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运用第三期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对城镇80后女大学生的就业途径、就业质量和工作满意度进行分析发现:80后女大学生就业率较低,性别差异较大。求职应聘是80后女大学生最主要的工作获得途径,就业性别歧视对80后女大学生的就业途径造成了不利影响。虽然女大学生注重工作稳定,但是在就业性别歧视的影响下,80后女大学生的工作稳定性、正式编制比例以及工作满意度都不同程度地低于同类男性,总体就业质量指数较低。即使是在党政机关/人民团体工作的80后女大学生,其就业质量仍然低于同类男性。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政府及社会各界需要通过加强劳动力市场监管、消除就业性别歧视,为女大学生公平就业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2.
纪萍 《民主与法制》2014,(26):50-51
2014年,727万怀揣梦想的大学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大学生就业难,其中女大学生就业更难。女大学生就业难的客观原因为:一、我国就业形势总体严峻,这是大背景。二、劳动力供需总量失衡,产业结构失衡,欠发达的第三产业不能给新生劳动力包括女大学生提供充足的就业岗位。三、传统的社会分工模式和落后的性别观念,影响着女幽拘就业发展。四、高校部分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存在差距,难以满足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型的需要。五、对就业市场的法律监管、纠察力度不够。  相似文献   

3.
通过调查问卷发现,“80后”大学生个体展现出了较强的责任意识,他们对他人的责任、对社会的责任表现较为积极,但对家庭的责任、对自我的责任尚存在较为突出的问题。与此同时,他们对本群体责任意识的评价相对较低。在“80后”大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社会经济基础、思想文化氛围、自身家庭结构与学校教育体制等因素,深刻影响着他们责任意识的形成与发展。加强“80后”大学生的责任意识教育,重心应适当向家庭责任意识与自我责任意识倾斜,视野应由高校向社会、家庭、中小学延伸,途径应由知识输导型向实践体验型转变。  相似文献   

4.
韩强 《青年论坛》2009,(3):44-45
“80后大学生”不是责任意识淡化、传统美德缺失的“垮掉的一代”,他们思想道德状况的主流是积极、健康、向上、富有责任感的。要正确看待“80后大学生”思想道德出现的新问题,坚决克服妖魔化“80后大学生”的缺点和固化“80后大学生”垮掉的形象两种错误倾向,在理解和赞赏我们的大学生过程中,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  相似文献   

5.
就业乃民生之本。从衣食住行的生计层面上来说,农民工、大学生均享有公平就业的权利。但大学生作为我国高素质人力资源的代表群体,他们的就业始终都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面对当前大学生就业所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压力,全社会有必要对大学生的就业进行理性思考和重新认识。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就业难与大学生就业观念不理性、用人单位要求不合理以及高等院校对于大学生就业观正确引导的缺失有密切关系。因此,亟须促使大学生群体树立科学正确的择业与就业观,引导用人单位建立科学长效的用人机制,督促高等院校有效引导大学生的择业与就业。  相似文献   

7.
廖国声 《传承》2012,(8):44-45
"80后"辅导员和"90后"大学生已经成为高校的主流群体。"80后"辅导员从事高校"90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优势与劣势共存,机遇与挑战同在。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眼中优秀辅导员的特质,提出了"80后"辅导员做好"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实现双赢目标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80后”群体受到社会广泛关注。“80后”大学生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等方面表现出鲜明群体特征。“抗震救灾”等公共事件凸显“80后”大学生“值得信赖,敢担重任”。科学发展观对“80后”大学生教育有重要引领作用。“80后”大学生教育的路径选择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以学生的成才为根本。  相似文献   

9.
全国“两会”期间,最热门的话题之一就是大学生的就业问题。谁都不否认,造成今年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有三:一是“百年一遇”的金融海啸搅动了整个世界,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不少中小型企业大量裁员,让就业雪上加霜;二是我们教育的专业设置、教学方法存在着结构性矛盾;三是大学生就业存在眼高手低的现象,直接降低了大学毕业与就业机会的有效匹配。  相似文献   

10.
“5.12”特大地震的抗震救灾行动,透视了当代“80后”大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在大灾面前,“80后”潜在的爱国热情被激发和培育出来,他们众志成城、万众一心,他们甘于奉献、勇于奉献,他们心系祖国、情系人民,用当代青年所特有的时代精神和民族气概支援着灾区,展现了“80后”大学生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和时代使命感,体现了当代青年服务祖国、服务人民的民族精神。  相似文献   

11.
积极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高校共青团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强化教育、服务、育人等组织功能,指导和帮助学生树立科学的就业观,构建就业服务平台,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协助校内外有关部门开创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新局面,实现共青团事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12.
就业是民生之本,笔者从大学生就业现状出发,针对社会上毕业生求职及工作过程中遭遇到的就业权益的侵害.以及受到侵害后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济与保障的现象,从法律的层面阐述大学生就业权益的内容,分析产生此类现象的制度、观念等方面的原因,提出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就业权益保障体系的相应对策,以期帮助大学生提高法律和维权意识,引起全社会对大学生权益保护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受改革开放以来市场化经济的持续发展和中国社会价值观念变迁以及传统家庭社会教育观念等因素的影响,当前大学生的就业价值取向呈现出多元化、复杂化、功利化的特点。按照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部署,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需要继续努力提升就业指导和职业生涯规划辅导的教育服务质量,努力营造公平正义的就业创业环境和良好舆论氛围,努力提供更优质的就业创业服务保障,使他们逐步转变就业观念,牢固树立起"行行可建功、处处能立业"的择业观,勇于担负起时代赋予的使命和责任。  相似文献   

14.
华波 《青年论坛》2014,(2):10-16
医学生就业愿景与医学生就业率有着直接的关系。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统计分析等途径,对近5年泰山医学院医学生就业愿景、就业状况成因进行了分析研究,分析了当前医学生就业愿景存在的问题及成因并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15.
殷伟 《青年论坛》2010,(5):43-45
大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大学生就业困难主要有供求两方面的原因,而如今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辅导不能适应新的发展趋势。社会工作以其独有的优势在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上将会扮演重要角色。  相似文献   

16.
邵健 《青年论坛》2011,(3):77-79
针对近年来法律专业大学生就业率低、就业难的问题,探索切合法律专业特点有针对性地对法律专业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有助于法律专业大学生从职业生涯规划入手有的放矢地安排自己的学习、生活,合理地规划未来,增强就业的核心竞争力。法律专业学生应注重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更新就业理念,学校应加强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和法学教育模式改革,加强法律专业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层次性与动态性教育。加强法律专业实践课程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17.
吸引在陆台湾青年毕业生在大陆就业创业,拓展台湾青年毕业生大陆就业创业的广度和深度,是新时代推动两岸和平统一和共享发展机遇的重要抓手。文章采取现场访谈和网络调查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福建省10所高校学生的实证分析,重点从政策体系和制度机制的角度厘清在陆台湾青年毕业生就业创业所面临的政策重制订轻落实、就业创业成本高难度大、指导服务体系不完善等现实问题,从学习生活维度、区域偏好维度和愿景发展维度入手,优化政策供给内容与形式,突出各方“主体性作用”;构建精准服务平台与渠道,落实台生“同等化待遇”;注重就业创业能力建设与规划,提供全程“闭环式指导”。  相似文献   

18.
当前,大学生就业难已成为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热点话题,就业压力和就业危机也影响到了刚刚入校的大学新生。本文拟从大一新生的就业危机感入手,分析其具体表现形式和功能,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9.
女大学生就业难是近几年我国高校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随着全国招生规模的扩大,这个问题越来越突出,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教育因素和个体因素导致了女大学生的就业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政府、社会、学校和女大学生自身都必须付出努力,形成四位一体的促进女大学生平等就业的良好机制和氛围。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视阈下的女大学生就业困境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大体分为三个阶段,而女大学生就业状况也分时各异。在当前阶段,女大学生就业状况更为艰难,本文从公共政策角度审视女大学生就业困境的原因,探讨符合中国国情的解决该困境的政策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