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要根据各级人大代表结构状况,特别是存在的问题,分析代表结构的影响因素,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进一步优化代表结构。人大代表的结构是人大代表代表性的重要内容,同时也反映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程度、社会阶层的分化和社会和谐发展的要求。党的十八大对人大代表的结构比例提出了明确要求;2010年以来,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修改了选举法、代表法,从法律层面对人大代表制度进行了完善,同时更加明确了各方面代表的广泛性、代表性。在实践中,从2011年开始,全国自下而上开展五级人大代表的选举,这是首次实行城乡按相同人口比例选举人大代表。从各地的选举结果看,代表结构比例总体得到优化,但也存在一些问题,需进一步努力改善。  相似文献   

2.
人大代表既是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主体,又是各级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肩负着代表人民管理国家事务的重任。人大代表结构是否合理,直接关系到人民当家作主权利的实现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作用的充分发挥。因此,优化人大代表的结构,是人大更好地发挥制度优势的一个重要前提,也是在人大换届选举工作中必须重视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3.
李法江 《公民导刊》2013,(10):38-39
<正>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是畅通民意诉求的有效途径.建立和完善人大代表联系人民群众制度.是密切人大代表与人民群众联系的制度保障,也是提高代表履职自觉性的迫切要求。人大代表只有密切联系人民群众,才能了解到真实的社情民意,才能提高参政议政水平,提出的议案和建议才会有针对性。  相似文献   

4.
长期以来,我国有关人大代表辞职的法律规定和制度建设还不够具体和完善。成都市金牛区人大常委会颁布的《关于人大代表辞职的暂行规定》在理论观念上存在明显误区,在实践操作上具有不公正性,不是人大制度的创新。要进一步完善人大代表辞职制度,必须从理论上和思想上对代表构成、代表性等问题有一个正确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论人大代表的法理定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建民 《岭南学刊》2004,33(6):30-33,65
对人大代表地位进行清楚的法理界定,是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基础工作,也是提高人大代表素质、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前提条件。从宪法规定和代表法等法律规定来看,人大代表是一种政治性职务;人大代表是人民权力的受托者和人民意志的表达者,人大代表是国家权力的直接行使者,具有兼顾性和自主选择性;人大代表的代表性从法理上说是代理性,而不是替代性、取代性。  相似文献   

6.
完善人大代表的代表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导读】所谓人大代表的代表性,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大代表所代表的人民的全面程度;二是人大代表履行代表职责的有效性。前者要求人大代表从民众中产生,后者要求人大代表为民众办事。这两个方面都不可缺少。因此,代表性的完善就有两个方面的任务,其一,在选举制度中保证人民能自主选择代表进入权力机关;其二,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保证人大代表能为人民办事。  相似文献   

7.
在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本没有“行业人大代表”这样一种角色,尽管在选举过程中,可能考虑到行业的代表性。但是,一些人大代表被他所在的选区选民选举出来后,方才觉得自己是“行业代表”。类似这种情况和意识,反映着一种可能存在的“利益冲突”:人大代表的利益与选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8.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但目前人大制度的弊端制约着人大代表充分行使权利与履行职责。其重要原因之一是人大制度中的潜在权力机制制约着人大代表行使权利,主要表现为权力授受关系不清而导致的身份认知错位;行政等级地位转化而来的权力优势;由知识专长而获得的权力所产生的支配优势等。因此,必须改革人大代表制度,建立健全人大代表充分行使权利的有效机制。  相似文献   

9.
关于人大代表制度的反思与重构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任何一项制度的运行状况都与其运作主体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主体的主观意识、客观条件以及制度运作的程序直接决定着该项制度的实施效果 ,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也是如此。人民代表大会是由人民选举产生的代表组成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 ,人大代表的产生方式、参政议政能力以及他们议政的方式等等都是人大制度运作状况良莠之主要变量 ,而人大代表观在很大程度上与这些变量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本文的旨趣在于从我国目前人大代表观之错位现象入手 ,揭示与其密切相关的一些问题 ,并提出有关人大代表的选举方式和议政方式等改革思路 ,以期人大制…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基层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实践中,出现了劝辞代表的现象,有的地方人大还将其上升到了制度层面。对这个创新做法,社会各界反映不一样,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疏通人大代表的“进出口”,建立一个既合乎法律法规、又合乎情理的人大代表“退出”机制,是当前人大代表工作与时俱进的重要课题之一,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1.
人大代表如何在闭会期间发挥作用,向来是基层民主实践的重要课题之一。近些年,上海、福建、贵州、江西、四川、重庆等省和直辖市,包括嘉兴市的秀洲区,陆续在县(市、区)一级层面上开展以人大代表介入信访工作,接待信访人员化解信访矛盾为核心内容的活动,有的还延伸到了乡镇人大代表,有的建立了人大代表代理群众信访的制度。2008年全国人代会上,更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了“关于建立人大代表信访接待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刘肖委 《人大研究》2011,(10):15-17
当前,关于人大代表制度的研究已成为宪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多个学科的热门课题。近年来,学术界关于这一问题的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主要涉及人大代表制度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的地位、现阶段我国人大代表制度运行中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以及如何改革和完善人大代表制度等方面。本文拟对学术界在以上问题研究中所取得的新进展做一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3.
陆多祥 《人大研究》2002,(12):23-25
经过几十年特别是近 2 0年的探索、发展 ,我们积累了一些如何发挥好人大代表作用的经验 ,使全国人大和地方各级人大代表的作用得到较好发挥。但是 ,在理论和实践上 ,阻碍人大代表作用发挥的因素仍有不少 ,使人民代表大会的有些职权落实不到位 ,也影响了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本文试通过对影响人大代表作用发挥的因素分析 ,提出进一步发挥人大代表作用的应对措施 ,以抛砖引玉 ,推动该问题的深入研究。  一、人大代表作用发挥的有利因素   (一 )宪法、法律和制度上的保障 ,使人大代表能较充分地行使职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成立伊始 ,我国制…  相似文献   

14.
代表法的颁布和实施,标志着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正向着成熟与完善的方向发展着;也标志着我国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经过近四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和创造性实践的成果,得到了法律确认。但代表法没有具体规范人大代表的素质要求。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在实际工作中,还需不需提代表素质要求,人大代表有没有素质要求?如果有,什么是人大代表素质,如何提高代表素质?这是目前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中值得探讨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5.
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有利于激发各级人大代表密切联系群众的积极性,促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完善,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高全社会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湖南省郴州市人大对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进行了有益地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同时,应该看到人大代表联系群众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本质要求和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仍有较大的差距,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工作仍然存在动力不足、能力不够、效果不好等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法律制度不够系统、组织制度不够健全、工作制度不够细化、保障制度不够给力、监督制度可操作性不强。完善人大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遵循在坚持中完善、在改革中发展的原则,从代表联系群众的组织制度、工作制度、保障制度、监督制度等方面着力。  相似文献   

16.
与西方国家的议会制度不同 ,我国人大的会议一年只有一次 ,会期也很短。因此 ,在人大会议闭会的长时间里 ,人大代表如何有效地行使代表职权、履行代表职能 ,充分发挥人大代表的作用 ,是人大制度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代表性”一说,是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化和经济环境急剧变迁、社会阶层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的背景下出现的。随着经济条件的改善和文化水平的提高,在政治发展过程中人们的政治参与意识日趋强烈,对于人大代表的期望值也越来越高。然而,代表性问题的存在使得人们对人大代表期望值的与日俱增同现实的矛盾也日益凸显出来,要缓解这一矛盾首先得弄清楚代表性的内涵。  相似文献   

18.
庞清涛 《人大研究》2006,(10):37-37
据媒体报道,最近一段时期,一些地方的基层人大根据新时期代表工作的新情况新要求,从提高代表工作水平的实际需要出发,实行了人大代表辞职制度。笔者为基层人大的这一举措叫好!所谓人大代表辞职制度,就是人大代表在任期内,若出现不能正常履行代表职务的特殊情况时,可以根据有关规定,依照法定程序辞去代表职务。人大代表辞职制度的实施,打破了人大代表的“终届制”,保证了代表结构的合理性和代表工作的连续性,其制度建设意义不可低估。首先,使法律的规定得到了实践。选举法第四十九条规定,“县级的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可以向本级人民代表大会常务…  相似文献   

19.
施帆 《云南人大》2007,(12):27-28
搞好县乡人大换届选举是我省今年下半年各级人大的一项重要工作,认真选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是各级人大换届选举的一项重要任务。能否选出素质较高、结构合理的人大代表,对于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具有重大影响。如何优化代表结构,是这次县乡人大代表直接选举中一个情况比较复杂,操作难度较大的现实问题。下而,笔者结合云龙县以往的人大代表换届选举工作中的实际,粗浅试述优化人大代表结构问题。  相似文献   

20.
理论界关于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意见综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陈晗 《人大研究》2008,(12):22-24
人大代表选举制度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的第一部选举法是1953年制定的,并依法在全国范围内进行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规模空前的普选,产生了地方各级人大代表和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现行选举法是1979年制定的,并于1982年、1986年、1995年、2004年先后四次进行修改。理论界对改革开放以来人大代表选举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如扩大直接选举、实行差额选举、选民联名推荐代表候选人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