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和发展史表明,她是独立于近现代西方哲学的一大新型哲学形态,具有自身的相对独立的哲学传统,因而不存在、也不需要进行所谓追寻别类哲学传统的“归类”。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自我意识,即明确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他种哲学的独特性质、功能和目标,强化其在世界哲学大家庭中的类意识,永葆其精神实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立场和方法的自觉,使其独特哲学形式和实质在与时代、实践和历史、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中真正实现一眯相承和与时俱进。这种自我意识的旁落、淡漠、错位或缺失,是当前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逐渐边缘化的重要根源。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必须明确建构中国化的自我意识。  相似文献   

2.
邵鹏 《学习与实践》2006,(7):123-126
毛泽东是在其深厚的“旧学”基础上接受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毛泽东哲学思想使得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中国传统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以新的民族文化形式,以便它能够更好地传播和发展。同时,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具有强烈批判性的现代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强有力的冲击,改变了其原有的“趋古主义”路向,从而创造了一种“前景文化”精神,广泛传播了科学理性的精神,促进了传统文化的现代性转型。  相似文献   

3.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十大创新最近,哲学家韩庆祥在《北京日报》“理论周刊”撰文指出,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20多年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根本特征,那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创新与发展。其创新与发展的内容与成就主要体现在十个方面。(1)哲学主题的转换:从“整个世界”到“人的世界”;(2)哲学理念的发展:从注重“物质运动规律”的无主体哲学到注重“人的主体性”的哲学;(3)哲学思维的创新与发展:从“先定论、给定论和他定论”到“后定论、实力论和选择论”;(4)哲学形态的发展:从“物质本体论”到“生成(发生、发展、成长)本体论”;…  相似文献   

4.
<正> 谓中国化,从内容上讲,就是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具体化”,使之具有“中国特性”、“中国特点”,从形式上说,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同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相结合。这突出表现在中国共产党人在对我国传统文化扬弃的基础上,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与传统文化中哲学思想的合理因素结合起来上。所谓现实化,则是善于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同党的思想方法、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有机结合,使干部群众易于领会到哲学对于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的现实意义。所谓通俗化,就是在语言形式方面,善于集中大众化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表达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  相似文献   

5.
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要从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概念入手。然而,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概念有两种看似矛盾的观点,即一方面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另一方面又认为“人的本质是人的自由发展”。研究建立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所遵循的不一定是马克思本人的“原话”、甚至不一定是马克思某段话的“原意”、而一定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靠查找原著是无法得到的,它深藏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中。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首先必须廓清三个关键问题:“人的社会属性和自然属性的区别”、“人的个性发展和社会约束的矛盾”和“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关系”。并以“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与“分工与分配矛盾”的联系为结合点,将“对分工与分配的否定之否定”或“人在分工与分配中的矛盾”认识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人性范畴。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进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全球化与改革开放的内外因互动,以及社会矛盾、生活境域和接受心理的总体性变化,对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提出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以及新的要求。当前阻碍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有信仰危机、环境驱动和理论困境等多种深层次的原因。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大众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解决现实问题相结合,构建互动协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传播方式,并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与中国文化“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王传利 《北京观察》2023,(12):52-53
<正>毛泽东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主张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吸纳和激活古代哲学上的重要范畴,对古代哲学上的重要范畴“好好地解释一番”。今年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他老人家在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方面全面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吸纳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8.
薛德震先生数十年一贯坚持论证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的合理性,反对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成历史观上的反人道主义。薛著《人的哲学论纲》提示,“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理论体系,也应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哲学与马克思主义政治哲学主客互补体系中展开。郝晓光先生《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应廓清的几个关键问题》一文,提出以“分工”和“分配”为切入点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人性范畴的创新认识,对薛先生的思路,进行着新的开拓。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是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必然要求.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从传授者来看,难点在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通俗化”.哲学工作者必须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群众,切实改进文风;充分运用多种媒体进行“哲普”;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课堂教学应真正实现通俗化.从受众来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的难点在于“外化活用”.要有“哲学头脑”亦即炼就哲学眼光、理清哲学思路、掌握哲学方法;要有“哲学地实践(生活)”.  相似文献   

10.
黑格尔的哲学史观对于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的形成,起过积极的作用。从事哲学史研究的人,为了正确地掌握和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史观,很有必要回过头来研究一下黑格尔的哲学史观。 “哲学史里我们研究的是哲学本身” 哲学史是一门什么性质的科学?黑格尔从回答这个问题开始创立他的哲学史观。他用联系的观点和从抽象到具体的辩证思维方法,从“什么是哲学”的研究进入到“什么是哲学史”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由江苏省哲学学会、南京政治学院哲学系主办的“十六大精神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学术研讨会于2003年4月19日在南京政治学院召开。来自全省各高校、南京地区部队院校和科研单位的50余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与会学者就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现状、实现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创新和发展的方法与路径、十六大精神与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的建构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探讨马克思主义哲学新形态,首先需要对国内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现状进行清理和反思。与会学者首先就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2.
观点摘编     
提倡和谐文化不是回归传统文化有观点认为,中华文化是和谐文化,马克思主义是“斗争哲学”,现在就是要用中华和谐文化来取代马克思主义的“斗争哲学”。对此,  相似文献   

13.
在学术性与思想性的学界论争之后,从“边缘化”的窘境中“走出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在表面繁荣的背后,隐藏的逻辑话语是“彻底消解主客二分走向主客一体”、“彻底批判教科书从而对立马克思恩格斯”与“彻底借用‘西文本’取舍马克思主义哲学”这样三个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教条”。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的“特色”能否实用主义化、马克思主义与实用主义理论的基本原则能否兼容、实践标准与实用标准是否能够等同、哲学学习与研究中的党性原则是否需要重提等几个理论谜局的厘清,进一步回答了对实用主义的学习研究与我们当前文化、价值观建设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探索间的相关关系,进而推动我们学习和研究外国哲学和文化思潮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哲学思想来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其方法论主要源于唯物辩证法。毛泽东的哲学思想的代表作是《矛盾论》、《实践论》;邓小平的哲学思想体现在他的三卷雄文之中 ,人们把他的哲学思想概括为“实践的哲学”、“改革的哲学”、“开放的哲学”、“求实的哲学”,他们都源于马克思主义哲学 ,也就是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的哲学方法论的基础是《矛盾论》所发挥的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学说。邓小平在太行山闹革命时就说过 :“全党都要照辩证法办事。”两位领导人的哲学方法论都源于唯物辩证法 ,这是共同点 ,是毋庸置疑的…  相似文献   

16.
胡群英 《理论月刊》2006,(11):11-14
随着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诠释主体的重大变化,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内哲学界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发生了重大转向,“理解马克思”和创新与发展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国内西方马克思主义研究的理论指向。近年来,国内对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为我们解读当代中国现代化中的一些重大现实问题和推进当代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理论创新提供了多方面的重要启示和借鉴。  相似文献   

17.
新论摘编     
欧阳英、徐素华撰文指出:改革开放二十多年以来,马克思主义哲学界取得了许多成绩:第一,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系由原来的封闭走向开放。第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各个组成部分均得到了较为深入的研究。第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发展脉络进行了系统的梳理。第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的方法论思路日益多样化,出现了“体系重建派”、“对话比较派”、“语境回归派”等不同的研究范式。  相似文献   

18.
“现代化”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研究新的课题。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新语境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当前基本问题概括起来主要有两个:第一,在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还有无必要?第二,如果有必要,那么在中国现代化的语境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何以可能?前一个问题诉诸于两个关系,即:“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代性”理论的关系;中国现代化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关系。后一个问题诉诸于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哲学方法论的探索,即:在世界视阈、解释学方法以及马克思主义历史哲学的立场上,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走向当前的中国现代化实践。  相似文献   

19.
1.马克思主义有没有自己的人学?或者说存在不存在马克思主义人学?这是一个曾一度在西方引起激烈争论的问题。存在主义哲学家萨特虽然认为马克思主义仍然是我们时代不可超越的哲学,但又断言马克思以后马克思主义“停滞”和僵化了,其中有一块“人学的空场”,所以,他声称要用存在主义‘补充”马克思主义,“把人恢复到马克思主义之中”。与此相反,结构主义马克思主义者阿尔都塞走向另一个极端,他认为马克思在理论的成熟时期,从根本上批驳了任何关于人的一般的哲学思考,批驳了“任何哲学人本学”或“人的哲学”,马克思主义是“理论…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创立马克思主义哲学时,对人的本质问题作过深入的研究,形成了关于人的本质问题的科学理论。可是,存在主义的著名代表萨特却宣称,马克思主义者把“人”这个最重要的问题丢了,致使马克思主义出现了“人学的空场”;为此,他标榜存在主义是一种能把传统哲学忘掉的“人”召回来的“人学”,并声称要以此来医治马克思主义的“贫血症”。对于存在主义的这一挑战,我们决不能漠然视之,而应努力弄清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理论及其与存在主义的根本区别。这对于我们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