断探索的问题。邓小平一贯倡导社会主义是需要改革的,不改革就没有出路,要改革就必须突破传统的一些理论和观念。邓小平始终把社会主义看成是一个不断完善、不断发展的历史进程。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由设想到实践,从一国走向多国直到在全球的最终胜利,这是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规律。但什么是社会主义,通过怎样的途径走向社会主义,应该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需要由实践来检验。那种把  相似文献   

18.
张晓敏 《前进》2005,(6):4-6
从“四个现代化”到“小康社会”,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国共产党的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和社会发展理念经历了一个不断探索、逐步深化、与时俱进、日臻完善的发展过程,反映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共产党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和执政能力的不断提高。一、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社会主义建设战略目标和社会发展理念的演变早在民主革命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把在争取民族独立的基础上实现“中国工业化和农业近代化”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目标。新中国建立后,伴随着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我们党…  相似文献   

19.
成龙 《岭南学刊》2007,2(6):81-84
莫里斯·迈斯纳的乌托邦主义论是海外关于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一种有代表性的观点。海外对其乌托邦主义论也是一种有争议的观点。海外学者把毛泽东的社会主义观等同于乌托邦主义,是由于他们忽视了毛泽东的思想转变、缺乏全面深入的理论研究和从晚年毛泽东的错误出发等原因而造成的。  相似文献   

20.
从人类对世界社会主义的探索历程来看,社会主义在“不断改变现存状况的现实运动”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跨越“卡夫丁峡谷”,以及如何从本国具体实际出发来建设社会主义。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是实现现代化,在实现这一目标的过程中,贯穿着主义的逻辑、权力的逻辑和文明的逻辑三个基本逻辑,三者交叠在一起,共同影响“世界历史”走向。面对世界秩序重构、社会主义重振、文明多样共生的人类文明未来发展方向,中华民族与中华文明的伟大复兴,必将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明的深度融合,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成功与中国综合国力的不断增强,必将深刻影响世界社会主义的演进与人类文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