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罚金刑作为一种刑罚方法,目的是惩治犯罪和预防犯罪,通过对罪犯产生威慑效应,以达到减少犯罪的目的。而刑罚威慑效应的产生需要投入一定的刑罚资源,用于侦查、拘捕、审判以及定罪判刑后的执行,这些费用便构成了刑罚成本。笔者将刑罚成本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刑罚确定成本,也即在刑罚确定以前,为确定刑罚而在侦查、拘捕、诉讼、审判阶段所支出的费用;二是刑罚执行成本,  相似文献   

2.
论刑罚的威慑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人类在发明刑罚之时就设想它具有威慑效应。通过制定、适用和执行刑罚,威慑罪犯不再犯罪和儆戒他人不去犯罪是人类发明刑罚的重要目的之一。在前资本主义阶段,刑罚主要追求惩罚目的和威慑效应,因此刑罚手段极其残忍和恐怖,生命刑和肢体刑在刑罚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资本主义社会之后,人类逐渐认识到古代刑罚的不人道。在一些启蒙思想家的呼吁下,  相似文献   

3.
威慑刑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威慑刑是刑罚的第二种进化形态。本文在揭示威慑刑在制刑、动刑、配刑与行刑诸环节表征的基础上,指明了自由意志论是威慑刑的理论基础,对人的主观能动性的片面夸大是威慑刑的认识论上的成因。相对于报复刑,威慑刑具有其进步性与合理性,但立足于刑罚的基本理性,威慑刑又是一种极端无理的刑罚体制  相似文献   

4.
针对刑罚威慑的学理定义不明确,本文对其意蕴进行了较为全面、深入的探析。认为刑罚威慑以人的理性模式为其立论基础;是借助于刑罚的惩罚性对社会成员产生的一种抑制犯罪的心理强制;它以明文规定的刑罚为依据,是一种法律威慑;刑罚威慑是一般威慑和个别威慑的统一;刑罚的威慑作用分布于各个阶段。为了进一步深入理解刑罚威慑的意蕴,还对刑罚威慑与一般预防的含义进行了比较区分。  相似文献   

5.
承认死刑能够产生威慑犯罪的影响,并不等于赞同对死刑威慑的迷信,我们应走出迷信死刑威慑的误区。受刑罚自身规律及刑罚与犯罪关系的原理的支配,死刑的根本属性在于惩罚性,只能在于惩罚犯罪,以死刑具有威慑功能实现犯罪一般预防目的,不符合刑罚自身规律,不符合刑罚与犯罪的关系的原理。我们也会为发挥死刑的威慑功能以实现犯罪一般预防的目的而付出代价,这代价是难以估计的。  相似文献   

6.
矫正刑的理性反思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随历史的车轮由近代拐人现代,刑罚由等价时代步人矫正时代,刑罚的重心由对犯罪的等价报应与等价威慑转向对犯罪人的隔离、教育、感化与改造。等价刑体制自此崩溃,以个别预防作为刑罚的基本理性与唯一的目的的矫正刑体制应运而生。本文立足于刑罚的基本理性,①对矫正刑这一兴起于上世纪末、本世纪初,衰落于本世纪用年代末对0年代初,曾作为“科学”的刑罚模式为世界各国刑法所广为采纳的刑罚体制予以反思,力图在展现其表征的基础上,揭示其理论基础与认识论上的成因,全面评价其利弊得失。矫正刑的表征以预防犯罪人再犯罪为基点的矫正…  相似文献   

7.
刑罚配置结构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依据一定的原则在刑法中对各种刑罚方法进行分配、布置所形成的各种刑罚方法的系统组合形式。刑罚配置结构的合理化是刑罚功能有效发挥的组织基础。我国刑罚配置结构不合理是制约刑罚功能有效发挥并导致刑罚过量投入的重要原因。因此,对我国的刑罚配置结构应当作必要的调整:在死刑配置方面,取消明显不必要的死刑配置;在自由刑配置方面,调整无期徒刑、有期徒刑、管制刑的配置,并废除拘役刑;在财产刑配置方面,调整罚金刑的配置,并废除没收财产刑;在资格刑配置方面,调整资格刑的配置内容、配置范围和配置方式;在具体犯罪的法定刑配置方面,协调罪种间的法定刑配置。  相似文献   

8.
腐败犯罪控制视野下的资格刑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资格刑,作为刑罚体系的组成部分具有轻缓性、多样性、经济性、非物质性与可恢复性等特征。这些特征决定资格刑在控制腐败犯罪方面拥有生命刑、自由刑、财产刑等刑罚所无法比拟的独特功效。针对当前腐败犯罪的严峻形势,有必要在立法上提升资格刑的地位,完善资格刑的体系,以确保刑法在腐败犯罪控制方面的功能得以更为有效的发挥。  相似文献   

9.
刑法的经济分析理论是一种崭新的研究刑法规范设置的成本与效益的理论。伪劣商品犯罪作为谋利型的经济犯罪,其成本与“效益”的关系尤为突出,依据刑法经济分析理论,我国伪劣商品犯罪屡禁不止的原因是国家支付刑罚成本虽高,但因刑种、刑度设置的不合理,以及刑罚确定性低而导致刑罚效益低,致使刑罚的投入量与刑罚效益不对称。要遏制生产、销售这类犯罪,就必须应调整伪劣商品犯罪的刑罚结构,限制自由刑的适用,扩大财产刑的适用范围,增设资格刑,并提高刑罚的确定性,以较低的刑罚成本获取最佳的刑罚效益。  相似文献   

10.
姜忠 《法学论坛》2008,23(2):126-130
刑罚效益是指刑罚的设置及其运行给社会生活所带来的预防、惩罚和改造犯罪的直接效果以及由此进一步地对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所产生的间接效果与国家为设置、实施和执行刑罚所投入的资源成本之间的比值.其基本要求是以最小的刑罚成本取得最大的刑罚效益.刑罚效益的实现是一个过程,刑罚创制要强调刑罚的有限性和严厉性;刑罚裁量应注意刑罚的公正性与节俭性;刑罚执行则应坚持一体化原则和扩大非监禁刑的适用.  相似文献   

11.
论预防刑的裁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明楷 《现代法学》2015,(1):102-117
刑罚的正当化根据是报应的正当性与预防犯罪目的的合理性,基于报应所裁量的刑罚是责任刑,基于预防犯罪目的所裁量的刑罚是预防刑。裁量预防刑时应当重点追求特殊预防,不得使积极的一般预防优于特殊预防;裁量预防刑时难以追求积极的一般预防,不得追求消极的一般预防;但是,如果一般预防的必要性小则应当从宽处罚。由于预防刑的裁量是刑罚个别化的过程,所以,不能追求量刑平衡。在任何犯罪中,表明被告人再犯罪危险性小的情节都应当受到重视,对罪行严重的犯罪不适用或者严格适用酌定从宽情节的做法,违反刑罚目的。裁量预防刑时,对影响责任刑的情节与影响预防刑的情节,既不能进行综合判断,也不能使之相互抵消;既要考虑类型化的情节,也要考虑非类型化的情节。  相似文献   

12.
论程序公正与刑罚效果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以人的尊严和情感反应为视角 ,研究程序公正和刑罚效果的关系 ,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经历认为是公正的惩罚和认为是公正的惩罚程序 ,将会对刑罚和适用刑罚的程序产生认同感 ,从而产生刑罚的威慑和改造效果 ,这将减少未来的犯罪 ;经历认为是不公正的惩罚和认为是不公正的惩罚程序 ,有可能导致对廉耻的淡漠、无知和对刑事法律甚至对法律整体的傲慢 ,这些将增加未来的犯罪 ;而在刑罚威慑、改造的效果和对抗法律的效果相抵消时 ,刑罚惩罚和未来的犯罪无关。因此 ,应以人性恶为理论基础重新构建我国刑事诉讼制度。  相似文献   

13.
LEGISLATIONONDISPOSITIONOFPENALTYOFFINE罚金刑的配置立法是罚金刑立法方式的多样化,即罚金刑与自由刑、资格刑、管制刑立法上的组合。不同的刑罚方法之所以互相组合是由每一种刑罚所特有的质决定的;不同的刑罚方法有不同的功能特性,在惩治某一类犯罪方面有不同的独特的功效,因而我们有可能根据各种刑罚的不同特性与功能使之互相结合,取长补短,形成惩治犯罪的最佳刑罚组合,以充分发挥刑罚的功效,实现刑罚的目的。一、罚金刑与资格刑的配置立法资格剂是以剥夺犯罪人一定资格为内容的刑罚方法。立法上规定资格刑,…  相似文献   

14.
凌潇  云虹 《法制与社会》2011,(22):72-73
以知识产权的私权属性为视角,无论是罪名体系还是刑罚设置方面都有拓补之必要。将侵犯著作人身权行为以及专利侵权"入罪",以最严厉的刑事制裁手段加以保护,有违了刑法谦抑性的基本原则。对因经济利益驱动的侵犯知识产权犯罪,财产刑与资格刑的适用可以以相对较小的司法成本起到威慑的功能,同时部分分化过于依赖自由刑所带来的刑罚体系板结。  相似文献   

15.
我国新刑法对单位犯罪适用刑罚的原则是双罚制,根据这个原则,单位犯罪刑罚分为两类:一类是针对犯罪单位适用财产刑——罚金;另一类是针对单位犯罪中的责任人适用各种主刑与附加刑。在对犯罪单位适用罚金刑的司法实践中还存在不少问题,本文将针对这些问题作一粗浅的探析。(一)罚金刑的作用问题在罚金刑对犯罪单位的作用上,学木界提出以下质疑:即认为罚金刑过于单一,无论单位犯罪的性质严重与否,对犯罪单位的刑罚都是一样的,仅仅是数额上的区别,难以做到事实上的罪刑相应。当单位无力缴纳罚金时,所判处的刑罚就失去  相似文献   

16.
我国现行刑法对知识产权犯罪的刑罚设置不尽合理,在司法实践中产生系列问题。对这些问题的解决,必须以刑罚类别化的观念来指导知识产权罪的刑罚创新。刑罚类别化是在认识和分析知识产权犯罪的特定本质和主要原因的前提下,提出的用以指导知识产权刑法保护的观念性认识,对刑事立法和司法具有指导和预测功能。针对具有特殊性质和原因的知识产权犯罪,刑罚类别化的模式安排应当是:优先适用罚金刑,必要时补充适用自由刑,严格限制适用资格刑。知识产权刑罚类别化具有公正和效益性价值。  相似文献   

17.
吴玉萍 《政法论丛》2014,(4):129-136
在民生时代,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应当以民生刑法为指导来进行配置.在刑罚配置强度的确定上,我国食品安全犯罪的刑罚配置以国家刑法为导向,在定性错误的基础上强调重刑,存在诸多弊端;根据民生刑法,应当运用社会控制模式对犯罪进行综合治理,在正确定位的基础上合理配置刑罚,顺应世界刑罚的发展趋势逐步实现刑罚的轻缓化.在刑罚配置种类的完善上,根据民生刑法,应将罚金刑上升为主刑,将货值金额作为罚金刑的适用基准,采用倍比罚金制,提高罚金数额,设定最低数额,对犯罪单位配置较犯罪自然人以及相关责任人员更高的罚金数额;根据民生刑法,应增设与食品安全犯罪相配的资格刑刑种,这是惩罚和预防犯罪的需要,是禁止令的改革方向.  相似文献   

18.
犯罪常态与量刑起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并合主义与点的理论,应当在责任刑之下裁量预防刑;正确评价案件的罪行程度,是裁量责任刑的关键。任何一种类型的犯罪都有其常态,对具体案件罪行程度的评价,应以同种犯罪的常态为参照标准。法官不得将犯罪的常态评价为罪行严重,进而适用较重的刑罚。法官应当根据犯罪的常态确定量刑起点;由于常态犯罪属于相对较轻的犯罪,所以,与常态犯罪对应的量刑起点是法定刑中间刑偏下的刑罚乃至接近最低刑的刑罚。  相似文献   

19.
“法官判处监禁或剥夺自由的类似措施的目的和理由是为了保护社会避免受犯罪之害。惟有利用监禁期间在可能范围内确保罪犯返回社会时不仅愿意而且能够遵守法律、自食其力。”“刑罚,并不像在古典派犯罪学者和立法者的主张影响之下而产生的公众舆论所想象的那样,足简单的犯罪万灵药。他对犯罪的威慑作用是很有限的。”  相似文献   

20.
刑法经济分析方法思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詹坤木 《现代法学》2000,22(6):52-54
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 ,研究刑法中刑罚、犯罪的成本与效益的关系、探求怎样用有限的刑罚资源 ,发挥最优的刑罚威慑效果 ,从而达到以最少的刑罚资源达到最优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