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小康》2016,(15)
正公众对于电视媒体的信赖似乎已成为习惯,"2016媒体公信力调查"显示,受访者认为公信力最强的是电视,其次是报纸,而同属社交媒体的微博与微信在公信力的较量中,获胜的是微博作为媒体赖以生存的无形资产,公信力建设正处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继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  相似文献   

2.
《小康》2021,(22)
正对于媒体公信力和品牌价值而言,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在公众心中依然根深蒂固。即使信息的发布方式和公众的阅读方式发生改变和创新,但是人们对于传统媒体信息的依赖程度并没有降低。近年来,随着微信、微博、短视频等新媒体的日益活跃,公众接收到的信息越来越丰富,接收渠道也越来越多元。但是,对于媒体公信力和品牌价值而言,传统媒体的权威性在公众心中依然根深蒂固。"2021中国现代信用发展指数"调查结果就很好地证实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3.
柴静 《今日浙江》2008,(19):61-61
身为记者,过了这些年的记者节,今年才知道这个节与一位被枪决的记者相关。  相似文献   

4.
叶舟 《小康》2011,(7):116
为何一番关于食品安全的"为国为民"的倡议,会因为"记者黑名单"而招致公众反感?因为公众从某些政府部门监管媒体的控制欲和对媒体的不信任中,看出的是他们对公众的态度  相似文献   

5.
《小康》2017,(22)
<正>在大部分公众的印象中,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在公信力方面具有着强大的优势,那么新媒体的公信力,真的就"拼"不过传统媒体吗?如果用大数据来"检阅"不同媒体类型的公信力,以微博、微信为代表的新媒体的公信力,会比大多数人所认为的更加"靠谱"吗?  相似文献   

6.
公信力是新闻媒体最有价值的内在品质,是一种被社会公众所信赖的内在力量,也是媒体在市场竞争中制胜的关键性因素。它是媒体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日积月累形成的,是衡量媒体权威性、信誉度和社会影响力的标尺。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人民日报社时,在谈到新闻舆论时说"要不断提高舆论引导的权威性、公信力、影响力",话里面包含了对媒体如何提高公信力的一种期待和要求。  相似文献   

7.
《小康》2020,(22)
正越是在多元化传播的格局下,公众对真实信息和声音的需求就越迫切。"2020中国信用小康指数"调查结果显示,报纸、电视、杂志、广播位居媒体公信力榜单前四位,全部为传统媒体。"新媒体、自媒体的快速发展,带来了众声喧哗的舆论环境。然而,宽松不代表可以随意解构,价值多元不意味着没有主导,越是表达高度自由,越是需要极具公信力的主流声音。"业内人士曾经这样形容多元传播格局下主流媒体公信力的价值凸显。"2020中国信用小康  相似文献   

8.
阴通三 《前进》2004,(6):45-46
建设诚信山西,山西媒体的公信力如何,至关重要。这不仅仅是因为建设诚信山西需要发挥媒体的舆论功能,而且因为媒体自身的公信力,就是诚信山西的一个重要的构成要素。也就是说,山西的媒体不仅要为建设诚信山西大造舆论,而且要把增强自身的公信力放到增强媒体市场竞争力的领先地位。受众不会选择没有信誉的媒体;市场看好公众信任的媒体。提到公信力,自然会想到新闻的真实性。这是不言而喻的。一个时时刊登虚假新闻、虚假广告的媒体,如同生产假冒伪劣产品的厂家,市场上没有信誉度,公信力等于零。当然,在山西的主流媒体中,还没有一家这样的媒体…  相似文献   

9.
11月8日,第三个记者节如期而至。 时下,各种节日令人眼花缭乱、应接不遐。传统节日自不必说,西方传过来的节日就数不过来,什么圣诞节、情人节、母亲节、愚人节,以及地方的牡丹节、樱花节、冰雪节,据说连豆腐都有节了。然而,最使记者怦然心动的还是记者节。 记者,被誉为“无冕之王”。也有人说记者在进行舆论监督时,是继立法、行政、司法之外的“第四种权力”。这种说法对吗?反正有观众把“焦点访谈”称作“青天”。我们认为,记者的确从事的是一个良心职业,是公众的代言人,是社会良知的守护者。  相似文献   

10.
政府公信力亨关政府存亡,是提高政府工作效能的重要保障.当前,政府(G)、媒体(M)、公众(P)三者之间信息沟通的变异,带来了政府绩效与公信度的非正向演进,从而导致政府公信力下降.从信息沟通的角度,剖析了政府、媒体,公众之间的信息沟通机理,指出只有培养和提高三大信息主体的信息沟通能力,才能从根本上提升政府公信力,并初步探索了培养政府信息沟通能力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传统的管控措施已经无法有效处理不良网络舆情,反而会削弱主流媒体和基层政府的公信力。基层政府要增强舆情风险防控意识,完善舆情信息收集和追踪系统,拓宽公众利益诉求表达渠道,及时回应舆情,提升舆情危机应对能力。  相似文献   

12.
最近恰逢记者节的到来,有关记者的感言也颇多起来,赞美记者职业高尚的有之,感叹记者辛苦的有之,斥责记者"贬值"的亦有之。记者原本一个好端端的"无冕之王",在"纸陷包子"和"金钱至上"的  相似文献   

13.
政府公信力是政府执政的首要条件和根本基础,是受到公众普遍关注的社会焦点。自媒体时代的到来给传统的政府治理方式以极大的冲击,政府在行政事务中所面临的问题在自媒体时代的条件下变得更为突出和棘手,即在固有问题被不断放大的同时,又不断生成新的舆论应对危机。通过对自媒体时代政府治理的现状进行分析,以政务微博为典型代表,探寻政府公信力面临的主要问题,并试图在现有法律机制和政策框架内,寻求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在百姓眼里,从善如流、知错即改,远比"一贯正确"更加可信、可敬、可亲。纵观这些年的情况,大凡能够及时回应公众质疑、正确对待社情民意的,往往会在良性互动中提升政府公信力。就此而言,群众的诉求、媒体的  相似文献   

15.
鄂璠 《小康》2013,(8):54-57
作为传统媒体代表的电视依旧有着最强的公信力,新媒体大军中的"实力派"网络则反超了有着漫长历史的报纸,不过,没有一个媒介拥有"垄断"地位,要想赢得公众的信任,还要依靠媒体自身的努力,像北京卫视、《人民日报》、凤凰网那样发出"最美和声"  相似文献   

16.
金厚勋 《群众》2010,(8):69-70
<正>"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树立和秉持高度的社会责任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重要。""要被公众广泛接受、受社会广泛尊重,不断提高公信力和影响力,就应该遵守新闻从业基本准则。"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世界媒体峰会上的重要讲话,对新形势下我国地方新闻外  相似文献   

17.
11月8日是第六个中国记者节,本应是中国新闻工作者开心的日子,然而,这一天,一些地方相继发生记者被殴打的事件,令人震惊。郑州中方园小区业主与物业公司工作人员发生冲突,一业主被打伤住院。当多家媒体记者闻讯赶到采访时,也遭到十几名手持木棍者的追打,河南电视台法制频道一名记者被打得血流满面(据《东方今报》11月9日)。江西九江日报社的新闻工作者们也在一片愤怒之中度过了属于他们自己的节日——当天上午,该报社一名记者为制止城管人员的野蛮执法,竟在自己单位的大门口遭到对方的群殴;闻讯赶来制止城管人员施暴的多名记者也都遭到拳打…  相似文献   

18.
执政公信力作为执政党与公众之间互动的一个结果,体现公众对执政党的信任程度,在某种意义上,也影响执政党合法性。公众对执政党的信任程度,取决于二者互动过程中信息传播与获取的有效程度,实际上反映二者之间沟通关系。提升县级党组织的公信力应以加强政治沟通过程的有效性为基础保障。基于绥棱县@绥棱人的考察,发现民情微信可以为政治有效沟通提供现实渠道,打通为群众服务的"最后一公里"。县级党组织可以合理借鉴@绥棱人,充分利用民情微信这个提升公信力的有效通道,积极探索并创新有效沟通方式,提升执政公信力,从而更好发挥县级党组织"压舱石"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家法治建设、司法公正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媒体监督有其正当性和必要性,通过透析当前媒体聚焦的热点案件,媒体监督对司法公信力提升积极、消极影响并存。媒体监督与司法公信力冲突本质上有正义法律观和朴素道德观的冲突等深层次原因,为协调二者关系,应从立法、司法、执法、公民参与等多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媒体作为舆论监督的重要环节,是政府部门与公众之间的沟通桥梁。但是,当前存在少数基层干部片面认识新闻媒体的舆论监督作用、地方保护和官僚主义盛行等问题,引发了少数基层干部"围猎"媒体的行为,从而影响了媒体有效开展舆论监督工作。鉴于此,各级政府要利用好新媒体做到政务公开透明,支持媒体工作,从而提升自身公信力,切实为群众服务;媒体也应客观真实地反映民声,体现出新闻职业精神,充分发挥媒体新闻舆论监督和引导作用,起到监督各级政府工作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