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公众对电子政务信任的影响因素与影响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梳理以往电子政务信任相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提出了公众参与动机和意愿、服务质量感知及公务员信息素质对公众电子政务信任影响的三个假设,进而构建了公众对电子政务信任影响机理的概念模型。在对陕西省82个县级行政区域进行问卷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结构方程分析方法,首次定量考察了公众参与动机和意愿、服务质量感知及公务员信息素质三个变量对公众电子政务信任水平的影响强度和影响路径。结果表明,公众参与动机和意愿对公众电子政务信任影响最强烈;服务质量感知和公务员信息素质对公众电子政务信任影响依次减弱,且服务质量感知可通过公众参与动机和意愿间接影响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信任,公务员信息素质亦可通过服务质量感知间接影响公众对电子政务的信任。因此,在公众对电子政务信任的建设过程中,需要重点加强公众参与动机和意愿的调动与培育,并加强电子政务服务质量感知效果的提升,同时积极提高公务员信息素质。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电子政务的兴起和大力发展,使得电子服务被提升到一个全新高度,成为政府绩效评估的核心取向之一。本文在公共部门变革回顾和公共部门服务质量内涵界定基础上,总结比较了公共部门服务质量测评的两类模式:差异模式和绩效模式,深入分析了其维度构成及影响要素,并对评价过程中控制变量选取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为我国公共部门电子服务建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3.
界定了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质量的概念,厘清了电子政务服务与电子政务信息服务的关系,两者之间最大区别在于包含的范围和内容的差异。通过对近年来国内外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成果的梳理,分析目前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质量评价研究存在的问题:国际学者主要基于网站自身质量和公众满意度进行研究,已有研究比较全面,但相关研究只涉及核心内容的一部分,比较分散;国内学者主要基于理论提出模型,缺乏实证研究,借鉴意义不大;总体而言,国内外尚未建立一套被公认具有通用性的基于公众视角的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质量评价体系。最后,从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和研究模型等方面提出未来电子政务信息服务质量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对电子政务运维与信息技术服务标准及IT服务质量评估进行了研究,以国际上广泛接受的SERVQUAL服务质量评估模型为基础,构建了电子政务运维的服务质量评估模型,并引入容忍带(ZOT)评估方法,以弥补现有评价方法的不足,以期为运维服务需方与供方评估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水平提供一个有力工具。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电子政务对服务型政府建设的促进作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推动作用,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的重要意义,提出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框架,包括体系框架原则、体系框架要素、体系实施要素及流程、体系框架图,以期引导和促进中国电子政务建设。  相似文献   

6.
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绩效评估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有很多针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体系,但大多集中在对政府门户网站的评估.在对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成都市为例提出了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详细阐述了该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指标结构、指标要素权重、评分细则和计算方法;并以此对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的运行效果和投资效益进行评估,从而推动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7.
目前有很多针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体系,但大多集中在对政府门户网站的评估.在对国内外电子政务绩效评估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成都市为例提出了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绩效评估指标体系;详细阐述了该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指标体系的导向作用、指标结构、指标要素权重、评分细则和计算方法;并以此对电子政务应用项目的运行效果和投资效益进行评估,从而推动电子政务的快速、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8.
选取2012年美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SCI)检索的期刊文献为样本来源,对2012年国际电子政务领域的SSCI检索文献进行了分析和评述,重点阐述了电子参与、政府间协同、数字鸿沟与电子政务采纳、电子政务评估、电子政务与政府变革等研究类别的最新进展;论述了电子政务相关研究在延续原有若干重点主题的基础上所呈现出的许多新特点,主要表现为围绕社交媒体的研究热潮推动网络政民互动的持续关注、针对服务能力和服务质量的研究深入引发对电子政务的重新评价、涉及广泛影响的全方位研究渗透拓宽信息时代政府面临机遇与挑战的思考等方面。  相似文献   

9.
中国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日前完成的《电子政务与发展环境的互动:一个行政生态学描述》报告,从行政生态学的新颖角度对电子政务发展规律进行了研究。报告提出:经济要素作为行政环境的首要因素,对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和策略选择,具有决定性影响;从政府管理信息化向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转变,将是我国电子政务未来最主要的可选空间。  相似文献   

10.
电子政府服务质量评估: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文献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电子政府服务质量评估概念;综述了关于电子政府服务质量评估研究所经历的电子政府顾客满意指数研究和电子政府服务质量评估研究两个阶段的成果,总结了现有研究在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未来电子政务服务质量评估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11.
尚悦  曾润喜 《电子政务》2013,(11):101-109
以2000—2012年间发表在国外学术期刊Public Administration Review上的电子政务学术论文为研究对象,采用文献计量分析法对论文的数量、论文的年代分布、论文作者出现频率、研究机构、研究主要来自的国家或地区、研究方法等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内容分析法对样本文章的研究内容、研究重点和研究主题进行内容分析并归类,从公共行政的视角探究了近年来国际电子政务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论文研究领域主要集中在电子政务与政府改革研究、电子政务与公共服务研究、电子民主研究、影响电子政务发展因素研充、电子政务发展模式研究、GLS技术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应用研究等领域;论文研究特点表现为:更关注电子政务在促进政府改革、提高公共服务质量、推进政治民主等方面的实际应用,以公共行政的视角全方位地探究电子政务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应用,研究方法多元化,中国大陆学者文章数量不足。最后基于国际电子政务研究的特征和趋势,对中国的电子政务研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2.
西方各国为增强其国际竞争优势,积极开展了具有战略意义的电子政务建设,充分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大幅度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服务质量,建设清正、廉洁和高效的政府。在我国,电子政务作为政府管理改革和创新的重要内容,其发展仅从20世纪80年代的办公室自动化开始起步,表现为起点较低,基础条件较落后,发展不平衡等。学习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电子政务建设的经验,对我国公安机关信息化建设及电子政务的发展,有许多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3.
夏义堃 《电子政务》2011,(11):69-75
将电子政务建设置于不同政治行政生态环境进行考察有益于从更广阔的视野研究影响电子政务发展的环境要素。从政治行政的视角分析电子政务建设,探讨了社会民主化程度、政治领袖、组织体制、行政理念、行政方式、行政文化以及工作人员综合素质等因素对电子政务建设的深远影响,并指出只有保持政治行政环境与网络信息技术发展水平的均衡发展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14.
在目前电子政务项目风险管理研究的基础上,根据建立的风险因素分析框架,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因素的组成结构进行了分析。通过以问卷为主的方式进行统计调查得到所需要的数据,然后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采用回归分析方法识别出电子政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关键风险因素。选择所识别的关键风险因素,运用路径分析方法,对电子政务项目实施过程中风险因素与风险后果之间作用的路径进行分析,揭示了电子政务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风险产生机理。  相似文献   

15.
智慧社区建设是发展智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移动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基于移动客户端的电子政务平台成为政府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有效选择。对国内外现有智慧城市和电子政务公民采纳的研究进行了述评;构建了面向智慧社区的移动服务平台公民采纳影响因素模型;提出了包含感知有用性、感知易用性、主观规范、用户信任、服务质量等在内的重要影响因素,并以打浦桥街道"IN标签"为例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6.
电子政务作为政府部门的一个重要创新活动,从理解政府创新的动因、主体、创建内容和取得的绩效等要素入手,并结合电子政务相关数据,分析了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现状特征,探究了我国电子政务的未来发展——建设规范化、服务人性化、以用户为导向的趋势。  相似文献   

17.
从探析支撑保障体系的概念入手,分析得出电子政务支撑体系应由"技术、基础设施、产品、资金和用户对电子政务的内在需求"等构成,电子政务保障体系要素有"组织、人才、法律环境、标准和管理制度",电子政务支撑保障体系应具备完整性、异步性和可变性。最后,探讨了电子政务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的着力点,认为应从几个方面开展:正确看待电子政务得失,认真做好要素分析,关注电子政务生态环境变化,利用信息技术扩散规律分析电子政务需求变化,从阶段分析确定电子政务建设重点,从比较分析中寻找薄弱环节,关注国家战略指向,从能力建设与绩效评价模型中找出建设重点。  相似文献   

18.
在对中国统计电子政务现状、问题及原因分析基础上,基于组织授权的研究视角提出信息化管理中对趋势、效率、技术性能与服务质量协同不确定性进行IT治理的思路与内涵,并进而提出统计电子政务"连接性治理"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指出只有实现统计业务与信息技术在统一体系内从宽度到深度的系统融合,才能实现从虚拟"孤岛"走向"智慧大陆",最终实现统计电子政务正确的信息化价值与目标。  相似文献   

19.
我国在电子政务发展过程中,出现了诸多适应本地特点的电子政务外包模式,但总体上电子政务外包机制还很不发达,尚处于发展的初级阶段。本文在总结和借鉴已有的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对电子政务外包的概念进行再认识,探讨了政府在电子政务外包中应起到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电子政务是当代公共部门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公共管理的集中表现.西方国家"新公共管理运动"普遍推行的电子政务实现了信息技术应用与行政流程再造二者的一体化:电子政务为再造行政流程、实现政府资源整合、形成跨部门的网络化协同办公和改善政府服务质量提供了技术支撑和动力;行政流程再造是电子政务的重要应用,为信息技术更有效地发挥作用营造了政务环境.然而,我国信息技术应用与行政流程再造"两张皮"的政务信息化建设并没有充分发挥电子政务的作用.因此,根据实践验证的逻辑和理论发展的逻辑研究分析我国基于电子政务应用的行政流程再造的问题和提出具体对策,将有助于调整和正确把握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方向,有助于推动电子政务的深度发展与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