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0 毫秒
1.
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方面,产业政策通过对产业结构的调整而调整供给结构,从而协调需求结构与供给结构的矛盾。  相似文献   

2.
产业政策法初论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王先林 《中国法学》2003,(3):112-118
产业政策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重要方面 ,产业政策法是产业政策的法律化。产业政策法具有政策性、社会本位性和综合性等特征 ,是宏观调控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其体系主要由产业结构政策法、产业组织政策法、产业技术政策法和产业布局政策法等构成。在“入世”、知识经济和可持续发展的背景下 ,我国以市场经济为基础的产业政策及产业政策法需要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3.
产业政策法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王健 《法律科学》2002,(1):118-124
产业政策法是宏观经济法律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产业结构政策法和产业组织政策法构成。产业政策法以间接诱导手段、直接管制手段和行政信息指导手段作为保障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我国产业政策的法治化及实施制度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业政策的实施机制的完备是产业政策功能实现的根本,而产业政策的实施必须按法治化的思路进行,而当前我国处于经济转型期,现有的经济体制状况要求国家宏观调控主要运用经济政策和经济杠杆对经济生活进行间接的、一定范围内的干预。在这种体制转型过程中,产业政策可以起到关键性作用。  相似文献   

5.
产业政策对反垄断法实施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虽然都是政府干预经济的基本方式,但两者干预经济的深度、广度及基本理念都是不同的。不同类型的产业政策会对反垄断法的实施产生不同的效用。我国目前过于扩张的产业政策不仅延缓了反垄断立法进程,而且势必影响未来反垄断法在经济生活中的实际作用。为避免反垄断法的边缘化,必须寻找与我国反垄断法相匹配的产业政策,必须妥善界定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在国家法与政策体系中各自的作用范围以及两者的主次关系。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1日,我国施行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改变了过去的内外资企业所得税法"两法并存"的现象。本文从二者的关系和影响进行了阐述,探讨了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如何体现我国的产业政策,以及如何促进我国产业的升级。  相似文献   

7.
产业政策是政府设计有关产业发展,特别是关于产业结构演变的政策、目标和措施的总和。在产业政策的宏观调控职能之下,作为市场主体最小单位的消费者的利益常常处于被忽视甚至被牺牲的地位,这种做法是对产业政策客观性和科学性的违背。产业政策和消费者保护的目标虽然存在宏观与微观的差别,但是在总的方向上是一致的,因此,在制定产业政策时,应当将消费者的利益纳入考虑范围。  相似文献   

8.
牛静雅 《法制与社会》2011,(26):100+102-100,102
竞争政策是以有效发挥市场机制的制度保障;产业政策是政府促使产业规模化的有效手段。然而,产业政策却和竞争政策在很多方面相冲突。竞争政策与产业政策相比,前者应处于优先适用的地位,但在实践中也不能把竞争政策作为唯一的经济政策,如何有效地使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相协调是我国目前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宾雪花  何强 《法学杂志》2013,34(8):98-107
美国几乎从未在官方文件里出现过产业政策,而且长期以来对产业政策持抵制态度。但它不意味着美国没有产业政策,美国存在"事实上产业政策",强化科学和技术政策或产业技术政策,培养创新,重视技术转让、推广和技术成果的商业化和工业化等等。研究美国产业政策立法,根据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等背景因素,适当借鉴美国的做法,对推进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带动整个经济发展,增强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10.
叶卫平 《法商研究》2013,(3):115-124
产业政策是中国当下经济实践中频繁采用并在公共政策体系中占有巨大权重的经济治理手段。不过,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产业政策体系得以完整形塑之后,产业政策相应的制度建设几无进展,这与政策实践不断向纵深发展的态势形成了巨大落差。检讨产业政策现行立法中的缺失,对既往的立法理念、立法体制及具体制度安排进行全面的反思及重构,这对回应产业政策制定和实施过程中所一直遭受的政策效果、政策公正性乃至政策出台的必要性等各方面的质疑,提高产业政策的有效性和可接受性,实现其民主控制,都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解读专利制度的产业政策蕴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静态层面,专利制度的规定直接或间接地表述了其产业政策目的,反映了产业界利益诉求;在动态层面,专利制度的运用落实了产业政策目标,起到了和产业发展互动的效果.这充分展示了专利制度中丰富的产业政策蕴含,成为理解专利制度的一条主线.  相似文献   

12.
反垄断法对产业政策的拾遗补缺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反垄断法>第7条规定:"国有经济占控制地位的关系国民经济命脉和国家安全的行业以及实行专营的行业,国家对其经营者的合法经营活动予以保护,并对经营者的经营行为及其商品和服务的价格依法实施监管和调控,维护消费者利益,促进技术进步.""前款规定行业的经营者应当依法经营,诚实守信,严格自律,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或者专营地位损害消费者利益."第7条所说的行业,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管制行业,如通讯、铁路、石油,等等.对这些行业的管制又代表了我国对这些行业的产业政策.从这一角度上,行业管制与产业政策只是一个问题的不同称谓而已,侧重点不同,但实质一样.因此,<反垄断法>第7条提供了处理产业政策与反垄断法关系的原则.  相似文献   

13.
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政府需要采用的市场规制手段是不同的,经济萧条时,政府应更加偏重产业政策的运用,市场制度完善,经济正常快速发展时就需更加偏重竞争政策,为市场主体营造一个公平竞争的平台。竞争政策和产业政策本无实质上的优劣之分,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状况,两者处在一种此消彼长,动态平衡之中。在我国经济发展进人起飞阶段,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初步建立起来的今天,应该适时改变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搭配模式,坚持竞争政策适度优先,产业政策适度存在,既不过分依赖竞争政策同时也要为产业政策预留必要的空间,在产业政策和竞争政策的动态调和中逐步弱化产业政策的功能,强化竞争政策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专利分析及其所产生的专利情报对产业政策制定的支撑作用逐渐凸显。在发达国家专利情报已经成为重要的决策依据,而我国这方面工作仍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本文分析了专利情报的自身特点及对产业政策制定的主要支撑方向等,明确了通过专利分析得到的专利情报对产业政策制定的重要作用。并进一步结合目前我国专利分析工作的现状,剖析问题,针对提高我国专利分析及在产业政策制定中专利情报的利用能力等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政府对房地产市场进行宏观调控主要有行政、法律、经济三种手段,但在法制社会的大背景下,政府的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法律的指导和约束。从理论上讲,政府对房地产市场的宏观调控的法律手段主要包括对以下几种法律制度的运用押计划和产业政策法律调控;税收法律调控;金融法律调控。因此政府可以从以下法律层面进行调控押加强相关调控主体在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中的相互协调;完善有关调控主体的法律责任,确保调控措施得以贯彻施行;完善与房地产相关的税收法制,真正发挥税法在房地产市场上的宏观调控功能。  相似文献   

16.
刘亚娜 《行政与法》2003,(11):56-58
产业政策存在的必要性有其深刻的理论依据。对于正在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渡和加入WTO以后的中国来说,考察改革开放以来产业政策的变化,总结经验教训,与时俱进地对产业发展模式、内容和实施方法进行调整,以适应我国经济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向开放经济模式的转变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剑 《新法规月刊》2011,(1):103-112
产业政策强调政府对经济发展的主观推动作用,而反垄断法则希望通过建立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则,来确保市场机制作用的发挥。两者在产生冲突的时候,不是简单地选择一方,而是要看到产业政策有效性所在以及反垄断法本身的局限性,明确两者作用发挥的基础和空间。因此,对中国而言,在市场机制建立的过程中,应当保证反垄断法基础性作用的发挥,将产业政策复归到其应在的位置,从而确保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18.
当前,我国互联网已发展成为对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起关键性支撑作用的公共信息基础实施和展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重要舞台。我国互联网行业经过市场竞争不断激发出强劲的创新活力,但同时也产生了一些影响竞争秩序的问题。在我国互联网行业飞速发展的当下,产业政策与竞争政策的协调适用问题日益成为一个重要的议题。  相似文献   

19.
张振杰 《法制与社会》2011,(11):142-143
产业法又可以称为产业政策法.本文通过对新加坡公共住房政策法的研究和分析,目的在于借鉴其有益的经验,对建立中国的公共住房政策立法提供参考.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加坡公共住房的财政政策、金融政策,指出中国公共住房产业政策法与新加坡公共住房产业政策法的经济基础不同,以及中国公共住房产业政策在立法、机构等方面可以改进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梁平  潘帅 《河北法学》2023,(3):42-61
推进传统产业转移升级是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但从当前产业转移升级的现状来看,存在着传统产业去留与高端高新产业布局困难的现实困境,反映出在地方限缩性产业政策与扩张性产业政策下法治保障缺失。雄安新区作为“创新之城”,透射出产业发展亟需正确处理产业政策与法治的关系,建立有效市场、有为政府,强调政府干预的法治化,让产业政策回归引导本义。具体而言,需要以功能性产业政策为主,主要通过程序性的地方立法,将产业政策纳入法治化轨道。在产业政策制定与实施中建立起民主决策制度、政策评估制度、问责制度等保障机制,运用法治手段划定政府与市场的边界,依法构建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