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营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舆论氛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肖楠 《思想工作》2006,(5):15-15
中华民族是个优秀的民族,有着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民族,早在两千多年前,古人就提出了“礼、义、廉、耻”道德观,到了宋代,又有了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为内容的“八德”,并成为中华传统美德的主要内容。在当代社会,到底应以什么为荣,以什么为耻?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八荣八耻”为公民道德树起了新的标杆,将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与时代精神有机结合起来,既体现了对传统美德的继承,又反映了时代的要求。面对“八荣八耻”,新闻工作者要怎么办?既要把它作为自己的潜意识行为,从自身一言一行、一点一滴做起,让它无时无刻不在影响、规范自…  相似文献   

2.
《管牧民》中有言:“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礼不逾节,义不自进,廉不蔽恶,耻不从枉。故不逾节,则上位安。不自进,则民无巧诈。不蔽恶,则行自全。  相似文献   

3.
国之有礼,个人就有制度规范;国之有义,社会就有公平正义;国之有廉,世间就有浩然正气;国之有耻,主体就有勇猛精进"国有四维"论最初是由春秋战国时期管子提出来的,他在《牧民第一》中说:"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到了宋朝,欧阳修进一步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正古人云:"国有四维,一维绝则倾,二维绝则危,三维绝则覆,四维绝则灭。倾可正也,危可安也,覆可起也,灭不可复错也。何谓四维?一曰礼,二曰义,三曰廉,四曰耻。"可见,"耻"既是人之为人的底线,也是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危的道德防  相似文献   

5.
黄钊 《学习与实践》2010,(7):126-133
齐法家是战国时期活跃于齐地的一些继承和发展管仲思想而又奉行法治主张的那部分学者的总称。通过《管子》一书,可以看出,在政治方面,齐法家提出了“制国以为二十一乡”的社会编制思想等治国主张;在道德教育方面,齐法家吸取了春秋时期管仲的思想,既重视道德建设的经济基础问题,也主张把“礼”、“义”、“廉”、“耻”四大德目作为“国之四维”来看待。平心而论,齐法家的思想观念在今天仍有值得重视的价值。  相似文献   

6.
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问题上,目前讨论“马、中、西”对接的重要性、必要性的文章已经很多,问题在于路径。路径就是结合,建立一种既与历史,又与国际接轨的价值体系。在政治上坚持与时俱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道德教育上重建赋予现代内容的中国传统的礼、义、廉、耻教育,找回我们民族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胡锦涛同志提出的“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继承了中华民族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和传统美德,又是对时代精神的鲜明表达。荣辱观念,古已有之。“宁可毁人,不可毁誉”、“精忠报国”“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等等名言警句,都说明古人对于荣辱的重视。在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进程中,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这些新时代的精神为传统美德注入了新的内容。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荣辱观的伟大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中国伦理学史上的一次重要发展。伦理学是以道德为特定研究客体的科学。考察不同的社会形态,具有其不同的伦理道德。因而道德的发展在各个历史阶段也就呈现出不同的道德规范。中华民族的道德沉积深厚,乐于并善于从德性的角度来定义人生,赋予整个民族乃至每个人厚重的历史感和道德感。奉行“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信守“忠孝仁爱,礼义廉耻”;倡导“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等等;这些都是我们民族在古代社会里的最耀眼的闪光点。伦…  相似文献   

9.
亟需呼唤华夏传统美德冯树鉴当前虽然再三强调精神文明的重要性,但对精神文明还缺乏系统的教育内容,目前亟需有较系统的道德教育。中华民族有五千多年灿烂文化,有一套完整的道德准则,可以概括为"四维"(礼、义、廉、耻)和"八德"(忠、孝、仁、爱、信、义、和、平...  相似文献   

10.
中国古代就被称为“礼仪之邦”,中国茶道中吸收了“礼”的精神,上自朝廷皇家,下至平民百姓皆有茶礼。茶礼在风俗相同、方言相通的闽南和台湾的工夫茶中表现尤为突出。在当地人的“开门七件事”中,工夫茶被摆在首位,谚云:“宁可一日无米,不可一日无茶”。人们习称茶叶为“茶米”,把茶叶冠于大米之前。工夫茶的泡饮自成令人叹为观止的艺术,大有工夫可言,  相似文献   

11.
清官的悲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均 《传承》2007,(4):39
自从西汉实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政策以来,儒家所追求的“礼、仪、廉、耻、忠、孝”便成了士人们日常行为的规范。尽管这些道德要求并未被提升到国法或者法律的高度,但在缺少民主意识的封建专制时代里,却是起着弥补甚至高于法律的约束作用。  相似文献   

12.
自古就有“不知荣辱,乃不成人”、“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的传统道德观念。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未成年人树立怎样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直接关系着祖国的兴旺和民族的前途。胡锦涛总书记“八荣八耻”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未成年人文明行为的养成教育提供了标准,成为未成年人的行为规范和处世准则,使未成年人文化素质思想素质的培养和教育有了明确的方向。当前,中国处于转型期,在文化多元、思想多样、信息渠道不断拓宽的同时,一些未成年人缺乏是与非、美与丑的辨别能力,其思想行为容易偏离社会主流价值观念;另外,一些地区和学校受…  相似文献   

13.
羞耻心是对自己的言行、品质不符合社会道德准则、行为规范而产生的一种否定情绪体验,是对自己违反道德行为的知耻、惭愧和悔恨,具体表现为羞愧感和耻辱感。孟子说:“人无羞耻之心,不可教也。”春秋时期齐国政治家管仲把礼、义、廉、耻看成是维系社会稳定的四个维度。一个人有了羞耻心才能临财不贪,临难不屈,才能谦和退让,取舍有度。小到个人修养,大到民族气节,知耻都是良知的先导,正直人生的前提,正义人生的风标。人有了羞耻心才会自爱、自严、自重,做错事才会自责、愧疚;有了羞耻心才能制止不良愿望、动机、言语、行为,约束自己不道德的行…  相似文献   

14.
司马牛 《前进》2006,(7):55-55
谈到如今一些荣辱颠倒、是非混淆的现象,有学者断言,是由于国人耻感的弱化、麻木所致。于是,他们开出了加强荣辱观教育、弘扬“耻感文化”的药方。这也确实不失是一剂济世良药。知耻对于人类来说是极其重要的。康有为就曾有言:“人之有所不为,皆赖有耻心。”这也就是说,凡为善之心,皆起自人的正确的荣辱观念;凡为恶之念,皆起自人羞耻感的丧失。但现实的问题是,胡锦涛同志概括的“八荣八耻”,通俗易懂,人人明白。不少人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明白得很,可一遇到具体问题就往往是非不分、荣耻不辨了。个中原因,说到底无非是私欲作祟。细想想,凡是…  相似文献   

15.
笔者以为,当前最具价值、值得我们思考体悟的应该包括天、地、人、德、忠、信、仁、礼、孝、悌、和、廉、耻、勇几个字。天、地、人,在《周易》中称为"三才",三才各有其道:"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易·说卦》)。天、地、人三才合一,用一个字来表示就是"王"。能够具备贯  相似文献   

16.
“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这是千百年流传下来的珠玑名言。从古到今,中华文明始终都是通过强烈的耻感意识来维系基本的文化价值。伯夷叔齐耻食周粟,项羽无颜愧见江东父老,所有这些铮铮傲骨都源自中国文化的耻感意识。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们的党风、民风有了很大改观,但一些歪风邪气和庸俗作风依然存在,且很有市场。如做人做事无原则,无规矩,无章法,弄虚作假,目无法纪,坑蒙拐骗,见利忘义,损人利己等。这是与“八荣八耻”的要求格格不入的。根源在于有的人是非颠倒,曲直不分,荣辱错位,以荣为耻,以耻为荣,正不压邪,邪气盛行,而致祸患无穷。  相似文献   

18.
胡锦涛总书记所倡导的“八荣八耻”社会主义荣辱观,首先强调的就是“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热爱祖国为灵魂的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核心。千百年来,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够历经磨难而不衰,饱经艰辛而不屈,千锤百炼而愈加坚强,靠的就是这种威力无比的爱国主义精神。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人们判别是非荣辱的最高道德准则。人不能离开生养自己的祖国而存在。一个人从他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开始接受祖国的文化熏陶、民族的风俗习惯与语言文字,并在他生命和生活的历程中,渐渐地了解、熟悉着祖国的地理环境、开发和应用着…  相似文献   

19.
齐玉生 《前进》2006,(8):47-48
荣辱观是由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所决定的,既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又具有强烈的继承性,不同的荣辱观,是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反映。恩格斯指出:“每个社会集团都有他自己的荣辱观”。在阶级社会中,主流荣辱观是统治阶级意志的反映,是巩固其统治的需要,如奴隶社会中奴隶无人格的道德规范,封建社会中“三纲五常”的封建礼教,资本主义社会中金钱至上的腐朽观念,都是带有鲜明阶级性的荣辱观。但是,千百年来,一些关于知荣辱、明礼教的先进思想,如“不知荣辱乃不能成人”、“宁可毁人,不可毁誉”、“宁可穷而有志,不可富而失节”的思想,却跨越了时空界限、超越了阶级利益,历经千年生生不息,成为我们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我们党在长期革命斗争和社会主义建设中,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传统荣辱观进行了合理的继承,并产生了一系列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如:“三大纪律、八项注意”、“两个务必”、以德治国、“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等等。而“八荣八耻”是我们党面临新形势、结合新任务,对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最新理论概括,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代表了最广大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一经提出,便转变为全国人民的实际行动,真是得人心的事情最容易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20.
胡锦涛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八荣八耻”的精辟概括,把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基本原则、基本要求、公民基本道德规范、传统美德、党的作风与时代精神紧密联系在一起,是一面观照现实、分清是非、善恶和荣辱界限的镜子。当总书记在实施“十一五”计划、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新的历史起点上,把“八荣八耻”系统地提出来,其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可视之为立下“国德”。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以团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