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宇波 《政策》2004,(6):51-51
嘉兴地处浙江省北部,西接杭州,毗邻上海。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温州模式”和“苏南模式”的影响下,嘉兴走上了区域块状经济与开放型经济结合,城乡一体化快速、协调发展的路子,经济社会发展迅速。据国家统计局2001年对全国2000多个县(市)的综合发展指数测算,嘉兴5个县(市)全部进入前50名,全市城乡基本现  相似文献   

2.
嘉兴撤地建市25年来,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要求,积极推进机构改革和事业单位改革,着力转变职能、理顺关系、优化结构、提升效能,基本构建了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并具有地方特色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有力地促进了嘉兴经济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3.
统筹城乡发展打造活力嘉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嘉兴市委、市政府围绕省委关于实施“八八战略”、建设平安浙江的部署,坚持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加大统筹力度,推进富民强市,全力打造活力城市。2000年,嘉兴市提出了建设“长江三角洲的经济重镇、上海南翼的港口新市、江南水乡的文化名城”的奋斗目标。2003年,市第五次党代会又提出了打造实力嘉兴、法治嘉兴、人文嘉兴、生态嘉兴的整体发展思路。在此基础上,2005年,市委提出了“三地一和谐”的建设目标,着力推进富民强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前,嘉兴全市已实现社会经济发展综合实力“满堂红”、创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满堂红”、…  相似文献   

4.
路榕 《人大论坛》2009,(6):11-14
地方人大常委会依法开展法律监督和工作监督工作,行使好监督职权,这是人大监督工作的基本要求。5月7日,来自全省九个市、州(地)人大常委会(工委)主任就人大监督职能这个重要课题展开了深入的交流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嘉兴地处东南沿海、长江三角洲的中心,是中国江南文化的发源地,自古为富庶繁华之地,素有“鱼米之乡、丝绸之府”之美誉。改革开放以来,嘉兴承载着上海浦东开发开放的辐射、苏南开放型经济和浙南民营经济的交汇影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在嘉兴的所见所闻,让我常常想到两个字:和谐。整理了这样一组数字,它从不同的侧面表明着嘉兴的和谐程度:2005年,嘉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56亿元,人均超过4000美元,全市综合竞争力排名进入全国200个地级以上城市前50强,所辖县(市)均进入中国百强县前30强和“浙江省小康县”行列;2005年,嘉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  相似文献   

6.
1921年盛夏的一个下午,在嘉兴南湖的一艘游船上,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完威了开天辟地的建党使命。从此,党的诞生地的荣光和嘉兴连在了一起。“特殊的历史因缘,给了我们一份光荣,也给我们带来了特别的责任。”这是嘉兴一万多个党组织、二十多万名党员对这份光荣的执着坚守。正是这份执着坚守,赋予了嘉兴新的使命。九十年后的今天,在嘉兴,红船引领、千帆竟发、百舸争流,嘉兴党的建设正展现出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7.
神奇管廊     
周新海 《今日浙江》2014,(10):31-31
正在杭州湾跨海大桥北端的嘉兴港区内,有一个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这里聚集着40多家化工企业,2013年创造了358亿元的工业总产值。走进这个4.5平方公里的化工园,放眼望去是长达7000米大大小小、环环相扣的封闭管道,从空中穿越草地、小河、马路,延伸到各个厂区。嘉兴港区工作人员介绍说,园区循环经济发展得好、"三废"排放低的秘密就  相似文献   

8.
吴坚 《今日浙江》2011,(11):28-30
嘉兴知事汪莹焦头烂额 1921年入夏后。嘉兴知事汪莹的日子就不好过。这个署理县政不到一年的安徽人,遇上的尽是坏消息。 农民告荒、粮油失供、洋价贬值、物价飞涨的报告不断涌进县公署。  相似文献   

9.
嘉兴治水     
陈新 《今日浙江》2013,(17):52-53
作为江南水乡城市,"水乡无水"的现状令嘉兴多少有些尴尬。水环境如何,不仅事关城市的"脸面",还事关百姓的生存,事关一座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竞争力。治水,已经成为实现"嘉兴梦"必须做出的历史选择。探索治水路径2012年4月,全省通报了跨行政区域河流交接断面年度考核结果,嘉兴成为全省唯一不合格的地市。嘉兴市委、市  相似文献   

10.
接轨上海扩大开放是嘉兴市历届市委、市政府确定的重大发展战略,市第六次党代会将其确定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首位战略。嘉兴与上海地域相邻、人缘相亲、文化相通、经济相融,接轨上海、融入长三角有着独特的优势和深厚的基础。省第十二次党代会确立了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总战略,作为浙江接轨上海的前沿阵地的嘉兴,贯彻落实好这一战略,就要发挥优势,坚定不移地深入实施接轨上海扩大开放这一首位战略,在接轨上海中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加快经济强市、滨海新市、文化大市建设步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相似文献   

11.
扶优扶强是我市调整经济结构,实现地方工业振兴的重要举措之一。针对企业改革不断深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以及我市地方工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在总结了以往搞好搞活国有大中型企业经验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果断提出了“抓大放小、扶优扶强”发展地方工业经济的新思路。1997年3月市委、市政府正式出台了《关于扶持市直国有化强企业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在随后召开的全市扶优扶强动员大会上,市政府正式为首批确定的鹿王羊绒集团公司、市糖厂、九九集团、市雪鹿啤酒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制酒厂、市第四化工厂、市第二化工厂…  相似文献   

12.
黄任波 《当代广西》2009,(11):36-37
来宾市建市6年来,坚持把发展放在首位,突出又好又快发展这个主题,全市经济呈现出大开放、大开发、大建设、大发展的良好态势。据统计,2008年来宾市全市GDP增长12.8%,财政收入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4.7%,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均增长16.1%,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4%。  相似文献   

13.
<正> 省委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决策抓住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矛盾,也非常符合我们嘉兴的实际。前段时间,我们组织力量对加快推进嘉兴城市化进程开展了专题调研,使我们对嘉兴城市发展有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对加快城市化进程的思路逐渐清晰起来。我提出以下十个问题。1、深化认识、统一思想问题省、市党代会以后,进一步推进城市化进程已经逐步成为全市各级领导的共识,也成为人民群众关心的热门话题。但从我们感觉的情况看,在推进城市化的认识问题上还是有一定  相似文献   

14.
1950年9月,浙江省人民检察公署设立嘉兴专区分署。1954年12月,嘉兴专区检察分署更名为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嘉兴专区分院。十年动乱期间,嘉兴市检察机关被撤消。1978年9月,嘉兴地区重建浙江省人民检察院嘉兴地区检察分院。1983年,组建嘉兴、湖州两个省辖市人民检察院。1951年至1983年,孙善英、柳林、王震、乔逵、刘邦俊、施来昌历任嘉兴专区分署(院)检察长。1983年至今,张海江、朱立乔、王祺国历任嘉兴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2003年,建筑面积1.3万平方米、投资3300万元的市检察院检察综合大楼投入使用。2003年底,嘉兴市检察学会成立,《嘉兴检察》编辑出刊。  相似文献   

15.
陈龙 《浙江人事》2007,(7):20-21
嘉兴是一座激情燃烧的城市,古老的红船孕育了燎原的火焰;嘉兴更是一座充满经济活力和发展潜质的城市,“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嘉兴在中央”的区位优势使嘉兴承载着更多的希冀与梦想。  相似文献   

16.
<正>嘉政发[2015]75号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部门、直属各单位:为进一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建产业发展新平台,发展更高质量的开放型经济,市政府决定在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建设浙江中德(嘉兴)产业合作园,现就支持浙江中德(嘉兴)产业合作园建设提出如下意见。一、重要意义依托嘉兴经济技术开发区现有产业基础和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品牌优势,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浙江中德(嘉兴)产业合作园,打造全市乃  相似文献   

17.
《政策》2003,(8):46-47
6月26日,仙桃市龙华山办事处将刚刚建起的一幢十层办公楼整体转让给南京万川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将投资8000万元改造、兴建集商务、娱乐、餐饮于一体的国际外商俱乐部。——这是仙桃市招商引资的又一个超常规的举措。从影响深远的“1+X”战略出台到整体转让办公楼。仙桃人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创新,浓墨重彩地谱写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正是这一个又一个超常规的大手笔。令仙桃经济一再提速,跳跃发展:1991年跻身全国百强行列,1992年至今,一直稳居全省综合经济实力首强宝座。站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起点上。仙桃人又盯上了新的目标:以工兴市。以工强市,10年实现工业化。当好全省经济排头兵。我们有理由相信。仙桃。这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地方,在未来的发展中,一定会更加光彩夺目。  相似文献   

18.
应丽斋 《今日浙江》2001,(22):37-38
1998年10月6日,江泽民总书记在嘉兴视察时提出:沿海发达地区要争取率先基本实现农业现代化。3年过去了,嘉兴的农业现代化进程到底如何? 嘉兴的现代化建设通过点上的突破向整体推进。从1999年开始,市委、市政府为了进一步强化“率先”意识,以“五加四”现代化建设示范工程为抓手,即每个县(市、区)都要高起  相似文献   

19.
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被全世界公认为“阳光法案”。有鉴于此.我国一些地方政府正在引入这个反腐利器。2009年以来,全国已有7个地方出台了官员财产申报制度,特别引人注目的是重庆市将官员财产申报公示提到了省级层面。人们期待在不久的将来,官员财产申报公示制度从局部地区发展到全国,从纪律层面上升到法律的高度,直至成为全国性的法律制度。  相似文献   

20.
孙韡 《前沿》2014,(7):71-74
十八届三中全会已明确要重启冻结了20年的较大的市的审批程序,地方白热化地对较大的市的资格申报,实质是对地方立法权的争取。赋予较大的市以立法权是发挥地方民主,调动地方积极性和自主性的必要手段。但是重启该审批程序必须厘清有关较大的市的几个问题,并健全审批体制、审批标准、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