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范兆兴 《证据科学》2010,18(1):39-52
犯罪剖绘(criminal profiling)为分析(连续)犯罪行为型态的技术,藉由统计技术分析潜在犯罪者、被害者与犯罪现场迹证等三者之间相互联结可能性。然犯罪剖绘技术应用至"案件连结分析",可根据犯罪现场所遗留迹证(含心理迹证),预测/推论犯罪者之人口背景特征,并将这些案件之犯罪现场迹证系统化处理,建构成数据库,有助警察侦办连续型犯罪。经由案件连结分析所得证据,能否成为法庭上论罪之依据,在英美国家必须通过"Frye法则"与"Daubert测试法则"检验,即是否已经通过科学性检验,或同一学术领域同侪认可验证过程。因此,后续研究可朝更精确统计分析方法迈进,以提升案件连结分析数据库对于预测未发现犯罪者之准确率及其法庭证据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犯罪现场为基础,并以环境犯罪学观点,自国外实证研究结果就个人层级(理性选择理论)、社会互动层级(犯罪型态理论)、社会层级(日常活动理论)三种不同层次探讨性侵害加害者的决策模式(decision-making model)、犯罪空间型态(spatial patterns)、作案手法(modus operandi)与犯罪现场迹证(crimescene evidence)彼此关联性。并针对个案刘菖菖进行生命叙说之访谈,透过犯罪现场迹证及生命故事脉络交叉验证和修正对于心理迹证之假设,期盼形成有助于侦查实务的实践知识(practical knowledge)。  相似文献   

3.
徐望实 《中国检察官》2003,(1):24-25,29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市场经济的迅速发展,贪污贿赂职务犯罪也呈上升趋势,且犯罪数额不断增大,犯罪者职务由低向高演变,犯罪的隐蔽性越来越大,犯罪手段愈来愈狡猾,加上贪贿案件证据的相对单一性,案件当事人翻供翻证的现象越来越多,给反腐败斗争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如何防止贪贿案件的翻供翻证是查处案件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一个极为关键的方面。  相似文献   

4.
经济犯罪案件的现场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济案件犯罪现场的分类实施经济犯罪一般需要经过多个步骤和一个相对较长的作案过程。根据犯罪的过程,其犯罪现场可分为预备犯罪现场、实施犯罪现场和隐匿犯罪现场。预备犯罪现场是指实施犯罪前,进行预谋策划和准备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场所。例如,制作犯罪所需的身份证件、合同、票据印章等的地点,作案前聚集策划场所。实施犯罪现场是指作案人进入某一空间后,已经实施犯罪行为的地点和场所。例如,金融诈骗场所,签定虚假合同场所、走私货物交易场所等。隐匿犯罪现场,是指实施犯罪行为后,作案人隐匿赃款赃物和犯罪证据的场所。例如,走私、诈骗物品的藏匿现场,洗钱的行为场所。  相似文献   

5.
案件以及侦查中的所谓“不可知信息”,是指在案件中客观存在的,由于案件的当事人(作案人、报案人、侦查员、证人及其他与案件有关人员)在案件发生和侦破过程中直接参与、接触或者在场等,掌握全部或部分外人不可能知道的案件信息(特别是犯罪现场信息)。在这些当事人中,由于作案人实施了犯罪全过程,因而掌握的“不可知信息”最多、最充分。这些信息可以转换为揭露、证实和打击犯罪的证据,这种证据就是我们所说的“不可知信息证据”。反之,其他非当事人通过道听途说等途径或由于案件保密等原因使其直接接触进而掌握了部分案件信息(如露天现场尸体),这些表面的、局  相似文献   

6.
庭前证供的证据能力即是庭前证供作为一种证据(主要是控方证据)被法庭所接受的资格。庭前证人证言和被指控人的陈述作为证据的一个种类,是具有被法庭采纳的可能性的,并不因为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如传闻法则)而排除在法庭之外。然而对于某个具体案件而言,其进入法庭以后,最终得以作为控方指控被告人犯罪的证据或者证明被指控人无罪、罪轻的证据被法庭所采纳,就需要具有相应的证据能力。本文从以下两方面入手:一是庭前证供作为一般证据的证据能力的角度所应具备的自身属性;二是从证据能力规则角度对庭前证供的证据能力加以界定。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嘉兴市公安局为了适应治安形势的变化,不断调整侦查破案对策,刑侦支队刑事犯罪信息、刑事技术等部门在强化犯罪信息传递与利用,提高打击流窜犯罪效能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强化犯罪现场信息工作,为系列案件侦破提供线索侦查破案的线索主要来源于犯罪现场信息。犯罪现场信息不仅包括手印、足迹、工具痕迹等形象物证,还包括依附在上述痕迹物证当中的犯罪心理、实施犯罪过程、作案熟练程度、特殊作案手段、作案人数等犯罪信息内容。刑侦支队明确要求基层情报信息部门在规定的时间内及时搜集上述犯罪现场信息,并快速汇总、整理并上报。刑侦支队的信息、技术等部门可通过公安信息网不间断地浏览各地上报的犯罪现场信息,及时捕获流窜作案信息,为领导决策和各地的设卡、守候、清查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1998年10月下旬,嘉兴市平湖、嘉善  相似文献   

8.
这里论及的证据材料,不完全等同于《刑事诉讼法》第42 条中规定的七种证据,更多的是指在案件侦查过程中对案件的定性、侦查的展开以及对抓捕犯罪嫌疑人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证据材料。现场痕迹物证现场痕迹物证,是勘查人员在对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痕迹、人体、文件等勘验、检查中发现和搜集的由于犯罪活动所遗留下来的各种痕迹和物品。作为犯罪现场上的一种客观存在,它包含着丰富的犯罪信息,是判断案件性质、分析作案过  相似文献   

9.
浅析刑讯逼供的存在及限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刑讯逼供的历史及与法的关系 (一)刑讯逼供的成因与历史 要分析刑讯逼供的成因,首先必须承认,刑讯逼供在客观上对侦查犯罪具有一定的价值。我们知道,任何已经发生的事情都是过去的时态,许多犯罪者又十分周密地对真相加以掩盖,使得侦查成为极其艰难的任务,又因为犯罪者是第一手的、直接的行为人,其口供具有其他证据无法替代的侦查价值和证据价值。因此,古今中外,口供无一例外地成为犯罪侦查和审判中最受重视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在刑事案件中,确定一名嫌疑对象犯罪,必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证据有直接证据和间接证据之分.直接证据是指能单独、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的证据.如耳闻目睹邢事案件事实发生的证人所作的证言,坦白、自首的案犯所作的有罪供述等.直接证据对案件主要事实有着直接的证明作用,只要查明直接证据本身真实可靠,就可以弄清刑事案件的事实真相,确定犯罪人.但是,在司法实践中,犯罪现象十分复杂,直接证据难以发现和获得,因此,司法工作人员在确定嫌疑对象犯罪时,除了依靠直接证据以外,大量更地要依靠间接证据.间接证据是与案件主要事实有间接联系的材料.间接证据只能估证与案件有关的个别情节或片段,而不能直接证明案件主要事实.因此,依靠间接证据来确定嫌疑对象犯罪是一个十分复杂的推理判断过程.  相似文献   

11.
诱惑侦查之合法性分析   总被引:77,自引:0,他引:77  
诱惑侦查 ,又称为侦查陷阱 ,是指侦查机关设置圈套 ,引诱侦查对象实施犯罪 ,并将其及时 (在犯罪现场或人赃并获 )拘捕的一种侦查手段。这种侦查手段的优势在于 ,整个犯罪过程在侦查机关严密的监控之下 ,绝无犯罪嫌疑人逃脱、毁证、匿赃之虞 ,而且案件一经查破 ,所有的调查取证工作也几乎同时结束 ,案子破得干脆利落 ,耗时短 ,也难以翻供翻证。因此 ,这种侦查手段越来越受到侦查机关的青睐 ,并在侦破毒品犯罪、假币犯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据广西桂林某城区检察院统计 ,该院在 1 998年至 1 999年 6月受理这两类案件 94件 1 30人 ,其中就有 80 …  相似文献   

12.
法医不可忽视现场勘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犯罪现场是犯罪行为实施的场所。犯罪分子只要进行了犯罪活动就一定在现场上遗留与犯罪有关的痕迹和物证。为了收集犯罪证据,揭露证实犯罪人,法医必须参与犯罪现场的勘验工作,从中获取有用的信息和物证,为侦察破案提供线索,为法庭审判提供证据。然而,在实际工作中部分法医工作者由于缺乏系统的现场勘查知识和技能,缺乏从犯罪现场寻找犯罪证据的意识,故在办案过程中,往往只注意对尸体的检验,而忽略了对现场的勘查。在实际工作中,法医工作者必须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现场勘查的知识和技能,并能熟练地运用。认真参加犯罪现场勘查,…  相似文献   

13.
犯罪现场是犯罪活动的场所,是刑侦部门认识犯罪,查破案件的客观物质基础。能否妥善地保护好犯罪现场,使它保持案发时的原始状态,对准确弄清案情,及时侦破案件具有重要意义。犯罪现场保护是指,犯罪案件发现以后,对发生案件的地点(场所)、犯罪物证和被害人采取的警戒和保护措施,防止由于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影响而破坏现场,保障现场勘查在犯罪现场保持其发现时的状态下开展的一项重要工作。现场保护  相似文献   

14.
人体气味的证据价值及检验技术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体气味是具体人的一种生物信息,皮肤腺是人体气味产生之源。由遗传基因控制的人类白细胞抗原,经由免疫系统决定人体气味的特征。遗留于犯罪现场的人体气味具有相对稳定性,是与案件事实相关联的一种物证,具有一定的证据能力。警犬鉴别是辨识人体气味的主要技术手段。电子鼻、气相色谱质谱等化学分析仪器也可用于人体气味的检测分析。利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对气味进行辨识具有嗅觉学的作用。警犬鉴别人体气味的结果与仪器分析的结果相互印证是检测分析人体气味证据技术的发展方向,也是人体气味证据走上法庭的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15.
一、搞好庭前的辩论预测 公诉人应当全面了解和掌握有关犯罪的事实和相关证据,认真做好法庭辩论的准备工作,做法庭前辩论预测是搞好法庭辩论的基础。 首先,要搞好辩护意向的预测。(1)从案件争论的焦点中预测。有些案件由于疑难或证据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6.
犯罪现场是刑事案件侦查的起点和基础,通过对犯罪现场的勘查和访问,可以获取全面的犯罪现场信息,综合运用各种现场信息可以对案件作出准确全面的现场分析,从而为刻画犯罪脸谱以及确定侦查方向和范围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冬 《刑事技术》2005,(6):38-40
随着计算机深入千家万户,成为人们工作和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之后,计算机犯罪也以网络入侵、网络诈骗、网络盗窃和盗用知识产权等各种形式出现。打击计算机犯罪的关键是如何将犯罪者留在计算机及相关设备中的“电子痕迹”作为有效的诉讼证据提供给法庭,以便将犯罪者绳之以法,成为目前人们研究、关注及迫切解决的技术问题,这即是计算机电子证据取证技术。它是取证技术人员使用软件和工具,全面地检查计算机系统,以提取有关计算机犯罪的电子证据,并对该证据进行的确定、收集、保护、分析、归档以及法庭出示的过程。1电子证据的特点计算机电子…  相似文献   

18.
醉酒型强奸案件一般多发于相识者及相熟者之间,双方在“是否违背被害人意志”方面往往各执一词,形成“一对一”证据状态。案件审理过程中,应充分运用“常识、常情、常理”法则,并借助间接证据构建完整证据体系,运用辅助证据增强司法确信,进而得出唯一结论,排除合理怀疑。庭审时,面对被告人的拒不认罪,要秉持客观公正立场,通过结构及技巧性讯问,科学合理布局示证、答辩体系充分还原事实,以法庭教育释法说理共促达成社会共识,实现指控犯罪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贿赂犯罪是一种高隐蔽性、较难查证的犯罪。从检察机关查证贿赂犯罪的实践看,取证、固证的方法对案件的查处以及能否顺利提起公诉交付审判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贿赂案件的特点,探索此类案件取证、固证的方法。一、贿赂案件取证固证的原则1.时效性原则。2.秘密性原则。3.协作性原则。4.特殊性原则。二、司法实践中贿赂案件取证固证的难点1.证据数量较少。贿赂犯罪是检察机关重点打击的职务犯罪之一,行贿、受贿犯罪历来是暗箱操作,往往只有行贿、受贿双方知晓,导致案件中直接证据较少。加之,行贿的钱物也通常从隐蔽渠道获得,缺少相关的书证印…  相似文献   

20.
电子物证检验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目的阐述电子物证检验技术的专业内容和组成,以及开展电子物证检验的作用和重要意义;方法研究美国、欧洲和国内电子证据及其检验鉴定的数据资料,结合国内物证检验技术发展现状和需求,论证电子物证检验技术;结果提出了电子物证检验定义、检验对象、技术方法、特点作用以及尽快在国内建立电子物证检验专业等观点;结论电子物证检验是关于识别、发现、提取、保存、恢复、展示、分析和鉴定电子设备中存在的电子信息(电子证据)的科学技术,其检验结果可以作案件侦查线索或法庭证据。开展电子物证检验可以有效提高犯罪侦查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