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张峥峥 《学习月刊》2012,(8):104-104
“孝”是传统道德的核心,千百年来,暑产它规范着人们的思想行为和社会人伦关系。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孝经》中说:“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  相似文献   

2.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从这段话中,我们可以看出水有“七善”,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这“七善”,基本概括了一个有作为的人所应具备的基本素质。细加分析,在当今时代,这“七善”也应是支部书记开展好支部工作的必备要素。  相似文献   

3.
孔子作为我国古代的教育家、思想家,他一生都在用他的思想和学说教化人们。孝、悌、忠、信、礼、义、廉、耻是孔子思想的主要内容,而其思想首位是孝,核心是仁,"以仁统摄诸德",由孝生仁,以仁为做人的根本。《孝经》是记录孔子孝思想,孝文化的重要典籍。孔子在《孝经》中说:"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人之行,莫大于孝";"教民亲爱,莫善于  相似文献   

4.
笑人 《党史文汇》2002,(8):24-25
老子大约生活在春秋末年,年长于孔子。作为道家思想的创始人,他不仅是中国古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哲学家,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老子所著《道德经》亦称《老子》,以“道”为核心,构建了一套完整而独特的宇宙观、社会观和人生观,虽然只有短短五千余言,但超过与之同时期的无数鸿篇巨制,可谓博大精深。一生嗜书如命的毛泽东,早在青少年时代对《老子》一书和老子思想即已非常熟悉。他在《讲堂录》里便记有:“《老子》: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1917年暑假,毛泽东与同学萧子升一道“游学”时,在…  相似文献   

5.
黄东成 《唯实》2007,(5):96-96
有句古训:直言犯忌。我们中国人有个通病,喜欢听好话,听奉承话,即便明知是假话谀词,只要听了飘飘然受用,就爱听。直言则不会拣好听的说,说长,也道短,而且主要是道短。认定,“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也就是《老子》所云:“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相似文献   

6.
比较早地系统论述“兼听则明,偏听则暗”的要算东汉人王符。他的著作《潜夫论》中的《明暗第六》对此曾进行过专门论述。在该编中,他说:“国之所以治者,君明也;其所以乱者,君暗也。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其所以暗者,偏信也。是故人君通必兼听,则圣日广矣;庸说偏信,则愚日甚矣。”这段话意思是说:  相似文献   

7.
《理论与当代》2006,(6):52-52
戴铮在4月26日的《中华读书报》上撰文介绍:战后的日本人几乎不读《论语》,但近来,《论语》在日本的人气重新高涨。日本近代实业之父的涩泽荣一在其所著的《“论语”与算盘》中,称义利合一是儒商的经营原则,一个企业家必须做到一手拿《论语》,一手拿算盘。眼下,在资本市场呼风唤雨的日本软银金融集团首席执行官北尾吉孝,又将这一理念引入道德日益沦丧的现代商场。他认为,对任何事情的判断标准只有“信、义、仁”三个字,通过《论语》提高自身修养尤为重要。日本学者安陪隆明也指出,人们的内心充满着赤裸裸的欲望,最为缺失的恰是“自省”二字。  相似文献   

8.
《支部生活》2010,(4):40-40
春秋时期的《国语·晋语四》说:“同德则同心,同心则同志。”《后汉书·刘陶传》曰:“所与交友.必也同志。”《礼记》云:“同窗为朋,同志为友。”孙中山也在其著名的《总理遗嘱》中呼吁:“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须努力。”  相似文献   

9.
《论语》中的“知”涵摄了“仁”“学”“思”“省”等重要范畴,它们可融贯于一套整体的儒学“功夫论”系统中。在此解读视域下,“知”就是教导学者在本体“仁”的引导下,通过积极不懈地践行“学”的工夫,以实现自我的真实生命,并最终在艺术人生能力的获取中展现出“不惑”乃至“天人合一”的“智”之境界。从“功夫论”的解读视角出发,“知”作为一个概念系统,其思想理论的特点与价值能够得到准确而充分的发掘,同时,这种诠释的方法也是将“功夫论”作为一种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取向,在中国哲学内部的理论尝试。  相似文献   

10.
朱子《四书集注》的定本之异,经元代胡炳文与陈栎之争而被公开化,胡、陈分主《四书集注》的宋本与祝本,二本差异集中于五处:《大学》首章注“一于善”与“必自慊”;《论语》为政章注“得于心而不失”与“行道而有得于心”;《中庸》首章首句结语注;可离非道注“为外物而非道”与“岂率性之谓”;第九章中庸不可能注“倚于一偏”与“不必其合于中庸”。此外,《孟子集注》言不必信章注有“必信必果”与“不信不果”之别,胡炳文批评辅广“必信必果”说实误。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宋元学界所流行,但陈栎师徒所主祝本因《四书大全》之采信而占据明清之主流。晚清宋淳祐本的发现,廓清了《集注》中若干传写之误,使宋本重新成为流行之本。  相似文献   

11.
朱子《四书集注》的定本之异,经元代胡炳文与陈栎之争而被公开化,胡、陈分主《四书集注》的宋本与祝本,二本差异集中于五处:《大学》首章注“一于善”与“必自慊”;《论语》为政章注“得于心而不失”与“行道而有得于心”;《中庸》首章首句结语注;可离非道注“为外物而非道”与“岂率性之谓”;第九章中庸不可能注“倚于一偏”与“不必其合于中庸”。此外,《孟子集注》言不必信章注有“必信必果”与“不信不果”之别,胡炳文批评辅广“必信必果”说实误。胡炳文所主宋本为宋元学界所流行,但陈栎师徒所主祝本因《四书大全》之采信而占据明清之主流。晚清宋淳祐本的发现,廓清了《集注》中若干传写之误,使宋本重新成为流行之本。  相似文献   

12.
正《论语》有言:"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孝悌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可见,在传统伦理的次序当中,悌是仅次于孝的道德要求,也是一个人的成仁之本。到了清朝康熙年间,一位名叫李毓秀的秀才编写了一本启蒙书,名叫《训蒙文》,后经清代贾存仁修订改编为今  相似文献   

13.
《西铭》是张载撰写的一篇著名短论,被当时学者所推重,甚至取得了儒门经典的地位。本文以《西铭》前三句为中心,力图全面诠解《西铭》的论旨纲要、义理内涵和思路结构。《西铭》论旨是:基于宇宙根源的仁、孝伦理原则和伦理义务。这涉及宇宙间多个层次、多重维度的关系结构,既包括人与做为宇宙根源的"乾坤"大父母之间的关系,也包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还包括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西铭》的主要义理内涵包括:以"乾坤"大父母为表征的宇宙根源论,以"仁孝"为核心的道德价值论,以"仁人孝子"、"事天诚身"为担当的伦理义务论和伦理责任论。  相似文献   

14.
用系统科学方法来分析,可将《老子》的哲学思想归纳成"三论":有无相生论、宇宙渐变论及物质结构论。《老子》的"三论"是老子朴素唯物观和辩证法的集中表述,是我国古老哲学形态——自然哲学的组成部分之一。从数理原理来讲,可将"三论"归纳为三个定律,即:"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相似文献   

15.
黄百家在《宋元学案》中通过评论宋元儒学阐发了自身的哲学思想立场。在宇宙本体论上,黄百家继承刘宗周、黄宗羲的理气合一论,以气作为构成天地万物之实体,以理作为气之本质属性,批判了程朱的理气二元论。在人性论上,黄百家继承刘、黄二人的性气合一和性善习远说,主张性与气质均为善,而恶来自后天习染,批判了程朱以善恶区分性气的二元论与变化气质说。在道德观上,黄百家回归到先秦孔孟仁说,在程颢识仁说基础上,继承刘、黄二人的道器、性情、仁爱合一论,主张于人性之本源(孝弟)处求仁,批判了程朱的性情、仁爱二元论。在修养工夫论上,黄百家在以心学为本的同时又折衷朱陆各派思想而会归于一,体现了清代浙东学派一本万殊的思想立场。  相似文献   

16.
东边十几公里处,有比自己名气大得多也时髦得多的曲阜;西边十几公里处,是自己的“顶头上司”济宁——只是一个县级市的兖州可说是小而又小了。可君子一样讷言的兖州在我的心中却是高大而又厚重的。“兖州”这个名字,早在《尚书·禹贡》中就已经出现了,里面说到大禹治水成功之后,便把天下划为九州: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兖州即为其一。《吕氏春秋》中的九州有幽州而没有梁州,《尔雅》里则把青州、梁州换为幽州、营州,但不管哪种记载,充州总在九州之列,论辖区,要比现在东邻西舍的曲阜、济宁大得多了。  相似文献   

17.
《新湘评论》2008,(2):42-42
我们的先贤对于软实力的体会和运用,不乏真知灼见。老子《道德经》有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贤,无有入无间。”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个论述,阐释了以“至弱”支撑“至坚”可以驰骋天下的威力,以及弱可胜强、柔能克刚的哲理。  相似文献   

18.
《学习导报》2008,(2):42-42
我们的先贤对于软实力的体会和运用,不乏真知灼见。老子《道德经》有言:“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贤,无有入无间。”又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这个论述,阐释了以“至弱”支撑“至坚”可以驰骋天下的威力,以及弱可胜强、柔能克刚的哲理。  相似文献   

19.
2010年,农历庚寅年,虎年。《说文解字》称:“虎,山兽之君也。”《风俗通义·祀典》曰:“虎者,阳物,百兽之长也,能执搏挫锐,噬食鬼魅。”《格物论》说虎“声吼如雷,风从而生,百兽震恐”。20世纪80年代,在我省濮阳市西水坡仰韶文化遗址的一处墓葬中,发现了用蚌壳精心摆塑的龙虎图案,通过对这幅被后人称作“西水坡星图”的解读,人们不禁惊叹于先人天象推演水平的高超。在几千年的历史演变中,虎不但成为刚勇威猛、趋吉避凶的象征,更成为中华民族追求天人合一、祝祷长盛不衰的最具特色、最具影响力的文化符号。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是毛泽东一辈子都在反复阅读的一部书。他曾给予《红楼梦》很高评价,认为“中国小说,艺术性、思想性最高的,还是《红楼梦》”。1956年在《论十大关系》中,谈到中国和外国的差距,毛泽东不经意间说了一句话:“除了地大物博,人口众多,历史悠久,以及在文学上有部《红楼梦》等等以外,很多地方不如人家,骄傲不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