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在信息社会中,民众发表意见和交换信息的重要载体是由互联网、电信网、通讯网、社会网等相互作用与融合所形成的混合网络。各个国家面临的共同问题是应对日益凸显的网络社会风险以降低社会系统的脆弱性。本研究以风险认知为切入点,综合多学科的社会风险理论,选取政治风险、经济风险、社会风险、文化风险、管理风险和个体风险为一级指标,构建混合网络社会风险评估体系。在此基础上提出风险评估的主体应兼顾社会各个阶层,官方评估与民众评估应保持相等权重。政府应正确引导媒体舆论方向,才能有效评估和应对混合网络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2.
在风险社会的背景下,邻避效应诱发群体冲突酿成社会稳定风险,邻避效应感知风险是重要影响因素。基于风险感知、利益相关者理论,构建专家与民众对邻避项目态度大相径庭的解释框架,提出邻避感知风险放大-消解演化链,分析并测度感知风险主观构建的影响因素及不同因素的影响程度。通过对杭州某加油站邻避事件调研发现政府、媒体、专家、熟人的行为态度会引起民众对风险认知的变化。通过感知风险偏差的多元回归模型分析得出政府决策民主程度、媒体对邻避设施相关知识普及以及信息公示程度对感知风险有消解作用;而公众权利意识、环保意识提升则会加剧邻避感知风险偏差。感知风险的消解作用能够降低民众的抗争意愿,因此为实现邻避冲突事件的防控和邻避风险调控,应采取由下而上的参与决策方式,注重风险沟通,同时媒体充分发挥邻避知识普及和项目信息宣传的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探究影响我国民众的分配公平感和不平等归因的机制为目的,通过分析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发现:第一,人们对不平等的批判式归因倾向越强,越可能持较低的分配公平感。第二,受教育程度对分配公平感的影响呈现出双重路径:学历越高的人越可能认为自己的收入不公平;并且对不平等的批判式归因倾向也越强,从而间接削弱其分配公平感。第三,媒介使用影响不平等归因:经常关注时事新闻的城镇居民和使用多种媒介的农村居民对不平等的批判式归因倾向更强。第四,现代化进程影响分配公平感与不平等归因:在其他因素一定的条件下,城镇居民的分配公平感更低、对不平等的批判式归因倾向更强。在现代化程度更高的省,农村居民对分配公平的评判标准更高;在现代化速度更快的省,其农村居民对不平等的批判式归因倾向更强。本文研究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我国民众如何感知和评价当前的收入分配状态。  相似文献   

4.
邻避冲突是社会治理研究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基于不同学科视角,现有邻避冲突研究大致形成了"影响因素-互动关系-行为动机-技术工具-内在机制"的研究谱系,但邻避问题离不开公众对邻避设施的认知,现有研究却缺乏将外部客观影响因素与公众主观认知结合起来的分析。本研究以杭州九峰垃圾焚烧事件为例,通过对案例素材和访谈资料的详细分析,提出了个体风险认知评估和风险感知情绪引致邻避冲突的三个研究命题,并由此构建了整合性的邻避风险认知分析框架。将邻避冲突置于"主体-客体-场域"三要素闭环内,围绕影响因素这一内核,从风险认知视角探究风险认知评估与风险感知情绪双路径诱发邻避冲突的过程机制,为邻避冲突提供机理性解读。该分析框架在补足现有研究短板的同时为邻避冲突治理提供了几点启示:重视事前风险沟通的必要性,关注地方民众的情绪调控,及时回应地方民众的利益诉求。  相似文献   

5.
西方风险社会理论认为:现代社会风险是现代工业社会发展的产物。"风险社会"的出现正在从制度上和文化上影响和改变着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西方风险社会理论将矛头指向资本扩张的贪婪本质和割裂人与人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冷冰冰的工具理性。虽然资本逻辑对于中国的影响决定了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国非但没能远离风险社会,可能在应对风险社会上还会遇到比资本主义国家更加艰难的问题。但是,"避风险、求和谐"是中国人数千年孜孜以求的理想社会状态,中国传统思想中应运而生的除了"爱人"还有"爱自然",注重人文关怀,讲求天人和谐等,由此我们相信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对于治理风险社会、防御现代性风险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6.
现阶段中国社会正开始步入一个社会风险的高峰期,风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更为重要的是,社会风险的分配不公问题也显现出来,它是社会公正的重要内容,也严重影响着社会公正的实现,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究其原因,现阶段中国社会风险分配不公是由于风险分配机制缺失、风险的累加效应、风险认知因素和转嫁因素等共同造成的。对此,必须加快构建公正的社会风险分配机制。  相似文献   

7.
“风险社会”理论在当代中国的现实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以风险为特征的新型社会形态已经来临,不仅风险数量多,而且性质复合。风险社会理论对西方传统工业化模式及其严重负面影响进行反思和批判,对增长的盲目乐观将被更加审慎和全面的发展观所取代,过去的经验已不足以成为当前的依据和理由;人们当前的行为选择同时还受到对未来预期的影响,现代风险已经从制度上和文化上改变了传统现代社会的运行逻辑,处在现代转型与向世界开放的中国,如何应对风险?风险社会理论对于当代中国显然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值得我们深思和重视。  相似文献   

8.
我国社会风险的成因与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社会内部蕴藏着巨大风险,严重影响我国社会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社会风险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社会风险是我国面临的主要风险。当前我国社会风险存在,主要是因为社会不公现象极为突出,社会成员受到利益损失并且得不到赔偿,引起社会成员的强烈不满并引发其反叛社会的行为。社会风险既是社会不和谐的表现,又是社会不和谐的原因所在,党中央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抓住了防范和化解社会风险的关键,只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才能有效防范社会风险。  相似文献   

9.
群体性事件多发本身是社会风险凸显的一种表现形式。从风险社会理论视角来看,群体性事件的治理路径是提高风险意识,培植正确认知;摈弃传统应对模式,注重矛盾化解;提升治理能力,凸显"合力"效应;创新社会管理,强化治理责任;加强预警机制建设,彰显媒介消解力。  相似文献   

10.
在全球化社会背景下,风险社会已经成为我们这个时代不可避免的境遇。各种风险席卷世界的各个角落、渗入到现代社会的"骨髓"之中。这急切需要理论的关注,挖掘风险社会产生的根源。笔者试从马克思恩格斯经典原著出发,在唯物史观的视角下,研究风险社会的演进逻辑,揭示风险的内涵,对马克思风险社会思想及其当代价值进行阐释。马克思风险社会思想的研究有助于马克思社会发展理论品质的提升,有助于当代中国社会风险的治理。  相似文献   

11.
政府的重大决策事关改革发展大局,事关社会的稳定和谐。因此,政府的重大决策应该进行社会风险评估。风险是一个心理学概念,以感知为基础,而不是以事实为基础,这种感知是以认识到的危险的质性特征而不是量化特征为基础。如果政府的重大决策具有一定的社会性风险,那么在重大决策的风险评估和管理过程中,应该考虑政策信息披露的可信性、特异性和行动信息的具体性。在政府重大决策的社会风险评估过程中,应该注意:(1)风险评估主体除了官员和专家,应该把一般民众纳入进来;(2)政府机构与普通民众之间信任关系的建立是关键;(3)在政府重大决策的社会风险评估中,应该正确使用媒体的力量;(4)树立公共优先的原则,协调重大决策各方之间的利益关系。  相似文献   

12.
社会风险与风险社会关系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社会风险、风险社会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它们之间虽有联系,但在时间的维度上、社会的内涵上,风险的内涵、范围、来源、预警及其后果等方面都存在很大的差别.正确把握两者的联系与区别,就不会误用这两个概念,更不会把它们混同为一个概念.  相似文献   

13.
人民健康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在互联网使用、风险感知对城市居民健康的影响中,研究发现,互联网使用和风险感知均对城市居民健康具有显著影响,使用互联网能够一定程度上提升居民健康水平,风险感知对居民健康则有消极影响。此外,风险感知在互联网使用与居民健康水平之间存在遮掩效应。为了提升城市居民健康水平,不仅要推动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更要加强对社会风险的防范与管理。  相似文献   

14.
举办大型群众性活动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和精神文明建设,但短时间内人员的高度集中和流动也容易引起交通堵塞、拥挤、踩踏以及遭受恐怖袭击等方面的公共安全风险。为此,应当通过规范评估主体、标准、程序以及完善相关法律制度等途径完善我国大型群众性活动公共安全风险评估工作。  相似文献   

15.
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第三方支付抑制了风险感知的产生、第三方支付削弱了影响风险感知因素的作用、第三方支付使风险感知的维度降低。网站的快捷便利性、真实性、安全性和网上购物经历对消费者网络购物感知风险各维度有显著影响,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6.
当前中国正处于风险社会的关口,环境犯罪问题尤为突出。在风险社会下,我国环境犯罪的刑法立法仍然没有摆脱人类中心主义的束缚,环境犯罪刑法立法存在着诸多的瑕疵。为应对风险社会带来的新挑战,我国环境犯罪刑法立法实现由结果本位向规范本位的适度转向,由此,刑法应当适度调适犯罪圈的大小、建构双向的责任推定原则以及改革和创新刑罚制度,以充分实现环境刑法与风险社会的衔接。  相似文献   

17.
重新犯罪风险评估是罪犯出监前和社区矫正前的重要环节。重新犯罪风险评估中的难题是如何选取预测效度高的指标。提出重新犯罪风险评估模型,引入内隐联想测验方法,并指出犯罪人刑满释放前的敌意态度、特定的人格特征、犯罪风险知觉、社会适应性,可能是预测重新犯罪风险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8.
从历史唯物主义实践生存论来看,人类实践活动的二重性特征、理性的有限性、环境与社会系统的"双重偶然性"、非理性认识的冲击以及现实操作层面执行力不足等方面,是发展风险的深层原因.对发展风险的深入研究,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9.
从词源学角度看,社会管理是一项重要的国家管理职能,其核心是公权力的运用,其根本目的在于公共利益。故而社会管理的核心是公权力的运用,当属于公法领域的问题,而进一步从权力的属性角度分析,社会管理实质上更多地属于行政权的运用问题,故社会管理及其创新应当接受法律的统制。换言之,必须坚守法治主义精神,应先通过法定程序对既有法律作出修改,尔后再行创新之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