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非传统安全研究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对传统安全研究的反思和发展。非传统安全 研究强调人的安全的普世价值取向, 但在其他非传统安全问题“安全化”的背后, 隐藏着国家利益 的诉求。非传统安全问题对国际关系产生了重大影响, 使国际无政府状态下康德文化的建构成为 可能。面对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的共同威胁, 中国政府创造性地提出了“和谐世界”的新理念。  相似文献   

2.
冷战后的国际关系格局呈现不平衡发展。除了原有直接涉及外交、政治、军事等领域的特征之外,更具备了很多非传统安全的内容,例如国际资本通过债务危机或量化宽松政策以隐蔽的方式实施对发展中国家的索取,以及诸如“转基因”、“新物种”等新技术形态对发展中国家进行的“侵占”等等。中印两国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势必首当其冲。所以,中印两国应建立起新型的发展中大国关系,从而应付新国际关系格局的挑战,并在国际社会中获得相应的地位和权利。  相似文献   

3.
2004年12月26日发生的印度洋海啸,造成印度洋周边国家二十七万多人死亡或失踪,经济损失更是难以估量。随即,国际社会发起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救援行动,这可以说是一场针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危机管理。它不仅表明全球化时代人类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凸显了加强国际危机管理合作机制建设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一、危机与国际危机管理合作机制所谓危机,是指“对一个社会系统的基本价值和行为准则架构产生严重威胁,并且在时间压力和不确定性极高的情况下必须对其做出关键决策的事件”。危机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由自然…  相似文献   

4.
海啸·救援·国际危机管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4年12月26日印度洋地震及海啸爆发后,国际社会发起了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救援行动,可以说是一场针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国际危机管理。它不仅表明全球化时代人类对非传统安全威胁的认识上升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更凸显了加强全球性危机管理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5.
论全球化时代的非传统危机及其管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全球化时代 ,绝大多数危机事件发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全球化 ,而大多数危机的影响也是全球性的 ,所以这些危机需要全球化的管理。非传统的危机与危机管理则主要是指危机的类型、危机管理目标、危机管理的参与者与管理方式正在逐步超越传统的框架 ,表现出不同以往的特征。全球化背景下的非传统危机管理在很大程度上需要依托社会生活的日常管理机制 ,强化民众的心理素质和危机意识。它固然可以借助更多的科技手段和日常化的社会管理机制 ,但在全球化复杂背景下仍面临很多不确定性 ,这些不确定性在很大程度上也影响其目标与效益。尽管全球化非传统危机管理时代已经来临 ,但危机管理中的国家特色不是在消退 ,而是在加强。这种特色也是对国际化危机管理的一个重要补充。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对国际制度创新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国际关系领域,国际制度创新的基本目标是使制度更加体现国际社会的基本政治认同与价值观念,更加促进地区稳定与世界和平。文化作为一种共有观念,对于国际制度创新具有更加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作用通过在非传统安全领域形成全球集体认同,或在地区层面建构制度创新的共识等方式表现出来。通过文化与权力的结合、文化与利益的结合,并通过国际社会的长期实践,在一定的危机或者偶然因素的促动下,文化就有可能实现制度化,推动国际和地区的合作进程。  相似文献   

7.
危机管理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危机管理对冷战后的国际关系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美关系为例,运用危机管理的相关理论,阐释了中美危机管理的基本内涵,以及中美危机管理的四个基本要素,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危机管理对中美关系的影响。本文认为,危机管理是发展中美关系和实现中国和平发展的战略支撑点;多边危机管理和非传统危机管理活动已经成为中美关系发展的现实增长点;危机管理在未来可以消除中国发展对中美关系的震荡;同时,管理世界权力体系中的危机,也是中国应该承担的国际责任。  相似文献   

8.
纵观世界历史,科技与经济发展推动人类社会进步,战争与重大危机改变国际政治进程。冷战后,国际体系以和平改良方式破旧立新,处于缓慢过渡的转型时期。其间一次次重大安全危机,成为这一进程的助推器和加速器。新冠肺炎疫情就是最新例证,其冲击力和危害性不亚于以往任何一场传统或非传统安全危机,不仅印证,而且加速,甚至局部塑造着世界变局。2020年因此成为后冷战时期极不平凡的特殊年份。  相似文献   

9.
非传统安全合作是国际关系领域的新焦点。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际关系学者开始关注日益凸显的非传统安全问题,包括恐怖主义、金融危机、跨国有组织犯罪、传染性疾病、气候变化、移民难民、复合性自然灾害、自然资源枯竭或跨界资源冲突等。非传统安全挑战严重威胁着区域安全,东亚和南亚地区也不例外。审视中国和印度这两个地缘相连的竞争大国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印双边非传统安全合作,从传统安全角度看,长期以来存在的领土争议是阻碍中印关系发展的核心问题,而从非传统安全角度看,中印之间的合作交流却超过以往。中印之间存在的传统安全问题和非传统安全问题之间的关联,经济安全、能源安全、民族分裂主义与恐怖主义、水资源安全、流行性疾病、海洋安全、生态安全等领域是双方能够实现合作的非传统安全优先领域,而"和合主义"理念范式与"多元共赢"合作模式为中印之间的非传统安全合作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从而展示出中印共同携手发展的可能与前景。  相似文献   

10.
张云 《东南亚纵横》2011,(11):71-74
冷战结束后,区域化"国际社会"的全球发展趋势明显,用传统的国际关系理论很难诠释和驾驭,英国学派的"国际社会"理论在更广阔的时空观中来观察和分析国际关系的区域化进程,提供了一个独特的视角,东盟则提供了一个典型的个案。  相似文献   

11.
中国国际角色的转换与国际社会的认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角色具有客观和主观的两重性规范。中国国际角色的客观性是依据自身实力的角色定位,但这种客观角色定位常常被国际社会错误领会和认知,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角色的主观建构与中国国际角色的客观定位有很大的偏离,从而造成中国与其他行为体之间的角色紧张和冲突。“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与这种偏离存在着直接的关系,而这些错误认知来自于美国等西方大国对中国过去的国际角色和现存国际体系评判的固化,这种固化忽视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国际角色的不稳定性,也忽视了中国国际新角色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12.
国际反恐斗争中的若干国际法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者根据国际法惯例和"9.11"事件后美国发动反恐战争以来国际形势的发展变化,就恐怖主义的性质、反恐与人道主义的关系等重要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3.
The contemporary world situation is undergoing complex and deep changes and at a conjuncture of major transformation and readjustment. Generally speaking,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is stable and the common wish of the people of the world is to seek peace, development and cooperation. The international balance of power is developing in the direction favourable to world peace, leaving little possibility of major scourge of war that may disequilibrate world configuration. But the old problems affecting world tranquillity are still pending with cropping up of new problems and new conflicts. The relations among major world powers are undergoing delicate changes. There is uncertainty in regional conflicts and hot spot issues in the Middle East and Africa. Traditional security threats are intertwined with non-traditional ones.  相似文献   

14.
当前以金融危机为主轴的国际形势变化契合了世界秩序正向后西方社会或后美国社会转换的大背景。国际形势的剧变给处在崛起道路上关键阶段的中国带来了重要的机遇,这一机遇主要体现在扩大中国政治影响力和调整中国与现存国际体系的关系上。  相似文献   

15.
2006年,国际格局调整加快,世界热点问题升温,大国协调进一步展开,中国外交硕果累累。2007年,世界将进入深度调整,国际形势总体趋向缓和,但局部紧张可能加剧,尤其是伊朗核问题有可能升级,中国外交则在面对新机遇的同时有可能遭遇更复杂的挑战。鉴此,《现代国际关系》编辑部于2007年1月6日举办“2007年国际大势前瞻”研讨会,特别邀请30多位京内外专家学者在总结、回顾2006年国际形势的基础上,着重对2007年国际形势及中国外交的变化趋势进行前瞻性分析。现将研讨会主要观点辑录如下,以期有助于读者更准确把握国际形势走向。  相似文献   

16.
国际体系转型与中国国际话语权提升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在国际体系转型的大背景下,提升国际话语权显得非常必要。中国经过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国家强劲崛起为国际话语权的提升提供了条件。中国可以从“中国特色”范式的形成、中国理论水平的提高、外交政策的调整及国际传播能力的增强等四个方面入手,提高自身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论国际政治社会化对国际社会发展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际社会化主要是指不同民族国家由于足够的交往,形成了某种国际政治文化,而这种文化反过来又从发源地向周边其他国家扩大传播的过程.国际政治社会化是人类历史进步在国际政治层面上的基本表现,也是国际社会发展的基本推动力量.它首先导致了国际体系的产生,接着催生了现代意义上的国际社会,而在当代国际政治中促成了许多安全共同体.笔者认为,未来世界社会时代的到来,也有待于国际政治社会化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8.
In 2011 the international strategic situation descended into "chaos" just as in the ten years following "9.11", and in each of the 20 years following the end of the Cold War. Japan experienced the Fuku...  相似文献   

19.
"国际政治"与"国际关系"概念辨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际关系”与“国际政治”是两个在内涵与外延上既有交叉又不完全重合的概念或学科 ,所以有时交换使用、通用 ;有时并列使用。在实际使用中由于人们理解上的含混和不一致 ,给研究、交流和学科建设等带来诸多不便。本文旨在对其进行必要的梳理和剖析。  相似文献   

20.
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关联性剖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首先从法社会学的视角探讨了国际关系与国际法的互动关系,通过对国际关系史和国际法发展史的回顾加以论证,继而依据国际现实批判了导致二者既存矛盾的因素,最后得出了以广义国际观念和全球治理模式来应对国际社会现实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