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构建以伪狂犬病病毒(PRV)Bartha-K61株为载体的反向表达狂犬病病毒(RV)糖蛋白(rgp)的重组活载体疫苗,将EGFP-rgp的表达框克隆入p8-AA载体的Sph Ⅰ/Nde Ⅰ酶切位点处,经酶切鉴定为反向连接,阳性重组子命名为p8AA-EGFP/rgp.在质脂体介导下将该质粒与Bartha-K61共转染PK-15细胞,获得rPRV/EGFP/rgp重组病毒.对纯化后的重组病毒进行RT-PCR、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鉴定.结果表明,重组病毒的效价(TCID50)为108.25/mL;外源基因在细胞内得到了有效的表达,并具有良好的免疫反应性和遗传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采用RT-PCR方法扩增狂犬病病毒(RV)FluryLEP毒株N基因,将该片段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中,测序验证后将阳性重组质粒转化至宿主菌E.coliBL21(DE3)中,经IPTG诱导表达,进行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显示,RVN蛋白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大小约为70ku,且该重组N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用纯化的重组N蛋白作为诊断抗原建立了检测犬、猫RV抗体的间接ELISA方法,通过优化反应条件,确定抗原的最佳包被浓度为6μg/mL,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0,SPA-HRP的最佳稀释度为1:2000。用该间接ELISA方法与以狂犬病病毒作为诊断抗原的商品化ELISA试剂盒分别对30份临床血清样品进行检测,结果两者的符合率为96.67%。表明基于重组N蛋白的间接ELISA方法可用于检测犬、猫RV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3.
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基因在大肠杆菌中的高效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获得狂犬病病毒(RV)核蛋白抗原,采用RT-PCR方法从狂犬病病毒ERA株中扩增了RV核蛋白基因,分别亚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ET-28a(+)和pET-32a(+)中,经PCR和双酶切鉴定以及序列测定,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表达,表达的核蛋白再经Ni2+-NTA亲和层析纯化。结果显示,核蛋白在pET-32a(+)中的表达量(30.4%)高于在pET-28a(+)中的表达量(19.4%),培养物中的高纯度核蛋白产量分别为13.6和8.45 mg/L。经Western-blotting检测,不同载体表达的核蛋白均可被兔抗RV多克隆抗体特异识别,表明核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4.
为获得狂犬病病毒(RV)糖蛋白抗原,采用RT-PCR方法从狂犬病病毒ERA株中扩增了编码RV糖蛋白的全长基因,将其克隆于pMD18-T载体,再经PCR扩增出糖蛋白全长基因和膜外区基因,将其分别亚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28a( )、pET-32a( )和pGEX-4T-1中,经PCR 和双酶切鉴定以及序列分析,表明已成功构建了重组质粒。将重组质粒转化到大肠埃希氏菌BL21 (DE3)中进行表达,结果显示,克隆到pET-32a( )的糖蛋白膜外区基因表达量最高,目的蛋白表达量占菌体总蛋白的45.4%。经Western-blotting检测,不同载体表达的糖蛋白膜外区产物均可与兔抗RV多抗发生特异性反应,表明,重组蛋白具有良好的反应原性。  相似文献   

5.
为了建立一种快速检测狂犬病病毒抗体水平的方法,用浓缩提纯的狂犬病病毒CVS11株作为胶体金标记抗原,以金黄色葡萄球菌A蛋白为检测线上的捕获抗原,制备狂犬病病毒抗体水平检测试纸条。应用该试纸条进行临床样品检测,结果表明,以稀释后的犬全血或血清作为检测样品,试纸条检测的灵敏度为0.002U/mL,特异性试验证明该试纸条与犬细小病毒、犬瘟热病毒、犬腺病毒2型犬科疾病阳性血清没有交叉反应,稳定性试验证明该试纸条在室温下保存的有效期为12个月,检测结果与快速荧光抑制试验的符合率为95.12%。证实该狂犬病病毒抗体免疫金标检测试纸可以方便、快速、灵敏、特异地检测狂犬病病毒的抗体水平。  相似文献   

6.
将狂犬病病毒 3aG株糖蛋白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I neo中 ,构建了重组表达载体 pCI neorabG ,以此免疫昆明种小鼠 ,3周后 ,取血进行ELISA检测。结果 ,试验组的 10只小鼠中有 9只抗狂犬病病毒抗体为阳性 ,而对照组的 10只小鼠全部为阴性。试验初步表明 ,pCI neorabG重组质粒有预防和治疗狂犬病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为了获得抗狂犬病病毒(RV)核蛋白(N)的单链抗体,从分泌抗狂犬病病毒核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1D9中提取总RNA,经RT-PCR扩增得到抗体的轻链可变区基因和重链可变区基因,利用重叠引物延伸法将轻链可变区基因和重链可变区基因连接,同时引入连接肽编码序列,成功扩增得到单链抗体(ScFv)基因,将ScFv基因克隆至原核表达载体pET-32a(+),转化至E.coli BL21(DE3)感受态细胞,经IPTG诱导表达后得到融合蛋白。SDS-PAGE和Western-blot分析结果表明,融合蛋白大小约为32ku,主要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能被抗His标签的单克隆抗体特异性识别。间接竞争ELISA检测结果表明,该单链抗体能够与RV-His-N重组蛋白和RV结合。抗RV核蛋白单链抗体的成功表达,为单链抗体在狂犬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伪狂犬病病毒UL36基因编码的皮层蛋白VP1/2在病毒粒子组装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本试验以UL36基因为研究对象,将截短的UL36基因克隆入载体pCold I,构建了重组原核表达质粒pCold I-UL36。经诱导表达,将包涵体形式表达的重组蛋白经过变性、亲和层析及复性后获得了纯度较高的蛋白。将纯化的蛋白免疫BALB/c小鼠,通过细胞融合和间接ELISA方法筛选出1株能稳定分泌针对UL3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杂交瘤细胞株,被命名为UL36-6,抗体亚型鉴定结果为Ig G1和κ,制备的腹水抗体中和效价及纯度高,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结果表明单克隆抗体具有很好的特异性。综上所述,本研究成功制备出1株针对PRV UL36蛋白的单克隆抗体,为深入研究UL36蛋白的生物学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将表达伪狂犬病病毒(pseudorabies virus,PRV)gC基因的重组腺病毒经肌肉免疫BALB/c小鼠,测试了重组腺病毒免疫小鼠制备抗目的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效果。ELISA分析表明,BALB/c小鼠接种重组腺病毒后能产生针对gC蛋白的特异性抗体。给BALB/c小鼠用大肠杆菌表达的gC融合蛋白MBP-gC-NC加强免疫后第3 d,取小鼠脾细胞与SP2/0小鼠骨髓瘤细胞在PEG4000作用下进行杂交融合,经筛选、克隆,获得了3株稳定分泌抗PRV gC蛋白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株,分别命名为1B4、1H4和2C8。单抗特性分析结果表明,1B4、2C8属IgG2a亚类,1H4属IgG1亚类;腹水抗体的ELISA效价为1∶2×105~1∶2×106;3株单抗都具有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FA)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blotting)反应特性,能够特异地识别PRV gC蛋白。证实重组腺病毒免疫可用于制备目的蛋白单克隆抗体,为制备单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构建表达鹅细小病毒(GPV)VP3基因的重组腺病毒,并检测其对雏鹅的免疫效果,将GPV VP3基因克隆至腺病毒表达系统穿梭质粒,构建了重组穿梭质粒pacAd-VP3;将经PacⅠ酶切线性化的重组穿梭质粒与骨架质粒共转染HEK293AD细胞,得到重组腺病毒rAd-VP3。采用RT-PCR、Western-blot和间接免疫荧光试验鉴定GPV VP3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用rAd-VP3免疫1月龄雏鹅,检测血清抗GPV蛋白抗体水平。结果显示,重组腺病毒rAd-VP3能感染HEK293AD和GEF细胞并表达GPV VP3蛋白,增殖至第6代重组病毒的效价可达108.23 TCID50/0.1mL;rAd-VP3能诱导雏鹅产生抗GPV特异抗体,免疫后第28天血清中抗GPV VP3蛋白抗体仍维持较高水平。结果表明,rAd-VP3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可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病毒活载体疫苗用于鹅细小病毒病的免疫预防。  相似文献   

11.
通过PCR方法扩增了马立克氏病病毒 (MDV) 2 .8kbgB基因 ,并且在其两端加上PstⅠ和NotⅠ酶切位点。然后用PstⅠ /NotⅠ酶切回收 gB片段 ,插入到转移载体 pEFgpt12s复合启动子Spromoter的下游的PstⅠ /NotⅠ酶切位点处 ,构建了转移质粒pEFgpt12s gB。将该质粒与鸡痘病毒 (FPV)野毒 2 82E4株共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 (CEF) ,通过MXHAT选择培养基进行筛选 ,蚀斑纯化 ,经PCR扩增证实重组病毒中含有 gB基因。重组病毒和FPV野毒在CEF上形成空斑大小无明显差别 ,病毒效价分别为 10 -5.43 TCID50 /mL和 10 -6TCID50 /mL ,表明外源基因的插入不影响所构建的重组病毒的生物学特性  相似文献   

12.
尼帕病毒病及其病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概述了尼帕病毒病在国外的流行状况、尼帕病毒(Nipah virus,NiV)的变异及我国的研究现状,着重阐述了近年来在其基础病毒学、诊断技术及防治方面的研究进展,主要包括病毒蛋白的功能及其相互作用、受体的发现、动物模型、荧光PCR及ELISA诊断技术、抑制NiV感染及治疗等方面的研究成果,为该病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3.
为了保证制苗及攻毒用毒种的质量和稳定性,在对制苗和攻毒毒种的毒力、特异性、保存期、扩繁代次等进行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口蹄疫A型灭活疫苗制苗和攻毒用毒种种子批。结果表明,原始毒种和基础毒种的扩繁代次均控制在5代以内,适宜的保存方法和保存期均为加含 500 mL/L甘油的PBS后在-30℃保存1年、-70℃保存2年;用于生产抗原的工作毒种,最高扩繁代次控制在15代以内,最佳保存方法和保存期为加保护剂后在-20℃保存半年、-70℃保存1 年;用于效力检验的攻毒毒种采用原始毒种。通过制苗和攻毒用毒种种子批的建立,规范了口蹄疫疫苗生产和检验过程中的毒种管理。  相似文献   

14.
设计合成了 1对引物 ,建立用于检测羊接触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毒的PCR方法。结果表明 ,PCR对羊接触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毒细胞培养毒的检测与细胞培养CPE、电镜检测的结果相一致。经对扩增产物进行序列分析 ,与已报道NZ 2株的核苷酸序列同源性高达 97%。用此PCR方法扩增羊痘病毒、口蹄疫病毒、蓝舌病病毒 ,结果均为阴性。此方法用于检测羊接触传染性脓疱性皮炎病毒是可行的、特异的  相似文献   

15.
将禽流感病毒A/Goose/Guangdong/1/96(H5N1)株的NA基因及LacZ报告基因克隆到禽痘病毒载体pSY681中,构建重组转移载体pSY(NA+LacZ),将其转染鸡胚成纤维细胞,经蓝白斑筛选,纯化表达NA基因的重组禽痘病毒rFPV-NA,用其免疫SPF鸡,检测该重组禽痘病毒的免疫原性。结果显示,该重组禽痘病毒能够在体外培养细胞内表达具有生物学活性的NA蛋白,表达产物的分子质量约为55 ku;用该重组禽痘病毒免疫SPF鸡后,能够使免疫鸡获得对H5N1和H7N1两种亚型HPAIV攻击的部分保护。表明,重组禽痘病毒rFPV-NA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  相似文献   

16.
为探究蛋鸡J亚群禽白血病病毒(ALV-J)的致病机理,从山东省某鸡场送检的蛋鸡病料中分离鉴定出1株ALV-J,命名为SD1009株,采用PCR方法分3段扩增出SD1009株的前病毒cDNA,PCR产物经克隆酶切后顺次连接,获得1个含有完整ALV-J前病毒cDNA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BW-SD1009。全长测序及序列比对分析发现,近年来分离的ALV-J都存在缺失部分rTM和DR区的序列,缺失长度为205bp。通过外源基因嵌合的方式,将205bp嵌合进入,又获得了1个前病毒cDNA的重组质粒,命名为pBW-SD1009A205,将pBW-SD1009和pBW-SD1009A205分别转染DF1细胞,通过间接免疫荧光试验,禽白血病抗原试剂盒检测,反转录酶试剂盒检验,表明拯救出了2株病毒,分别命名为rSD1009和rSD1009A205。本研究成功构建了蛋鸡ALV-J的感染性克隆,并在序列分析的基础上,又构建了第2株补全缺失序列的感染性克隆,结果表明缺失部分rTM和DR区的序列,对病毒的拯救以及病毒的复制动力学无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从辽宁省某鸡场疑似马立克氏病发病鸡外周血淋巴细胞中分离到1株适应鸭胚成纤维细胞生长的马立克氏病病毒(MDV),经蚀斑克隆和细胞传代,成功培育了1株增殖性能稳定的MDV细胞毒株,命名为HC135株;将HC135株第4代细胞培养物分别人工感染非免疫和不同疫苗免疫的SPF鸡,分析其对鸡的致病力,分离毒株攻毒对照组鸡的发病率为100%(10/10),死亡率为30%(3/10);HVT疫苗及HVT/SB1双价疫苗对分离毒株的保护指数分别为22.2和40.0。结果表明,该毒株可以突破HVT疫苗和HVT/SB1双价疫苗的免疫保护,具有特超强毒株(vv+MDV)的特点;也证实了我国商品鸡群中存在vv+MDV毒株。同时比较了HC135株与14株参考毒株的Meq基因序列,发现其Meq基因的ORF内没有基因片段的插入或缺失,推导的氨基酸存在点突变,这种突变符合高毒力毒株的变异规律。  相似文献   

18.
采用荧光染料SYBR Green渗入法,通过对real-time PCR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了real-timePCR检测方法,用该方法定量分析新城疫病毒(NDV)F基因在重组鸡痘病毒(rFPV-F-VP0)第1、5、10、15、20代次中的表达整合情况。结果表明,建立的标准曲线呈现良好的重复性和特异性,与模板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在线性浓度范围内,随着模板量的减少,其对应的Ct值相应增大,0.99<相关系数(r2)<1,0.8<扩增效率(E)<1.2,熔解曲线为单一特征峰型。本试验精确定量了外源基因在重组鸡痘病毒中的表达水平,为阐明重组鸡痘病毒的表达机理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利用PCR检测鸭瘟病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参照文献 ,设计和合成了 1对引物。用这对引物 ,以标准毒株DPVF3 4的DNA为模板 ,经PCR扩增出 1个特异的DNA片段。经序列测定 ,该DNA片段由 42 0bp组成。与文献报道的序列比较 ,该片段为鸭瘟病毒UL6基因DNA的一部分 ,与美国毒株LakeAndes(LA)的同源性达 99%。用该PCR方法扩增小鹅瘟病毒、细小病毒和禽巴氏杆菌 ,结果为阴性。以该PCR方法检测 6份送检病料 ,5份为阳性 ,检出率与病毒的分离一致。另外 ,该方法检测DPVDNA的敏感性达到了 1pg水平  相似文献   

20.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是一种长度大于200 nt的非编码RNA分子,在调节多种生命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本团队前期研究发现,宿主的lncRNA表达谱在猪流行性腹泻病毒(PEDV)感染后发生显著变化。本研究选择其中一条差异表达的LncRNA TCONS_00009606(LncRNA9606),以研究它对PEDV复制的影响。为此,本研究首先检测LncRNA9606在PEDV感染后不同时间点的动态表达变化。结果,PEDV感染显著上调LncRNA9606的表达。随后对猪肠上皮细胞、派伊尔氏淋巴集合结以及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LncRNA9606的表达丰度进行了分析,结果显示派伊尔氏淋巴集合结和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LncRNA9606含量显著高于小肠上皮细胞系细胞,并主要定位于细胞核中。在LLC-PK1细胞中过表达LncRNA9606后,PEDV复制水平显著降低。由此可见,LncRNA9606可在LLC-PK1细胞中抑制PEDV病毒的复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