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高山族和黎族的传统婚恋习俗是最受两族重视的人生礼仪。尽管两族生活的空间环境不同,所处的历史文化背景有差异,但两族的传统婚恋习俗却体现出惊人的相似性,印证了高山族文化和黎族文化之间具有相近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2.
自元、明至清,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云南藏区的回族逐渐适应了青藏高原的地理环境,强势的藏文化逐渐融入其原有文化中.这些藏区回族在吸纳藏文化的过程中,也奠定了藏一回两个民族和谐、团结、互助的民族关系.从文化变迁理论来看,文化是族际边界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超越族际边界羁绊的一种动力,不同族群的文化变迁与族群的变化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云南藏区回族(藏回)的文化特征表现为藏族和回族文化的亚文化,其群体也形成了一个亚族群.  相似文献   

3.
汪洋 《中国减灾》2013,(2X):14-15
<正>"羌,西戎牧羊人也,从人从羊,羊亦声。"——《说文·羊部》。羌族是中国历史文献中最早被记录的民族,旱在殷商时期的甲骨文已有记载。不过经过数千年的繁衍迁徙,现在的羌族已经不是广义上的羌族了,而是聚居于川西北山地的一支民族。羌族作为四川特有民族之一,仍保持了相当程度的传统文化和习俗。羌族聚居地处于汉族和藏族之间,受两个民族影响在一些习俗上有  相似文献   

4.
羌族服饰与羌绣是具有代表性的羌族文化符号,也是羌族文化遗产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分析了阿坝州羌族聚居地区的羌族服饰与羌绣保护现状及原因,并提出在保护羌族服饰与羌绣过程中,应加强政府部门在非遗保护中的重要作用,坚持民(家)族传承为主、院校传承、社会传承为辅,原真性保护与生产性保护并举,才能共同推进羌族服饰和羌绣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5.
近百年来羌族史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羌族史的回顾对于重建羌族文化起着关键作用,有利于更准确整理和挖掘其文化脉络.近百年来对羌族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羌人的来源与流变、分布与迁徙、与各族的互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等方面,本文比较详细的介绍了相关的专著和学术论文.并作以简要的梳理和分析,指出仍需加深研究力度之处.  相似文献   

6.
四川的羌族     
羌族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民族之一,商代甲骨文中就有羌族人活动的记载,现有人数198252人,主要分布在岷江上游的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以及绵阳市北川县等地。羌族有自己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自称"尔玛"或"日玛",没有本民...  相似文献   

7.
释比是羌族社会中,人与鬼神间的中介人。羌族释比文化是一种神秘的文化,有两种特殊的传承方式:一种是师传包括祖传口传心记;另一种为神秘特殊的阴传(梦传)。释比文化是古羌文化的根与魂,是目前岷江流域羌族的一种传承独特的原始文化,其内容包括:古代的天文历法、原始宗教、原始医术、建筑文化等。释比经典由上坛、中坛、下坛等三部分释比口述唱经组成,其中包含有不少道教的影响因子。  相似文献   

8.
武慧 《前沿》2012,(16):136-137
北川羌族酒歌保留着许多人类原始的艺术形态,无文字的羌族用最原始、最直接的唱歌的方式来记载历史、传播文化、教育后代.酒歌是北川羌族宗教、历史、文学、民俗等多方面的直观体现.它有着保留、传承和发展北川羌族传统文化的功能.更是其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同时研究北川羌族酒歌也是研究羌族、研究我国民族文化历史的重要途径,对保护传承北川羌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玛丽玛萨人生活在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塔城镇境内,是一个人口仅为2000余人鲜为人知的族群,因其语言、文字、习俗等与纳西族相近在20世纪50年代的民族识别中被识别为纳西族。但自21世纪初,玛丽玛萨人开始了民族文化的自觉,通过以代表玛丽玛萨人文化身份重要标志的玛丽玛萨服、玛丽玛萨歌舞和节日文化等的重构和发明  相似文献   

10.
羌语不仅是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媒介,其本身也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羌族民众互相认同的重要标志.它不仅体现了羌族的民族记忆,展示了羌族文化;羌语也蕴藏着羌族的智慧、技艺、宗教、风俗、医术、传说,是羌民族灵感的源泉、创造力的钥匙以及文明的传承载体,也是维系羌族文化认同的重要纽带.然而,越来越多的资料以及事实告诉我们,羌语的传承日益困难,正面临着消亡的危险,其使用范围正日益收缩、使用频率日益减少、使用的生态环境也日益恶化.因此,抢救和保护羌族语言文字是当务之急,这不仅对羌族本身的发展具有莫大的意义,也对保护中华民族生态文化多样性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语言与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间的关系入手,强调了羌语对羌族文化保护的重要性,并依据加拿大以语言为核心开展文化保护的经验,提出在羌族地区要处理好羌语和文化保护整体性间的关系,应以羌语保护为核心来进行羌族文化生态实验区建设。  相似文献   

12.
节日文化通常是一个民族生活文化精粹的集中展示。汶川地震跨市州异地安置点邛崃市南宝乡木梯村和油榨乡直台村于2010年11月6日举办的首届羌历年庆祝活动可被视为观察羌族移民文化变迁的窗口。从"文化展演"的视角观察,羌历年庆祝活动在内容与形式方面的坚持和变化在彰显羌族移民民族身份的同时,也反映了羌族移民在迁入地的文化生存策略。  相似文献   

13.
汶川大地震之后,社会各界对羌族文化保护备加关注。释比是羌族传统文化的传承大师,也是羌族社会中口述文化传统的集大成者,释比和与之相关的释比文化成为灾后羌族文化保护和发展中极其核心的内容,释比和释比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发展对羌族人民的精神文化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和价值,这是灾后文化重建,以及在今后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中尤其应当引起重视的事情。  相似文献   

14.
台湾族群形成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综合有关族群形成的原初论和建构论的理论架构下 ,探析台湾族群形成过程。认为 :台湾四大族群的形成与其是个典型的移民社会有着密切关系。文化认同是它形成的基础 ,并在一定历史条件下 ,经过竞争对立、反抗的过程 ,随着族群意识的不断强化而逐渐塑造而成的。它的形成过程说明了原来的省籍二分类 ,原住民与汉人 ,客家人与福佬人的对偶性的二分类 ,已不再适用于台湾新的社会政治现象。它是台湾社会政治多元化过程中的新产物 ,反映了台湾社会结构变迁的过程和结果。最后 ,鉴于族群形成的历史文化渊源 ,对今后做好台湾人民工作的努力方向提出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15.
略论独龙族传统文化的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明东 《思想战线》2001,27(3):91-93
独龙族长期因交通阻障而被封闭在深山狭谷中,在那里,他们创造了自己独特的文化,其宗教信仰、建筑风格、生产工艺、文化艺术都具有神秘和原始的色彩,但在现代文化的影响下,已开始出现新的特点和混合文化.  相似文献   

16.
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的关系源远流长。道教在西蜀的初创和传播,吸收了不少羌族民间宗教的成分。羌族巫师传承的历史文化背景,反映出羌族民间宗教与道教古来关系甚密。道教的多神崇拜,正建立在民间由“万物有灵”的原始观念演绎而出的原始多神信仰的基础之上,这自然就与羌族民间多神信仰相融汇或取而代之。而佛、道合一的信仰形式,则表现了羌族民间道教信仰的显著特征。  相似文献   

17.
康区藏族的传统文化 ,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关注的研究专题 ,但至今还没有从宗法角度进行研究的成果问世。本文运用历史文献和调查资料 ,从部落聚居、政教联盟、继承制度及人生礼仪等四个方面论述和分析了康区藏族宗法文化的表现形态 ,有益于康藏研究的拓展和深入  相似文献   

18.
中国各民族的发展史与中国作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史紧密相关 ,作为中华民族主体的汉族一经形成 ,在其漫长的历史中一直发挥着主体民族的凝聚作用 ,具有三个特点 :融合性、扩展性和南北差异性。中国民族文化的研究不应忽略对汉族历史文化的研究。中华民族居住的地理环境的差异所导致的中国北方游牧经济类型和南方农耕类型的差异和相互影响 ,决定了中国民族发展中的融合特点、关系特点等。  相似文献   

19.
族群与社会文化互动论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族群划分以族群认同为基础 ,族群认同又以其共同的历史记忆和语言、宗教信仰及习俗文化等因素为基础 ;族群边界的扩延与缩小 ,取决于族群文化张力大小所导致的族群关系的变动。换言之 ,族群、社会与文化实际上构成的是一种动态发展的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台湾平埔族群文化变迁及其原因试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埔族群在清代被汉文化所融合,其文化变迁速度之快,传统文化消失之彻底为其它台湾少数民族所仅见。文章首先阐述平埔族群文化变迁的过程,然后对平埔族群文化变迁的原因作了分析,并认为平埔族群文化发生变迁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原因。最后文章还对平埔族群文化变迁的实质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