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第十一届监狱学论坛以“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制度”为主题,针对社会犯罪结构、犯罪种类、犯罪群体等犯罪现象的新变化,新时代社会背景下,监狱关押的罪犯结构也呈现出新的样态,对罪犯矫正教育也出现了新的特征、新的问题,因此,要求监狱在教育矫正罪犯的过程中,要站在监狱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新高度,以法治化监狱建设为核心,对监狱关押罪犯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审视,在监狱整体发展理念、发展目标、队伍建设、突发应急事件应对等方面作出新判断,寻求适合于新时代发展的新路径,建构具有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特质的监狱制度。  相似文献   

2.
第八届监狱学论坛以"问题导向与监狱创新"为主题,针对目前监狱基础理论研究创新、监狱学类专业设置和教学、监狱工作实践、监狱体制改革、监狱学学科体系建设、监狱学人才培养、罪犯矫正教育等问题进行了研讨。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论坛全面总结和系统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监狱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寻求全面推进监狱现代化建设和中国监狱理论研究的新路径。  相似文献   

3.
罪犯劳动是现代监狱行刑的重要内容。劳动改造是我国监狱工作的特色。现阶段,罪犯劳动和劳动改造出现新的情况,需要从价值层面来认知罪犯劳动改造的作用,进而找准推进实践的理论与运用技术。准确界定现代监狱劳动改造的内涵,正视现阶段监狱劳动改造价值实现节点,科学确立现代监狱行刑劳动目标和劳动改造目的实现方式,建立现代罪犯劳动改造范式,构建现代监狱罪犯劳动改造内容,科学分配罪犯劳动效益,在政治改造的统领下,积极实现劳动改造被赋予的新时代的新内容和新价值。  相似文献   

4.
行刑社会化,是指我国监狱在对罪犯执行刑罚的过程中,积极组织和充分利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力量,参与对罪犯的改造和矫正,放宽自身与社会隔离的界限,使内在的行刑环境与社会环境相衔接,以促进罪犯顺利回归社会。行刑社会化是我国监狱行刑的重要原则。文章根据我国监狱行刑社会化的实施现状,提出五项建议:一是扩大假释的适用;二是设置半开放式监狱或监区;三是充分利用社会教育;四是组织罪犯监外劳动;五是完善社区矫正的制度。  相似文献   

5.
对新时期监狱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监狱教育在监管工作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对罪犯的改造具有重要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监狱教育必须实行社会化、科学化,注重人性化。在监狱教育中,必须突出实效性、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欧洲监狱各具特色。法国监狱宗教教育与人文主义关爱并重 ;英国监狱对罪犯可以体罚 ,对如何体罚法律予以明示 ;德国监狱强调责任感 ,尊重和保护罪犯的尊严 ;瑞典监狱的开放和宽松程度是多数国家所不及的 ;荷兰监狱的惩罚属性已日益淡化。所有这一切 ,体现了不同国家的行刑思想与矫正理念。  相似文献   

7.
正监狱是国家的刑罚执行机关。我国监狱机关在对狱内服刑罪犯实施刑罚的过程中行使一定的执法权力。在执行刑罚的同时,还对狱内服刑罪犯实施教育、矫正、改造和管理等具体执法行为或活动。监狱的高度封闭性和刑罚执行的特殊性,使得监狱执法权力在一个与正常社会严格隔离的环境中运行,如果缺乏完善的监督机制,监狱执法权力易被滥用或怠于行使,从而导致执法不公和执法权力异化,最终造成狱内服刑罪犯合法权利受到侵犯或受损。实践中,因监狱执法行为所引发的投诉问题,  相似文献   

8.
在刑罚执行活动中,虽然罪犯矫正成本和效益不像生产经营活动那样可以通过数量分析来掌握其规律,具有一定的虚拟性质,但一定的矫正成本投入必然地带来一定的矫正效益。在社会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树立我国罪犯矫正成本理念,深入研究矫正成本与矫正效益相互关系,对于推进我国监狱行刑的改革和创新,把握我国监狱发展的方向,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监狱制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传统的监狱民警分类已不适应当前监狱工作新形势发展的要求,新的民警分类势在必然。目前在监狱理论界和实务界,代表性的民警分类主要有三分法、四分法和五分法。三分法把民警职位分类分为警官职务类、警务技术类、警员职务类,或实操类警察、技术类警察、行政类警察。四分法把民警分为安全警戒类、狱务管理类、教育矫正类、警务支援类四类。五分法把民警分成刑务类、矫正类、研训类、保障类、专业技术类,或监管看守类、行政管理类、教育矫正类、服务保障类、专业技术类。新的民警分类必须谨慎对待复合型人才,要注意吸收社会力量参,确保落实基层保障。  相似文献   

10.
现代监狱职能与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由于传统伦理性社会的‘人治’特征使司法在结构和职能上都处于社会的边缘地位”,报复性价值理念和阶级镇压的惯性思维主导了对监狱价值及其社会职能的分析和认识.阻碍了监狱价值利用和社会职能的全面发挥。要适应社会要求,监狱必须把履行社会职能作为监狱存在意义的根本所在,构建以促进罪犯安全回归社会为核心价值的罪犯教育改造体系.实现当代监狱维护社会和谐的最终价值目标。  相似文献   

11.
特定罪犯是指因疾病、生理机制老化、智力障碍、精神障碍等原因导致的不可逆的弱势罪犯群体。特定罪犯改造中存在着罪犯"实然"权利和"应然"权利的现实冲突与融合的基本矛盾。表现在渴求恢复生理健康的普遍性与监狱医疗设施和医疗水平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特定罪犯需求的独特性与监狱制度设计的无差异性之间的矛盾;外出就医的现实急迫性与监管安全的程序性之间的矛盾等。因此,在管理教育上,需要构建特定犯管理教育的契约化模式;在医疗服务上,监狱需要以契约模式购买社会医疗机构的优质服务,以有效解决特定罪犯对于高端医疗的需求,规避医疗纠纷风险;监狱需要研发针对性矫正项目,实施项目矫正。  相似文献   

12.
鲜明的个性特点彰显监狱文化的内在魅力,对各种文化形态的包容和借鉴是监狱文化日渐成熟的标志.安徽地域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概括为六大区域文化板块.我们要树立新的监狱文化发展观,善于整合区域文化优势要素,提炼区域文化的现代价值和人文内涵,丰富监狱矫正教育的文化载体,协调监狱内外关系,激励罪犯参与文化创造,打造具有区域特色的监狱文化,使监狱文化以独立的姿态和丰富的内容与社会主流文化共荣共进.  相似文献   

13.
罪犯模拟就业是为增强罪犯的社会适应能力和就业能力,在出监监狱或传统监狱的出监教育阶段进行的一项专门教育训练活动。实行罪犯模拟就业,作用主要在于对临释罪犯进行回归适应性训练。罪犯模拟就业模式制度包含模拟就业的适用对象、模拟就业的形式、模拟就业的"报酬"和模拟就业成绩考核与调试等内容。  相似文献   

14.
不论狱警与罪犯在身份、地位上有何不同,但都辨证地存在于监狱之中,是监狱静态和动态系统的共同构成者,更重要的是服务型监狱所注重的核心问题--罪犯公民权的保障,恰恰谋和了罪犯的需要,使之积极加入到改造自己的行列中,也使监狱对罪犯的改造活动成为越来越高的罪犯自律发展的终极产物.  相似文献   

15.
当前,旧的监狱安全观对监狱行刑改革造成了思想上的阻碍,必须建立以改造为本位的新的监狱安全观,突出矫正功能和服刑人员回归。新的监狱安全观在制度设计时必须充分考虑基层民警的自由裁量权,非暴力性惩罚是新的监狱安全观中的行刑方式与底线。  相似文献   

16.
完善监狱制度 规范执法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文贵 《政策》2005,(12):38-38
监狱制度是社 会主义法律制度的 一部分。这个制度 越完善,越文明, 越有利于惩罚矫正 罪犯,越有利于促 进社会和谐。湖北 监狱在多年的实践 中,已初步形成一 整套比较完备的监 狱行刑制度,为改 造罪犯作出了积极 的贡献。  相似文献   

17.
监狱警察是我国人民警察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担负着依法管理监狱、执行刑罚、惩罚罪犯、改造罪犯、组织罪犯生产劳动的任务。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监狱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不断提高监狱警察的基本素质,打造一支结构合理、素质全面的监狱人民警察队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20年春节爆发的新冠疫情作为典型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对社会安全稳定构成极大的威胁。监狱环境封闭,人员密集的特殊构造决定了其在疫情防控状态下将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挑战,罪犯管理面临重重困难。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监狱如何提高政治站位,防范政治风险,坚守安全底线,积极应对疫情对罪犯管理产生的嬗变,是当下必须解决的实际问题。  相似文献   

19.
《刑法修正案(八)》的颁布实施,体现了我国"宽严相济"的刑事政策,调整了"死刑偏重,生刑偏轻"的刑罚结构。然而,其中限制减刑、禁止假释范围的扩大,必将导致监狱长刑犯、累犯、死缓犯的增加,对监狱的监管安全、教育矫正带来极大挑战。监狱只有认真解读《刑法修正案(八)》,分析其对监狱行刑带来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才能提高罪犯的矫正质量,维护监狱和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相似文献   

20.
在贯彻把刑释人员重新违法犯罪率作为衡量监狱监管工作的首要标准要求的过程中,形成了旨在提高监狱教育改造工作质量的“5+1+1”管理教育罪犯模式。“5+1+1”管理教育罪犯模式的创新之处在于把罪犯每周1天课堂学习教育固定化。“5+1+1”管理教育罪犯模式需要立法保障,使教育改造罪犯工作成为一项“硬任务”.进而不断发展完善。使监狱更好地履行所承担惩罚、教育和改造罪犯的重要职责,充分发挥监狱有效消除和减少社会不安全、不稳定、不和谐因素,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