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普遍管辖原则的适用对象不应该存在任何例外,在主权代表豁免的问题上,现代国际法的发展还不能超越主权国家平等共存为特征的基本结构,普遍管辖应尊重被管辖国的意愿。为了维护持久和平与安全,需要正义,对严重危害人类的主权代表者应当寻求一条合法严惩的路径。  相似文献   

2.
随着国际刑事法院的建立,普遍管辖原则又重新提到了认识的高度。本文通过对普遍管辖原则与国家主权两者关系的联系,分析了如何更好地减少主权因素对普遍管辖原则的限制,以更好地打击国际犯罪。  相似文献   

3.
在以移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蓬勃发展的时代背景下,跨境数据的管辖及控制问题催生了数据主权诉求。美国、欧盟和中国等诸多国家和地区积极开展数据主权战略部署,法律与地域的差异导致了司法管辖权和数据控制权等方面的争端。我国应当积极为制定国际协议建言献策,推动数据主权治理的国际合作,完善本国数据主权战略,在捍卫国家数据主权与保障国家数据安全的同时寻求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4.
网络犯罪给传统属地管辖带来严峻挑战,犯罪地的认定与网络遍在性之间存在激烈冲突,如难以确定物理连接点、物理连接点的遍在性和对域外数据的长臂管辖权等等。官方对“犯罪地”的解释在与罪刑法定原则背离之余还缺少规律性和体系化,学界基于各种理由对犯罪地作出了解释方向各异的结论。网络自治论、管辖权相对论、IP地址管辖论、网址管辖论、有限管辖原则和最密切联系地原则,都与网络犯罪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背离。普遍管辖说、实害联系说、结果及与行为关联度说,均有可待商榷之处。设定网络犯罪管辖权应以“坚持主权”和“国际协作”为原则,恪守涉外与涉内网络犯罪管辖的一体化构建,同时平衡好“地”与“人”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保护性管辖权在国际法基本理论中,是一个国家运用其本国主权的前提条件。管辖权在理论上可分为属人管辖、属地管辖、保护性管辖和普遍性管辖。其中保护性管辖权又是一个特别敏感和含糊不清的管辖权概念及理论。对保护性管辖权理论作初步的探析,从其基本含义、理论中所含有的历史性因素以及特征出发,对保护性管辖权的理论作一个重新的审视。  相似文献   

6.
童伟华 《新东方》2014,(4):28-31
南海争端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应积极为南海争端最终解决创造有利条件。加强南海管辖海域的有效治理至关重要。刑事管辖权的行使是有效治理的重要环节。在南海管辖海域依法行使刑事管辖权,可以在维护南海管辖海域秩序和南海权益的同时,有效宣示主权,为未来解决权益争端提供更为充分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一国两制”思想的实施,使我国形成了多法域并存的法律体系,香港、澳门都享有高度的自治权,作为独立的法域存在。二者之间的独特法律秩序及其平等存在,使得一个特区的政府在另一个特权的法院享有司法管辖豁免权。在司法管辖豁免的具体实施上有选择的吸收美国的州主权豁免理论,通过宪法条款等措施处理法域间司法管辖豁免问题。  相似文献   

8.
罗旋 《湖湘论坛》2006,19(5):85-87
美国1976年的《外国主权豁免法》,所确定的限制豁免主义立场以及对外国政府非主权行为的管辖,是美国法院多次对中国政府及其财产行使管辖权的主要原因。而“仰融诉辽宁省政府”案中中国政府的胜诉表明,充分掌握美国管辖权理论在司法层面的运作特点,有利于中国政府在被诉时灵活运用法院地国的法律手段,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利益。  相似文献   

9.
反垄断法是市场经济完善的国家规范市场竞争秩序的重要法律制度。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反垄断的域外管辖权成为各国的必然选择。本文从国际法之国家主权理论出发,探讨了国家主权、国家主权之管辖权与反垄断法域外管辖之间的关系,分析了反垄断法域外适用的三种主要观点,论述了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应坚持国家绝对主权理论还是有限主权理论问题,提出了反垄断法域外适用应坚持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10.
5月初以来,中国海洋石油“981”钻井平台在我国西沙群岛主权和管辖海域开展钻探活动,越南方面出动包括武装船只在内的大批船只,非法强力干扰中方作业。同时,越方还纵容其国内反华游行示威。  相似文献   

11.
协议管辖是各国民诉法上的一项普遍制度,但各国立法都多其有一定的限制性条件。协议管辖的效力受到当事人选择法院的形式,选择内外国法院和协议性质等方面的影响。本文将对协议管辖原则的共同条件限制以及特别条件限制进行初步探讨,同时本文还将对协议管辖的效力问题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2.
自从李登辉抛出“特殊国与国关系论”后,台湾当局在其“书面说明”中声称:这是“从政治、历史与法律的观点”对“既存事实”的说明。事实证明,李登辉的“特殊国与国关系论”恰恰在政治、历史与法律上是站不住脚的。李登辉妄图把暂时对台湾的统治或管辖说成是对台湾的主权,作为其“特殊国与国关系”的理论依据,这是颠倒是非,混淆国际法关于主权与管辖权的概念。  相似文献   

13.
从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到欧洲经济治理风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9年12月初,国际信用评级机构普遍下调希腊主权债务的信用等级,希腊主权债务危机开始吸引越来越多的人的视线。随着事件发展的不断升级,这场危机开始蔓延到了欧元区的其他国家,演变成了欧元区的一场金融风暴。继希腊之后,西班牙、葡萄牙主权债务的信用等级也被一再下调,欧元区成员国主权债务市场阴云密布。受看空欧元的影  相似文献   

14.
正为重申中国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海洋权益,加强与各国在南海的合作,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声明:一、中国南海诸岛包括东沙群岛、西沙群岛、中沙群岛和南沙群岛。中国人民在南海的活动已有2000多年历史。中国最早发现、命名和开发利用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最早并持续、和平、有效地对南海诸岛及相关海域行使主权和管辖,确立了在南海的领土主权和相关权益。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中国收复日本在侵华战争期间曾非法侵占的中国南海诸岛,并恢  相似文献   

15.
2010年6月11日,《国际刑事法院罗马规约》第一次审查会议通过了侵略罪修正案,对侵略罪的有关事项做出了具体规定。其中,缔约国关于侵略罪的国家管辖问题仍存在许多争议,且缺乏这一方面的实践。所以,国家能否行使对侵略罪的普遍管辖权、何时行使普遍管辖权、如何行使对侵略罪的管辖权都是当下国际刑法领域的热点问题,也是侵略罪管辖问题中应当重点研究的对象。这不仅体现了缔约国达成坎帕拉协议的重要目的,也有助于考证国际社会能否真正将侵略罪置于国际刑法管辖之下,使之同其他严重国际刑事罪行一样受到应有的惩处,也为将来侵略罪管辖的实践做好理论上的指引。  相似文献   

16.
2000多年前的汉武帝时代,先民们在祖国版图最南面广阔浩瀚的南海南端,发现了一处沉睡中的美丽岛屿——南沙群岛。中国历代政府对南海诸岛进行了行政管辖,郑和七下西洋时,多次在南沙群岛停泊,南沙的“郑和群礁”就是明政府命名的。自从宋朝宣布对南沙群岛行使管辖权以来,直到20世纪中叶,没有任何国家对中国拥有南沙主权提出任何质疑。70年代后,风云骤起,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和文莱诸国对整个南沙或其部分岛礁提出主权要求,并出兵占领了部分岛礁,这些行为不仅对中国领土主权构成严重侵犯,而且还将南沙争端推向新高潮。归属不容置疑总面积82…  相似文献   

17.
王忍  徐卓 《统一论坛》2012,(3):41-46
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神圣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在外交上正式承认过西藏是“独立国家”,西藏地方也从未脱离中央政府的主权管辖而“独立”。中国政府对西藏拥有毋庸置疑的主权。然而,近年来,以十四世达赖喇嘛为首的“藏独”分子,在境外一些势力的支持下,打着“人权”和“宗教自由”的幌子,以暴力和各种变相暴力为主要形式,屡次在我国境内外组织煽动各类“藏独”活动,大肆鼓吹和渲染“藏独”理论,混淆视听。  相似文献   

18.
国家平等原则在一般意义上赋予了国家在外国法院享受管辖豁免的权利,而法院地国为促进互利的国家关系的目的对其司法管辖权的放弃程度决定了外国享受管辖豁免的范围。外国在法院地国领土上的侵权行为不享受习惯国际法项下的豁免,而无论所涉行为是否属于统治权或主权行为。即使在武装冲突的情况下,国际法也不要求豁免占领国滥用其官方权力,违反强行法规则的侵权行为。中国法院作为侵权行为地、损害发生地,以及受害者的国籍国法院对日本“二战”期间在中国领土上针对无辜平民所犯暴行拥有完全的管辖权。  相似文献   

19.
跨境数据取证的有效开展以国家享有合法的刑事管辖权为前提。鉴于现阶段中美两国在国际地位、技术水平以及制度构建理念上的区别,具体立法规定与实践操作中有所不同。中国在网络空间主权论、数据有限流动理论等理念的支撑下,属地原则仍是跨境数据单边取证制度的刑事管辖基础。而美国以网络无主权论、数据自由流动论作为制度基础,变通属人管辖以充分利用数据强国的地位,增强刑事取证管辖权。比较中美两国确定跨境数据单边取证刑事管辖的相异因素,建议我国进一步加强国家间合作,适度调整刑事管辖权,提升计算机技术,丰富刑事单边取证行为反制措施。  相似文献   

20.
主权是国家的构成要素之一,国家主权原则仍然是当代国际法的基石。国家主权原则是当代国际法的各项原则中最为基础和核心的原则,各国均应当在国家主权原则的基础上处理与国家主权相关联的其他方面的问题。当然,不可否认的是,国家主权的行使受到国家的自我约束和国际社会的限制,受到一些一般国际法原则或制度的冲击,国家主权权能和管理职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让渡和转移,但这正是国家行使主权的表现,是国家主权的延伸。人权与主权的关系是对立统一,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人权在本质上是一国内部管辖事项,不能代替或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