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理论指南,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理论基础。笔者认为实现和谐社会一方面需要强调“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理论指导意义;另一方面要从实践方面更加注重构建和谐社会的先决条件。只有将两者统一起来,才能更好的建设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2.
《人民调解》2006,(3):5-7
2006年的司法行政基层工作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任务,按照全国政法工作会议、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的部署和要求,以贯彻落实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精神为龙头,立足抓好司法所建设和各项职能作用的发挥两项重点任务,进一步加强基层司法行政队伍、组织、业务和基础设施建设和规范化管理,以改革强化基层,以创新建设基层,以发展服务基层,促进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充分发挥司法行政基层工作各项职能作用,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服务。  相似文献   

3.
潘鹰芳 《中国司法》2007,(11):60-61
立足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努力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保障者、建设者,是社会主义法制理念的重大实践。近年来,黄浦区司法局坚持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要思想为指导,紧密结合本区的实际,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制理念教育和实践,积极履行司法行政工作职能。一、构建和谐社会是司法行政工作不懈追求的目标《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和谐是我们党不懈奋斗的目标”。“任何社会都不可能没有矛盾,人类社会总是在矛盾运动中发展进步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过…  相似文献   

4.
在2006年12月26日召开的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上,司法部党组书记、部长吴爱英在全面分析司法行政工作面临形势的基础上,对2007年的司法行政工作作出全面部署。吴爱英部长指出,2007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一年。明年司法行政工作总的要求是:坚持以对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大目标和总要求,以化解社会矛盾为主线,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业务建设,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建设,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法制和执法规范化建设,深入推进司法行政体制机制改革,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地减少不和谐因素,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有力的法律保障,创造良好法治环境,以优异的成绩迎接党的十七大胜利召开。  相似文献   

5.
这次全国司法厅(局)长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和中央领导的重要讲话,学习中发[2005]8号文件,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司法行政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地位和作用,思考新问题,开拓新思路,提出新举措,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贡献。  相似文献   

6.
近日,云南省司法厅认真传达学习了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全省司法行政系统各级各部门进一步增强“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的政治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目标,立足司法行政工作职能,发挥优势,找准切入点,把握结合点,更好地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服务。厅党委要求全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抓紧抓好,要紧密结合实际,以“如何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发挥司法行政的职能作用”为内容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7.
边双燕 《政府法制》2006,(21):26-27
“阳光政府”是信息公开、管理公正和透明的政府。在当代中国,建设“阳光政府”,是构建和谐社会和建设法治政府的客观需要,是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改革政府管理体制的客观需要,是防止公权滥用、遏制行政腐败的客观需要。建设“阳光政府”的含义建设“阳光政府”,就是要在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和改革行政管理体制的过程中,激励全体公民全方位地依法参与行政。根据2004年国务院颁布的《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原则和精神,建设“阳光政府”,就是在行政决策、行政立法、行政执法、行政调解和行政监督等各个行政环节广泛吸收公…  相似文献   

8.
这次全国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会议是司法部党组决定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部署和关于加强基层建设的一系列指示精神,总结近年来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取得的成绩和经验,表彰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的目标、任务和措施,为推进司法行政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为更好地服务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开创司法行政基层建设工作的新局面。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关心司法行政…  相似文献   

9.
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在各项政法工作中,“队伍建设是根本,也是保证”。要“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加强政法队伍的思想政治建设”。“司法行政机关和监狱系统,一定要把队伍建设作为一项长期的根本任务来抓”。我国已进入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的历史时期,做好监狱劳教工作,是减少社会不稳定因素、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客观要求,是完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客观要求。当前,罪犯劳教人员构成日益复杂,改造与反改造斗争日趋激烈,教育改造挽救难度加大,监所安全稳定形势十分严峻;罪犯通过手机、互联网等现代科技…  相似文献   

10.
这次全国司法厅(局)长会议的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全国政法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总结今年的工作,分析面临的形势,研究部署明年工作,进一步统一思想,振奋精神,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又快又好地发展,更好地为实施“十一五”规划、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法律服务和法治保障。下面,我讲三个问题。一、认清当前司法行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切实增强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责任感今年以来,全国司法行政机关在党中央、国务院…  相似文献   

11.
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语境中的当代民法文化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当代内涵及法治价值目标影响着民法文化的内涵与特质。在构建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建构当代民法文化具有必然性但也存在现实障碍。要建构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民法文化必须采取两项对策: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大力倡导自由主义精神,建立并完善市民社会;以民法文化的基本理念净化传统文化与道德,建构一种融传统文化与道德和民法文化于一体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型民法文化。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现代行政法与和谐社会具有平等、诚信、法治、公正与效率等共同的理念形态,行政法与和谐社会的理念融合,为现代行政法之于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奠定了基础。平衡论是现代行政法的基础理论,现代行政法在政务和谐、经济和谐、社会阶层和人际关系和谐等方面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与发展,并主要通过立法、程序规制、救济与监督、职业伦理规范等方式来进行调整和实现。  相似文献   

13.
王晓东 《河北法学》2007,25(10):75-78
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学为中心,以"求善"、"践仁"为目标的"伦理型"文化.其中,人本主义的伦理观奠定了和谐社会的观念基础,贵和尚中的伦理观是构建和谐人际关系的道德保障,贵义贱利的伦理观是处理人与社会关系的精神支撑,天人合一的伦理观是形成人与自然关系的价值标准.因此,我们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求真务实的态度,对传统的伦理文化进行科学地分析,批判地继承,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其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构建和谐社会正在成为我国发展进程中的主旋律,和谐社会本质上是法治型和谐社会,律师的作用不可或缺。应从提高律师的政治地位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律师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当前,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已逐渐成为国人的共识。但是,对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人们还存在不同的看法,其中不乏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误读。从宪政主义的基本理念来看,社会和谐观念包含了短期与长期相统一的持久和谐观念、对立与妥协相统一的对立和谐观念、稳定与发展相统一的动态和谐观念以及相对和谐与至上人权相统一的理性和谐观念。为了防止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为一种“乌托邦”,我们应该以理性、审慎的态度对待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放弃完美和谐的空想,树立宪政主义的社会和谐观念,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由一种社会正义理念转化为现实而有效的制度安排,纳入到现代宪政与法治的构建之中。  相似文献   

16.
论基础教育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和谐社会的问题受到了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也成为社会各界热烈讨论的重要话题。基础教育与和谐社会的内在统一使其本应成为社会和谐发展的促进力量,但现实教育的变调却使基础教育非但没有缓解和消除各种社会失谐问题,还再生和强化了原有的问题。为切实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基础教育从初级目标上而言,要能够成为消释社会差异和不平等结构的“缓冲带”;从高级目标上而言,要完成培养全面发展的人及建设和谐共同体的中小学校两项任务。  相似文献   

17.
论消除权利贫困与构建和谐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国 《河北法学》2007,25(9):43-48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消除不和谐现象,权利贫困是造成社会不和谐的本源性因素,许多不和谐现象都是由权利贫困引起的.权利贫困与和谐社会之间存在着彼此消长的关系,消除权利贫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构建和谐社会是消除权利贫困的有效措施.消除权利贫困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符合和谐社会的公平正义特征.全面提高社会生活的民主化程度和普遍提升公众的权利意识,是消除权利贫困的根本性对策.  相似文献   

18.
任涛 《行政与法》2006,(12):29-31
和谐的社会应当是社会各个方面、各个层次的主体之间在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等几个方面的相互协调。文章围绕法律与道德的产生与发展历程,面对中国实现法治和德治过程中存在的相关问题,提出德治是法治的权威公正之基础。认为和谐社会的构建不能仅仅只依赖法治,在一定程度上,道德的建设是更深远的,是对法律的完善与补充。  相似文献   

19.
论和谐社会的构建与民法基本原则的平衡协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和谐社会的构建对民法的基本原则提出了新的挑战,86年《民法通则》中的基本原则所呈现的历史局限性和滞后性与当今和谐社会指向的内容产生了利益格局的异化,为此,以和谐社会作为构建民法基本原则的宗旨,来重新审视和塑造我国未来民法中的基本原则,已成为当前刻不容缓的任务之一。同时,借鉴中外不同历史时期的民法基本原则的内容,规范和定位民法的具体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20.
安定有序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安定有序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之一,如何认识社会和谐与安定有序的关系,和谐社会背景下应当追求什么样的社会稳定状态、构建什么样的社会稳定机制、采用什么样的社会稳定治理方式等,是当前亟待探讨的重大理论课题和实践问题。为此,我们必须牢固树立一种动态平衡、相对有序的社会稳定观,努力营造稳定的社会治安环境、安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有序的经济社会发展环境、安全的生产生活环境、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营造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积极构建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