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蒋德海 《检察风云》2011,(14):16-17
如果说法治社会的大敌是司法腐败,则人情案可以看成是司法腐败的首恶。原因在于它与司法腐败的金钱案不同,有时并不与金钱等物质利益发生关系,很多情况下甚至仅仅是出于一种工作中或人际往来中的“人情味”或“哥们义气”。  相似文献   

2.
我国司法体制改革的制度设计和具体操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司法正、司法改革是一个“老生 常谈”的问题,但它又是一个 “见仁见智”、“常谈常新”的问题。因为司法不公、枉法裁判、受贿徇私、审判及执行中的地方保护主义等司法腐败现象是基于利益驱动的多种原因综合造成的,是多种自变量作用或交叉作用的结果,可谓“一果多因”。原因和自变量不除,司法不公、司法腐败现象就不会休止。导致司法腐败的根源,归根结底是目前我国司法体制的弊端,即法院处在一种不科学、不规范的社会结构网络中,这种不合理的结构严重地抑制了法院正常功能的发挥。因此,中国的司法体制改革势在必行,不解决这一“瓶…  相似文献   

3.
李松 《法治纵横》2011,(13):14-15
在有效监督缺失的情况下,有些“另案处理”变成了“另案不理”。或降格处理。这是司法腐败中的又一新黑洞。  相似文献   

4.
一本描述律师与法官之间司法腐败的小说。风行于中国司法界。赞之者认为此书“真实、形象”。骂之者认为此书“诲淫、诲盗、极端无耻”。  相似文献   

5.
枉法裁判行为的原因及其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引言枉法裁判行为是当前司法腐败现象的主要表现形式。枉法裁判既是司法腐败本身的内容,又是枉法裁判者获取腐败利益的主要方式。因此,反对腐败、遏制腐败行为蔓延的重要任务就是反对司法腐败、遏制司法腐败,反对司法腐败、遏制司法腐败的核心内容则是制裁枉法裁判行为。而真正富有成效的、从根本上遏制枉法裁判行为的对策,只有在科学、理性地研究其形成、存在的原因之后才能获取。《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399条规定:“司法工作人员徇私枉法、徇情枉法,对明知是无罪的人而使他受追诉,对明知是有罪的人而故意包庇不使他受追诉,或者在刑…  相似文献   

6.
传统思想是司法腐败的温床 ,司法的双重领导制及管理模式上的缺陷是造成司法腐败的原因 ,而司法人员选任制度造成司法人员素质不高。监督约束机制的不健全客观上放纵了司法腐败。铲除司法腐败应从更新观念、体制改革、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进行  相似文献   

7.
司法法治的思考与构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证司法腐败植根的社会生活、市场环境及其表现、特点的基础上 ,提出司法改革近期的目标模式———司法法治的设想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司法权威与司法改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司法权威来源于判决公正和公正的判决得以执行,而我国司法实践中却出现了严重损害司法权威的司法不公和执行难的病症,其直接原因是司法腐败和地方保护主义,根子却在于现行司法体制的防腐蚀和抗干扰能力太弱。为此,必须进行司法改革,在清除司法腐败和强化、完善外部监督的同时,重要的是要建立一套防腐蚀抗干扰能力强的新体制———司法独立体制。围绕法官独立这一核心,确立法官身份独立、法院集体外部独立和法官在法院内部独立,以多种措施保障此三项独立的实现。改革现行不科学的法院运行机制、法官任免方式以及审判委员会制度,将法院的“人权”“财权”统归中央行使, 以实现通过公正、高效的司法重振法律权威的司法改革总目标  相似文献   

9.
胡召朋 《法制与社会》2010,(18):149-149
随着以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黄松有为代表的一批著名法官的落马,司法腐败问题又成为街头巷尾的热门话题,本文旨在通过对法官落马的一系列问题进行剖析,继而提出对司法腐败的看法以及对当前法官现状的认识,并提出了制度建设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0.
小钟 《检察风云》2006,(22):22-25
9月底,安徽省阜阳市的前后三任中级人民法院院长同时被起诉,103名法官和相关人员涉案,引来国内司法界强烈震荡。尚军、刘家义和张自民的司法腐败案成为各界竞相研究的腐败标本。通过详细解读阜阳司法腐败窝案,我们发现吏治腐败与司法腐败相伴而生,形成了“贪——买——贪——卖”令人痛心的恶性循环。司法腐败的“阜阳模式”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11.
法律信仰是中国法制现代化的精神动力,但中国社会法律信仰的缺失现状令人堪忧,成为司法改革和法制现代化进程的一颗‘每瘤”。其形成原因主要是中国历史传统的影响、中国法律体系不够健全、法律运行成本过高、司法腐败的恶劣影响以及公民权利意识的淡薄。本文指出要培育公民的法律信仰,需要注意法律移植与本土资源的科学契合、完善法律体系,解决法律冲突,同时需要根除司法腐败、对民众进行普法教育等多项措施的联合并用。  相似文献   

12.
执行腐败被认为是最典型的司法腐败现象之一.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2010年3月的全国“两会”,严肃惩治执行领域的腐败犯罪,再度成为全国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审议和讨论“两高”工作报告的热点话题。从近年来媒体披露的执行人员利用职权办“人情案、关系案、金钱案”、搞权钱交易等腐败案件看,  相似文献   

13.
孔德峰 《检察风云》2011,(14):17-18
习惯上我们说司法腐败,不仅仅包括人民法院,还包括了公安机关和人民检察院,并目社会所关注的司法腐败,也是指发生在上述机关人员在行使权力过程中的腐败行为,因此,此处要谈的司法腐败,是指广义的司法机关人员“为了获得某种个人的利益”,“利用自己职务上的权力而试图影响司法活动的行为”。  相似文献   

14.
钟莉 《法制与社会》2012,(11):254-255
司法腐败的最严重表现就是司法职务犯罪,如何惩治和防范司法职务犯罪,实在是当务之急.本文拟从司法职务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剖析我国当前司法职务犯罪猖獗的原因,从而阐述了司法职务犯罪的控制方略,希望能对司法职务犯罪的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5.
魏娜 《中国检察官》2012,(23):70-72
在建设现代法治国家的过程中.司法机关代表国家行使司法权力.对保证法律实施和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负有重要责任.因而其自身的公正与廉洁就显得尤为重要。如果司法腐败泛滥,司法公正萎靡,法律将形同虚设,社会机体也将丧失自我修复机能,最终陷于法律失灵的紊乱状态。因此,预防司法腐败理当成为构建我国反腐败策略的重要方面。  相似文献   

16.
司法被誉为是"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廉洁程度高低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法律这一"公正艺术"的价值和作用.为了最大限度降低司法腐败情况的发生,建立完善的司法廉洁制度无疑是一个十分迫切的任务.要有效解决司法不公或司法腐败问题,必须通过司法体制改革,建立司法监督体系、改革法院管理制度,提升法官遴选标准以及落实司法独立和法官独立审判原则,最终实现佣制度保证司法廉洁".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司法改革进程中,法院的财政保障构成了司法成本的主要问题。从长远的观点看应建立中央统一的司法财政与决算制度。此外,为了有效遏制司法腐败和从根本上提高司法公信力,通过渐进和配套的制度改革,将法官从一般公务员系列里独立出来并给予相对高的报酬仍应作为司法改革的一个努力方向。  相似文献   

18.
《法律适用》2005年第3期刊登何兵先生《人民群众进法院》一文,讨论了司法民主的问题。确实,司法民主问题是我国司法改革中要注意的,但是鄙人以为何兵先生对于司法民主化部分观点有失偏颇,在此提出商榷。一、法官职业化和司法腐败没有必然联系何先生在文中提出的第一个观点是法官职业化是造成法官官僚化和司法腐败的直接原因。然而本人窃以为何先生文中关于清末法官职业化和司法腐败问题关系的论证逻辑存在的问题显而易见。何先生在文中首先指出:“据程燎原的研究,至1911年,在各省各级审判厅中,有大量的留学法政科毕业生和国内法政科毕业生,充当推事和检察官,有些还担任了厅丞、庭长、检察长之职,法政人主控了中央和地方审判衙门。”紧接着何先生又引用《申报》对于山西高等审判庭厅丞谢武恒违法用人,以臻滥竽充数的报道,以及其他清末司法腐败的记载。由此,何先生得出的结论是“腐败的职业法官与腐败的政府官员被人民革命的潮流所淹没。”  相似文献   

19.
侯亚辉 《人民检察》2023,(14):10-14
侦办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是检察机关的重要职能,是维护司法公正的重要手段。当前,司法腐败减存量、遏增量的形势依然严峻,检察机关在对司法工作人员相关职务犯罪加大惩治力度的过程中,面临办案规范化、侦查信息化、队伍专业化等方面有待提升的问题,检察侦查职能作用需要进一步发挥。为此,应从提升办案质效、推进数字赋能、加强队伍建设等方面下功夫,以期为惩治司法腐败、维护司法公正贡献更多检察力量。  相似文献   

20.
当前人民法院改革面临的困境是透明度不够,法院公信力受到质疑;信息不对称致使当事人诉讼活动变成了一种不完全信息博弈,衍生法官寻租、司法腐败。本文主要以博弈理论为分析工具,认为问题的根源在于缺乏司法透明.而司法透明“度”的确定是法院与诉讼案件当事人及公泉(包括新闻媒介)三方参与人对策博弈的结果。在参与博弈的适三方中,法院始终处于优势地位.司法透明需要率先从法院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