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在众多孔子弟子中,冉有向来少受关注,这与冉有的性格有很大关系。冉有谨慎过度,进取欠缺,但能经世致用,尊师事主。从思想道德方面讲,冉有离孔子的要求有很大差距,但孔子仍然对他倾注精力,循循善诱,着力改变他的性格。  相似文献   

2.
孟子的义利观是孔子“义以为质”功利观在战国时期的继承和阐扬。盂子以心性之说奠定仁义的形而上基础,从谴责霸道、宣扬王道入手,树起了仁政理想的旗帜。孟子对天下逐于利的现实持有激烈的批判态度,对在利益面前人性的沦丧表示义愤,但是,他并没有把义与利断为两截,民本主义的立场使他没有由此走向极端。与其说他是从社会批判转向道德形而上建构的,不如说他是从道德形而上中找到批判现实的利器。  相似文献   

3.
先秦儒家礼制中公正理念的建构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儒家礼制建构中的公正观念,出自孔子及其后学,对孔子及其以前包括三代特别是宗周公正之政及其品格的反思,它首先导源于天道,再由天道下贯到人间。“王道之始”是公正观念的历史起点。而“正直”的“王道”理想落实在现实政治层面上,则表现为政治理念中对于“德”的伦理要求。  相似文献   

4.
通过孔子对郑、晋两国先后"铸刑书"、"铸刑鼎"的不同态度对比,可以看出孔子的礼法观。孔子把人民的利益看得非常重要,并以此为标准来衡量为政的好与坏。孔子认为,郑子产"铸刑书"是为维护礼制,应该得到赞赏,而晋荀寅"铸刑鼎"是为私利,理应批判。孔子的礼法观是以礼为主,以法为辅。  相似文献   

5.
西方政治文化现代性源于对前现代性政治哲学的变革,即从神性走向人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确立了自己的理论支柱:自然法理论、天赋人权观念、契约精神。同时,西方政治文化现代性也经历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论争。经典的政治现代性遭遇了西方后现代性多元主义与马克思主义的后资本主义政治模式的批判,而社会主义政治现代性构成了马克思"后政治民主"与资本主义政治现代性之间的一个现实环节。  相似文献   

6.
文化理想、文化批判、文化创造与文化自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与人相伴而生、相和而成、相随而行,是人特有的一种生存方式.在这个意义上,文化自觉就是人本身的自觉,亦即人对人的本质力量和实践活动的"自知之明".文化自觉既是一种现实情态,也是一个历史过程,它生成和存在于文化创造之中并通过文化理想和文化批判表现出来.马克思对私有制和异化劳动进行了历史考察与批判,科学地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描绘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图景,开启了20世纪文化批判的序幕.  相似文献   

7.
王克婴 《前沿》2005,(3):188-191
儒家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自诞生以来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雨沧桑, 它对中国历史和文化的功过是非成为世人永恒的话题。本文试从伦理学的角度, 回眸儒学在几千年历史中的盛衰命运, 探讨儒学在历史上遭遇颂扬或唾弃两种不同命运的深层原因: 即儒学创立之初的现实与孔子的理想构造之间的矛盾决定了儒学在中国社会历史实践中的的坎坷命运, 而孔子儒学的理论框架清晰表明———儒文化是一种适合于盛世的道德伦理。  相似文献   

8.
中庸的理想表达了孔子对现实的政治伦理诉求,而从孔子到子思的《中庸》,因为吸收了道家思想,实现了形而上的本体论开拓,这使中庸立意高远,历久弥新,成为中国思想与文化的灵魂。中庸所具有的主体性和宇宙论的全体视野,使它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有什么样的政权,就有什么样的用人路线和用人标准。孔子主张以道德力量治理国家,教养人民,所以特别重视任人唯贤。与任人唯贤相对立的是任人唯亲或任人唯贵。任人唯亲就是搞裙带关系,也就是堵塞贤路,是政权的腐蚀剂。任人唯贵是重视门第出身,不重视本人的品德才能,也与孔子的德治政治相违背。孔子的理想政治是“安定”和“济众”,只有任人唯贤才能实现这种理想。孔子的理想领袖是尧、舜、禹,他们是天下为公的思想,政权择贤而传,并不一定传位给自己的儿子。他们的用人路线正是任人唯贤的路线。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论语>、<中庸>、<荀子>为基本文献考察孔子、荀子的政治思想,认为二者的政治思想中有一个中心范畴,即"礼",而"礼"在理想层面能够造就一种和谐的政治秩序.但孔子、荀子的达致和谐之法有所不同,前者注重个体修身,后者注重制度规范,但从根本而言,两种路径都是"人治",即都主张以为政者为原点推动理想政治秩序的实现.  相似文献   

11.
几千年来,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同"的传统定势.这一定势给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诸多困惑和难题."和"是对思想政治教育接受规律进行理性认知得出的科学结论.以教者与受者双方的创造性为契合点,重构"和而不同"的思想政治教育理念、理论框架以及实践品质,是破解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困惑与难题的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2.
“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说的是孔子一辈子而不是他的某一个时期。三千弟子跟随他有多久,因为没有确实的史料记载,不敢妄断,说“贤人七十二”与他始终相随,大概是不为过的。孔子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四位弟子谈各自的向往与追求,这是历来都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四子侍坐”,然而,不知人们是否想过这四位弟子的年龄差距:孔子六岁时曾皙出世,孔子十岁时子路出世,  相似文献   

13.
周睿 《求索》2012,(11):148-149,181
批判性是马克思哲学的本质。马克思哲学通过理论的批判与对现实的批判,在实现自我超越的同时,把现实的批判诉诸实践,对人类社会和人类文化采取辩证否定的态度,在理论与实践的双重批判与双重建构中,实现了理论与现实的互动,彰显出其独特的历史魅力。在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马克思哲学的批判性内在的要求我们要积极地在理论和实践中开展双重批判与双重建构。  相似文献   

14.
乌托邦思想承担着人类对优良政治秩序和理想世界的期望和幻想,然而在投入实践的过程中却遭遇了种种困境.原因就在于它对于人性的基本预设和极端认识,以及现实反乌托邦因素对它的瓦解.虽然它美好的理想构想和没有善终的实践活动构成了一个历史上无法解决的悖论,然而乌托邦思想的积极意义却是不可抹杀的,对于人类社会也是不可缺少的.  相似文献   

15.
在中国2000多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一直处于官方显学位置,它深深地影响着中国的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创新和发展,由孔子创立的儒家思想对中国的政治观念、思想观念与道德品质观念的影响非常深远.本文试图从孔子的现实政治诉求、人性论与“仁”的理解、政治思想以及道德品质的形成等四个方面对其思想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杨高男 《湖湘论坛》2006,19(3):42-44
天命、德、礼是中国上古社会政治文化的内质,也是孔子确立理想社会与政治的三个理论维度。正是在寻求和“损益”传统政治文化价值资源的过程中,孔子架构起以仁为价值原点、以心性伦理为价值工具和以政治伦理为价值目的的伦理政治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17.
邓永芳  蔡益群 《前沿》2012,(11):37-41
西方政治文化现代性源于对前现代性政治哲学的变革,即从神性走向人性。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确立了自己的理论支柱:自然法理论、天赋人权观念、契约精神。同时,西方政治文化现代性也经历了浓厚的意识形态论争。经典的政治现代性遭遇了马克思主义的后资本主义政治模式与后现代性多元主义的批判,社会主义政治现代性构成了马克思"后政治民主"与资本主义政治现代性之间的一个现实环节。  相似文献   

18.
白少华  蒋天道 《传承》2012,(9):56-57
自王弼注《老》之后,《老子》就被历代学者视为是专讲玄理思辨的专著,却忽略了老子周史官的特点,忽略了他作为一个政治思想家,一个社会观察者在面临政治剧烈变动下所展现的智慧。《老子》的政治思想是入世非出世,对现实社会持批判的态度。《老子》"君人南面之术"乃是帝王政治思想,《老子》就是"帝王之学"。  相似文献   

19.
商爱玲  张鸿 《前沿》2011,(5):39-42
皮日休的政治批判思想在儒家传人中具有代表性。他对暴君暴政的批判言辞激烈、思想深刻,直指要害。批判并不等于否定。同时,他又以儒家的王道仁政为其政治理想。皮日休的政治思想体现了儒家政治思维的典型特征:对帝制的批判和对帝制的建设其实是一而二、二而一的关系。中华帝制之所以具有这么顽强的生命力,固然有诸多原因。其中,儒家的这种政治思维方式应该是帝制长寿的密码之一。  相似文献   

20.
杨高男 《湖湘论坛》2007,20(2):47-49
原始儒家站在轴心时代历史的需要上反观理想政治的历史形态,从中获取理想政治建构的精神资源,以消逝了的历史的挖掘组建起伦理政治的原型,以仁礼剖析现实,解读伦理和政治,在为直接解决现实社会混乱格局而做出的政治考虑和为超越世俗社会的不完满而做出的政治应当状态的构想中凸显出道德人文主义和政治礼治主义两大理论特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