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债不是从来就有的,它是随经济的发展而逐渐出现的,债一般包括债权与债务,在传统民法中它只涉及到特定主体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而在当今市场经济高度发达的社会,国家为了保护社会利益和第三人的利益,往往通过法律来扩张其的效力,债的不可侵蚀理论将取代债的相对性理论。  相似文献   

2.
债的相对性作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仍然在民法体系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债权相对性理论的例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兼顾公平、衡平利益。要在坚持债的相对性原则的同时,适应现代交易的需要,从法的社会公平正义价值出发,对债的相对性做出新的突破与发展,并且将这种突破与发展体系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3.
张卓梅  陈文举 《人民论坛》2011,(11):114-115
债的相对性作为调整民事法律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仍然在民法体系中起着支柱性的作用。债权相对性理论的例外,其存在的价值在于兼顾公平、衡平利益。要在坚持债的相对性原则的同时,适应现代交易的需要,从法的社会公平正义价值出发,对债的相对性做出新的突破与发展,并且将这种突破与发展体系化、制度化。  相似文献   

4.
合同 债的相对性要求合同只对其当事人双方有约束力 ,当事人在合同中为第三人设定的权利或义务对第三人不具有法律上的强制力。合同 债的相对性例外制度应基于合同对第三人产生竞争力的原因力在于合同本身的既有约定而为法律所肯认 ,而并非法律的直接规定。第三人侵害债权、代理、附保护第三人的契约、代位权与撤销权不应当归结于合同 债的相对性例外制度中。  相似文献   

5.
传统民法视物权和债权为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权利,债权的相对性排斥其绝对性的存在,这是对历史的误解,债权固有的相对性与债权的绝对性是两个截然不同的理论层面问题。债权是一种具有绝对性的相对权并非是对债权相对性的曲解,亦未说明债权就成了绝对权,而仅仅说明债权作为一种民事权利所固有的不可侵犯性,将受侵害的债权纳入侵权责任法的保护正是源于债权的这种"绝对性"。  相似文献   

6.
人类社会经历了从"风车磨坊"时代向"机器大工业"时代的演进。经济的变化引起了传统民事法律关系的变化,企业组织行为中的组织过错对合同之债与侵权之债都产生了影响。《德国民法典》第278条与第831条中债的相对性的内在运行机理、法律后果等在组织过错的影响下表现出了一定的相异性。  相似文献   

7.
作为债的担保之一的撤销权制度,其中的重要内在涵义即通过撤销债务人的不当的积极行为,恢复债务人的责任财产,以担保全体一般债权人的债权。但由于现实中对其的把握不当,或虽然深解其意,但无法克服实际操作中的众多技术上的瓶颈。导致了撤销权于司法审判中被适用的程度和频率都要远远小于同为债的担保之一的代位权制度。而在众多问题中,撤销权的行使范围争议最大,其究竟是行使撤销权的债权人享有的债权额,还是全体债权人的债权额,亦或是债务人不法处分的财产额。本文将通过对撤销权内在涵义的分析.权衡以上三种标准的利弊,进而提出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8.
论《合同法》债的保全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债的保全制度是一项古老的法律制度,它对保证债务人履行债务,实现债权人的债权具有重要的作用.我国新颁布的<合同法>第一次在法律上正式确定了债的保全制度,即规定了债权人的代位权和撤销权,笔者根据这一规定,谈谈债的保全制度,并探讨了债权人代位权和撤销权行使中应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债权让与制度概论 --兼述从比较法角度考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叶名怡  钦骏 《前沿》2003,(11):120-123
一、债权让与的概念、历史沿革及其法理基础所谓债权让与 ,是指债的内容不变 ,而原债权人 (让与人 )以合同方式将债权移转于新债权人 (受让人 ) ,并因而脱离原有债的关系的一种法律制度。债权让与属于债权移转的一种 ,债权还有发生法定移转的情形 ,如法院判决等。在民法中规定债权让与制度几成近现代各国立法通例 ,然而债权让与制度的形成却经历了一个漫长的演变过程。最初 ,罗马法以债权为连接债权人与债务人之法锁 ,若允许当事人变动 ,则债权失其同一性 ,故禁止债权让与。到了查士丁尼时代 ,这种僵硬的规则逐渐不能适应迅速经济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传统侵权法认为债权作为一种相对权不能作为侵权行为的客体。但随着债权不可侵性理论的提出和发展,西方国家逐渐突破了合同相对性原则,通过判例和立法确认了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我国应尽快建立完整的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使得现实生活中大量第三人侵害债权的行为得到有效规制,以维护市场交易秩序。  相似文献   

11.
债权本身具有不可侵性,这在两大法系已成定论。诚实信用原则和公序良俗原则是平衡合同相对性与债权不可侵性之间矛盾的价值准则,也是第三人侵害债权的理论基石。我国应借鉴域外立法、学说与判例规则,构建第三人侵害债权制度,明确界定第三人侵害债权的构成要件和法律救济的具体形式,以保护债权人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2.
省委、省政府对村级债务问题一直高度重视。1997年7月和2001年元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就化债工作发出专门文件。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探索了一些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一)核销化债。对债权单位和个人已经撤销或主动放弃债权要求的债务,以及村  相似文献   

13.
一、债权的保全概述债权人为了确保债权获得清偿,可以根据民法规定的债的担保,由双方当事人约定应用两种担保制度即“人的担保”和“物的担保”制度。在现实生活中,债权人的债权原则上是以债务人的总财产为担保,债务人财产的增减与债权人的利害关系甚大。如果债的关系成立后,债务人有能力行使,而不行使或者以自己的行为积极地使其财产减少,债权人当然不能坐视其自身的权利、利益受损而不顾。所以在立法上法律又赋予债权人两种权利,就有确保债权得以清偿的可能。这就是称为债权的保全制度。  相似文献   

14.
罗树凌  蔡卫中  敬文举 《前沿》2011,(19):112-114
上市公司获取外部融资主要分为债权融资和股权融资两种方式,目前我国上市公司资本市场的发展很不均衡,表现为严重的"重股轻债",债权融资的发售规模远远小于股权融资的发售规模。本文通过分析我国上市公司融资方式、优缺点以及我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的现状,探讨我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优化的途径、对公司绩效影响和我国上市公司债权融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5.
父债子还、夫债妻还是我国封建社会留下来的俗语。父债子还,指的是父亲生前欠的债.父亲去世后要由儿子来偿还。夫债妻还,指的是丈夫生前欠的债,丈夫去世后要由妻子来偿还。这两句话.折射了我国封建社会债权、债务的转移及继承权的不同形态,至今在我国还有很深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章新国 《政策》2003,(7):19-20
省委、省政府对村级债务问题一直高度重视。1997年7月和2001年元月,省委、省政府办公厅先后就化债工作发出专门文件、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探索了一些有效的办法和措施,主要有以下一些方面:(一)核销化债。对债权单位和个人已经撤销或主动放弃债权要求的债务,以及村组形成的死帐、呆帐按法定程序予以核  相似文献   

17.
作为传统契约理论基础的合同相对性原则,已经不能够完全适应现代交易的发展。有鉴于此,各国(地区)立法和判例通过承认涉他合同,引入债权不可侵性理论,规定合同的保全制度,承认合同关系第三人之保护效力,以及租赁权的物权化,对合同相对性原则进行了修正和突破。  相似文献   

18.
"租售同权"紧密地结合中国实际,扩展了房屋租赁权的属性及内容,是"房住不炒"施政理念的贯彻落实。通过与特定的社会权相关联,房屋租赁权从纯粹的债权向具有物权属性之债权转变。然而鉴于债权的相对性,房屋租赁权本身的权能限制了平等权的适用空间,这种法律价值上的冲突是"租售同权"的根本挑战,值得学界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19.
谈谈民法中的“债”民法中的债是指按照合同的约定或者依照法律的规定,在当事人之间产生特定的权利和义务关系。它由债权和债务两方面构成。在这种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的人是债权人,负有义务的人是债务人。债权人有权要求债务人按照  相似文献   

20.
郭嗣彦 《求索》2008,(7):159-161
对于一般债权能否用于出质,在其上设定质权。大陆法系大多予以许可,我国已经施行的《物权法》中担保物权部分除继续延续了《担保法》的基本规定之外,又进一步规定应收帐款可以用于质押,实际上已经确认了一般债权出质的合法性。但是,由于一般债权无形性、相对性和价值性等特点又使得其作为出质更为复杂。针对这些特殊性应该确立的不同于其他财产质押的制度规定,我国物权法尚未给与必要关注。本文我们将仅就一般债权出质的程序问题进行分析,以期对完善我国债权质押的相关制度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