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刑事诉讼律师代理之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刑事诉讼律师代理制度之所以能够存在 ,其理论基础有 :尊重被害人的尊严和主体性地位以及全面充分地保障被害人的权利。前者是首要的 ,因为不确认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 ,就不可能全面充分地对其权利进行保护。刑事诉讼代理律师是否具有独立的诉讼地位应当区别界定 ,公诉案件的代理律师有独立诉讼地位 ,自诉案件的代理律师没有独立的诉讼地位 ,但有相对的自主性。刑事诉讼代理律师的诉讼权利可以分为两大部分 :一是律师固有的权利 ;二是来自于委托人的权利 ,即代理权。前一种权利与委托人是否授权无关  相似文献   

2.
刑事诉讼法修改后,被害人被赋予了刑事诉讼当事人的地位.为了适应新刑诉法的需要,最高人民法院下发了<法院刑事诉讼文书样式>(样本).但是,在涉及公诉案件的几个样式中,没有列入被害人的指控,也没有对被害人的指控进行论证,剥夺了被害人的诉讼权利.本文就被害人做为诉讼当事人应享有的权利和判决书中应列入被害人事项进行研究,旨在使公诉案件判决书更加完善,同时也有利于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3.
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被害人在公诉案件侦查阶段的诉讼权利规定较少,这与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不相称,在司法实践上很难充分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立法上应当完善被害人在此阶段享有的诉讼权利,以充分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正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被害人诉讼地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法国的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居于民事当事人的诉讼地位;日本、美国刑诉中的被害人具有证人的诉讼地位;德、英、中、俄刑诉中的被害人具有当事人的诉讼地位.被害人的赔偿程序各具特色.世界各国有关被害人立法的共性包括注重保护被害人合法权益;注重与被告人诉讼权利的平衡;注重对司法权力进行监督与制约,尤其是对公诉权的制约与监督.我国刑诉中对被害人立法在立案、侦查、起诉、审判各阶段都有缺陷,应予完善.  相似文献   

5.
对我国被害人诉讼地位之反思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居于何种地位,与诉讼模式的构造、诉讼权利的分配以及诉讼程序的设置等诸多因素密切相关;厘清并合理确立被害人的诉讼地位不仅是被害人制度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更应成为整个刑事诉讼研究的基本问题。分析我国现行被害人制度所存在的缺陷和弊端,并对此加以反思,进而对重新构建我国被害人诉讼地位作出适当展望,以使被害人的诉讼地位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应是被害人制度研究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6.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不仅仅是当事人,更应当具有诉讼主体的地位。把被害人界定为诉讼主体不仅是程序参与性原则和以人为本理念的体现,而且是实现被害人与被告人诉讼权利平衡的诉求。只有确立了被害人的诉讼主体地位,才能从根本上改善被害人权利被忽视的状况。  相似文献   

7.
注重人权保护是当今世界各国立法所关注的重大课题,也是一个国家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标志。我国为顺应社会民主文明发展趋势及国际人权的保护,在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中将被害人的诉讼地位由一般诉讼参与人提高为当事人,加强了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刑事诉讼法第82条第2项规定:当事人是指被害人、自诉人、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和被告人。明确赋予了被害人当事人的地位,并且从保护人权和健全法制的高度,对被害人的诉讼地位、诉讼权利,以及  相似文献   

8.
<刑事诉讼法>明确规定刑事被害人诉讼主体的法律地位,但目前我国被害人刑事诉讼主体地位的实现在侦查阶段尚存在诸多问题.北京市公安局试行的立案公开制度,有助于被害人知情权、发表意见权、隐私权、监督权等诉讼权利的实现,有助于被害人诉讼主体地位的理性回归.  相似文献   

9.
加强对被害人的权利保护是国际上刑事司法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我国1996年修改《刑事诉讼法》时,把被害人规定为诉讼当事人,从刑事诉讼基本原理的角度分析,这种把被害人的诉讼地位提到当事人高度的做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并且被害人的当事人地位在司法实践中也名不副实。被害人的刑事诉讼中的科学定位应当是特殊的诉讼参与人,根据特殊的诉讼参与人的定位,被害人应当享有一定范围的程序启动权和广泛的程序参与权。  相似文献   

10.
1、切实保障未成年被害人的诉讼地位。正确认识诉讼活动中未成年被害人的地位 ,是我们认识未成年被害人诉讼行为的性质 ,合理保障其参与权、发挥好其作用的前提条件。因此 ,我们必须在思想上有明确的认识 ,把未成年被害人应享有的委托诉讼代理人、申请回避、提起附带民事诉讼、对不起诉决定申诉、侵权控告等权利 ,尤其是将未成年人的特殊保护权 (即不满十八周岁 ,司法人员询问时 ,可以通知法定代理人到场的规定 )落到实处 ,真正为未成年被害人提供法律保障。2、重视未成年被害人在诉讼阶段的作用。在公安侦查、检察审查起诉乃至在法院庭审阶…  相似文献   

11.
从刑事诉讼角度谈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被害人诉讼权利的保护是刑事诉讼中保障人权的重要方面,也是刑事诉讼机制科学化、公正化的价值体现。我国《刑事诉讼法》将被害人列为当事人,并赋予了一定的诉讼权利,从而确立了其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但尚有欠缺。应根据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的实际现状,建立与完善保护被害人诉讼权利的机制和法律。  相似文献   

12.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诉讼地位与权利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刑事被害人的地位在刑事诉讼历史上经历了一个由高到低又逐渐提高的变化过程。随着国际刑事司法制度的改革和发展,被害人在各国刑事程序中的地位日益受到重视。被害人在诉讼中的地位,不仅关系到被害人的权利保障,还关系到起诉权的配置、诉讼构造的建构等诸多问题。  相似文献   

13.
刑事诉讼中被害人的诉讼权利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法制观念的深入人心和人权思想的发展,刑事诉讼中的人权保障备受各方关注,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中的当事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有平等的诉讼地位,也应当享有相同的诉讼权利。但在我国《刑事诉讼法》中,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受到限制并缺乏保障。应从立法上完善被害人的诉讼权利,建立被害人诉讼权利保护机制,以保护被害人的合法权利。  相似文献   

14.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制度优缺点并存,并不一定利于刑事案件的正确解决和对被害人利益的保护,有违诉讼公正的原则.因此有必要借鉴刑、民分审制度的合理之处,根据具体案件的实际情况来决定通过刑民分审还是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程序解决被害人的损害赔偿问题.  相似文献   

15.
关于被害人在刑事和解中的诉讼权利,存在若干认识误区,影响了刑事和解诉讼价值的发挥.应依托刑事诉讼的基本理念和制度,合理界定被害人在刑事和解中诉讼权利.在自诉案件和解程序中被害人应有权处分加害人的刑事责任,在公诉案件和解程序中被害人应有权对加害人的量刑提出建议.厘清刑事和解中被害人的基本诉讼权利,有助于保证刑事和解制度真正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  相似文献   

16.
根据八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修正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145条规定,对被害人诉讼权利作了重要修改补充,进一步强化了被害人的诉讼当事人地位,明确规定了公诉案件中被害人的起诉权,由于这类案件既不同于公诉案件,又有别于自诉案件,作为一种新类型案件,从理化上加以探讨,无疑对司法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赋予公诉案件被害人起诉权的法律意义  相似文献   

17.
被害人作为刑事诉讼的当事人,如何在量刑改革中更好地维护其合法权益是维护被害人主体地位的体现,而如何确保被害人适度有效地参与量刑程序更是在量刑改革中维护被害人权益的重中之重。被害人有权独立参与量刑程序,而有效参与依赖于量刑建议与量刑诉讼证明的规范。  相似文献   

18.
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的地位与刑事诉讼的构造、模式密切相关,是刑事诉讼的基本问题之一,但就其具体制度构建而言学术界至今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美、德两国分别作为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的代表国家,通过对其被害人制度的新发展一美国的“刑事被害人权利运动”和德国的“附带诉讼制度”加以介绍和分析,无疑将对我国现行被害人制度研究带来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19.
鉴定意见的科学证据属性,决定了其在诉讼活动中的特殊地位,众多案件中几乎都有司法鉴定的介入.司法鉴定解决的多为诉讼中的争议事项,使得司法鉴定易成为当事双方以及社会公众关注的焦点.当事双方、社会公众对诉讼案件处理的接受程度,最终往往聚焦到对于司法鉴定公信力是否认可.提升与完善诉讼案件中的司法鉴定公信力,有利于促进司法公正、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人权保障问题日益受到世人的关注。而我国《刑诉法》明显地限制或剥夺了被害人作为当事人应当享有的许多重要诉讼权利。立法者虽然从保障人权出发力求平衡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作为当事人的权利义务,但被害人在刑事诉讼中有当事人地位之名,无当事人地位之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