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提高民族凝聚力,确保中华民族屡经磨难而终不溃散、多次从分裂走向统一起到了思想上的引导作用。本文从"大一统"思想产生的原因入手,通过对"大一统"思想形成演变的分析,来研究其影响力。  相似文献   

2.
"大一统"观念是现代中国国家建构、塑造中国文明基体并关联各历史阶段的重要政治思想资源。"大一统"观念源于古代中国的天下观念,顺应了维护地缘安全与发展经济的现实需要。在近代,"大一统"观念通过"三民主义"与"天下为公"、"社会主义"与"民本观念"、"协商民主"与"和而不同"的三层文化对接,注入国家建构进程并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思想基础。未来,"大一统"观念又将因其内涵的国家超越性为国际政治注入正能量。  相似文献   

3.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维护统一、反对分裂的传统,大一统思想就是其集中体现.邓小平同志所提出的"一国两制"思想在坚持一个中国的前提下,使"大一统"、"和为贵"等思想得到继承,是中华文化的优良传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4.
中国古代“大一统”思想的演变及其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一统思想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之一。几千年来,大一统思想的形成和演变,一直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进程,对中华文化产生深远而巨大的影响。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统一国家的形成,中华民族凝聚力的塑造,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化的整合,大一统思想无不起到了强有力的推动作用。大一统思想不仅有历史进步意义,对于维护当代中国统一还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文化认同是民族认同的根基,也是助推新时期海外统战工作的重要着力点。中华传统文化中的"大一统"思想铸就了中华民族"团结合作、爱好和平、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在当代升华为伟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是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民族复兴的重要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6.
董仲舒以儒学为主,糅合各家思想,建立了以"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为核心的具有神秘色彩的家庭伦理思想,适应了封建大一统的需要,实现了伦理和政治的统一。系统研究董仲舒家庭伦理思想,对当代中国家庭美德建设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大一统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大一统思想主要包括对于中华民族祖先认同、对中华文明的心理认同、对中华民族族源认同、对以龙为主图腾的文化认同、对国家统一的政治认同等。在政治实践上,几千年来中国社会经历分分合合,但是最终还是在大一统思想下重归于一。  相似文献   

8.
"大一统"思想作为中华文化核心理念之一,内涵丰富,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一直维系着中华民族的团结统一,凝聚着亿万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具有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和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9.
历经数千年的执政实践、制度建构和伦理教化,"大一统"最终形成一整套政治、经济、文化、外交等领域的独特文明内核.对于当代中国而言,"大一统"有助于凝聚人们的政治共识,增强人们的文化认同.当前,我们要立足"两个相结合"、"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等重要论断,对中华"大一统"传统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相似文献   

10.
习近平关于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思想的产生和发展有着深厚的文化基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和合思想、民本思想、大一统思想,以及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和统一战线中的协商思想,共同构成了习近平新时代社会主义协商民主重要思想的文化基础。  相似文献   

11.
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大一统"天下观是历经战乱的古代中国人对国家类型的期盼和提升。后经秦汉统一王朝的实践,最终上升为中国历朝历代的治国之本。以后中国人又在"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且一统多于分裂实践中使得"大一统"观念深入从天子到庶民的血脉之中。自然而然,受"大一统"天下观的影响,边疆统一、国家认同、以和为主便成为中国边疆观念的核心和边疆治理的目标。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守中治边、因俗而治、多元一体便成为中国边疆治理的方略。对今天边疆治理的启示则是:"大一统"天下观仍然是边疆治理的指导思想;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因俗而治的延续;文化多元与政治一体是统一多民族中国的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2.
自古以来,中华民族的"华夷一体"思想观念和中华国家的"天下一统"社会历史蔚为传统。对于这样一种"大一统"社会共同体的文明认同,先由上古夏、商、周三代帝君成功达至"逐鹿中原"的诸夏诸华,经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竞争兼并,产生出一种既定的"大一统"社会观念;继由"华夏一统"的扩张顺势达至"雪球滚大"的汉唐属民共同体,经汉唐统一国家治土、治民整合发展,成为一种稳定的"大一统"社会现实;再由历代王朝的"一统天下"追求,最终达至"共为中华"的整个中华民族,经数千年以来的观念因袭和实践推进,已经固化为一种基于中华文明历史共识的国家整合传统和国民共同体认同。  相似文献   

13.
中华文化具有包容性、开放性和兼容并蓄性等特点,中华文化"有容乃大"、"兼容并蓄"的品质不仅孕育出各民族团结统一的"大一统"价值观,而且形成中华民族和谐包容、文明互鉴、和平发展的历史传统。团结统一的"大一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价值追求,在当代表现为把多元的民族和文化凝聚成一种力量,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相似文献   

14.
大一统是中华民族的不泯理想与不懈追求,为此,古代中国进行了许多积极探索,制度治国就是其中的成功实践。古代中国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加强制度设计,并坚守人心聚、天下宁的真谛,将民本思想贯穿到制度设计中,助推大一统成为古代中国的亮丽主色。  相似文献   

15.
避暑山庄和周围的寺庙群,是清朝康乾盛世的产物,张扬的是统治者的和合理念及国家治理中的融合、团结精神。其中各类型的建筑,突出表现了多民族联合、宇内大一统的思想。保存完好的康、乾二帝在此所撰大量碑铭、匾额、题咏,详细记载了清王朝统一北方和强化对西藏的行政管理的历史功绩。清前期的实践(包含诸多政策、措施的实施)是把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谐之魂,以"和合"二字建立在文化认同基础之上的。  相似文献   

16.
当前民警价值取向与队伍思想观念已呈多元化、多层面和多需求的变化,传统思想政治工作"大一统式"的教育管理形式,收效日趋减退。面对形势发展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唯有坚持党的群众路线,适时开展队伍状况定性和定量分析,掌握民警真实的思想动态和愿望需求,才能把握业务建设和队伍管理中出现的新问题;唯有因地制宜、因人制宜、因事制宜、因时制宜地跟进配套措施,在队伍建设中充分推行"阳光警务",才能确保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效果的最大化。坚持实施常态化的队伍分析,不仅可提高辅助队伍管理决策的民主性与科学性,而且可促进各级领导"一岗双责"履职能力的提升,更可以全面凝聚广大民警的向心力,从而为构建监所管理现代警务机制的升级版提供坚强后盾。  相似文献   

17.
统一战线的本质是大团结大联合,中国自先秦以来中央王朝不断在更迭中发展壮大的历史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不断发展创造统战文化的历史,所以说,"统战文化"古已有之,是个既新鲜又具有深厚底蕴的文化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合"、"大一统"、"中庸之道"等思想,亦是统战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些内容在中国先秦、秦汉、两宋、蒙元以及康乾时期均有不同程度的发展。了解统战文化的历史发展脉络,必将为新时期文化建设起到重要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华世界秩序下的大一统,是一种天下统一观.该理论核心包括治乱分合的历史观、判辨名分的正统观及中央集权制.大一统对当今中国在国际法秩序下展开的国家统一事业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和平统一的提出是对大一统的超越,一国两制是对大一统之双轨制的继承和发扬,正统论对探讨台湾当局政治地位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中华民族具有深厚的爱国主义传统和民族凝聚力,作为传统文化主流的儒家学说首倡的“大一统”思想,始终起到维护国家统一,反对民族分裂的特殊作用,对中华民族的形成和壮大  相似文献   

20.
伏羲位居"三皇之首",既是中国古史中原始渔猎时代的一位英雄,也是中华统一文化的缔造者.有关其传说和文化创造活动在中华统一文化的生发与形成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伏羲氏族的标志--龙图腾,经过整合、演化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区别性特征;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伏羲"大一统"的理念,至今仍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利器和重要理论支柱.伏羲文化就是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文化.深入研究伏羲文化中的统一思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