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对二元经济结构特征明显的发展中国家来说,"污染避难所"假说不仅存在于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过程中,而且可能发生在国内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在构建产业结构调整统计量和环境污染指标的基础上,运用空间动态面板数据模型对我国2001-2013年的省级面板数据进行分析研究发现,我国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某些区域的产业结构调整在改善自身环境质量的同时形成了对其他区域的污染溢出负效应,其中环境规制梯度下的大气污染溢出和流域越界效应下造成的水污染溢出均十分明显。这意味着我国需要在健全产业结构绿色化调整的区域协调机制、强化地方政府政绩评价的绿色化导向、建立污染产业跨区域转移的监控机制等方面做出更多探索。  相似文献   

2.
刘芳鸣 《人民论坛》2011,(7):200-201
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途径,但其中也存在着劳动力转移组织化偏低、劳动力素质偏低、转移政策落实不到位、劳动力工作环境差且权益得不到保障等问题。对此,无论是政府和个人,都要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同时规范规范劳动力市场,适当拓展境外劳动力市场。  相似文献   

3.
城镇化是一个国家现代化、工业化的重要标志,是拉动内需、促进经济稳定增长的动力源泉和引擎。吉林省农村转移人口一直保持稳定的增长状态,为城镇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实现了劳动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农民收入增长与地区的可持续性经济发展。但是,吉林省产业结构调整缓慢,区域体制机制的不完善一直制约着农村人口城镇化转移的速度、结构和渠道等。探索合适有效的农村人口城镇化转移模式,提高转移就业群体的素质,完善社会保障和加快调整产业结构是推动吉林省农村人口城镇化转移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广东完善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互动机制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仁寿 《岭南学刊》2012,(4):108-112,116
以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互动关系视角,通过分析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存在主要问题,探索性地指出了建立与完善广东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互动机制的思路与建议,即加大产业转移政策力度,提升转出地与转入地良性互动效应;加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提升产业转移与农村劳动转移的良性互动效应;完善农村劳动力就业服务体系,形成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与就业的良性互动效应;加大“双转移”的投入与考核力度,提升政府有型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的合力效应。  相似文献   

5.
黄基胜 《今日海南》2005,(10):21-21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村富余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大势所趋。然而,受自身素质及就业环境所限,农民工融入城市似乎总是一个难圆的梦。对此,难道就没有别的招?  相似文献   

6.
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是解决当前"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在推动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民经济增长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基于湖北省1990-2012年相关数据,对影响湖北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城乡收入差距和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水平显著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而城镇失业率对农村劳动力的城市就业并没有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高成本约束以及对城市就业的悲观预期使得农村劳动者即使在面对农业现代化水平提升的情况下仍然对选择转移持谨慎态度。  相似文献   

7.
该文指出,贵州省毕节地区农村劳动力转移在过去的二十年里取得显著成就,为贫困地区走出了一条农村劳动力转移、农民增收、贫困缓解、生态环境得到改善和重建,农村经济社会事业全面发展的扶贫开发道路。在国家加大对西部地区开发力度,产业空间结构进一步调整,更注重区域平衡发展的背景下,毕节地区将会随着交通等基础设施改善和投资环境的优化,迎来新一轮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机遇。为此,该文建议,毕节地区要根据宏观环境新变化,在扩大转移总量、拓展转移空间、培育转移新人上,构建新的转移战略,更好的推动农村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8.
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关键是做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当前农村劳动力文化、技能水平低,富余劳动力规模庞大,转移就业缺乏有效组织和政策扶持,存在着制度障碍以及就业权益保障等问题。加快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应以技能培训为突破口,通过政策扶持大量开发就业岗位,完善就业服务形成长效就业机制,转变就业观念以及有赖于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同时从长远看,完善城乡一体化就业机制应与产业结构调整、改革土地流转机制、转变政府职能以及完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构建城乡一体的就业体系。  相似文献   

9.
陈敏  宋晓敏 《人民论坛》2013,(7):226-227
东北产粮区的农村劳动力从事农业生产的比例远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其劳动力转移比重偏低。文章主要从农村从业人员比例等三个方面来分析东北产粮区农村劳动力的转移状况,以此为基础对东北产粮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影响因素进行了探讨,认为这些因素主要包括劳动力自身的内部因素和其他影响劳动力转移的外部因素。  相似文献   

10.
当前,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结合湖北实际,湖北农村有300多万剩余劳动力需要转移。抓农村劳动力转移要以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为目标,以全方位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和社会结构为重点,以劳动力结构的调整带动其他结构的调整,以劳动力的开发利用带动其他资源的开发利用。 总结一些地方的实践经验,当前  相似文献   

11.
郑美鹃 《今日浙江》2001,(19):34-35
我国现阶段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是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标志着中国的社会经济在迅速发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农村的经济体制改革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使生产力获得了空前的解放、农业生产力的提高,节约了农村劳动  相似文献   

12.
铜梁县现有户籍人口81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6.7万人,占全县人口82%,农村劳动力人均耕地1.8亩,人多地少,劳动资源丰富。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趋势日益明显。根据2005年人口抽样调查结果,对铜梁县当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现状及问题进行调查分析,探讨在新形势下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对策,以促进农村产业结构进一步调整,增加农村、农民收入,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  相似文献   

13.
城乡互动:农业劳动力有序转移的有效路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一项长期的战略工程。二元经济结构下的体制因素尤其是现行的农村土地制度制约了农村劳动力的顺利转移。真正实现由农民向市民的转变,需要城市和农村两方面形成良性互动。促进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的关键是要把转移农业富余劳动力作为最大的农民致富工程,以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战略思路,营造有利于农村劳动力就业的制度环境,提高农村人口的整体素质和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能力,深化户籍制度、就业制度、社会保障制度改革,逐步建立城乡统一、开放、规范、高效的劳动力市场,加快城市化进程。  相似文献   

14.
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则是我国实现充分就业、解决民生问题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十八大提出,要做好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工作,推动实现更高质量就业。在当前我国整体就业压力增大、城市出现用工结构性短缺、农村剩余劳动力供给不断增加的新形势下,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仍是当务之急。一般来说,城镇化是解决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主要途径。然而,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存在着过度发展与失衡问题,对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有效解决产生了不利影响。今后,应在稳妥推进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寻求农村转移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5.
李熙 《传承》2010,(6):46-47
长期以来广西农村中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剩余劳动力,对广西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农村地区向高生产率的工业部门、城市地区转移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仍存在着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城市化水平低,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发挥城市的龙头作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调控功能,以实现广西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广西农村中存在着数量巨大的剩余劳动力,对广西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深刻的影响.农村剩余劳动力从低生产率的农业部门、农村地区向高生产率的工业部门、城市地区转移取得了一些初步成效,但仍存在着劳动力综合素质较低;城市化水平低,农村城镇化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问题.因此,必须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完善农村职业教育;发挥城市的龙头作用,加快农村城镇化进程;优化产业结构;充分发挥财政、税收的调控功能,以实现西农村剩余旁动力的转移.  相似文献   

17.
农民离开土地完成转移从其过程看,除了受到与其经济利益相关的经济因素制约外,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十分显著。因此,在政策制度方面进行创新,以满足农民工跻身于城市身份的向上发展诉求外,还应从非政策制度方面建立缘于农民血缘和地缘基础上的社会网络;加大对城市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开展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教育,以降低农村劳动力转移心理成本,实现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有效转移。  相似文献   

18.
李新 《江西政报》2008,(19):45-47
就业是政府的“一号工程”。近年来,丰城市按照“围绕一个中心、签订二个合同、加强三项管理、建立四个对接机制、落实五项激励政策”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更多更快更好地转移就业,尤其是向本地企业、工业园区、新兴产业转移就业取得明显成效。今年上半年,全市劳动力就业达57296人,新增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9789人,实现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新跨越。  相似文献   

19.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国超 《理论月刊》2006,(1):161-164
随着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加快,农村产业化经营的兴起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明显加快。本文首先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进行简单的定性研究,然后分析了建立和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法律制度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出现有法律及政策的不足,提出应遵循的原则及常规的流转方式。  相似文献   

20.
构造和谐社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民,而重中之重是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问题。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开辟了农民增收的新途径,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活力,形成多一个人就业,社会就多一分稳定,个人就多一分收入,市场就多一分购买力理念,为农村贫困人口的脱贫及农村经济的繁荣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目前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工作还存在相当大的开发空间,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劳动力素质偏低的问题,不仅带来了岗位和收入的不稳定,增加花费,而且减少实际收入,导致转移成功率不高、加大了转移风险。为此,在抓好农村富余劳动力外出务工经商的同时,我们要合理有序地促进农村劳动力就地就近转移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