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已进入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成为反映社会舆情的主要载体之一。互联网的开放性和虚拟性,决定了监狱执法舆情具有直接性、突发性、偏差性的特征。在社会转型期的大背景下,对监狱执法舆情进行深度透视与梳理,牢牢掌握舆情动向和演变规律,并尝试研究其发生机理,对于指导监狱执法规范化建设,更好回应人们诉求,建设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劳动改造既是监狱改造罪犯的手段之一,又是监狱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现实情况看,劳动改造在监狱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也存在与监狱“改造人”的工作宗旨不相吻合的问题。对此,应从监狱体制改革、监狱生产定位、劳动改造考核体系优化等方面加强和改进劳动改造工作,突出劳动改造中教育改造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监狱人民警察,在本质上是人类创造的一种社会政治文化现象。人类社会创设了监狱警察现象.就相伴而产生了监狱警察文化。一部监狱警察的发展史,也就是监狱警察文化的发展史。从监狱警察文化的特质和实践看,监狱人民警察文化的基本构成可概括为:监狱警察精神、监狱警察职业道德、监狱警察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监狱警察形象、监狱警察文艺等。  相似文献   

4.
监狱教育是具有相对独立的系统工程。其要素由监狱民警、服刑人员、教育影响构成,这是监狱工作的基础。监狱教育系统工程具有整体性、相关性、动态性、目的性等特征,了解和把握监狱教育系统工程的目的,就是要形成监狱教育的强大合力,提高监狱教育系统工程的优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社交媒体时代的传播生态发生了重要变化:海量信息高效传播使政府被置于"共景监狱"中心,受众结构重组使得自我表达情感化,传统媒体话语权式微使得把关缺失。这些都推动了舆情生态复杂多元的变化以及近年来衍生舆情的常态化。衍生舆情大量出现的深层要素是社会基模与集体记忆,现实要素主要是利益诉求、事件延展性及信息不对称。衍生舆情的治理对策包括:强化网络空间法制建设,弘扬网络信息伦理道德;构建多渠道、多层次的辟谣和正向应对机制;以日常形象构建为基点,培育信任文化;加强衍生舆情监测,形成针对性治理方案;积极主动回应,把握政府话语表达方式;引导议程设置,实现两个舆情场的共鸣。  相似文献   

6.
涉警网络舆情除具有一般网络舆情的特点外,还具有情感偏差性、过程周期长、现实延伸性和管控艰难性等特点。涉警网络舆情既有利于警察正面形象的传播,也可能造成警察形象极大的负面影响。公安机关在新媒体环境下,应科学认识、正确对待涉警网络舆情,转变观念,完善机制,快速反应,顺势而为,牢牢掌握工作主动权。  相似文献   

7.
随着信息化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当代社会已经跨入了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使网络舆情爆炸性发展,每天都有数以亿计的新闻出现在网络上。网络舆情一方面有利于公众意见的顺畅表达,有利于促进社会政治经济的良性发展;另一方面网络舆情反映着人心向背,影响着社会风气与社会局势发展。因此,公安机关应顺应当前自媒体时代潮流,加强对网络舆情的引导,以改善公安机关的社会形象、加强公安机关社会影响力。广东省肇庆市公安局顺应时势,在国内率先开通了官方微博"@平安肇庆",并积极运用微博开展工作,取得了良好的工作成效,成为全国公安机关网络舆情引导的一个范例。  相似文献   

8.
郑重  张星  聂冰 《电子政务》2012,(5):76-82
阐述了构建政府形象评价指标体系的意义和作用;在综述国内对政府形象评价指标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政府形象评价指标体系的基本框架及其主要内容;以中国汶川地震期间的政府网络舆情治理为案例论述了中国政府处理网络舆情的关键影响因素;最后尝试提出了网络舆情视角下的中国政府形象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9.
监狱民警是依法从事管理监狱、执行刑罚、教育改造罪犯工作的人民警察,是我国人民警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严格遵守宪法和法律,忠于职守,秉公执法,严守纪律,清正廉洁。监狱民警违法违纪不仅败坏了党的形象、损害了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也影响了民警的个人政治前途和家庭幸福。预防监狱民警违法违纪需标本兼治,如加强教育,筑牢思想防线;加强制度建设,遏制腐败源头;整合监督资源,构筑事前预防关口等等。  相似文献   

10.
新媒体时代政府“舆情危机”治理探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舆情危机”是新媒体时代政府经常遭遇的一种危机形式。“舆情危机”实质是政府公共关系危机,它指向的是政府形象、政府公信力、政府“合法性”的基础;政府“舆情危机”治理应遵循勇于承担责任、积极对话沟通、信息及时公开、引领舆论导向等原则;政府“舆情危机”治理方式包括做好潜伏期的预防预警工作、突发期应急反应和干预工作、持续期舆情信息分析与研判、淡化期舆情信息跟踪和反馈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为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践行行刑正义、人权、文明、法治的现代司法理念,重塑中国监狱全新形象,加强和改进监狱公众形象建设,分析和研究监狱公众形象的基本特征,认识监狱公众形象建设的战略意义,探索监狱公众形象建设的有效途径成为当务之急,也是培育中国先进监狱文化的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监狱制度是实施监狱管理的重要工具。国民党政府时期,湖北监狱管理沿用清末旧制,继而又大量沿用北洋政府的监狱管理制度。司法行政部、湖北高等法院及其所属监狱也都制订和颁布劳役、收监与戒护、分管分押、教诲教育等管理制度。国民党政府时期的湖北监狱制度是对广大人民群众的专政独裁工具,体现了国民党政府统治的黑暗与腐朽。  相似文献   

13.
特别权力关系理论的渗透以及对监狱管理行为性质认识的误区,导致监狱管理行为长期游离于司法审查范围之外,导致服刑人员权益得不到切实维护。将监狱管理行为纳入司法审查具有重要意义,但基于服刑人员的特殊地位,只有日常的、涉及到"重要事项"的监狱管理行为,且在服刑人员穷尽内部救济的情况下才能提起诉讼。  相似文献   

14.
论行刑法治     
随着我国法治理念和法治事业的深入推进,尤其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重大决定,监狱行刑领域的法治问题开始进入公众视野和国家治理创新议程。依法治国在社会发展和国家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已经凸显,其对于监狱活动的影响也日益加深。"行刑法治"既是对于行刑活动规范化要求和法治化构建的重要概括,也是我国现代监狱实践发展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前提。因此,我们有必要立足于监狱行刑的基本理论,着重从学理层面探讨行刑法治的基本内涵、具体内容和重大意义,为监狱领域贯彻法治思想和法治理念寻求理论支撑和价值引导。  相似文献   

15.
监狱警察文化是监狱文化的主体部分,也是监狱文化体系中的主导文化。其基本内容包括:监狱警察工作宗旨、监狱精神、民警职业道德、监狱作风和礼仪、民警的科学文化素质、监狱民警公众形象。监狱警察文化具有政治性、法律性、道德性、规范性、价值性和主导性等六个方面的显著特征。其作用主要体现在:有利于铸就监狱人民警察核心价值理念;有利于建立监狱警察文化交流的平台;有利于形成监狱警察文化品牌;有利于政府、监狱共创优秀监狱警察文化;有利于建立融合性的可持续发展型文化等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当前,公共管理理论已经在公共领域里得到重视和应用。用公共管理的视角来考察我国的监狱组织,可以发现,监狱这个组织具有“一体两面”的特点,一面是监狱,一面是监狱企业。虽然我国监狱企业具有双重的目标和任务,但借鉴欧美国家和新加坡管理监狱企业的经验,我国监狱企业的基本属性应是非营利性的公共企业。  相似文献   

17.
丁延松 《青年论坛》2014,(3):110-114
公益诉讼中,民事公益诉讼保护的对象、提起民事公益诉讼的主体,尚未规定明确,这导致司法操作的困境,不利于法治中国建设。应进一步明确收案范围,明确提起诉讼的主体范围,建立配套机制以保证公益诉讼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8.
监狱的价值与存在离不开社会认同。社会认同的前提是监狱社会职能的有效实现。在表层物质文化、中层精神文化和深层哲学文化的三个领域,监狱给予社会公众最直观的是以监狱建筑等物质形态景观为代表的表层文化。它以威严、恐惧、不可靠近的特有的社会正义文化信息向社会公众传达社会治理秩序的规则、标准和执行的强制性。监狱建设必须充分考量社会公众的一般认知,以鲜明的监狱物质表层文化发挥监狱的社会职能作用。当下监狱建设应当以现代监狱文化建设的价值内涵为基础,以现代法治要求为根本,认真分析监狱表层文化对于社会治理秩序的影响作用,准确定位现阶段监狱建设的阶段性指导标准,准确表达监狱文化的内涵,更好地实现现代中国监狱建设的社会职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国家法治建设、司法公正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媒体监督有其正当性和必要性,通过透析当前媒体聚焦的热点案件,媒体监督对司法公信力提升积极、消极影响并存。媒体监督与司法公信力冲突本质上有正义法律观和朴素道德观的冲突等深层次原因,为协调二者关系,应从立法、司法、执法、公民参与等多途径予以解决。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越狱事件对我国当前监狱的防逃与追捕工作提出了新考验、新要求,为此,很有必要对监狱防逃与追捕工作体系的构建进行相应的思考与研究。防逃与追捕工作体系可以分为两大部分:一是预防体系;二是应对体系。对于预防工作要结合监狱内部的具体工作来做,包括基础工作和日常管理两个方面。应对工作则要根据监狱制定的各种预案与公安、武警等部门联合行动,同时还要正确处理与公共媒体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