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祝福     
“福”,原始的意义只是一口田,耕其田,有饭吃就是福。随着社会的进步,福的内涵越来越丰富,象征着国泰民安、福寿康宁、吉祥如意、文明和谐、家庭幸福。相传280多年前,清朝康熙王帝曾亲笔御书“福”字,石刻在北京恭王府正门墙上.如今此处已成为旅游热点。游客过往到此走近墙壁摸摸“福”字,就成为天下第一福。  相似文献   

2.
迎春话福     
每逢新春佳节,在广大的城市和农村,家家户户都喜欢在屋门、柜桌、门楣、水缸、粮囤上贴上大小不一的红“福”字,祈盼在新的一年里风调雨顺、生活美满。许多人家干脆把“福”字倒着贴,取其谐音为“福到了”。  相似文献   

3.
社会广角     
《政策》1999,(2)
最早贴“福”字 民间贴“福”字传说始于姜太公。据说姜太公封神时,姜封其妻为“穷神”,并对她说:“除了有福的地方,你都可以去。”从此,百姓过春节都贴“福”字以驱穷神。宋人吴自牧《梦梁录》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这里“迎春牌”即“福”字,可见此俗最晚起于宋代。 最早的年画 年画起源于古时的门神画,而门神画早在尧舜时代就出现了。东汉蔡邕《独断》载,汉代民间已有门上贴“神荼”、“郁垒”神像。到了宋代,演变为木版年画。我国现存最早的年画是宋代  相似文献   

4.
大红的灯笼高高挂起,喜庆的“福”字贴满了大街小巷,  相似文献   

5.
和谐是福     
福,永远是老百姓心中最重要的一个字。当我们挥手告别难忘的狗年,张开双臂拥抱充满期待和希望的新年——猪年之际,千家万户便又与“福”字密切起来,厅堂挂福字,门上贴福字,大红灯笼镶福字。这一个看似普通的汉字,这一个只有十个笔画的方块字,承载着亿万民众的最高期盼和梦想。其实,福与和谐同属于一个范畴,那就是生活美好,环境优美,平平安安,文明进步。  相似文献   

6.
叶向高(1559-1627年),字进卿,号台山,又号“海上贱儒”、“海上孤生”,别号“紫云黄檗山人”,晚年自号“福庐山人”。福建福清孝义乡化南里云山境(今港头镇后叶村)人。  相似文献   

7.
吴亚明 《台声》2014,(1):54-55
2013两岸年度汉字评选于12月18日在台北揭晓,“进”字当选年度汉字。得票位列2至10名的汉字分别为“梦”、“福”、“信”、“爱”、“躁”、“控”、“开”、“革”、“忧”。  相似文献   

8.
《民主与法制》2010,(19):66-66
福建省福清市地处台湾海峡西岸中部枢纽位置,中国著名侨乡。唐圣历二年(公元699年)设县,至今已有1311年历史。公元933年,从“山自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一语中,取“福”与“清”二字,改县名为“福清”。1990年12月撤县建市。  相似文献   

9.
过了春节便进入正月新春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让人充满希冀,这是梦的开始,憧憬的肇启。按我国风俗,新春往往与“福”相伴相随。邻人相见道一声“福”,和睦的更加和睦,有芥蒂的在“福”声中重归于好。正月里,家家户户门扉上或正贴或倒贴的大红“福”字,是新春的企盼,祥和的象征,成为千百年来中国人的美好诉求。就连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吉祥物也命名为“福娃”,可见“福”之深入人  相似文献   

10.
佚名 《台声》2014,(2):96-99
我结识金中海先生已有20多年,只知其精通《易经》,乐于助人,随着交往的深入,知其不喜自夸,但感之美德高尚,书法精湛,善写榜书。当今书坛,大家云集,各领风骚,金中海先生在古稀之年跻身中国书坛之林,以大器晚成的后期积累,独具匠心的题材设计,别出心裁的艺术创意,大胆创新榜书的传统书法,以笔静纸动的颠覆思维,将“剑”、“虎”、“佛”、“神”字一笔直达8米和“福”字作品连续5次荣获世界纪录证书,  相似文献   

11.
新年的幸福     
钟芳 《广东民政》2011,(12):9-9
一元复始,万象更新,新年的脚步已越来越近了。新年是红彤彤、喜盈盈的快乐日子,人们载歌载舞欢度新年,都喜欢在自家门前贴上一个大大的“福”,还特意把福字倒过来贴,以此来祈愿新年“福”到。“福,备也。备者,百顺之名也。”这是《说文解字》中对福的解释,意思是说,只要事事顺利就是有福。  相似文献   

12.
夹竹桃     
即使在北方,夹竹桃大概也不能算是名贵的花木。通常的原则,是物以稀为贵,而夹竹桃极常见。突出的表现是:凡爱养花的,大抵都养过夹竹桃,或盆栽,或植于院落的避风向阳处;而贩卖花草的,夹竹桃是其中必有的一个品种,价钱也不贵。前几年去山东,在淄博、兖州等地的农家或城镇居民的庭院里,见到几乎家家都有夹竹桃。山东居民,大门内皆有影壁,正中大书“福”字,四周以吉祥纹样装饰,“福”字前,必有一二盆夹竹桃;院内,则不用盆栽,而直接栽于土中,或甬路旁,或窗下,疏疏落落,三株四株而已。夹竹桃叶绿色纯,花有桃红、雪白两色,极鲜艳。所以它虽不名贵,但让人爱。  相似文献   

13.
《民主与法制》2011,(1):70-70
福清简称“融”,雅称玉融。地处台湾海峡西岸中部枢纽位置。是福建省会中心城市南翼重要的县级市。唐圣历二年(公元669年)设县。公元933年从“山水永福里,水自清源里”一语中,取“福”与“清”二字,改县名为“福清”。1990年12月26日撤县建市。福清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连续十年跻身“全国百强县市”前列,经济总量稳居福建省第二位。  相似文献   

14.
闲来翻字典比翻纸牌有意思。读一本书查某个字,辞书上会由此套出另一部书,甚至引出多部书来,真是“牵一葛而半山俱动”。比如查这个“养”字,在“养活”、“养生”之下就引出李贺和曹操的两句诗:“己生须己养荷担出门去”,“养怡之福,可得永年”。而在“养气”、“养志”两词下边,又引出孟轲和清人魏  相似文献   

15.
黄吉遇  李力 《当代广西》2005,(11):13-15
旧时两广一带,家用春联颇流行只贴两张红纸,纸上不写一字.称作“无字春联”,此联始于清代乾隆年问大臣陈宏谋。陈宏谋是广西人.曾官至户部尚书.年老退休回故里后。每当除夕将至.乡人多以春联索书于他。陈宏谋接受以后.却不写一字.也不让家人代写。届时各家来取.就以原纸奉还。乡人十分惊奇.问他为何不写一字.陈公说:“有字不如无字好。”各家听了.部十分高兴.欣然把红纸拿回家贴在大门上。路人见到无字春联,深以为奇.就问户主为何不写字.户主都说:“这是陈公说的,‘有事不如无事好’,贴春联本来就是为祈求平安.当然是无事好呀!”原来在两广地区.“字”与“事”同音.乡人误听“字”为“事”.而“有事”是灾祸的代名词.“无事”则是平安之借语.陈宏谋无意漩的一句话经误听之后,其意正好符合乡民祈求平安的心理.所以他们十分乐意接受不写字的“春联”.于是张贴无字春联便相沿成俗.至今已流行了100多年。平安值千金。从旧时的“无字春联”到今天的“平安是福”.平安一直是人们追求的永恒主题。随着时代的发展,平安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吃亏是福吗     
乔尹 《现代领导》2005,(11):44-44
“吃亏是福”是国人的祖州之一,至今被广泛认同与传扬。不少文章把“吃亏”描述成无私的奉献、牺牲精神、豁达心态、成全他人的品德、潇洒的生活态度、恬淡处世的行为等崇高的境界,所以不仅要甘于吃亏,还要勇于吃亏,在这种训示下,大批“老实人”产生了,他们默默地奉献,默默地吃亏,遇到不平之事,则默默地叹口气,安慰自己“吃亏是福”。虽然不知福在哪里,但也默默地平安而平庸地度过一生。  相似文献   

17.
舒乙 《北京观察》2013,(2):72-73
写“福”字是一年一度的事,不能一劳永逸.因为要把年号写在上角,所以每年必须更换,符合辞岁迎新的含义,图个喜庆吉利。  相似文献   

18.
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题过几幅著名的匾额,其中最为脍炙人口的是“难得糊涂”与“吃亏是福”这两块。 据考,“难得糊涂”四个字是在山东莱州的云峰山写的。那一年郑板桥专程至此观郑文公碑,因盘桓至晚,不得  相似文献   

19.
郭华 《乡音》2023,(4):47-49
<正>“左手拉住了李左车,右手再把栾布拉。三人同把那鬼门关上踏,生死二字且由它……”京剧“马派”的经典名剧《淮河营》,马连良饰演蒯彻,他那饱满圆润,流畅华美的唱腔,不仅让听众大饱耳福,而且让一个历史人物更加广为人知,他就是李左车。七九河开,“雨水”将至,河北平原依旧春寒料峭。“草色遥看近却无”,放眼望去,  相似文献   

20.
家门     
虽然春联和“福”字柔化了城市中门的品质。他们不再冰冷板硬、毫无表情,防盗门上的窥视镜也被暂时遮掩,但坚如铠甲的外层门户,还是给人一种森严凛然的感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