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孙德厚 《行政与法》2004,(8):127-128,F003
当代国家行政理论是在前人理论与实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何进一步发掘前人的优秀思想,对于建设当代的国家行政理论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管子》一书的有关记述和管子的行政实践两方面着手,从国家行政理论的理论基础、国家行政的五项基本原则、国家行政的三个基本要素三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2.
行政补偿制是现代法治国家极其重要的一项法律制度,对于规范政府权力和保障公民权利意义重大。目前我国关于行政补偿的规定过于分散,缺乏一部统一的行政补偿基本法。因此,科学界定行政补偿的概念、探讨行政补偿制度产生的理论基础和作用、分析我国现行行政补偿制度的缺陷,是构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首先应当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当代行政法上的信赖保护原则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当代行政法形成和发展的现实基础是行政民主化潮流以及新的“政府 -公民”关系的形成 ,并与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内主要法治国家 (地区 )在行政领域的改革方向相适应。而信赖保护作为一项基本原则在行政法上的最终确立和发挥作用 ,乃是行政法在当代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为此 ,必须进一步明确信赖保护原则的基本内涵、社会基础、宪政基础、法理背景以及在当代行政法上的地位和作用 ,这是实现行政法治的内在要求。  相似文献   

4.
辅助性原则与中国行政体制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50年代,德国学者在反思福利行政时率先提出了辅助性原则。此后的半个世纪,辅助性原则在西方国家解决国家与个人关系、中央与地方关系以及欧洲一体化与国家主权之间的关系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中国当下行政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是政府职能转变,而政府职能问题恰好是辅助性原则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因此可以将辅助性原则作为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行政补偿的理论基础是构建行政补偿法律制度的法理依据,也是行政法学界长期争论的一个问题。文章在浅析行政补偿概念的基础上,回顾了行政补偿法理基础相关学说的分类,最后指出就我国实践而言,行政补偿制度的理论基础应该以人权保障说为前提,以特别牺牲说为基础,以公平负担平等说为原则。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行政补偿制度的原则与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行政补偿制度是因行政机关的合法行为、合法行为的附随效果或公法之无因管理行为等给相对人造成损失,从而进行补偿的行政法律制度。补偿原则与范围等是行政补偿制度构建的基础性问题。从我国的制度构建需要出发,行政补偿原则应当包括公民权益保护原则、依法补偿原则等,补偿范围则因补偿领域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7.
柯梅森 《政法学刊》2003,20(4):13-15
行政征用是指国家行政主体依法对非国家所有的财物进行强制征购使用以及对有关劳务进行征用的法律行为。对行政征用作不同的划分有利于行政征用的正确实施。行政征用的程序目前立法尚未完善,应坚持符合公共利益原则、减少相对人合法权益的损害和合理、适当补偿原则。  相似文献   

8.
中国立法规定行政复议和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原则,主要基于五大理论基础:行政行为效力、行政管理特性、公益至上、学习西方先进的法律制度和相对人行为的危害性。但通过对中国大陆之外国家和地区的立法考证和中国大陆立法理论基础的质疑,不难发现不停止执行原则并不科学。它不但侵害了私人的合法权益,有时甚至无情地践踏公共利益。为了平衡行政权与公民权、协调公平和效率、兼顾公益和私益,必须重新架构一种完善的具体行政行为执行制度。  相似文献   

9.
合理行政原则的认识和理解,对于不同的法系、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是不同的。本文旨在对合理行政原则的深度剖析下认为合理行政原则就是一种限制行政自由裁量权的"度"。它是行政法的立法者、执法者、司法者在立法、执法、司法各自行为的领域中,对行政行为在理性认识的前提下,是否符合作为法律基础的特定的社会关系的规律以及法律本身的规律,是否符合历史主体需求的抽象的判断标准。  相似文献   

10.
举证责任是法律预设的推定.举证责任分配的理论基础是行政行为违法推定原则.违法推定原则与行政行为违法推定原则与行政行为公定力原则不矛盾.确立违法推定原则有助于推动行政审判方式改革.  相似文献   

11.
关于中国行政法上的合法性原则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合法性原则是中国行政法上的一项与行政合理性原则相并列的基本原则。本文在分析国外同类制度和理论的基础上,在回顾中国研讨这一课题的过程中,分三个问题依次论述了中国行政法上合法性原则确立的基础、该原则的适用范围以及该原则的基本内容,并指出:依法行政与合法行政不是也不应是同一个概念;从依法行政过渡到合法行政,乃是行政法制发展中的一个飞跃  相似文献   

12.
国家行为原则主要是由英美国家司法判例的基础上演进而来,其理论基础经历了主权说、国际礼让说到三权分立说。目前,关于国家行为原则的理论基础、适用范围、价值都充满争议。但是,国际法为这一理论的存在提供了理论支持,国家行为原则作为判例发展出来的司法制度本身需要在司法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  相似文献   

13.
行政强制基本原则是行政强制立法的基础,关于行政强制基本原则的取舍,很多学者都对其进行了不同的界定,至今未有定论。本文从国外行政强制基本原则的分析出发,并针对我国实际情况,进行了初步的分析探讨,对行政强制的基本原则进行了新的界定,以期抛砖引玉,推动行政强制法的研究和实践。  相似文献   

14.
行政组织法基本原则之探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行政组织法的发展需要精神基础 ,也就是基本原则的指导。行政组织法的基本原则是 :1 .依法组织原则。即国家对行政的组织 ,必须受法律的约束 ;2 .行政分权原则。即采用分散的方式组织行政 ,行政权分别由不同组织体或不同行政机关承担 ;3.组织效率原则。即组织行政 ,要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  相似文献   

15.
越权原则在英国的命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越权原则是英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曾在司法审查中对行政机关的控制和监督方面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近年来随着英国行政法的迅速发展,越权原则表现出不少缺陷,一些学者和法官对它提出了质疑,主张废弃该原则;但持正统理论者则坚持捍卫越权原则,认为摒弃它将产生不良后果。由此在英国引发了一场关于越权原则的争论。这场争论是本世纪英国行政法迅速发展之后对有关行政法理论的深刻反思,它不仅关系到法院对行政行为审查的理论基础,而且根本上关系到英国行政法的宪法基础。  相似文献   

16.
崔梦豪 《财经法学》2019,(2):129-143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在行政诉讼中法院一般都要依据具体的法律规则进行裁判。为了彻底解决行政争议,法院不仅可以利用比例原则进行充分的说理,还可以直接依据比例原则的内容进行裁判。法院在适用适当性原则时,可以从实体和程序两方面审查行政行为。在实体方面,行政主体选择的行政行为要有助于其目的的实现;在程序方面,行政主体选择的行政程序...  相似文献   

17.
行政给付基本原则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现代政府有限责任和公共服务理念的彰显,社会保障制度的发展和完善,行政给付这一新型行政行为逐渐丰富和被纳入研究视野。然而对其的研究在国内很鲜见,也严重滞后于现实的发展。本文对行政给付的主要形式——社会保障行政与社会保障制度的关系深入论述;在宏观上将行政给付与社会保障制度相关联、相比较,借鉴社会保障制度相对成熟的理论基础探讨行政给付的基本原则:国家辅助性作用原则、公平原则。从社会保障制度、社会保障法与行政法相关联的角度,力图对行政给付的概念和理念、制度构架方式提供有益的思考。  相似文献   

18.
何景春 《行政与法》2003,(10):31-33
行政比例原则是从域外引进的法治行政理论。本文通过对行政比例原则、行政合法性原则和行政合理性原则三者之间在内涵、渊源、适用范围和位阶等方面的比较分析,认为行政比例原则在法治行政中是比合法性原则、合理性原则位阶更高一层次的法律原则,作为法治行政的精髓和灵魂,将主导着行政合法性审查标准不断完善和健全。  相似文献   

19.
丁萍 《法制与社会》2011,(8):244-245
财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最重要物质基础,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是一个国家实现法治、保障人权的基石.通观世界各国宪法关于私有财产权的规范,对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原则主要有保障原则、限制原则和补偿原则.这些原则进一步提升了私有财产的法律地位,为其提供了更加严密和清晰的保护,不仅具有坚实的政治基础和法理基础,也具有强烈的现实...  相似文献   

20.
诚信原则被认为是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法理基础,但从存续力理论角度看,法治国家原则以及从中推论而出的法安定性原则才是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真正来源。在存续力理论视野下,违法状态下授益行为信赖利益的存续保护,绝非单纯意义上信赖利益的一种保护方式,而是信赖利益保护原则的实义之所在。信赖利益保护原则在违法授益行为撤销的存续保护之中才能发挥其最大功效。我国《行政许可法》客观上起到了信赖保护原则的作用,但并未触及信赖保护原则之实质。从法治国理论角度来看,在立法上依据存续力理论建立和完善行政行为的撤销规则,从而在撤销规则中体现信赖利益保护原则,仍然是根本上的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