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大学生考试作弊动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谢丽霞 《前沿》2006,(8):55-57
考试是考查学习者的学习绩效,督促学习者深入学习和钻研的重要手段。但由于社会、学校教育以及大学生自身学习中的偏见与误解,导致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这对社会和学生本人都将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本文试图探索其产生的原因,并提出杜绝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李丽娜 《传承》2011,(8):58-59
考试是学校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定学生成绩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进入高校的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及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
李丽娜 《传承》2011,(22):58-59
考试是学校检查教学效果、评价教学质量、评定学生成绩和反馈教学信息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转化,进入高校的学生各方面素质参差不齐,考试作弊现象屡禁不止。通过对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及成因进行分析,从而提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4.
印晓慧  陈敏 《传承》2012,(4):50-51
考试是高校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方式。考试作弊的出现对考试的公平性及真实性构成极大挑战,严重影响高校学生的培养。通过对影响高校学生考试作弊的原因进行梳理,提出预防和减少考试作弊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尽管国家教委多次发出紧急通知要求高等学校制止学生的考试作弊行为,尽管各高校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制定了各种考试纪律和监考守则,但我们无法否认这样一个事实: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始终未能从根本上加以解决,在一定时期和范围内甚至有愈演愈烈的趋势。考试作弊作为学  相似文献   

6.
《时事资料手册》2004,(4):57-59
作弊,这一不讲诚信的行为,其手段已不仅是偷看、夹带和抄袭.利用现代化通讯手段、考场内外配合作弊的情况时有发生。教育部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以下简称“处理办法”)针对新形势制定了相关的违规处理条款,并加大了处罚力度。  相似文献   

7.
近十年来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研究的述评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朱磊 《青年探索》2005,(2):50-53
该文以1994年以来发表在国内各种学术期刊上的关于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的112篇文章为研究对象,综述了近十年以来对大学生考试作弊原因研究的现状,并作了分析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都说春耕秋收,每年春季的公务员考试更是大家为个人事业前途全心投入、积极播种的大好时机。本来这一切都无可厚非,但是据国家公务员局透露,今年查处公务员考试作弊人数近千人,为近年来最高纪录;甚至出现了515人集团作弊的惊人现象。  相似文献   

9.
吴婷婷 《公民导刊》2006,(12):36-37
“近几年来,考试违规行为屡禁不止,个别地方甚至有由个体作弊向有预谋的群体性作弊发展的趋势。”11月21日,重庆市教委主任彭智勇在向市二届人大常委会第27次会议作《重庆市国家教育考试条例(草案)》的说明中提出,“考试作弊践踏了公平竞争的原则,违背了诚信做人的社会公德,  相似文献   

10.
设置“三种考场” 培养优良考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章记 《公安教育》2007,(2):52-53,56
<正>考试作弊古而有之。从隋朝建立封建科举考试制度以来,考试作弊现象就屡禁不止,且手段不断花样翻新,严重影响科举文官选拔制度的威信,败坏了社会风气。为遏制考试作弊现象,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和教育家从“道德倡导”和“制度惩处”两个方面提出过许多对付考试作弊策略,但考试作弊还是  相似文献   

11.
据媒体报道,在今年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前,一些大学均要求参加大学外语四、六级考试的考生在《诚信考试承诺书》上签字,否则"取消考试资格"。由此引发争议。从大学让考生在考试前必须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引发争议不难看出,作弊这颗毒瘤在当今社会依然无法割除,成了危害"诚信"和影响考试公平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12.
打开考试作弊心结,破解考试诚信危机成为高校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考试诚信缺失主客观原因皆有,着力从这些原因入手探究解决方法,注重预防,标本兼治,力争使诚信考试成为大学生的自觉选择,净化校园环境为共筑中国和谐之梦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13.
阐述适用刑罚手段规制作弊行为的必要前提,结合典型作弊案例,对现阶段我国刑法关于作弊行为的处理进行研究并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透视考试腐败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其他腐败之风一样,考试腐败现象亦屡禁不止,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其作弊手段已从夹带课本纸条发展到利用呼机手机等高科技通信工具;其违纪犯罪规模也已从个人作弊犯罪扩展到有组织的集体舞弊;其涉及范围从一般高考、成人高考蔓延到技术职称、岗位资格、国家公务员录取等项考试领域,甚至在军队里也发现考试弄虚作假、考场违规作弊、凭借假文凭招摇撞骗的丑陋现象。据高教部官员估计,目前国内大约有50万至60万持假文凭者。层出不穷花样翻新的考试腐败现象着实让人愤慨和忧虑在不久前结束的2001年中山大学博士生入学考试中,广东某省级金融机构一名副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大学生考试作弊的心理表现及特点◎大学生考试作弊心理的成因◎大学生作弊应对策略我们从流行于大学校园的关于考试作弊的顺口溜中,可以看出大学生对待考试作弊的心态。诸如“考试不作弊的是傻蛋,作弊被逮住的是笨蛋,作弊逮不住的是精蛋”;“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学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大学英语级别考试已成为作弊的"重灾区",自2002年起,每年都会发生泄题事件。今年考试之前,各种叫卖答案的非法交易再次现身,且极为猖獗,最终成为社会各界的热议焦点。  相似文献   

17.
考场作弊,自古有之.而在我国当今社会,考试舞弊却有愈演愈烈之势,考试舞弊的泛滥不仅严重冲击和危害国家考试秩序和人才选拔制度,更是对社会公信力以及公平、正义理念的破坏和亵渎.考试舞弊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法理应规制.实践中应将帮助舞弊行为纳入到刑法的处罚范围.帮助考试舞弊的行为本质是帮助行为,其对法律的侵害程度超过了考试舞弊的实行行为.虽然我国无规制考试舞弊的违法规范存在,但刑法可通过立法技术设置惩处帮助他人考试舞弊的行为.  相似文献   

18.
某省教育考试机构组织全省性考试,有一位考生携带处于开机状态的手机迟到进入考场,大约距进考场3分钟左右,考生将手机交给监考人员,并主动说明情况,监考人员随即在考场记录单上作了记录。事后,某省教育考试机构在其门户网站上作了处理前公告,随后其内设机构考务处作出了如下处理意见:根据《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第六条和第九条的规定,考生将处于开机状态的手机带人试场属于“使用通讯设备”,是作弊行为,  相似文献   

19.
社会学视野中的大学生考试作弊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象牙塔本是人们心中的神圣殿堂。然而,不知从何时起,考试作弊之风在高等学府里逐渐蔓延。目前大学生作弊的手段可谓五花八门,技艺之高超令人匪夷所思。  相似文献   

20.
动作     
《中国人大》2012,(8):5-5
近日,教育部发布《关于修改(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的决定》。与2004年发布的《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相比,本次修订共涉及15处内容。其中,首次将加分资格造假认定为作弊行为,并将团伙作弊纳入处罚范畴、根据作弊手段的新变化作出修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