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岿 《中国审判》2015,(2):28-29
2013年和2014年,张辉、张高平、李怀亮、徐辉、呼格吉勒图等一批备受社会关注的冤案得以矫正,受害当事人或其亲属,得到了相应的国家赔偿。其中,呼格吉勒图父母获得205余万元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占100万元,据报道是国家赔偿法2010年修订确立精神损害赔偿之后迄今为止的最高纪录。在一片舆论声中,"受害人的损失为什么是国家赔偿,而不是办错案的公务人员个人赔  相似文献   

2.
在呼格吉勒图被追认无罪3个多月后,制造了这一冤案的内蒙古公安系统再度成为焦点.此次爆发于2015年3月22日的新闻,主角是呼格吉勒图案发生时任内蒙古公安厅厅长的赵黎平. 这天凌晨,中国最具权威性的新闻机构之一新华社发布了一则故意杀人案信息,这起于20多个小时前发生在内蒙古赤峰市境内的持枪杀人案件的犯罪嫌疑人为内蒙古自治区政协前副主席赵黎平.消息发布第一时间,赵黎平的身份被进一步还原为内蒙古自治区公安厅前厅长.  相似文献   

3.
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备受关注的呼格吉勒图案作出了再审宣判,以原判认定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犯故意杀人罪、流氓罪的事实不清、证据不足为由,判决呼格吉勒图无罪。但是,令人遗憾的是,原审被告人呼格吉勒图早在1996年就已经被执行死刑。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呼格吉勒图案的再审改判对防范和纠正冤假错案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一、呼格吉勒图案对防范冤假错案的启示从呼格吉勒图案的再审刑事判决书来看,原审法院认定呼格吉勒图犯故意杀人罪和流氓罪事实不清,证据不足,具  相似文献   

4.
从河南赵作海冤案,到浙江张氏叔侄冤案,再到备受关注的聂树斌冤案,呼格吉勒图冤案,给司法公信再次带来灾难性影响。一次次挑战着法律与正义的底线。一再出现的刑事冤假错案折射出国家在特定时期的法治状态和刑事司法形态,分析刑事冤假错案发生的原因,进而提出解决问题的路径,防止冤假错案的发生是法治国家重要研讨的课题。  相似文献   

5.
这是一则深夜发布的新闻,准确地说是2月1日零点整:内蒙古新闻网发布消息,在呼格吉勒图案经改判无罪一年多后,有关机关和部门迅速启动追责程序,依法依规对呼格吉勒图错案负有责任的27人进行了追责. 迟到的正义终于来了,但追问结果也成了社会各界议论的焦点.根据发布的新闻,除了时任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新城区公安分局副局长冯志明(曾任呼格案专案组组长)因涉嫌职务犯罪,依法另案处理外,其他人等的处分结果是党内严重警告、党内警告、行政记大过、行政记过等4大类.对于这样的结果,用新华社新媒体专电报道的话来说,“引发网民热议,‘追责过轻“走过场’等质疑声不断”.  相似文献   

6.
1996年4月,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发生"4·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18岁的呼格吉勒图被公安机关确定为该案犯罪嫌疑人。同年6月,呼格吉勒图被判处死刑。2005年10月,系列杀人、强奸、抢劫、盗窃案的犯罪嫌疑人赵志红落网,主动交待了自己于1996年在呼市一公厕内犯下的杀人罪行,疑似为"4·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2014年12月15日,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对呼格吉勒图故意杀人、流氓罪一案作出再审判决,宣告呼格吉勒图无罪。此案距今时隔18年有余,呼格吉勒图终于得以"沉冤昭  相似文献   

7.
"呼格吉勒图案"最终以宣告呼格吉勒图无罪而终,又是一起冤假错案。冤案的形成是由于侦查人员的"重实体,轻程序"的侦查观念和落后的侦查意识,刑讯逼供等非法侦查手段的采用,给当事人造成基本人权的严重伤害。因此公安机关在防范刑事冤假错案时应该转变侦查观念,采用科学的侦查手段和新的证据规则,完善监督机制。另外,防止冤案经久不解决,解决重审申请难的问题,杜绝冤假错案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2014年12月17日,冯志明被戴上手铐和头套带走了. 被带走前,冯志明是呼和浩特市公安局副局长.他的头上,另一个更受瞩目的“头衔”是呼格吉勒图案专案组组长. 在冯志明被带走的两天前,呼格吉勒图被宣告无罪.这一“判决结果”立刻引发关注浪潮.作为一名冤假错案的受害者,呼格吉勒图之所以引发“史无前例”的关注浪潮,是因为早在18年前他就被认定为“杀人凶手”而被剥夺生命.彼时,他年仅18岁.  相似文献   

9.
2014年12月23日晚上,著名媒体人、法制晚报深度部主编朱顺忠在接受《法律与生活》记者专访后赶往位于北京CBD中央商务区的中国大饭店.此行,他要兑现一个承诺:在中国大饭店内宴请被他视为“家人”的呼格吉勒图的父母和兄弟.9年前,身为一名媒体记者,朱顺忠曾在呼格吉勒图的坟前郑重地许下诺言:待呼格吉勒图沉冤昭雪后,他一定要带着“家人”到北京最大的饭店吃顿“团圆饭”.  相似文献   

10.
1996年,"4·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一时轰动呼市。18年后,由此引发的呼格吉勒图案更是引起举国关注。如今,重新打开当年的案卷,或许可以略窥此案之事实。呼格吉勒图案的时间轴1996年4月9日晚,杨某某被发现死于内蒙古毛纺厂宿舍S7栋平房西侧的公共厕所女厕内,此案被媒体称为"4·9"毛纺厂女厕女尸案;1996年4月12日,呼格吉勒图被呼和浩特市公安局新城分局收容审查;1996年5月7日,呼和浩特市人民检察院以故意杀人、流氓罪批准逮捕呼格吉勒图;  相似文献   

11.
新修订的刑事诉讼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规定了审理刑事案件同时审理非法证据排除之诉的具体程序.这一程序设计,容易导致诉讼程序混乱,影响非法证据排除规则的效果.为此,有必要在正式审理刑事案件前通过证据展示和预审听证先审理非法证据排除之诉.结合呼格吉勒图冤案,本文就这两项程序的价值进行了深入论证,并就相关得程序改革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2014年12月15日,呼格吉勒图被改判无罪这天,朱顺忠哭了……作为倾注9年心力推动呼格吉勒图案改判的媒体人,在已经被错误执行死刑的当事人被宣判无罪后,这位热血男儿将千言万语凝为一掬热泪。  相似文献   

13.
王乐龙 《行政与法》2009,(2):123-126
冤假错案是对冤案、假案、错案的笼统说法,通常又被认为是刑事错案的代名词.冤案、假案、错案及刑事错案,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刑事错案是刑事司法领域中的错案,其可以表现为冤案,也可以表现为假案,或者既是冤案,又是假案.研究刑事错案对于深化刑事司法改革,提高刑事司法的公正性水平,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对于丰富刑事司法理论和刑事诉讼法学,也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主动坦白的“真凶” 1996年4月9日,呼和浩特市第一毛纺厂家属区的公厕内,一名女子被强奸杀害.公安机关迅速锁定犯罪嫌疑人,就是前来报案的年轻人呼格吉勒图. 在移交检察院、法院公开审理后,当年6月10日,呼格吉勒图被内蒙古高级人民法院核准并执行死刑.仅仅61天,一个不满19岁的年轻生命,被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宣告消亡.  相似文献   

15.
2015年1月5日,我因一条微博而眼含热泪. “发现一份既过于低调也被严重低估的媒体——司法部旗下法律出版社主办的《法律与生活》杂志.正是它最早报道呼格吉勒图冤案,也是它最早报道念斌案.我自己在2年前的此时和它打过唯一的一次交道,对我‘不能删改采访内容一字’的苛严要求也扎扎实实地做到了.能做到这样,真是不易.”这条微博的博主,是知名媒体人石扉客.  相似文献   

16.
现在,李三仁一家几乎还住在18年前的大院里。18年的时间,改变了不少东西,毛纺厂倒闭、卷烟厂搬迁、李家从平房搬到楼房、孙女出生……这些或大或小的事情对李家来说,却总是如同插曲一般的存在,唯一的主线和大事,仍是二儿子呼格吉勒图的"冤情"。从18年前起至今,这个家庭似乎就被滞留在那个时空里,任周遭如何变迁,一家人的心里都被过去塞得满满的。随着呼格吉勒图被判处死刑,李家的命运也悄然发生了巨变。近日,笔者走访了呼格吉勒图的家人。"要是当时告诉他不要承认没做过的事,也许儿子不会死。"  相似文献   

17.
正义来得何迟,但毕竟还是来了!在呼格吉勒图被执行死刑18年之后,内蒙古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终于作出再审判决。错案一旦被发现,找出并分析原因非常重要。找到错案的原因,责任也就清楚明白了。造成冤错案件的原因有许多,常见的如刑讯逼供、威胁、引诱、欺骗来取得有罪供述,伪证和错误的鉴定意见,高度密闭的侦查和流于形式的审判以及强大的外部压力等都可能导致锴案。令人稍感欣慰的是,当前内蒙古司法机关均启动了追责程序,究竟是什么原因铸成锴案,在这个过程中想必也会受到严肃追问。  相似文献   

18.
重要鉴定结果曾缺失《中国审判》:在审理呼格吉勒图案过程中,遇到了哪些难点问题?孙炜:这个案子的难点主要在于证据基础太差,先天的证据基础薄弱。从客观证据来看,现场勘查并没有直接反映作案人的证据,尸检鉴定仅是被害人的损伤情况和致死原因。刑事科学技术鉴定(血型鉴定)检测出呼格吉勒图指甲缝内附着物为O型人血,与被害人血型相同,另有一份检测呼格吉勒图血型的物证检验报告。其中唯一有联系的只有血型鉴定,但不具有排他性、唯一性。当时的调查重点主要在于口供,而缺乏一些很有价值的鉴定,如被害人  相似文献   

19.
呼格吉勒图案的平反,让黄晓英看到了希望. 黄晓英的丈夫许俊伟因合同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入狱已经8年半了.和许俊伟一起入狱的,还有和他合伙开公司的张建英. 黄晓英和张建英的家属一致认为,许俊伟、张建英合同诈骗案“是一起人为制造的冤案”.因为在上述案件终审一年后,相关证据出现了戏剧性的变化:不仅法院的执行裁定“推翻了许俊伟、张建英二人生效刑案判决认定的没有土地的事实”,而且控告许、张二人涉嫌诈骗犯罪的章胜汉通过声明书指出“许俊伟有土地,也没有伪造其签名”.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DNA技术广泛应用于司法领域和无辜者行动的开展,美国错案逐渐暴露出来.数据显示,指证错误是导致冤案的主要原因.指证程序疏于规范和当前过于依赖指证证据的形势,成为冤假错案的突破口.为减少错案,梳理指证相关问题势在必行,本文通过了解和借鉴美国应对刑事错案的方式及相应的救济制度,以期对我国司法领域具有启示性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