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马克思主义来自于英国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和德国的古典哲学,同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也有一个思想来源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人类一切文明进步的理论成果,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来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与本国国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的国情有两个特点:一是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和文化的文明古国,二是一个发展中的社会主义大国。  相似文献   

2.
<正>这里说的马克思主义"来源"与"组成部分",出自列宁的一篇题为《马克思主义的三个来源和三个组成部分》的文章。这篇文章写于一九一三年。在一九一〇到一九一四年间,列宁连着写了几篇有关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其中包括《论马克思主义历史发展的几个特点》、《马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主义学说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个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即辯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是研究政治上层建筑借以树立起来的经济制度即生产关系,是马克思主义的主要內容。科学社会主义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为什么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呢? 第一、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政治经济学的落脚点。科学社会主义是马  相似文献   

4.
在《法哲学原理》第三篇第二章中,黑格尔通过对市民社会理论及其由需要和劳动构成的范畴体系的政治经济学阐释,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问题与哲学问题结合起来,阐述了自己高度概括的政治经济学思想。比较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前后研究主题的转向,黑格尔《法哲学原理》的政治经济学建构从理论视阈、研究路径、思维方法三个方面直接启迪了马克思的政治经济学研究。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彼此互相联系,构成一个统一的整体。可以从以下六个方面论述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来源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马克思主义发展的历史过程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从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的实际情况看马克思主义的整体性,掌握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本途径和运用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6.
文摘     
马克思主义的第四来源传统观点认为,马克思主义有三个来源。香港专栏作家鲁凡之最近在上海社科院作学术讲演时提出新看法。他说,马克思主义综合了人类认识史上的积极成果,除通常为人们讲的,批判地吸收了德国古典哲学、英国古典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外,还应加上一点,即意大利的人文主义,它是马克思主义的第四来源。当时的达·芬奇既是杰出的艺术家又是伟大的自然科学家,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米开朗琪罗是雕塑家、画家、建筑师又是诗人。马克思所说全面发展的人,就是指这样的人。  相似文献   

7.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份之一。它同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共同组成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我们要完整地掌握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就不仅要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而且还要学习科学社会主义。可是长期以来,在我们这样一个社会主义的东方大国里,科学社会主义没有当作一门独立的学科进行研究、学习和宣传,在高等学校里和干部理论教育中也没有开设科学社会主义课程,致使许多人不懂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著作选读》学习提要《马克思主义著作选读》是中共甘肃谷辜党校马列原著教材,选编了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具有代表性的部分论著,包括哲学、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学说等方面的内容。按照“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和要求,...  相似文献   

9.
##正##当前,经济学泾渭分明地分为两个派别,一个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一个是现代西方经济学。这两个经济学流派的源头都是古典政治经济学。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科学,创始人是英国古典经济学家威廉.配第,它的主要代表和完成者是亚当.斯密和李嘉图。代表作是亚当.斯密的《国民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继承了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科学遗产、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基础之上的、具有合理的科学内核和重大理论价值的一个科学范畴。自由劳动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基石,它包含劳动人、自由人、学习人三个层面的丰富内涵,对今天学习型社会以及劳动自由关系下的教育体系具有指导意义,从传统哲学和现代社会角度,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近来,我国理论界有的同志认为: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这个观点是值得商榷的。马克思主义有三个组成部分,即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如果承认人是马克思主义的出发点,那么,人毫无疑问应是它的三个组成部分的出发点。但是,马克思在论述他的政治经济学的方法时,十分明确地否定了人是出发点的观点。一八七九年,当德国庸俗的资产阶级经济学家阿·瓦格纳曲解马克思的《资本论》,把人当作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出发点时,马克思针锋相对的指出:“我们的瓦格纳先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是“一块整钢”,但“这块整钢”多年来一直是被我们“分块打造”的。在学科归属上,马克思主义三大组成部分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分别归属于哲学、经济学和政治学三个一级学科,理论研究和人才培养都是按照这三个专业方向来完成的;  相似文献   

13.
路位维希·费尔巴哈与抽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恩格斯(《马恩选集》第.1卷)卡尔·马克思(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辩证法的要案(列宁《列宁选集》第2卷)矛盾论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实践论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唯物辩证法大纲李达人民出版社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李秀林等人大出版社遇俗哲学韩树英青年出版社简明哲学原理杨焕章主编上海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荟本原理 十一所高校哲学教材编写组辽宁人民出版社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十九所高校《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编写组 福建人民出版社自然排证法讲义(初搞) 《自然辩证法…  相似文献   

14.
周淑芳 《前沿》2003,23(8):34-38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在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批判性继承中产生的。在当今中国 ,迫切需要发展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要在坚持和继承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上发展 ,在联系中国初级阶段国情的条件下 ,大胆地借鉴西方经济学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5.
我国高校按"三个组成部分"(哲学、政治经济学、社会主义学)设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学体系,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面前已经被边缘化,实践要求我们重新给马克思主义定位.马克思理论、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并不是一回事.我们应在立足文本的基础上探寻马克思主义的"原生态".  相似文献   

16.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及课堂教学中,常以"吃梨子才知道梨子的滋味"作为批驳不可知论,证明实践出真知的例子。但"吃梨子"本身只是生理活动,因而不属于实践。以"吃"作为比喻源出于恩格斯和列宁对不可知论的批判。其被用于恩格斯、列宁和毛泽东在特定的政治语境中政治批判的需要。如何认识外部世界、如何证明人的思维感知与外部世界的一致性,是近代哲学和德国古典哲学讨论的重点问题,它是一个逻辑问题而非经验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坚持世界的可知性,实践出真知;另一方面也看到真理的相对性与实践的不确定性。我们应该从学理上全面地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  相似文献   

17.
政治经济学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同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一起,是工人阶级的强大思想武器。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社会生产关系发展的规律。 物质资料的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人们的生产活动首先是一个劳动过程,生产具有三个最基本的要素,即劳动、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  相似文献   

18.
陆昱 《长江论坛》2015,(6):13-17
古典政治经济学理论基于其哲学方法论和政治立场,过分强调政治与经济的抽象属性,对于谁行使政治权力,又和谁的经济利益发生怎样的联系,没有也不愿意回答。马克思把哲学当作精神武器,由哲学进入历史,从经济解析政治,确立了政治与经济关系的唯物主义观点,即:经济基础决定政治这一上层建筑的性质、变动,政治反过来对经济基础具有一定的反作用。列宁继承、发展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科学理论,认为"政治方面的经济"是为了夺取政权,为新社会的经济发展打好政治制度基础;"经济方面的政治"是为了发展生产,最终创造出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发达生产力。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政治与经济关系理论进行历史考察将使我们获得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19.
《松州》2010,(3)
<正>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答:马克思主义,从狭义来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从广义来说,还包括后人对它的发展。它有三个基本的或者主要的组成部分,即马克思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20.
辩证法、认识论、逻辑学三者的同一,是列宁系统研究和叙述辩证法的一个首要原则,是列宁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所写八个《哲学笔记本》的主导线索。然而,长期以来,列宁的这个重要思想,却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中最难阐述清楚的问题之一,在国际国内的哲学界,出现各种不同的理解,有着众说纷纭的说法。这里争论的焦点是:列宁所说三者是“同一个东西”的科学含义究竟是什么?所谓三者同一,究竟是指“一门科学的三个方面”,还是指“三门科学的相互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