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收入差距拉大是时下中国发展所必须面对的严峻问题,研究是什么因素影响收入分配、及其影响程度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利用中国农村的家计数据进行了农村收入差距的夏普里值分解,着重分析教育等因素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程度。研究表明在本世纪前十年,教育因素对农村收入不平等的贡献率呈现出了不断增大的趋势。正因为如此,使农民获得更为公平的受教育机会将会对收入分配格局的优化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社会分层与社会冲突之间的关系存在于潜在的研究逻辑之中。本研究通过全国6省市居民调查数据的分析表明,尽管未来我国社会冲突的压力较大,但并非所有社会分层因素都会导致社会冲突的增加。从社会分层因素对集体行动意愿的影响效应来看,社会冲突的心理机制主要表现为:民众需要平等,更需要公平;民众关注改善,更在乎丧失;中产阶层群体存在集体焦虑;心理优势群体易形成归因偏差。  相似文献   

3.
文化价值观对企业家精神的培育和创新行为的生成具有重要的形塑作用.本文从公平、信任、社会责任和财富观四个维度对企业家和大学生的文化价值观展开比较研究.研究结果显示大学生与企业家在分配公平、结果公平、被信任程度、区域信任、承担社会责任和收入幸福观方面存在显著差异;而在机会公平、承担社会责任倾向、财富追求倾向和公共财富观这些方面未发现明显差异.对企业家文化价值观的多因素回归检验表明,企业家比大学生更能够接受结果公平并愿意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家更倾向财富创造并且更不看重收入对幸福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风险社会与当前中国民众的风险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风险感知的两种理论范式——个体主义的和背景主义的范式——分别强调个体认知结构因素和社会环境背景因素对人们风险感知的决定作用。本研究根据风险感知的"知识理论"、风险的社会扩大理论及社会制度结构对风险感知的束缚作用,分别建立相关的研究假设,试图寻找这些理论在中国经验中的证据。文章的数据来自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6)的调查数据,研究发现,总体而言,当前中国民众对中国社会发展可能面临的问题有强烈的风险认知,尤其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可能面临的能源问题和环境问题有最强烈的风险认知。另外,民众的风险认知主要受个人的认知能力、媒介接触、城乡分割和社会阶层地位的影响。具体说来,受教育程度越高的人、媒介接触越频繁的人、阶层地位越高的人风险认知越强;城市居民比农村居民有更强的风险认知。  相似文献   

5.
从经济发展的角度看,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将影响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从公平与效率的视角来看,收入分配不平等问题将影响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文从城市化、西部开发、打破垄断等方面提出缩小贫富差距的政策措施,力图通过政府二次分配修正市场分配造成的贫富悬殊过大缺陷,使经济社会保持健康稳定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改革开放以来 ,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同时 ,我国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 ,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但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城乡居民之间、城镇居民之间、地区居民之间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 ,并对经济运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消费倾向降低 ,消费结构断层近年来居民收入在我国的宏观收入分配格局中占据越来越大的比重 ,居民的经济行为方式日益成为影响宏观经济变量的重要因素。与投资需求相比 ,消费需求具有根本的意义 ,投资的乘数作用决定于边际消费倾向的大小 ,边际消费倾向越大 ,乘数的扩张作用越明显。进入20世纪90年代末期 ,我国…  相似文献   

7.
医疗卫生服务的可及性,也就是在因病需要就医时能否及时得到相应的医疗卫生服务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公共医疗公平感。基于一项问卷调查数据进行的研究表明,在就医医院类型上,选择到城市二级医院和农村县级医院受访者的公共医疗公平感更高一些;在就医过程中,如果受访者认为医疗费用太高或者对医生的信任程度较低,就认为当前的公共医疗是不公平的;在基本医疗保障及其满意度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障受访者更倾向于认为公共医疗是不公平的,基本医疗保障能够在现居住地进行结算有助于增强公共医疗公平感,对现有基本医疗保障的满意度越高就更倾向于认为公共医疗是公平的。相关研究发现对于推动医疗卫生服务的供给侧改革,进一步促进公共医疗的公平正义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探究两性职业地位流动的差异及对收入回报的影响为目的,通过分析2012年上海大学上海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在全国六省市实施的"社会发展与社会建设"大型调查数据发现:在职业流动的性别差异方面,部分群体面临性别不平等,表现为女性的职业阶层位置越低,其面临的职业流动不平等越严重;在职业流动对性别收入回报的影响方面,职业向上流动的群体中不存在性别收入不平等,但在职业向下流动的群体中,女性的收入回报会进一步下降。研究发现朝着更为优势的职业位置流动可以消解两性的收入不平等,朝着更为劣势的职业位置流动与不发生流动,女性的收入回报都显著少于男性。这也说明职业向上流动的努力型精英群体内部的性别较为平等,而职业向下流动的群体和没有发生流动的群体中的性别收入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9.
凯·尼尔森对罗尔斯公平正义论的正义原则进行了比较与批判,着重指出"差别原则"与"平等自由原则"和"公平的机会平等原则"之间存在内在矛盾,资源和利益的不平等分配并不能实现人们平等的自尊,同时也因为差别原则所导致的实质性不平等,面使自由成为"无用的自由".尼尔森在批判中构建,提出了平等正义论的两原则,力图将平等贯彻始终,实现两个正义原则在平等维废上的一致.  相似文献   

10.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分配公平正义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焦点。本文认为,财富和收入公正的分配法则是道德建设的基础,财富和收入有失公正对道德建设产生巨大的压力。其中,制度外收入将加重道德缺失感,分配的分正性也将影响道德的系统性建设,从而无法实现道德由低层次向高层次的进阶。  相似文献   

11.
当前我国的分配正义问题十分突出,主要表现为财富分配不均、收入差距过大,这些问题已经影响到我们和谐社会的构建。导致分配正义问题的原因有劳动就业不平等,劳动过程中工资收入不公平,政府相关政策的影响,非正常手段致富等。必须加快城乡一体化,改革税收制度,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约束权力,以实现分配正义。  相似文献   

12.
通过分析2008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2008)数据,本文探讨了中国居民教育获得性别不平等的程度、变化趋势以及不平等来源等方面的城乡差异。研究发现,城镇居民教育获得性别不平等程度较小,并且呈现逐渐缩小的趋势,近年来已经基本消失。而农村居民的教育获得性别不平等程度非常大,虽然也显示出逐渐缩小的趋势,但缩小的幅度很小。作者进一步发现,当前中国教育获得的性别不平等主要存在于农村地区,而造成农村居民教育性别不平等的因素是因父权制(或传统的性别角色观念)所导致的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13.
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但同时收入分配不平等、贫富悬殊问题也日益暴露出来,而且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进一步的高速增长。不论是从经济发展角度,还是从社会公平角度,政府都有责任和义务来调整收入分配差距问题,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地发展。一、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原因。根据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在全国范围内所做的抽样调查,中国城乡家庭人均收入分组计算基尼系数(高低收入差之比)为  相似文献   

14.
经济平等是深入改革中显得急迫的问题之一。前些年,世界银行经济考察团的一篇报告,题名为《中国:长期发展的问题和方案主报告》,其中有这样一段话:中国必须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使用现有的社会政策手段是否仍然能够实现一个正在进行现代化建设并很快接近中等收入国家的社会目标和公平分配目标。一方面要提高效率,另一方面要做到公平分配,关心十分贫困者,这两方面的关系将日趋紧张。这种紧张关系在中国将可能特别尖锐,不仅因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强调公平和减少贫困,还因为中国目前许多社会机构和手段很不合适处理改革后的国家经济所带来的…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的目的是探索组织公平感对公务员工作绩效的影响.对296份有效问卷进行探索性和验证性因素分析,均验证了组织公平感的四维模型,即分配公平感、程序公平感、互动公平感和信息公平感.相关分析表明:组织公平感与总体绩效之间相关显著.分层回归分析验证组织公平感四个因素与工作绩效三维度(任务绩效、工作奉献和人际促进)之间的关系.在控制了人口统计学变量后,信息公平感对任务绩效和工作奉献具有预测效应;分配公平感和互动公平感对人际促进具有预测效应;程序公平感的影响未能发现.最后提出了公共组织构建公平氛围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社会正义现状的研究,需要将公平与公正整合起来分析社会正义认知重心状况。在传统社会,民众社会正义认知重心的天平是偏向于公平一端的,认为结果的合理性高于程序,但是在社会现代化的进程中,社会结构的转型会不断推动其向公正转变。对社会转型时期民众社会正义认知重心变化的影响因素问题的分析表明,民众的正义观念与正义感受之间并没有显著的相关性;受教育程度越高,正义观念就具有更强的公正导向特征,所感受到的程序不合理现象要更多一些;与农民相比,国有部门和民营部门工作人员的正义观念呈现出更强的公正导向特征;与西部地区居民相比,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居民的正义观念具有更强的公平导向特征,而且感受到的结果不合理现象要多于过程不合理现象;与农村户籍人口相比,城镇户籍人口更为看重公平问题,其正义观念呈现出更强的公平导向特征。相关研究发现对于促进社会正义认知重心的转型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居民收入在整体上得到了较大的改善,但收入差距却逐渐拉大。缩小收入差距.必须从初次分配开始。本文分析了影响我国初次分配不公平的主要因素,并对促进我国初次分配公平问题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8.
对农民的公正问题是现代化进程无法回避的重大问题。由于长期以来某些以牺牲或扭曲农村经济来换取城市经济发展、以忽视甚至牺牲农民生活来照顾和保障市民生活、以体制分割来实现城乡间相互封闭、以身份等级来维护市民的体面和特权、以教育分配的不合理倾斜来满足市民的优越感等对农民不公平不合理政策、措施和做法,给现代化的进程带来极大的困扰。究其主要原因,关键在于体制上和认识上轻视、忽视甚至漠视了社会公正。因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现代化建设步伐,就必须按照社会公正原则中的全面发展、社会再分配和社会保障公平、身份待遇平等、竞争开放和公平、教育资源和产品合理分配和文化意识上的非歧视性等要求着力解决农民问题。  相似文献   

19.
公平与效率的多重关系及其现实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与效率相互关系中的“公平” ,是指经济公平 ,而且主要是指收入分配的公平。收入分配的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三个方面 ,前两者与效率之间不存在矛盾。公平与效率之间的矛盾 ,主要体现在分配结果比较均衡与效率之间存在矛盾。在公平与效率的两难选择中 ,必须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在初次分配中必须注重效率 ,发挥市场的作用 ;在再分配中必须注重公平 ,发挥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  相似文献   

20.
关于公正、公平、平等的差异之辨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公正、公平、平等这三个概念不仅存在着相同,而且存在着不同。公正同公平的差别在于:公正侧重社会的“基本价值取向”,公平强调衡量标准的“同一个尺度”;现代社会可能实现真正意义的公正,传统社会具有一定程度、一定范围的公平;公正的“应然”成分多一些,公平的现实成分多一些。公正与平等的差别在于:平等存在着“过度”的可能性,公正则不存在“过度”的可能性;公正涉及的范围更为宽泛,平等涉及的范围明显狭小;公正概念往往倾向于认同现实社会,平等概念往往倾向于抵触现实社会。因此,公平、平等皆应以公正为归属,依归于公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