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孙威 《世纪桥》2012,(7):81-82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党在新时期新阶段的重要方针。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调整发展思路,坚持以人为本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农村发展的指导意义。绥化新农村建设中要强调农民的主体地位,使农业发展依靠农民、农业发展的成果惠及农民。突出农民的建设主体地位,发挥农民的积极性和潜能,真正实现人本中心的发展。  相似文献   

2.
陈芳 《理论研究》2009,(1):90-92
邓小平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创立指导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理论,人本哲学思想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核心是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即实现人的解放。了解并学习邓小平人本哲学思想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和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王新燕 《学习月刊》2010,(16):13-14
邓小平在领导全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创立了指导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理论,人本思想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其核心内容是以人民群众为本位.一切着眼于人民,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人民利益作为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点。党的十六届二三中全会提出“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进一步树立了我国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七大旗帜鲜明地将"以人为本"确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作为"以人为本"在法治理念上的突出体现,人本法律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以尊重和保障人的合法权利为尺度,实现法律服务于整个社会,泽被全体人民.人本法律观是党依法执政理论体系的新发展,而党依法执政也为实现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奠定了基础.坚持人本法律观为指导,推进党依法执政,应大力弘扬法律人文精神,丰富党依法执政理论的时代内涵,实现党领导下的人性化立法、执法和司法,进一步加强法治监督,在党的各项具体工作中尊重与保障人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包含了对毛泽东人本思想的继承发展。而在这一理论体系内部,则首先由邓小平理论奠定思想理论基础,然后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中得到丰富和深化,并在"中国梦"中进一步具体化。虽说以人为本思想的理论和实践还在展开过程中,但现有的成果已经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以人为本的核心,展示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理论形象,因而具有重大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丁红岩 《世纪桥》2012,(5):21-22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价值追求和目标,它反映了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凸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理念、执政理念和价值理念。如何领会科学发展观中以人为本的价值目标,对弘扬中华民族的社会主义主体精神、促进民族发展振兴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党从全局出发,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提出的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全面落实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与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内在联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目标指向。本文就此问题作一探讨。一、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内核坚持以人为本,是破解当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难题的钥匙。发展是时代的主题,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面临的一切难题的前提和基础。在新世纪新阶段,仅仅解决要不要发展的问题是不够的,还必须解决如何发展以及…  相似文献   

8.
社会主义经济改革与发展的中国模式,尚有待进一步完善.我们应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理念--以人为本贯穿于完善中国模式全过程,从而形成以人为本的经济发展模式,可简称为人本模式.当前我们面临的一项迫切任务,就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发展理论,分析总结中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基本经验,使之升华为中国经济的人本模式,初步形成以人的需要为逻辑起点、以人的发展为主线、人本导向的经济理论,同时,以促进人的发展作为出发点,制定人本导向的改革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利益矛盾,只有坚持以人为本,贯彻科学发展观,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才能妥善协调利益矛盾,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本质的集中体现,是顺应当代人类社会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中国共产党把以人为本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核心内容,凝结着对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经验的深沉思考,适应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的迫切需要,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与实践。只有树立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以人的全面发展为价值目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才能如期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得到充分体现。  相似文献   

11.
解读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内含着深刻的人学思考。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提供了理论根据。正因为科学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为指导,注重以人为本,才彰显了其科学性。也正是得益于坚实的马克思主义人学基础,科学发展观达到了对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新的更高的认识境界,既是指导社会发展的根本方法,又揭示了人本的发展目的。它体现了我们党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和对发展认识的不断深化,是发展理论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着重大的指导意义,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以人为本"就是"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这是科学发展现的本质和核心.本文主要从马克思社会批判理论的视阈出发,论述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的提出是反思和校正现代化发展的理论成果,它深刻体现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我们党的执政理念;阐明了"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是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与生产力发展的辩证统一,它完整、正确地把握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目标,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科学性的一面;揭示了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是从现实出发的变革现实的历史活动,表明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实现是一个不断克服困境与束缚的漫长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13.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价值和终极目标是"以人为本",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它是扬弃社会关系资本结构特质的产物,因此,将科学发展观置于马克思社会关系理论的视域中予以解读,有助于我们更清楚地领会其内涵,把握其实质.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社会关系的对抗性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缘由,社会关系的人本结构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核,社会关系的全面丰富是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旨趣.  相似文献   

14.
科学发展观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了对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认识。科学发展观由“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到“第一要义是发展”,不仅突出了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这个主旋律,而且强调了发展的全面性;科学发展观由“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到“发展的成果由人民共享”,不仅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美好前景,而且着眼于解决当下的实际问题;科学发展观由“实现共同富裕”到“以人为本”,不仅明确了“富裕”的内涵,而且彰显了社会主义最根本的价值追求。  相似文献   

15.
沈宝祥 《唯实》2004,1(6):4-7
以人为本是一个深刻的理论和实践命题 ,具有全面的指导意义。作为科学发展观的核心 ,以人为本从根本上回答了发展的目的和目标问题。作为共产党执政理念的升华 ,以人为本从根本上回答了在执政条件下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的关系问题。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是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作为社会主义本质论的进一步深化 ,以人为本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根本指针。  相似文献   

16.
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人本观的本质要求,是当代中国社会发展的价值取向,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和执政新理念的集中体现,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干部的工作原则和工作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张惠  黄德荣 《求实》2005,1(Z1):17-18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这是我们党改革发展指导思想上的又一次新的解放,明确提出以"以人为本"为核心的科学发展观,既继承了马克思主义人本思想的精髓,又深化了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认识,更是开辟了中国共产党执政理念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8.
十七大报告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一精辟论述,阐明了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强调了党的一切奋斗和工作都是为了造福人民。要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企业又好又快发展,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成功探索,社会主义本质就是解放人、发展人和最终实现人的共同富裕。人本价值即以人为本质的价值取向,它既关注人的物质需要,也关注人的精神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的价值思想体现。人本价值主要体现在人的自由价值、平等价值及仁爱价值上。从历史发展脉络看,人本价值中的"人"是沿着人民——个人——"命运共同体"的路线而不断发展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探讨了以下问题:(1)科学发展观的"科学"的含义;(2)科学发展观的以人为本与费尔巴哈人本学和现代人本主义对人的抽象理解的区别;(3)坚持以人为本的唯物史观根据;(4)人的发展为什么是历史矛盾的过程;(5)为什么在过去漫长的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没有形成以人为本的历史观;(6)唯物史观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与唯物史观的阶级观点能否统一;(7)坚持以人为本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